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邮票的收藏与鉴赏
45064200000009

第9章 假邮票的鉴别(2)

考据鉴别是对邮票每项要素逐一进行细微深入的鉴别。考据是研究的基础,是鉴定邮票的重要方法,有时,考据其中一项要素就可以辨别真伪,有时则需要对两项以上的要素进行综合观察,才能得出结论。在进行考据的时候,必须借助放大镜、量齿尺、色度计、水印器等工具和权威的研究论文、邮票目录。

真邮票与假邮票在各个要素上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通过考据,把真假票对照,对邮票的版别、刷色、齿孔、背胶、水印、暗纹等项,从细微处找出它们的不同点,达到鉴别的目的:1.版别鉴别。版别是指各种不同的印刷方式,如凸版、平版影写版、雕刻版和混合版等,这些印刷方法各有特点,这就为鉴别创造了条件。清代1885年及1888年发行的小龙邮票,均采用雕凸版印刷,线条清晰实在;而假票用胶印方法,线条由网点组成,图案模糊。瑞雪中秦始皇陵铜车马小型张邮票是用影写凹版制,网线不很清晰;而假票用胶版印制,网点构成铜钱状,刷色较暗淡。普23《福建民居》用影写版印刷,然而近期查获其中1元面值的假票是用胶印翻制,文字不清、图案模糊、色泽暗淡。假造邮票常用胶版冒充影写凹版,这是因为凹版制版工艺复杂,印刷机械昂贵,一般很难伪造,而胶版比较普及,效果相近,成本也低。通过印版的母模和子模,还可以对邮票版次加以区分,从而辨识原版票与再版票,一次印刷还是二次印刷,如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曾再版24套邮票,原版与再版票价格不同,参展的价值也不同,有人企图混水摸鱼。为了加以区别,邮票发行部门公布了两个版次的细微差别,加以放大,如纪《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邮票,主图毛泽东像服装领口处的钮扣不同,志号,中间的分隔圆点大小不同,这就比较容易辨认出原版票与再版票了。

2.刷色鉴别。刷色指邮票上印的颜色,一般分为单色、双色和多色(彩色)印刷邮票的颜色,即使是单色也往往是由两种以上颜色的油墨混合调配的复合色,有些使用时间较长或需要量较多的邮票,由于多次加印或由不同厂家承印,刷色往往会有差异,甚至同一批印刷的邮票中,有时也因油墨本身或调配上的原因会出现差异。色调、色度具有不稳定性,鉴别起来很困难。首先,一批邮票印下来,不可能一点差异都没有;其次,刷色受阳光与空气温湿度的影响,会发生自然的褪变色;再次人工变色褪色,在种情况下,光凭经验很难辨别,可以用化学方法对油墨进行化验分析,或用色度计来核对邮票上的颜色,然后检索这种相应颜色的色标名称。这里有两个例子:一是1897年8月16日发行的石印蟠龙邮票,黄绿色5角票印成了墨绿和蓝绿,成为著名的变色票,价格昂贵,世界邮票目录上有明确记载;另一个相反的例子是,1980年发行的生肖“猴”票,底色鲜红,20世纪90年代初,某地邮票拍卖突然冒出一枚无底色的“白猴“(实际是红色重褪色),一时闹得满城风雨。经专家鉴定,原来是人为褪色所致,戳穿了骗局。鉴于刷色的复杂性,世界印刷防伪专家研究出专用油墨,还研制了发光油墨、磁性油墨、远红外油墨等用于防伪印刷。

3.齿孔鉴别,不同的邮票齿孔度数不同,孔形或打孔方法也有差异,齿孔鉴别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早期邮票多为线齿和点线齿,齿孔不很规则,齿度不精确,鉴别起来有一定难度。假造的齿孔孔径与孔距大小不一,孔线不直,孔边呈下陷状,这是孔针与针孔模具不严密,孔针硬度不够,针头不利的结果,自制打孔都不可避免地带有这些缺陷。例如,齐白石小型张邮票,真票的齿孔为11.5度,齿孔光洁平整,孔距均,孔线笔直美观,假票齿孔11.75度,孔距不一,孔周下陷,齿线歪歪扭扭,一经对比,真假分明,有的有齿票比无齿票价贵,就有用无齿票打孔,也有的是部分伪造齿孔,如把卷筒票、小本票上下造孔,冒充齿票,这些只要细心观察并不难发现。

