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机领航员劳逊落在浙江临海县苕云区(今青云区),当时他身负重伤,营救他的人们迅速将他送往一所卫生院,后又将他转送到条件较好的恩泽医院。该院院长陈省几亲自主刀,为他做了截肢手术。手术后又对他进行了精心的护理,后由其儿子陈慎言护送他去了重庆。劳逊十分感激中国人民对他的抢救和照顾,回国之后写了一部题为《东京上空30秒》的小说,写得非常感人。后来好莱坞将其拍成电影,曾经轰动一时。有趣的是,扮演老医生的竟是中国著名外交家、曾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冀朝铸的父亲冀贡泉。冀贡泉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法学家和爱国人士,当时他正在美国从事华侨工作,并和唐明照共同创办了《华侨日报》。一次冀贡泉途经好莱坞,好莱坞老板见他气度不凡,便邀他在一部中国题材的新片中扮演一个老年汉奸的角色,冀贡泉听后勃然大怒,拂袖而去。后来这位老板再次找到冀贡泉,让他在电影《东京上空30秒》中扮演德高望重的老医生即陈省几,冀贡泉这才答应,并且演得很成功。
抗战胜利之后,美国政府为了感谢恩泽医院的义举,曾多次征询陈省几有何要求,后将陈省几的儿子陈慎言接到美国进修医学。陈慎言学成后回国,在其父去世后接任了恩泽医院院长的工作。
1990年,当年在中国获救幸存的机组人员组织了一个专门的调查组来中国寻找“救命恩人”。
1992年,他们找到了五名健在的“救命恩人”,并将他们请到美国去做客。这五名恩人中就有陈慎言。当年被营救的美国机组人员从美国各地赶来同他们相聚,50年后的重新相聚使大家激动不已。这时的很多人已是八九十岁的老人了,当年率领机群出击的社利特尔上校已经95岁,陈慎言也是83岁高龄了。但老人们对当年的情景记忆犹新,陈慎言还讲述了当年他和父亲一起给劳逊截肢的情景,美国人则回忆了他们如何受到中国人的营救和款待,最后又如何在中国人的帮助下安全地逃离了日本人的虎口,表达了对中国民众深深的感激之情。
杨继盛含冤而死
明朝嘉靖皇帝在位时,大奸臣严嵩把持朝政,时间长达20年。他贪污受贿、为非作歹,对弹劾检举他的官员肆意迫害,造成了许多冤案,而其中之最就是杨继盛案。
杨继盛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从小受尽了后母的欺凌虐待,几次向父亲要求,才得以进入学堂学习,家境贫寒、条件恶劣,使他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更加刻苦努力。功夫不负苦心人,几年以后,他参加乡试中了举人,被选送到北京的国子监继续学习,深受当时的国子监祭酒(校长)徐阶的喜爱。嘉靖二十六年,杨继盛终于考中进士,被封为南京吏部主事,不久又被升为兵部员外郎。
