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和爱因斯坦大脑的秘密
人类对自己大脑秘密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人们很想知道,自己的大脑与智慧有什么关系,伟人和天才的大脑与常人的大脑有什么区别。
现在保存下来的伟人的大脑,最有名的是列宁和爱因斯坦的大脑。
列宁于1924年1月21日因脑溢血去世后,遵照斯大林的指示,专家们打开了他的头颅取出了大脑。当时,专家先用蜡模取下列宁大脑的外形模型,接着将脑组织浸泡到福尔马林溶液中,并分区用石蜡固定,做了3.1万张切片,还制作了690张放大5倍的投影照片。列宁的大脑现仍存放在前苏联科学院大脑研究所第19号研究室内。
爱因斯坦于1955年4月18日在美国普林斯顿医院去世。负责解剖的哈维医生悄悄地将他的大脑取出,带回家保存起来。他曾将爱因斯坦的大脑制成许多切片分送给德国、中国、日本、委内瑞拉、阿根廷等国的科学家进行研究。1997年,哈维医生带着爱因斯坦的大脑开着一辆别克汽车,几乎横穿了整个美国后来到了加利福尼亚的伯克利,找到了爱因斯坦的孙女伊夫琳·爱因斯坦,要将她祖父的大脑送还给她,但她没有接受。最后,哈维医生将爱因斯坦的大脑送回他最初带出来的地方——普林斯顿医院。现被保存在普林斯顿医院的实验室内。
专家们对两位天才人物的大脑进行了长期观察和研究之后大都认为,看不出他们的大脑与常人的有什么明显区别,也找不到足以令人信服的能够证明他们的才智与大脑有关的大脑特殊结构。就重量看,列宁和爱因斯坦的大脑都没超过常人大脑的平均值。但专家们确实也发现了一些特别现象。如列宁大脑的脑沟和脑回丰富,脑部深处的皮层占的比例大,脑深层和许多脑区有特别大的细胞等。在爱因斯坦的大脑中,发现其脑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相对较多。专家分析,这种细胞可能是思维所需的神经元的养料。但是,将列宁大脑的研究结果与爱因斯坦大脑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专家们找不到显示大脑与天才有关的共同的特征。
也可能是科学尚没到达能够发现脑秘密的那个程度,也可能是伟人和天才的大脑根本就没有不同于常人的特殊之处,而只是他们较常人更充分地利用了大脑的潜力。到底是何原因,人们还需继续做出探索和研究。
不放过偶然现象才能有“重大发现”
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有时会有一些偶然的发现。对待这些偶然的发现,不要轻易放过,要想办法弄清它产生的原因。只有具备这种高度的科学敏感性,并苦心钻研,才能有一些“重大发现”。
1820年,哥本哈根的奥斯特偶然发现:通过电流的导线周围的磁针,会受到力的作用而偏转。这一发现说明电流会产生磁场,从此电和磁就结合起来了。
为了研究胰脏的消化功能,明可夫斯基给狗做了胰切除术。这只狗的尿引来了许多苍蝇,对狗尿进行分析后,明可夫斯基发现其中有糖,于是领悟到胰和糖尿病有密切关系。
20世纪初,美国墨西哥湾的海面上忽然出现一种稀奇的现象:海水上漂着一层油花,在太阳光下闪闪发光。原来在海底储藏着丰富的石油。此后不久墨西哥湾就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口油井,开了海底采油的先例。
1895年,伦琴偶然在阴极射线放电管附近放了一包密封在黑纸里的、未曾见影的照相底片,当他把底片显影时,发觉它已走光了。对于一个漫不经心的人,那就会说:“这次走光了,下次放远一些就得啦!”可是伦琴却采取了认真的态度,没有放过这一线索。他认为,这一定有某种射线在起作用,并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X射线。这个怪名称表示他对这种射线还很不了解。不过他指出:X射线是从管中有黄绿色磷光的一端产生出来的。
根据这点,彭加勒猜想:所有发强烈磷光的物体都能发射X射线。1896年,法国贝克勒想起了彭加勒的假设,便拿来一种能在太阳光下发磷光的物质硫酸钾铀,把它和底片一起放在暗箱里。几天以后,他发觉完全不见光的硫酸钾铀也会作用于底片。然而,这种物质在暗箱里是不会发磷光的,可见彭加勒的假设是错误的,X射线与磷光毫无关系。
后来又经过多次试验,才得到正确结论:X射线原来是硫酸钾铀中的一种元素铀放射出来的。
其后,居里夫妇又从含铀的沥青矿残余物中提炼出放射性很强的镭。这一段历史的确离奇:没有彭加勒的错误猜想,贝克勒就不会想到发磷光的物质;发磷光的物质很多,如果不是碰巧选中含磷铀的硫酸钾铀,那么原子能的发现也许还要推后好些年。