4.背胶鉴别。可以从背胶的种类(糊精胶、树胶、化学胶),胶层的厚薄,刷胶的纹路,胶层的颜色光泽差异来进行鉴别。特别要看齿孔,如果胶水由齿孔溢到邮票表面,齿孔尖端被胶水包住,无纤维露出,并且胶层厚薄不均匀,这就是假胶。

5.水印鉴别。水印无色透明,需要用水印器来观察。水印器形如盘状,黑色,盘底来滑。使用时将邮票放在水印器上,通过灯光照射,即可清晰看出纸上有无水印图案,是否与邮票上的水印花纹相同。同时,还要检查核对水印的方式,如凸水印、凹水印、复合水印等。

6.暗记鉴别。暗记是邮票发行部门及印刷厂家在图案中特意做上的极小的隐蔽标记,彼此不通报,也不要邮者公布。暗记对区分不同版别及防止伪造有重大的作用。辨别邮票上的暗记,可采用定位器“测量定位法”,有人用“角度定位法”,人们通常惯用是“文字描述法”,即用简练的文字,对暗记在邮票上所处的位置加以描述。值得提醒集邮者注意的是,当观察邮票时,由于印刷缘故,不可能绝对一致。不要把所见的差异都当作是暗记。邮票上的暗记只有细微的一二处,为的是不让人发觉。与此同时,真正的暗记也有可能因油墨深浅、纸张凸凹不不或压力轻重而显示不清,或者显示不完整。出现这种情况是难免的,不要过早地下结论,而应尽量多观察不同地区、不同时间购得的同一邮票,用高倍放大镜反复核实,避免失误。

五、名贵实寄封鉴别

造假并不只限于邮票,其后出的集邮品也在所难免。只要有利可图,造假者就不会停止造假活动,从邮资封片到实寄,尤其是名贵的实寄封,存世量少,史料价值高,售价相当昂贵,更是不法之徒觊觎的对象。

伪造实寄封与伪造邮票手法有些不同,有这样的情形,封是真的,邮票也是真的,却在盖销邮戳上做手脚,有的自制戳记,有的邮戳虽是真的,但是经过一番移花接木后伪盖的。因此,鉴定实寄封,要有邮识,这要熟悉邮政,了解实寄封产生的时代背景。

1968年11月25日发行“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邮票已部分发往各地,后因某种原因,邮电部门急电停止销售,所发出的邮票全部收回,由于电报抵达时间有早有晚,当年新邮票发售也无规章束缚,有些地方提早售出邮票,有人买了邮票之后贴用寄信了,有部分邮票流向社会,甚至到了国外,因有这样一段历史背景,“一片红”邮票身价陡涨,而“一片红”实寄封可以证明这枚邮票发行的史实,在邮政史和学术具有一定的价值,于是,有意无意间存有这种实寄封的人相继出手或是拍卖,假封也混迹其中。假封是用一枚当年的信封,再贴一枚“一片红”盖销票。用戳记对准邮票上原有的销印,伪盖上盖销戳,仔细辨认,邮票上的销印有重影痕迹,有的则显得粗黑一些,墨色也较新。如果能深入原地翻阅邮政档案,询问当事人,查核该局当时是否收到并售出“一片红”邮票、当时盖销邮戳式样及所用的油墨等情况,真假封便可一目了然。

解放区邮票寄封的真伪考辨较复杂,一要考证信封,信封是鉴别实寄封真伪最有力的“物证”,伪封的用纸表面发旧,多为人磨擦砂打所致,纸质并不相同;二看信封上书写的字体笔迹,姓名地址常是虚构的,字迹有明显模仿的痕迹,字体不像通常见到的那样朴实自然,三看邮资,假所贴区票面值大多与当时邮资规定严重不符;四看邮戳,假戳都是后盖的戳形,字墨色都与真邮戳有差异,而且日期、地名常常故意模糊不清。有一位集邮家,在邮市上花2000多元买到一个办区封后,请技术部门作鉴定,鉴定结果信封上的毛笔墨迹是现在通用的墨汁,盖销邮戳用的墨也不是20世纪30年代的,完完全全是一个假封,所以,集邮者纳入珍遗实寄封时一定要注意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