当时的明朝已经处于没落的中后期,朝政腐败,政坛黑暗,奸臣当道,而荒唐的嘉靖皇帝却缩在深宫中,不理朝政,一心想求得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嘉靖二十九年,蒙古军队进犯内地,直达北京城下,使全国受到巨大震动。负责统率军队的平虏大将军仇鸾与奸相严嵩商议过后,决定按兵不动,拒不出战,使蒙古军队在城外大肆劫掠而去。敌人退去后,仇鸾又假装追击,杀了沿途的几十个百姓,以此向皇帝邀功讨赏,嘉靖皇帝不问事实,还十分高兴,对仇鸾大加赏赐。后来,仇鸾又力主和蒙古的俺答汗讲和,设立互市,理由是可以借此获得战马和较长的军队备战时期。当时仇鸾正是皇帝面前的红人,大臣们明知道这样做有问题,却没有人敢站出来,提出反对意见。只有杨继盛不畏仇鸾的淫威,立即上书给皇帝,极力反对议和,提出了与蒙古议和的“十不可”,说这将使天朝大国颜面尽失,有损国威,而且他还认为以倾国之力去供应外虏,这并不能最终解决边境冲突,日后肯定会再起冲突。奏折送上后,嘉靖皇帝拿给严嵩、仇鸾等人传看,仇鸾恼羞成怒,大骂道:“杨继盛一个书生,乳臭未干,也敢这样狂发议论!应该撤职严办!”随后,他又向嘉靖皇帝密奏,捏造罪状,诬告杨继盛图谋不轨。糊涂的皇帝不分青红皂白,见到密疏后大怒,马上命人将杨继盛撤职逮捕,投进大狱。后来因为根本找不到任何谋反的证据,嘉靖皇帝就把他贬为一个偏远不毛之地的典吏。这是他第一次遭贬。
杨继盛到了属地之后,卖掉自己的家资,请来先生教当地子弟读书,开导淳朴的平民,劝解地方上的矛盾,赢得了当地百姓的尊重和爱戴,人们都称呼他为“杨父”。没有多久,仇鸾力主的互市就失败了,蒙古人毁约进犯,仇鸾无计可施,焦虑攻心,很快病死了。嘉靖皇帝得到消息后愤怒异常;不但剥夺了他的官职,还鞭尸泄愤。这时皇帝又想起了杨继盛当初的话,觉得他说的全都有理,转过头来又想重用他。于是在一年之中,杨继盛4次升迁,从一个小小的典吏直升到刑部员外郎的职位。
严嵩这时也正在得宠,他深知皇帝想要重用杨继盛的意图,就想拉拢杨继盛,使他为己所用,为此还特意委以杨继盛军权,以示亲近信任。他却不知道,杨继盛是一个性情耿直、忠君为国的人,他一向认为严嵩倒行逆施、欺上瞒下、祸国伤民,对严嵩的痛恨超过了对仇鸾的痛恨。升到兵部还不到一个月,杨继盛就不顾妻子家人的反对,向皇帝上疏,弹劾严嵩破坏祖制、纵容恶子、冒领军功等十项大罪,还指出严嵩控制拉拢了皇帝身边的一切耳目,用各种手段蒙蔽皇帝。他把严嵩作为内贼与外贼的俺答汗相并列,认为内贼之害尤胜于外贼,只有先除去内部奸贼,才能最终除掉外寇。
这篇奏折一上,就像在平静无波的湖水中投入了一颗巨石,一时间在朝廷上激起了千层波。严嵩这时正处在权力的顶峰,是炙手可热,口含天宪的人物,朝臣们都不禁为杨继盛的胆大而吃了一惊。严嵩的恼怒就更不用提了,原想提拔他作自己的亲信,不料却反而被重重咬了一口。他马上到皇帝面前数说杨继盛的“罪恶”,使得接到奏折有些不快的嘉靖皇帝更加暴怒,下令将杨继盛逮捕到锦衣卫大牢中,严刑拷问他谁是主使。杨继盛大怒道:“为皇上尽忠全是我自己的主意,哪还有什么主使之人?”并坚称自己所言句句属实,审问人员也知道这个案子根本就不必详审,只是狠狠打了他一百杖,就送交刑部定罪。刑部尚书何鳌不敢违背严嵩的意思,就按照严嵩的嘱托,把杨继盛定罪关入诏狱。
杨继盛在锦衣卫的大狱中一关就是三年。这是个暗无天日的地狱,全部建在地下,墙厚数尺、防守严密,即使里面呼号连天,外面也什么都听不到。而且这里死几个犯人就像死掉几只老鼠一样普通,根本就不会有人查问。因为按照明朝的规定,凡是关在诏狱中的人犯,都是皇帝的钦犯,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等正式的司法机关是不能过问的。杨继盛一进诏狱,就知道自己再无生还可能,心中早就做好了准备,神情自若,面不改色。他在狱中受尽了种种酷刑,浑身肌肉都腐烂了,鲜血淋漓,深可见骨,狱中没有医药,他就自己动手刮了腐肉。挑断伤筋,就连替他掌灯的狱卒都觉得惨不忍睹。就这样,每一次用刑,杨继盛都被折磨得死去活来,却又一次次挺过来了。他坚持不向严嵩屈服,也不肯承认自己那些莫须有的罪名。