1942年,英德空战激烈,为了观察入侵的敌机,英国普遍建立了雷达观察站。但雷达信号常被一些莫明其妙的电噪声所干扰,特别是早晨更加厉害。
此外,美国工程师卡尔·詹斯基在检查越过大西洋电话通信的静电干扰时,也注意到有一种特殊的弱噪声。这些发现引导人们去研究它们的起源,结果得知干扰雷达信号的电噪声来自太阳,并且还发现,不仅太阳能够发射宽频带的电磁波,而且星云间也能发射,例如产生上述弱噪声的,就是距离地球26000光年的银河系中心。这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今天的射电天文学的基础。
布尔族的军服
在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但是,也不要忽视小的方面。有的时候,在小节方面稍微做出一些改变,就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造成完全不同的结果。
19世纪末,英国殖民主义者侵略南非时,遇到了布尔族人民的顽强反抗。可是,一开始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太大,布尔民族军不断失利。
“这些该死的英国佬,他们凭人多马壮取胜。”布尔族军队的指挥官马丁愤愤地想,“看来,如果我们与侵略军拼消耗,我们是拼不起的,要想获胜,必须智取。”
这天,马丁领着几十个部下在前沿阵地观察敌营,突然听到身后有人喊:“指挥官先生,迈克回来了。”
马丁立刻转过身来,径直朝指挥所走去。当马丁跨入指挥所时,侦察员迈克已守候在那儿了。“小伙子,敌人又有什么新动向?”马丁一面平静地问,一面打量着小伙子身上有趣的打扮。
迈克身上的衣服,也不知他是怎么搞的,已完全改变了本来的颜色,换成了深浅不一的草绿色。
“喔——你居然一下避过敌人四道岗哨而没被发觉,你是怎么进去的?”马丁听着迈克的汇报,对他传奇式的经历产生了兴趣。
“不靠别的,就靠这身衣服。”迈克笑呵呵地说着,并指了指身上的衣服。
本来马丁就已在研究迈克的衣服的颜色的作用,经他这么一提醒,立刻明白了。同时,他联想到:如果让我们的士兵全都换上这种颜色的衣服,在丛林中就不易被敌军发现啦!于是,一道新的命令在布尔族军队中下达了:
军装全部染成草绿色后才能上战场。
布尔人的军服颜色这么一改变,在战场上的情势就大不一样了:他们躲在丛林中很容易发现身着红色军装的英军,并发起突然袭击;而英军却很难找到丛林里的布尔人,他们在丛林里穿行,简直像摇晃着的树木,让人很难识别。
布尔军在马丁的指挥下不断发起进攻,英军防不胜防,损失惨重。在这场战争中死伤了9万多人。
布尔人在庆祝胜利的时候,风趣地宣称,他们的胜利,是“草绿色”的胜利。
此后,全世界的军队都注意军服的伪装色了。
卓别林添上一个“大”字
天才的素质包括机智、精敏和思想的独创性。在各种困难面前,要积极灵活地应对,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理想。
《大独裁者》是卓别林的第79部作品,也是他的第一部有声片。他在1938年开始为拍片秘密做准备。1939年1月1日,卓别林着手编写剧本,3个月后即告完成。同年6月,他公开向报界透露片子的内容。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希特勒的侵略魔爪伸向欧洲各地。这个现实生活中的独裁者听说要开拍一部公开讽刺他的影片,气急败坏地叫嚣:“把那个肮脏的犹太人抓来绞死。”纳粹德国的驻美使馆向好莱坞发出通牒,威胁说,如果卓别林的拍片计划不受阻止,纳粹德国将抵制美国好莱坞的全部影片。同时,卓别林也收到许多恐吓信,扬言要处死他。但是,卓别林毫不畏惧地说:“让这些狗去狂叫吧!”
1939年9月7日,《大独裁者》正式开始拍摄。
《大独裁者》开始的名字是《独裁者》。它改名还有一段故事呢。
卓别林带着演员前往外地拍摄外景。正当工作紧张的当儿,忽然,派拉蒙电影公司向卓别林写信说,《独裁者》的题目原是他们的专利品,因为他们有过一个剧本,题目就叫《独裁者》。
卓别林感到事情节外生枝,很有些棘手,便派人前去跟他们谈判。谈来谈去,对方坚持不肯退让,除非将剧本的拍摄权交给他们,否则决不罢休。
不得已,卓别林只得亲自找上门去,好言好语地同他们商量。可是派拉蒙公司坚持,如果卓别林不肯出让拍摄权,又要借用《独裁者》这个题目,那就必须交付25000美元的转让费,否则就要以侵犯权罪向法院提出诉讼。
硬也不行,软也不是,感到左右为难的卓别林灵感爆发,机智地在《独裁者》前面添了一个字,使得派拉蒙公司勒索25000美元的计划顿时化为泡影。
原来,卓别林添上了一个“大”字。按卓别林的解释,那部电影的题目加了“大”字,成了《大独裁者》,就不是派拉蒙公司剧本所意味的一般独裁者了。两者之间有了质的区别,怎谈得上侵犯专利权呢?
