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EMBA前沿管理方法:整合管理
44997900000016

第16章 技术整合原理

理论是行动的灯塔。发明创造既是一个宏观的社会实践过程,又是一个微观的心理反应过程,其复杂程度很大。如果没有正确的原理指导,则人们的创造活动有可能陷入茫无头绪、无所适从的境地。发明创造的原理本身是依据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对人们所进行的无数创造活动的经验性总结,又是对客观所反映的众多创造规律的综合性归纳。因此,它能为人们更好地认识创造活动、更好地运用创造技法、更好地为解决创造问题提供条件。为帮助人们深入理解并牢固掌握创造工程中常见的发明创造的原理,现分别予以介绍。

1.综合原理

创造工程中所谓的综合,不是将研究对象的各个构成要素进行简单的叠加或初级的组合,而是在分析各个构成要素基本性质的基础上,综合其可取的部分,使综合后所形成的整体具有优化的特点和创新的特征。该原理认为,正确的综合可以导致有效的创造。综合原理在发明创造中广为应用。它可以是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的综合;也可以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还可以是多学科科学成果的综合。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可算是当代最大型的各种行业、各种学科、各种技术、各种方法、各种思想的综合物。

大量事实表明,综合就是创造。综合已有的科学原理,可以创立新的科学原理,如爱因斯坦综合了万有引力理论与狭义相对论,建立了广义相对论;综合已有的事实规律,可以发现新的事实规律,如门捷列夫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综合已有的科学方法,可以创造新的科学方法,如将几何学与代数方法综合,产生了新的解析几何方法;综合已有的产品实物,可以建造新的先进产品,如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综合了世界各先进国家不同机电产品的技术特长,创造出誉满全球的松下电器。

2.组合原理

这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说、技术、产品的一部分或全部进行适当叠加和组合,用以形成新学说、新技术、新产品的创造原理。从思维原理和操作形式来看,组合不同于综合。在自然界的人类社会中,组合现象是非常普遍的,组合的可能性是无穷无尽的。同是碳原子,以不同方式、不同晶格组合,便可得到完全不同的金刚石和石墨。现代高科技的产物航天飞机即是火箭技术和飞机技术的完美组合。

爱因斯坦曾说:“组合作用似乎是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我们认为组合创造的机会是无穷的,但其方法不外乎是以下几种:

(1)主体附加

指在原有的技术思想中补充新的内容,在原有的物质产品中增添新的附件,从而使新得到的物品性能更好、功能更强。如照相机加闪光灯;录像机加遥控器等等。主体附加主要是指:以原有的思想或物品为主体,附加的思想及物品只是起补充和完善主体的作用。

(2)异类组合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科学领域中的技术思想或物质产品在一起组合,组合的结果带有不同的技术特点和技术风格。如日历式笔架、闹钟式收音机等等。异类组合由于其组合元素来自于不同领域,一般无所谓主、次之分,参与组合的对象能从意义、原理、构造、成分、功能等任何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进行互相渗透,从而使整体发生深刻变化,产生出新的思想或新的产品。异类组合实际上是异中求同、异中求新,在创造发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同类组合

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同或相近事物的组合。在同类组合中,参与组合的对象与组合前相比,其基本性质和结构没有根本变化,因此同类组合是在保持事物原有功能或意义的前提下,通过数量的变化来弥补功能上的不足或得到新的功能。比如组合插座、组合半径规等。日本松下公司总裁松下幸之助早年曾把旧式单联插座改进为双联插座和三联插座,深受用户欢迎,获得不菲的利润,为此后事业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4)重组组合

指在事物的不同层次上分解原来的组合,然后再以新的思想重新组合起来。重新组合的特点是改变了事物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是在同一事物上施行的,一般不增加新的内容。例如,自螺旋桨飞机发明以来,其结构形式几十年都是螺旋桨装在机首,两翼从机体伸出,稳定翼设在机尾。人们似乎觉得这种设计构思是天经地义的。然而美国飞机设计师卡里格·卡图按照空气的浮力定律和气推动原理,将其进行了重新组合,他把稳定翼放在机首,而把螺旋桨改放在机尾,制造了头尾倒换的飞机。重组后的螺旋桨飞机具有尖端悬浮系统及更合理的流线型机身,因而减少了空气阻力、提高了飞行速度、排除了失速和旋冲的可能性,增加了飞行的安全性。

有人统计了20世纪以来的480项重大创造发明成果,经分析发现三四十年代是突破型成果为主而组合型成果为辅;五六十年代两者大致相当;到了80年代,则突破型成果趋于次要而组合型成果占据主导地位。这说明组合原理已成为创造发明的主要方式之一。

3.群体原理

科学的发展,使创造发明越来越需要发挥群体智慧,集思广议、取长补短,才能有所建树。早期的发明创造多是依靠个人的智慧和知识来完成的,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20世纪4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十年以来,人类在科学技术上的新发明、新创造,远远超过了以往两千年的总和。人类知识的总量在19世纪时,是每50年增加一倍;到20世纪中叶时,是每十年增加一倍;进入20世纪90年代,则是每三年增加一倍。现在,一个科学家即使夜以继日不停地看资料,也只能阅读有关他自己专业当年世界全部科技出版物的5%。在这种新形势下,要想“单枪匹马,独闯天下”,去完成较复杂项目的开发设计工作,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创造者们能够摆脱狭窄的专业知识范围的束缚,依靠群体智慧的力量、依靠科学技术的交叉渗透,使发明创造活动从个体劳动的圈子中解放出来,焕发出更大的活力。

在发明创造活动中,创造原理是人们运用创造性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出发点,也是人们使用何种创造技法、采用何种创造手段的根本凭据。因此,牢固地掌握创造原理并正确地运用创造原理,是人们能否取得创造成果的先决条件。但创造原理不是包治百病的“万应灵丹”,不能指望在浅涉创造原理之后,就能对创造技法了如指掌并使用自如、就能解决发明创造的任何问题。只有在深入学习并深刻理解创造原理的基础上,人们才有可能有效地掌握创造技法,也才有可能成功地开展创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