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名河
45026300000015

第15章 淮河

淮河是中国东部的主要河流之一,为中国第六大河,是一条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大河。它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县境内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又称大复峰)。淮河流域西起桐柏山,东临黄海,南以大别山和皖山余脉与长江流域为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沂蒙山与黄河流域分界。淮河流域地处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自古以来,淮河与秦岭、白龙江的连线就作为中国南方与北方的“地理分界线”。

淮河从太白顶起源,潜流入崖,穿谷越滩,迂回曲折地冲出峡谷,自此开始奔腾向东流。南北两侧山地、丘陵和坡地上的众多河流顺势向淮河汇集。淮河包纳百川,接纳众多支流,水量迅速增加,水位陡涨。特别是在穿过崇山峡谷、丘陵洼地之后,淮河在安徽正阳关与颍河相会,骤然变为一条宽阔的主干流,形成了“七十二水归正阳”的奇观。

淮河从源头到河南、安徽交界处的洪河口,是它的上游,长382千米。这一段淮河穿行于山地和丘陵之间,具有山溪性河流的特点,水流比较湍急,暴涨暴落。自洪河口到江苏省洪泽湖出口处的中渡为中游。淮河中游北岸为黄淮平原的一部分,南岸为江淮丘陵,是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分水岭。从洪泽湖出口处的中渡到三江营或扁担港入黄海为淮河下游。从河源到入海口,长度大约为1000千米。

淮河本来在苏北淮阴东北滨海流进黄河,是一条驯服的河流。后来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南流,侵夺了淮河的流路,携带的泥沙淤塞了淮河河道,因而打乱了淮河水系,使淮河泛滥成灾,不得不改道南流,经洪泽湖、高邮湖、邵伯湖和大运河,流入长江,借长江河道归入海,成了长江的一条支流(有一部分水流经苏北灌溉总渠在扁担港入黄海)。这种被外来水挤压,闯入别的河道归海的现象非常罕见。

淮河有洪河、颍河、西淝河、涡河、濉河、史灌河、淠河、池河、东淝河等10多条较大的支流和许多条小支流汇入。其北岸的支流均比较长,南岸的支流都比较短,成为不对称的羽状水系。

洪河发源于河南方城县东南,先向北流再转向南流,流至新蔡东面三岔口与南汝河汇合,继续向东流进淮河,全长312千米。

颍水是淮河最大的支流,它源远流长,上游支流众多。在周口市以上有三源,主流发源于中岳嵩山西南面,北源贾鲁河发源于荥阳与密县交界的大周山,南源沙河发源于鲁山县西的石人山。

贾鲁河在郑州以北一段靠近黄河南堤,黄河南堤决口常借贾鲁河的河道南流入淮,成了黄水侵淮的重要路线。三源在周口汇合后向东南流经阜阳,在正阳关以下汇入淮河,全长619千米。

西淝河发源于河南鹿邑县西北,上游称清水河,流至安徽凤台县峡山口与干流汇合,行程265千米。

涡河源出于河南开封西,流经朱仙镇、太康县、鹿邑县之后进入安徽境内,至亳县汇合惠济河,过涡阳、蒙城,最后在怀远县城东面流入淮河,全长382千米。

北淝河发源于安徽省涡阳县的西北郊,向东南流经蒙城、怀远,在蚌埠市以东的沫河口汇入淮河。以上均是北岸汇入的支流。

淮河南岸的支流有史灌河,是由发源于大别山的灌河、史河两条河流汇合而成,在安徽、河南交界的三角地带三河尖注入淮河。

淠河发源于安徽岳西县大别山东段,流经霍山县、六安县,在寿县正阳关进入淮河,长248千米。

东淝河发源于肥西县大潜山北麓,下游注入瓦埠湖,在八公山进入淮河。公元383年,东晋谢玄战胜西秦苻坚有名的淝水之战就发生在这里,成为古代战争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