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名河
45026300000013

第13章 珠江

珠江是我国南方最大的河流,也是我国著名的大河。流域面积4443万平方千米(其中1万多平方千米在越南境内,因而珠江也具有国际江河的特殊性质),河长2214千米。珠江原指广州至出海口的一段河道,后来才成为西江、北江、东江和三角洲等的总称。珠江上源为西江、北江和东江三大水系。这三条河流在三角洲地区汇集,通过纷繁的分汊河道,彼此相互联系,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状水系。主要水道有数十条,主要入海口有虎门、焦门、洪奇沥、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等8个口门,通向南海。珠江水系远比长江、黄河要复杂得多。

复杂的珠江水系:西江是珠江的主流,上源有南盘江和北盘江。南盘江为正源,源出云南高原东北部沾益境内乌蒙山脉的马雄山,源头海拔2444米,流至贵州册亨布依族自治县境与北盘江汇合后称为红水河,向东南流至广西石龙接纳柳江后又称黔江,至桂平接纳郁江后又改称浔江,直到梧州接纳桂江(其上源叫漓江,长达86千米,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之后,才正式叫西江。西江至三水附近进入珠江三角洲平原最后由磨刀门注入南海。西江干流全长2075千米。石龙以上为上游,穿行于高原盆地与峡谷之间,多急滩、跌水,天然湖泊,其水深80米—90米、最深达155米的抚仙湖,是我国第二大深水湖泊;石龙至梧州为中游,河流穿过著名的黄茅峡、大藤峡和龙潭峡,其他河段河谷较开阔平坦,耕地集中,人口稠密;梧州以下为下游,河谷宽达700米—2000米,水深,全年通航,广东肇庆通过三榕峡和羚羊峡。西江流域面积33.99万平方千米,占珠江流域总面积的78%,来水量占珠江总水量的77%。

北江发源于江西省信丰县石碣境内的大庚岭南侧大茅山,源头海拔455米,至三水附近进入珠江三角洲平原,从洪奇沥注入南海,流域面积4.47万平方千米,全长468千米,来水量占珠江总水量的15.6%,主要支流有武水、连江和绥江,韶关以上两岸多丘陵,河谷较开阔,韶关以下河流穿行在峡谷与盆地之间。北江入三角洲后南流,主流经虎门入南海。

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安远县境的南岭山地,源头海拔1101.9米,流域面积仅2.8万平方千米,全长520千米,水量仅占珠江总流量的7.4%。广东省龙川县以下河宽水缓,西岸有堤围,河中多沙洲,主要支流为新丰江和西枝江。东江在石龙以下分为南北两支,经狮子洋注入南海。珠江三角洲面积仅为3.1万平方千米,河道纵横交织,河宽水深,水网密度大。

丰富稳定的江河水量:珠江流域内汛期长,径流丰富,年际变化不大,水量丰富而又稳定。珠江水系流经我国降水丰富的地区,大部分地处丰水带,流域内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毫米—2000毫米,比长江流域多500毫米—1000毫米。珠江流域面积不及长江流域的1/4,相当于黄河流域面积的3/5,但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多达3942亿立方米,占全国年径流总量的14.6%,约为长江的1/3,黄河的6倍,居全国第二位。

珠江水源全部靠雨水补给。由于全流域地处我国多雨地区,汛期在每年4—10月,长达半年之久。年内出现两个汛期高峰:4—6月为夏季季风降水,8—9月主要是台风季节降水。各大干流的雨季也有差别,西江洪水期多在6—8月,北江和东江上游山地雨季较早,洪水发生在4—5月,因此珠江各支流洪水期有先后之分,但相差不大。珠江年径流量比较稳定的原因是:西江干流长,支流分布均匀,中上游岩溶发育,地下水丰富,补给量多而稳定,加上西江流域降水量相对变率小;东江和北江流域降水量和相对变率虽稍高,但二者流域面积很小,对珠江年径流量影响不明显。

总之,珠江比长江、黄河等水文资源优越,有开发利用的极好基础。珠江水系常年航运里程达1.2万千米,水运仅次于长江,为全国第二位。上游和中游流经高原、山地,水力蕴藏量占全国5.2%,已建成的有郁江西津、桂江昭平、北江乳源和翁江等水电站。西江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东江新丰江水利枢纽总库容138.86亿立方米,是珠江上最大的水库,为解决香港、九龙、深圳的淡水供应需求,还建成了东江—深圳供水工程。沟通珠江和长江水系的“灵渠”,不仅是2000多年前秦代以来的北水南调,连通河道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典范工程,而且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科技成就和标志我国古代文明的旅游资源。珠江水系对华南地区的工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