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兹涅茨在他的著作《各国经济增长》中阐述了国民收入与产业结构间的重要联系。他通过对大量历史经济资料的研究得出重要结论,即:库兹涅茨产业结构论: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的部门结构将趋于下降;政府消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趋于上升,个人消费比重趋于下降。在理论前提上,他把克拉克单纯的“时间序列”转变为直接的“经济增长”概念,即“在不存在人均产品的明显减少即人均产品一定或增加的情况下产生的人口的持续增加”。同时,“人口与人均产品双方的增加缺一不可”,而“所谓持续增加,指不会因短期的变动而消失的大幅度提高”。而后,他将产业结构重新划分为“农业部门”、“工业部门”和“服务部门”,并使用了产业的相对国民收入这一概念来进一步分析产业结构。由此,使克拉克法则的地位在现代经济社会更趋稳固。
内容简介
《各国经济增长》一书是在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对各国经济增长的特征与原因进行的比较研究。全书共分为七章。库兹涅茨首先探讨了现代经济的高增长率的特征以及主要原因。紧接着,从截面材料与长期趋势分析两个方向,分别探讨现代经济增长过程中,生产的产值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变化特征。最后,作者对全书进行了概述,并对现代经济总体的高增长率与生产结构的高改变率间的相互联系进行了讨论。全书对现代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数量特征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总结了一个有丰富内容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其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以下五点。
一、生产率的高增长率是人均产值高增长的主要原因
作为现代经济增长突出特征的人均产值的高增长率,在库兹涅茨看来,主要起源于生产率的高增长率,即单位投入产量的高增长率,而不是要素投入的高增长率。他证实按常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计量的投入,在人均产值的增长中,至少有8/10来源于生产率的增长。由于现代人均产值的增长率比早先时代的高出很多,所以生产率的高增长同样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特征。
物质资本投入的上升,如以资本回报率在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来衡量其增长,则其上升的百分比很有限。资本回报率在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在长期过程中已从超过40%下降到20%。此外,更为重要的是,资本存量的增长率已低于产值的增长率。
劳动力与资本质量的改进是生产率的高增长率的主要原因,它们大都能归因于科学的进步。科学知识在有用发明形式上的组合与它的有效利用形成的种种工艺技术革新以及由这种发明革新造成的新的生产部门的产生与高速发展,是生产率高速增长的有力支柱。
二、人均产值和总产值的高增长率是现代经济增长的突出特征
在库兹涅茨看来,现代经济增长是指18世纪后期以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广泛的社会结构与思想意识的变化,由科学发现、技术革新及其在经济生产与人类福利上的系统应用和迅速扩散推动的人均产值或总产值的持续的长期的增长。现代经济增长的突出特征是人口、人均产值与总产值的高增长率。
库兹涅茨指出,现代经济增长的国际比较表明:第一,除了日本,现代发达国家都是在人均产值相当高的水平上开始现代经济增长的。按照1965年的价格计算,当时发达国家的人均产值都超过200美元,已经略高于发展中国家。第二,发达国家不寻常的高增长率,是它们和发展中国家在人均产值方面的国际差距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1965年,发达欧洲国家人均产值代表性的中等水平为1966美元;1966年,东亚、东南亚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中国家的人均产值分别为114美元与96美元,该年度这两个地区的国家的人口数字约为12亿,差距为19∶1。发达国家的高增长率,使相对的经济重要性迅速地转向有利于发达国家。第三,同样,发达国家之间的增长率也存在巨大的差别,这影响着它们之间的相对地位。比如,1834年到1843年间,美国刚进入现代工业化时期,同法国的人口相比约为1∶2,经济总产值为1∶1,略低一些。而到1965年,美国的人口约为法国的4倍,经济总产值约为3倍。全面的高增长率加速以及由此造成的增长率绝对差异促使各国间相对力量转移加速,有可能引起政治关系调整与争夺频率的加速。
