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培养绘画才能的途径
45042100000002

第2章 美术的分类(2)

古典主义意思是第一流的、典范的,源于拉丁文classicus。主要是指从17世纪末到18世纪前半叶欧洲艺术中的一个艺术流派,这个流派同确立专制制度时期的宫廷贵族文化有关。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认为古希腊罗马时代的艺术是艺术创作的一种规范、样板,古典古义一词,由此而来。他们从古希腊罗马艺术中吸取主题、情节相似的冲突和性格,并使它们充满了新的历史内容。肯定统一的民族国家、爱国主义、社会义务、全民利益等思想,为社会理想不惜放弃个人利益的人的典型,这是古典主义艺术的基本倾向。在古典主义风格的艺术作品中,往往表现出某种进步的倾向。然而,在本质上由于宫廷贵族文化的狭隘性而受到限制,所以,欧洲的古典主义艺术流派,是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后出现的一种古典主义的文艺思潮的影响下才产生的。这种文艺思潮在法国发展得最为充分,如普桑、伦勃郎,后来又出现了达维特、安格尔等,这些都是古典主义风格的著名代表。

(2)新古典主义绘画。

新古典主义是指欧洲在18与19世纪所兴起的一个艺术运动。欧洲文艺复兴是向古典艺术学习的高潮。

17世纪法国画家普桑和“学院派”的出现,第二次把古典艺术奉为典范。但是,发展到“洛可可”艺术时,古典的精神已经有了一些改变。后来,到了18世纪,又出现了第三次向古典艺术学习的运动;而另一方面,也是一些艺术家渴望重振希腊、罗马艺术的热忱所驱使,在法国和德国,人们对于古典主义的兴趣,补偿了他们对洛可可艺术的不满。新古典主义与早先的各种古典复兴运动都不同,因为,这是艺术家首次有意地从风格和题材两方面来模仿古代艺术,而且知道他们模仿的是什么。如达维特的《荷拉斯之誓》用现代环境来表现一个古代的道德寓言,而且与早先的历史画不同。他用古典艺术手法来鼓吹革命。革命爆发后,达维特又成了美术界的旗帜,所以有人又把以达维特为首的“新古典主义”称为“革命的古典主义”。巴利、卡诺瓦、汉弥顿、维奋恩等都是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

2.现代风格的绘画现代风格或称现代主义,来源于法文moderne意即现代的、新的,它是指在美学和艺术史中用来表明现代西方艺术特征的概念,这个概念包括西方的各种不同的流派,从自然主义的极端形式起到抽象主义等形形色色的各种流派。

与古典风格的作品相比较,古典风格的作品主要是站在客观的立场上,精致入微地再现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景。其特点是用笔细腻、色彩艳丽,形象雍容华美。而现代风格的作品,不拘泥于某一种画法的约束,抛弃一切约束画家的条条框框,主观地表现极具个性的形象,轻松而自然的色彩,多变的笔法等。虽然在各个流派的发展中,各个流派之间有着微妙的继承与革新的关系,绘画的技法与观点各不相同,但它们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都宣扬了艺术创作中的主观主义思想。

作为现代风格作品中的最早期的绘画流派,印象画派诞生在19世纪的下半叶,印象画派在特殊意义上是指对物体外表光线反射的研究,如画家莫奈、毕沙罗等作品,他们不在画室而在野外作画,摒弃了构图与布局,形式与内在结构、意义与主题,只是很快地记录了在不同时间内和不同的气象条件下同一物体外表感光的简略印象。而印象派的名称是在1874年该派作者举行画展时,批评家对莫奈所作的《日出印象》一画予以嘲笑而来。

自印象派诞生起,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相继出现各种画派,同时也涌现出一批享誉世界的绘画大家。如“新印象派”亦称“点彩派”的代表人物修拉、西涅克、克罗斯等;“后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塞尚、凡高、高更等;“巴黎派画”的代表人物莫迪里阿尼、巴森、孟什纳等;“朴素派”的代表人物卢梭、维凡、庞契等;“立体画派”的代表人物毕加索、布洛克等;“野兽派”的代表人物马蒂斯、马尔盖、卡莫安等;“达达主义”的代表人物康定斯基、迪尚、毕加比亚等;“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达利等;“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波洛克、凯利、德库宁等;“超级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克洛斯、埃斯蒂斯、莫利等等。