杨继盛的案子在当时流传很广,影响极大,人们都知道他是冤枉的,都称他为“天下义士”,也都因此更加痛恨严嵩。几年过去了,严嵩见仍不能迫使他屈服,也不由得从心里感到恐惧,他决心使用诡计杀掉杨继盛。
后来,当杨继盛被杀的时候,他仍在谆谆教导自己的儿子,一定要好好读书,报效国家,不要因为自己的为忠身死而心怀怨恨。他临刑前还留下了一首荡气回肠,震人心魄的绝命诗,广为人们所传诵:“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嘉靖皇帝死后,继位的隆庆皇帝追悼前朝直谏忠臣,杨继盛被列为第一名,赐谥号为“忠愍”并建立祠堂来纪念他,他的沉冤终于得以昭雪。
袁崇焕被冤杀
北京广渠门大街上有一处新开放的名人墓葬,在此之前,一户姓佘的人家已经世世代代地在此居住了300多年,只为了守护着墓主的英灵。佘家的忠义之气传承300年不灭,实在让人由衷的钦佩,同时也对这位神秘的墓主人更感到好奇。是什么样的人值得佘家如此世代相守呢?这就是明末抗金大将袁崇焕。
袁崇焕是广东东莞人,生于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万历四十七年考中进士封为邵武知县,开始步入仕途。袁崇焕自幼胸怀大志,最关注的是当时并不为士子重视的辽东边事,那时努尔哈赤率领的后金力量已经开始崛起,成为明王朝北方边境的心腹大患。可是朝廷中大多数人却依然醉生梦死,忙于政治权力的斗争。袁崇焕一介寒士,却从小关注边疆战事,熟读兵书,精于布阵之道,希望将来能在边疆为国尽忠效力,他当了邵武知县后,在日常政务工作之外,还常常找来当地曾经在辽东边镇当过兵的退伍老兵,向他们了解辽东边境的一些具体情况。所以虽然他在38岁以前从没有到过辽东,但对边地的地势、战事、人事却都了如指掌。
天启二年,袁崇焕进京朝见,他的雄心壮志皇帝早有耳闻,破格提升他到兵部任职。虽然担任的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官,但总算有了表现才智的机会。就在这一年,明朝北方边境危急之时,袁崇焕单枪匹马到山海关外考察了几天,回来就拍胸脯说只要给他足够的兵马粮草,他就可以固守关外。正在焦头烂额之中的朝廷立刻像抓住了救命稻草,马上升他为兵部佥事,专门负责关外的军事活动。
袁崇焕来到山海关,他认为要固守关口,就必须先固守关外的宁远新城,所以,在他刚到的头一年里,就集中了全部人力物力,修建了一座坚固的宁远城,使之成为山海关外的第一个军事重镇,至今它仍完好无缺地矗立在山海关外。与此同时,他还招募了一支新的军队进行严格的训练,对原驻守军队也进行大力整顿,杀了几个虚报兵额的军官,遏止了军队中纲纪败坏的势头。通过几年的整顿和布署,宁远城成为关外第一个人口繁密的军事重镇,关外受乱所害四处流离的百姓都聚集到宁远城寻求庇护,往来的商贾也络绎不绝,到处是一片兴旺发达的景象。通过几次战斗,袁崇焕又相继收复了宁远外围的锦州、松山、右屯等地,修建军事防御,派军兵驻守,成功地把明军防守的边境向北推移了两百多里,后金军队见袁崇焕排兵布阵严阵以待,也不敢再轻易兴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