在库兹涅茨看来,经济增长率随时间的推移表现出的加速或减速的长期趋势,总的印象是在各国间并不存在共同的模式。所以,反映现代经济增长的经验肯定也是多种多样的。另外,他指出,虽然对一国经济的细分部分不典型,但对总体而言,不管是总产值还是人均产值,都没有出现过增长减速的趋势,这却是典型的。究其原因,他认为是由于有比平均增长率增长得更快的新兴部门的加入给整个经济的增长率所带来的支撑作用造成的。
库兹涅茨还指出,除了一个方向的长期趋势以外,在好些国家都能够看到1918—1925年期间的产值、人口以及若干经济组成部分的增长率的长期波动。就总产值与人均产值来说,那次波动的幅度相当大,最高的增长率要比最低的高两至三倍;就人口来说,则波动幅度要小得多。
现代经济增长中,劳动力结构的变动趋势与每一工人产值的部门间不等量变化、产值部门份额的差异,并不含有与生产资源的部门份额也会有相似差异的意思,所以有必要对生产资源部门份额进行单独的考察。库兹涅茨将这项考察集中于劳动力的部门份额,并且得出结论:劳动力的生产结构的转移,也如同产值结构的转移那样,远比老牌国家在现代化以前几个世纪内必然发生的转移快得多。
三、现代经济增长中产值结构的变动趋势、速度与幅度。
库兹涅茨指出,在现代经济增长过程中,经济总量高增长率是与各产业部门在总产值及总资源使用中比重变化的相应加速相联系的。生产结构变动的高速度与大幅度是现代经济区别于过去时代的重要特征。假如不能理解与衡量生产结构中的变化,经济增长是很难理解的。
1、生产结构的三个主要部门
库兹涅茨把生产结构区分为三个主要部门,即包括农业、渔业、林业与狩猎业等细分部门的A部门;包括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电力、煤气和水、运输、仓储和通讯等的I部门;包括商业、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住房收入以及各种个人的、专业的、文娱的、教育的和政府服务的S部门。
2、总产值中的部门份额的长期变动趋势
库兹涅茨根据13个发达国家的统计资料指出,总产值中的部门份额的长期变动趋势是:在现代经济增长进程中,A部门的份额明显下降,从开始几十年的40%以上,下降到近年来的10%以下;I部门的份额明显上升,从开始几十年的22%—25%,上升到近年来的40%~50%;S部门的份额微微地并非始终如一地上升,尽管作为例外的美国、法国与加拿大在某种程度上有较显著的上升。这些趋势不论按当年价格还是按不变价格计算都能看到。
3、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的比较
库兹涅茨把这些发达国家的材料同它们进入现代经济增长以前的资料以及同几个能取得长期记录的欠发达国家的资料进行对比后认为:第一,在过去一至一个半世纪的时期中,伴随着人均产值国际差别的逐渐增长,生产结构的国际差别至少在A部门份额方面明显拉大,从各比较国家初始的占40%~70%,变为现在大多数发达国家A部门份额远低于10%和某些欠发达的大国中的占60%、70%。第二,人均产值的加速增长是随着生产结构的同等显著的加速变动同时发生的。过去125年间,A部门份额从40%以上下降到10%以下的下降速率,是老牌发达国家现代经济增长以前几个世纪所观测到的速度的好几倍。大多数现在的发达国家在11~19世纪里的下降速度也只有60%、40%。
4、通过截面联系所得出的进一步结论
通过截面联系的国际比较,库兹涅茨进一步指出:第一,按人口平均产值的差异所代表的要素组合,是生产结构上国际差异的主要决定因素,因为和前者很大的国际差异相符,后者的国际差异也是很大的。第二,在人均产值较低的组距内,非农业部门的份额上升迅速,而其内部的结构转移却和缓,在人均产值的较高水平内,在非农业部门之间与细分部门之间的结构转移较为明显。第三,国家大小的差异和按人口平均产值的差异并无联系,人均产值对各个部门与细分部门份额的差异的影响,几乎存在于所有主要的按国家大小划分的组别中。与此相比,国家大小对部门及其细分部门份额的差异的影响是不重要的,对主要部门和大的细分部门来说尤其如此。
四、总体高增长率与结构高转换率的联系
在库兹涅茨看来,根植于知识与技术革新的大规模应用的人均产值和生产率的高增长率,同生产结构的高转换率在现代时期是历史地逻辑地联系在一起的。库兹涅茨认为,在满足需要的先后次序与充分满足这两方面考虑的消费者的需求结构,是以对各类商品供给的丰富水平具有不同的反应为特征的。假如消费者需要结构对保证消费品增加供应的不同制度条件是持续的并大体不变的,则人均产值的增长率越高,消费者需求结构的改变也就越大:从在人均产值较低水平上的“必需品”范围移向在人均产值较高水平上的“高档”商品的“奢侈品”范围。并且,伴随“新产品”的技术革新而来的生活条件的改变,也造成新的需求压力。而需求结构的高改变率是生产结构高改变率的一个重要原因。
库兹涅茨还指出,各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的扩大,改变着各国间产品生产上的比较优势,由此造成的进出口结构变动,促使一国产出结构的改变。一般来讲,对外贸易和比较优势改变的程度是国家规模的反函数,较小的发达国家对外贸易比重的上升,往往是其生产结构高改变率的主要原因。