(三)版画作为一种与众不同的表现形式,版画是通过制作者在各种不同质地的板材上进行雕制后拓印下来的印品,也可以说,版画是一种印刷出的艺术。它反映现实的基本手段是单色素描。与绘画不同,在版面中,色彩只起辅助作用。版面大体可分为木版画、铜版画、石版画及丝网版画四类。

1.木版画木版画又叫“木刻”。它是运用木刻刀在打磨光洁的木板上进行雕刻。所使用的木板有犁木、黄杨木以及白桃木等细腻、坚实的板材。用纵剖板面刻制的作品叫做“木面木刻”,用横断板面刻制的作品叫“木口木刻”。制作时,作者需要根据事先设计好的稿子的明暗要求,把需要刻下去的部分运用各种不同刀口形状的刻刀进行雕刻,从而产生预想的效果。由于木板的凸面受墨,凹面不受墨,在对印时,被作者刻下去的凹线也就正好是版画中的白色线。阴刻是以凹线为主而构成画面中黑多于白的形式;阳刻则是以凸线为主构成画面中白多于黑的形式;也有两者结合,相互混用者。从这一点上看,这与篆刻艺术有着相通的地方。

也有一部分版画家运用多块木板进行多色制作。比如有5种色彩的一幅画面,那么作者就要用5块木板,每块木板上刻一种色彩的形象,最后运用精确的对位方法,把画纸在每块木板上都进行一次(或几次,视清楚程度及颜色的深浅程度决定)对位印制,一张多色的作品就印制出来了。这种方式被称做“套色木刻”。由于在颜料的使用上有油性与水性两种,所以又分为“油印木刻”与“水印木刻”。

在一般中国人和日本人的木版画中,有些作者多取树木的纵断面较松软的部分来刻制,常常可在版画画面上保留下木质的肌理,这种作品被称为“板目木板画”。

2.铜版画因作者所使用的版材是金属材料并多以铜版为主,故此得名铜版画。它在15、16世纪开始在欧洲流行。铜版的制作分为直接刻制的干刻法与用化学方法进行的腐蚀法两种,其中后一种方法较为普遍。

由于是在铜板上进行刻制,所以铜版画较之木版画在制作技法上有较大的区别。首先,要打磨平整将要刻制的铜板,并在上面涂上一层防腐层。等防腐层干透后,用刀或用针在板上划出预先设计好的形象,这样用针划过的地方就会露出铜版,之后再把加工好的铜版放进酸性的腐蚀液中腐蚀,刻破腐蚀层的地方即变成为一条凹线,故称“凹板”,这样,一块铜版即制作完成。印刷时,将油墨填入凹槽内,并拭去版面上多余的油墨,通过滚筒的强大的重压,使凹线中的细墨印到纸上去,在纸上形成了一些凸起的线条,具有一些细小起伏变化的独特的印刷效果。

3.石版画石版画在18世纪末的逊纳菲尔德发明的石印术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的。在制作时,作者先用含有油质的药墨在石版上或者是特制的铅皮上作画,然后在版面上涂上一层酸性的阿拉伯树胶。因为版面上的画有药墨部分只接受油墨而拒水,没有画过的部分,就接受水而拒油墨,根据油与水不相溶的原理来构成印刷板面。石版画可复印多张,能完全保持原画精神。现代美术家有很多爱好石版画的制作,其原因就是它能非常自由而直接地通过制作石版画,表达自己的独特个性。

4.丝网版画1907年由英国人西蒙所发明的丝网版画是一种依据一定的科学技术手段而创造发明出来的。

丝网印刷所选用的多是绢网及尼龙筛网,在制版时,要根据作品的色彩数目选择等量的丝网,即几套色用几只丝网。首先,要把每套色彩的物体形象绘成黑白稿,在丝网上刷上一层感光液体,把黑白稿放在丝网上进行感光,也可以用照相法或电子分色法制版。感光后,用水把丝网进行冲洗,使丝网上的物体形象变为镂空的效果,这样,一套丝网版就算制作好了。

在印刷时,把丝网与要印制的纸或布等进行对位后,直接把水性或油性的色彩通过刮板从丝网上的镂空孔中印制到画面上,而且,丝网版画可印制多色的套色作品。印出的形象,色彩细润,轮廓明朗自然。

