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EMBA前沿管理方法:权变管理
44998100000051

第51章 控股经营,力量外延的主渠道

虽说企业竞争是实力的较量,但企业之间时有小吃大、弱胜强的现象发生。力量外延的控股则是解释这一现象的合理说明。而世界500强中很多企业的超速发展,更为此做了更直观的注释。

即使企业间的实力内核差不多或者相对变化不大,但只要其实力外延有差异,则其总体实力也就存在着差异。而力量要外延就要找到合理的渠道,通过这条渠道把自己的力量与外部的力量结合,从而提升自己总体的力量。

公司结合扩张的渠道复杂多样,但只有通过资本的合作,关系才会更密切、更长久,而资本合作中,尤以控股公司形式最为有效和普遍,成为控股经营的一项基本组织形式,是企业自身力量外延的主渠道。

股份公司是资本的社会化经营,向社会发行的股票是公司所有权的凭证,而股份公司的集团组织结构是以股权形式设置成员企业之间的关系,以股权来协调。股权成为集团内部的联结纽带。股权经营成为股份公司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公司的投资方式不仅可以筹资新建公司,而且可以采用“购并”等股权经营的方法。

股权经营重在于股权结构和持股方式上,根据股权比例和控制强弱有“完全接受”、“控股”、“参股”、“相互持股”等方式。

控股公司是指依靠拥有其他公司达到决定性表决权的股份,而行使控制权或从事经营管理的公司。控股公司不但拥有子公司在财政上的控制权,而且拥有经营上的控制权,并对重要人员的任命和大政方针的确定有决定权,甚至直接派人去经营管理。也称为母子公司,或者称为父子公司制。

拥有其它公司的股份并能够实际控制其营业活动的公司称为母公司(ParentCompany),有时也称总公司;资产全部或部分地归母公司拥有,但经济上和法律上都是相对母公司而独立的公司称为子公司(SubsiiaryCompany),或称为附属公司。随着控制权的延伸还有孙公司,即子公司又控制的公司等。

在英美等国家,所谓控股公司或母公司,是指拥有其他子公司的股份——资本或表决权合计超过50%的公司。持有股份超过10%,但在50%以下时,该公司即为其关联的公司,称为关系公司或伙伴公司。持股10%以下时只能称为资本参加或资本提携,是为了通过资本结合关系以巩固彼此的业务协作、提携,使交易关系稳定化。

一家公司购买另一家公司达到控制权的股份的形式,就是控股。同时通过委派管理人员、业务往来等活动,使多个公司在经济上一体化。但母公司与子公司各自仍然是独立的法人或会计实体,实行独立核算,母公司并不承担子公司的债务和亏损。

可口可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戈伊祖艾塔认为,可口可乐公司的扩张之路就是通过控股经营而实现的。

可口可乐是世界著名的饮料公司,拥有世界著名的品牌,两家公司能有今日的辉煌,同它的控股经营战略密切相关。

可口可乐是世界第一品牌,长年以来稳坐饮料市场的头把交椅。自1886年创建以来,以其独特的口味和遍设世界各地的特约装瓶厂得以畅销全球。直到1960年,公司基本上是一家单一产品的制造商,60年代,随着合并热潮的兴起,公司陆续兼并、购进了其他一些企业的股权,才逐步向多种经营业务发展。例如:1960年购进了密纽特·梅德冷冻果汁公司;1961年又购进了邓根食品公司(主要经营咖啡业)及其他一些企业。随着多种经营业务的不断发展,公司从单纯从事一些软饮料及其他食品的生产,发展到还从事其他工业生产活动。例如,1970年购进了化学溶液公司,从而开始水净化系统的业务;1977年又购进了普莱斯托产品公司,增加了塑料薄膜包装材料的生产业务。特别是在1977年购进了泰勒酿酒公司后,公司业务突飞猛进,一跃而成为美国第五大酒商。在70年代,该公司陆续买进了各国多家装瓶厂,为其产品行销全球奠定了稳固基础。

到戈伊祖艾塔担任可口可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时,他认为要保持可口可乐的竞争优势,必须进一步增添可口可乐的文化品味,加强其美国经典象征的形象,于是一再坚持公司战略应进一步向娱乐进行分化。公司成功地收购了哥伦比亚制片公司的股权,并被后人认为是一个精明之举。1985年,可口可乐公司买下了使者通讯公司的全部产权,它是几家主要的电视节目制作公司。不到一年,即1986年春天,他们又买下了默芜·格时机芬制作公司。一系列成功的收购使华尔街为戈伊祖艾塔领导下的可口可乐所震动,同样的,可口可乐股票在戈氏出任总裁那天以29美元的价格出售,5年之后则卖到100美元以上。

从可口可乐公司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通过控股经营,它支配资本、技术顾客及文化影响力的力量陡然猛增延伸,使之成为一个饮料王国的龙头老大。控股已是今天企业在新经济时代图强、超大发展的常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