《大独裁者》1940年10月15日正式公映。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数学王子高斯和一件数学悬案
在生活中,有许多困难之所以难于克服,是因为我们受到了内心恐惧心理的束缚,限制了自我潜能的发挥。有些事情,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难时,我们往往能够做得更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无知者无畏”。
1796年的一天,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很有数学天赋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数学题。
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目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边形。青年做着做着,感到越来越吃力。
困难激起了青年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起圆规和直尺,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解这道题。终于,当窗口露出一丝曙光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
作业交给导师后,导师当即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青年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2000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德没有解出来,牛顿也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真是天才!我最近正在研究这道难题,昨天给你布置题目时,不小心把写有这个题目的小纸条夹在了给你的题目里。”
多年以后,这个青年回忆起这一幕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2000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解决它。”
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伦琴发现X射线
成功者往往是有心人,他们善于捕捉瞬息即逝的异常现象,并紧紧地抓住不放,直到找出结果。本案例中的故事说明了机遇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抓得住的,只有那些执著追求、不懈努力的人,才有可能得到成功。
1895年11月8日,德国的沃兹堡大学的实验室里发生了一个举世瞩目的事件:由于伦琴教授一时疏忽,居然发现了对全世界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X射线!
那是一天晚上,伦琴教授用一张黑纸把一只放电管严严实实地包了起来以后,因为突然想起另一件事情,就匆匆忙忙地离开了实验室。这只放电管的形状像是一只生梨,是英国的克鲁克斯教授发明的,它能产生微弱的阴极射线;可以利用它研究带负电的高速电子流。
当伦琴教授办完事情以后,突然想起他离开的时候,忘了关闭那只放电管的电源了,连忙赶回了试验室。当他打开门,不由大吃一惊:黑暗中,一条射线正在发着绿色的荧光。
伦琴教授连忙上前切断了放电管的电源,荧光立刻消失了,他觉得奇怪,又接通电源,荧光又出现了。“难道是克鲁克斯放电管中有一种尚未发现的射线引起的吗?”伦琴教授心中揣摩着。他试着伸出自己的手掌,放在放电管的前面来回地晃了晃。这时候,伦琴教授大为震惊!他居然看见了自己的手掌骨清楚地反射在对面的一个备用的屏幕上。他的手晃动时,那个影子也跟着晃动。
“哎呀呀,我看见了我的骨头!”伦琴教授惊奇地大叫起来。从这以后,伦琴连续十几天没有离开过试验室,他进行了反复的研究试验,以证明自己的发现。后来,它被命名为“X”射线。伦琴教授能够抓住这次失误以后的反常现象,以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并且获得了巨大成功。为此,伦琴荣获了190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阿伦发明镀金术
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大都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行为,但有许多成果也是在意外的发现中诞生的,而这需要人的灵活思维。
古代的金雕像,一般都是先将黄金打成非常薄的金箔,然后再将其小心地粘贴在雕像的表面。这样做,既浪费时间又极为费力。后来,有一位科学家发明了电镀金雕像的技术,彻底改变了这种状况,并且一直沿用至今。可以说,这是现代工业生产中电镀技术的起源。
这一天,法国科学家阿伦·艾杰布里希特正在试验室里仿造一种巴格达的电池,这是一种古老的方法,是用一些陶瓷的瓶子、铁棒、铜管再加上一些溶液来制作。阿伦将这些东西放在一个器皿里,然后从新鲜的葡萄里榨出些汁液,倒入了铜管之中,这时候,他看见电压表的指针在移动,试验成功了。阿伦见自己的试验成功,感到非常兴奋,他转身去找一个本子,想记录下这个实验的全过程。可能是因为太兴奋了,他顺手去取笔记本的时候,一不小心,打翻了放在架子上的一个小雕像,雕像恰好掉进一个盛满金溶液的盆子里,阿伦吃了一惊,但他没有去动那雕像,因为金溶液很珍贵,必须要小心处理才行。他想:我要先将实验的记录整理好,再来处理这倒霉的雕像了。
等到这一切做完以后,他才来考虑如何处理这雕像身上的金粉。当阿伦小心翼翼地找来一把刷子,轻轻地一遍又一遍地刷的时候,一件怪事出现了,这些金粉怎么也刷不下来,阿伦顿时大为惊讶。
原来,他试验成功以后,这电池的两根导线恰好掉进了这盆金溶液里,在电解的作用下,金粉均匀地依附在这座雕像的表面上。阿伦立即停下了手中所有的工作,专心致志地研究这个新发现。就这样,人类有了电镀的技术。
蒸汽机发明中的一大难题
在遇到难题的时候,不要急于求成。解决问题的灵感,在经过一段艰苦的冥思苦想、反复琢磨之后,会在某种轻松的状态下,突然间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