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中国雕塑
45038800000064

第64章 王建墓雕刻

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前蜀皇帝王建陵墓墓室内雕刻。王建死于918年。其墓名永陵,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郊三洞桥路南,1943年正式发掘。墓室内高约6米,分前、中、后室三进,全深约23.4米,均为红砂石券顶。中室最大,深1.2米,名玄宫,王建的尸棺就置于玄宫中的一座石砌的须弥座上,石座两侧地面上,有12个半身神将雕像,作抬扶石座状。后室深6米,紧贴背面有一石床,石床正中,放置一座高约1米的王建坐像。王建尸棺已朽塌,墓内原有的哀册、谥册、谥宝、王建尸身上的玉大带及各种银器、铁猪、铁牛等现都移存于四川省博物馆中。

墓中石刻以王建像、须弥座四周24身舞乐伎高浮雕及抬石座神将最为精采,可称现已出土的非宗教题材的五代石刻之代表作。

据史书记载,王建生得“隆眉广颡,龙眼虎视”,“状貌伟然”,雕像真切地表现了这些形体特征和精神状态,是一件成功的写实肖像。像雕成后,曾施加彩绘,现绝大部分已脱落。

在须弥座腰部,有高约30厘米凹进去的垂直面,分成60个宽窄不同的竖格,除装饰性的立凤等外,前部刻有二舞伎、二乐伎,两边各刻10身乐伎。除二舞伎盛装披云帔,翩翩起舞外,其余22身,皆为盘膝坐势,手持琵琶、筝、箜篌、笙、拍板、正鼓、和鼓、毛员鼓、齐鼓、笞腊鼓、羯鼓、吹叶、横笛、筚篥、排箫、贝、铜钹等20多种不同的乐器在演奏,这是一组燕乐中坐部的乐队。根据不同的乐器特点,如吹、弹、拍、敲以及演奏时的轻、重、疾、徐,在姿势动作和表情上各不相同,都作了真实细腻的刻画。这些作品,生活气息浓厚,技法简练,把演奏不同乐器的动作特点和古代妇女优美的体态神情,作了高度的概括和集中,创造出良好的典型,不仅给人以美妙的视觉感受,还仿佛听到了众乐齐发的动人音响,展现出不朽的艺术魅力。

12个半身抬棺神将的位置排列也别具特色。它们不是等距离的均衡对称,而是疏密相间,错落有致,或二身并列,或单身抬持,个个孔武有力,似乎把这沉重的石座,抬得四平八稳,充分显示了互相照顾配合、生气蓬勃的热烈气氛。

王建墓室内的石刻,把庄重、优美、雄健3种不同的典型美,都作了充分的表现,在中国雕塑艺术遗产中具有很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