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疖是外耳道软骨段皮肤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致病菌多为葡萄球菌侵入毛囊、皮脂腺所致,是一种多发病。
皮肤擦伤和溃疡易致感染,挖耳是常见原因,糖尿病、慢性便秘和身体衰弱者易患本病和复发。高温和湿度可降低外耳道抗感染能力,因此在夏季容易发病。
早期耳痛剧烈,张口、咀嚼时明显加重,并可放射至同侧头部,疖肿堵塞外耳道时,可有耳鸣及耳闷,牵拉耳廓时有明显疼痛感。脓肿成熟破溃后,外耳道内有脓血或流出耳外,此时耳痛减轻。
外耳道疖预防措施:
(1)平时禁止掏挖耳朵。
(2)患病后,如在冬季,可在外耳道口塞以疏松的棉花球,使外耳道保持一定的湿度,这样则易于愈合。
(3)外耳道要保持干燥洁净。擦去污秽时,切忌粗暴或反复重擦。
(4)在病起初期或疖肿未成熟之际,可于耳外部热敷,每天3~4次。
(5)睡眠时,病耳宜在下侧,但要注意不要让其受到压迫。
(6)疼痛较重难忍时,可针刺合谷、内关、少商穴以镇痛。
(7)在愈合之初,必然产生轻微瘙痒感,切勿狂搔乱掐。
(8)注意处理全身性诱发病因。
外耳道疖治疗方案:
(1)原则是控制感染,引流脓液。
(2)早期全身应用磺胺类或抗生素类药物,局部理疗、热敷,促进炎症消退。或者局部涂抹红霉素软膏、滴用2%酚甘油等。疼痛剧烈时,口服镇痛剂以减轻痛苦。
(3)疖肿已成脓者则需沿外耳道长轴切开引流,防止外耳道狭窄。
(4)如果疖肿已经破溃,则需天天清除脓液,并局部涂抹4%硼酸酒精1~2次,直至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