书城管理零阻力合作经营签约高手
45064600000029

第29章 亚当·斯密的发现

18世纪后期震撼全球并成功地将人类经济引人加速发展轨道的工业革命并不是像雅典娜那样从宙斯的额头里单蹦出来的。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带动了贸易和航运业的发展,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荷兰、英国都从贸易中获得了巨大的利润。重商思想和政策,如增加制成品的出口量,保证贸易顺差等措施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英国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岛国,但在那里重商主义盛行,人们相信货币只有在不断运动中才会增值,英国将其在海外贸易中获得的收入的大部分投入到生产性领域。虽然同期法国的海外贸易收入居欧洲首位,但法国贸易收入中的大部分被用来维持费用浩大的军队和贵族的寻欢作乐,英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超过了法国。而1688~1689在英国发生的革命为建立有限制的君主统治观念和资本主义人文思想的传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此后,人们普遍认为扩展国家的权利只应该是为了保护人们的自由和他们享受财产的权利,国家对商业的许多限制被取消了,封建的世袭贵族也不再那么纯粹了,只要发财,社会地位就会上升成了默认的事实。所有这些变化都激发了人们对于创造财富的兴趣。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英国的财富分配相对而言比较平均,使制造商们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生产大量的廉价日用品上,而不是小部分的奢侈品。英国的农民也比较自由,他们巴不得在农闲的时候做点活以弥补土地收入的不足。英国经济从城市到乡村都呈现出较大的活力。英国的手工工场发展也比其他国家快,这为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埋下了伏笔。1767年珍妮纺纱机的问世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性发明,两年后,阿尔克莱特发明了水利纺纱机,较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在机械的帮助下,大量财富被创造出来。工业革命不仅带来了物质力量的巨大发展,还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

感受到这一不同寻常的变化,现代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亚当·斯密对这一时期的经济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他在《国富论》中写道:每一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产品能得到最大价值。一般地讲,他并不企图增长公共福利,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的时候,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个目标绝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求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要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结果为大。斯密的上述真知灼见说明了市场机制的作用最终会实现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促进整个社会福利的增长。

为什么自由竞争会有这样的结果呢?斯密以“经济人—看不见的手——自然秩序”为核心进行了详细地阐述。“经济人”是亚当·斯密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展开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所谓“经济人”是指每个人在动机上都是自利的,在行为上都是理性的。互利是交易的隐含前提,也是经济得以顺利运行的润滑剂。所以,尽管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但是,他们并不能随心所欲。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以价格为信号,配置资源,调节生产和消费,使资源流向最需要的地方。市场生产者明白应该生产什么以及什么时候进行生产,这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正是有了市场的约束和调节,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得到了,协调,竞争正是这样一种将大量极端自私、追逐利润的个人经济活动转变为促进社会利益的国民财富增长的力量。亚当·斯密在为市场而喝彩的同时,实质上是在为“自由竞争”所达到的“和谐效果”唱赞歌。

从对亚当·斯密思想的分析中不难发现,从一开始,经济学就是以竞争为主线的,是围绕着竞争这一轴心来构建的,但竞争与合作作为人类的经济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任何时候都是同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