在库兹涅茨看来,生产结构的改变率同人均产值的高增长率的联系还体现在和生产结构的高速改变相伴随的新知识的大量应用与有用知识和科学储存的进一步增长间的联系以及有用知识储存的高增长率与按人口平均产值和生产率的高增长率之间的联系上。因此,作为现代经济增长特征的人均产值和生产率的高增长率、生产结构的高改变率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也可以在有用知识的广泛应用同其储存的高增长率的相互推进的基础之上得到说明。
五、生产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到经济结构
在欧洲,都市化已成为典型的现代经济增长的伴随物,而不断增大的工厂规模是都市化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但他强调,都市的凝集不只反映了离开农业的趋势,而且反映了非农业部门内部正在改变的结构。
经济结构的变化和人口结构,与法律和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结构变化必然紧密联系在一起,没有社会政治的变化,现代经济增长则是不可能的。
在库兹涅茨看来,不仅生产结构在改变,经济与社会的其他方面的结构也在迅速改变,这必须看成是总体增长的必要条件和可能的费用。他还指出,现代社会结构中的某些方面比以前的社会变化更为迅速。这种非经济的非人口统计的社会结构方面的迅速变化,是发达国家现代经济增长中产生的主要问题的根源,并且也是这种增长在世界范围里缓慢展开的根源。
经典语录
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是由科学技术以及随经济增长而来的消费结构、外贸结构、收入分配的变化所引起的。
随着经济的增长,产品使用结构将出现下述变化趋势:政府的消费支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趋于上升,国民总资本形成,即全国的储蓄量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趋于上升,个人的消费支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趋于下降。
现代经济增长的特点是人口的迅速增长和人均产值的迅速增长相结合。在人均产值的增长中,由资源投入量的增加所带来的产值的增加部分越来越小,资源投入质量上的改善在经济增长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微观经济学——分析和政策》
——劳埃德·雷诺兹(美)作者简介劳埃德·雷诺兹(1910—),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1910年他出生于加拿大艾伯诺。1936—1939年任哈佛大学经济学讲师,1939—1945年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经济学助理教授,1952-1955年任美国经济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1955年任劳资关系研究协会会长。
他的主要著作有:《微观经济学——分析和政策》、《宏观经济学——分析和政策》、《劳动力市场结构》、《经济学的三个世界》等。
历史定位雷诺兹在经济学方面的重要贡献在于发展完善了价格理论、劳动市场与工资决定理论。在比较经济学方面,他利用西方经济理论的中央计划经济和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来进行发展理论与发展经验方面的研究,对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以及西方世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背景链接雷诺兹的微观经济学思想建立在马歇尔理论的基础上,而且吸收了当时一些经济学派的观点,像萨缪尔森的新古典经济学综合派的理论。可喜的是,他运用美国现实的经济资料来证明经济理论中的一般规律,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并对政府经济政策进行了探讨。
内容简介
作为西方大学的经济学教材,该书根据读者群体的特点,从冷经济开始,详细、通俗地介绍了一些经济学基本概念,分析了西方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并通过和计划经济的国家的对比来说明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的运作秩序。
一、模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