自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把这一印刷技术引入到床单、毛巾、手帕等针织复制行业,成为现代织物印花的重要工艺。

二、雕塑艺术的分类

大家一定在许多媒体上看到过《断臂的维纳斯》,为那优美而匀称的体型令人们陶醉,叹为观止;你们也在媒体上见过或者是目睹过《秦始皇兵马俑》,那各具情态的壮观的方阵而惊叹,为皇陵墓道边那一件件避邪神兽的伟岸雄奇而赞口不绝……我们陶醉其中,陶醉在运用斧凿创造出来的细腻,这就是雕塑的魅力的所在。

如绘画作品一样,雕塑也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抒发与记录,是一个时期审美标准的体现,但是在我们观赏的时候,雕塑更加直观、立体,并且有些作品通过保留了一些斧凿的痕迹,产生的视觉冲击力更加强烈。

雕塑又称雕刻,因它主要的造型手段是以雕刻与塑的制作方法为主从而得名。雕塑的重要特征,是以各种可塑的(如粘土)或可雕刻、翻制的物质材料(如石头、木材、金属等),塑造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而且可能的各种具体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现实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所以,具体生动而又富有表现力的形体是雕塑艺术最重要的手段,是雕塑艺术的语言。这是其它美术形式所难以实现的。

雕塑从它的制作形式上看,分为圆雕与浮雕两类。

(一)圆雕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雕塑形式,圆雕是指不附着在任何的背景上,可以四面观赏的,完全立体的一种雕塑。正因为是全方面进行塑造形象,所以在人们欣赏圆雕作品时,可以从各个角度去欣赏塑像传达出的美感,而且由于角度的变换,人们可以感受到不同的作品内涵与艺术效果。

有时在表现作品主题时,雕塑作品也会像绘画作品一样运用含蓄的启发式方法,让人们通过自己的联想去体会作品的内容。如现代作品《艰苦岁月》,它表现的是红军战士生活的艰苦。但是它并没有直接地去描写红军正在冲锋陷阵,也没有描写红军怎样克服艰难困苦,而只是通过一老一少的两个红军战士在行军途中休息时吹笛子这样一个单纯的艺术形象,来表达红军战士纵然艰苦劳累,但却始终坚定地向往着美好的未来这样一个崇高的艺术主题。这一雕塑中的两个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内容,不亚于规模宏大、人物众多的历史画。

另外,许多雕像运用贴近主题的选材,不仅对于人们视觉、而且对于触觉都有着铺助理解主题的作用。视觉与触觉这两种感觉,可以使雕塑所使用的物质材料,也具有审美的价值。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在谈到世界雕塑名作《断臂的维纳斯》时,就曾经讲过:“抚摸这座像的时候,几乎会觉得是温暖的”。这种来自《维纳斯》雕像的触觉感受,虽然有赖于观赏者的视觉而引起的一种心理因素——联想。但是,之所以能产生这种联想,主要还是因为这一雕像本身的美以及它所使用的大理石洁白如玉的特点,如果我们换一种材料,例如用青铜来制作维纳斯雕像,那种感觉就完全不同了。根据作品的内容和它所要取得的艺术效果来决定使用哪一种物质材料,这是一个优秀的雕塑家的基本素质。

(二)浮雕最具代表性的有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面的浮雕,那形象生动的浮雕艺术,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材,其艺术感染力是不言自明的。

浮雕是指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形象的一种雕塑形式。根据表面凸出来的形象厚度,还可将浮雕划分为两种:高浮雕与浅浮雕。

在一定的程度上,圆雕与浮雕之间的差别主要不在于技术或方法的不同,而在于具体作品的用途的不同。如古希腊的大多数雕塑都是建筑物的辅助物,作为神庙的三角形山墙或柱顶楣构的装饰品,而不是独立存在的。

浮雕一般情况下是为了塑造群像,而不是表现单独的形象,这也是由它们事先被确定的用途所产生的结果。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浮雕》,即是以历史年代作为贯穿始终的线索,表现了我国革命运动的各个时期,以人物群像的形式来表现激烈的战斗场面和革命运动的紧张而壮观的气氛。

最后还有一种被单独分为一类的形式,称做“透雕”。它即是在浮雕的基础之上,镂空其背景部分,有的是单面雕,有的则是双面都经过镂空的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