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绪的概念
(一)情绪定义
情绪是人对反映内容的一种特殊的态度,它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并且总是伴有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生理反应。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既表现出对事物的态度,同时也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如当我们看一场感人的电影时,会激动得落泪;回想趣事的时候,会哑然失笑;遇到违背社会公德的事,会义愤填膺;经过艰苦的努力获得成功,会笑逐颜开……这种种伴随着认识活动产生的喜、怒、哀、惧等心理现象都属于人的情绪和情感过程。
情绪不是自发的,它是由各种刺激引起的。引起情绪的刺激,有时是内在的,有时是外在的;有时是具体可见的,有时又是隐而不显的;有时影响相当持久,有时又来得快、去得快。所以,生活中的任何人、事、物的变化,都会影响人的情绪。风声、雨声、读书声,国事、家事、天下事……会令人产生不同的情绪。柔和的阳光、松软的沙滩、清凉的海风,让人心旷神怡;拥挤的街道、喧哗的市场、吵闹的人群,使人烦躁不已;过重的任务、考试的压力、关键的选择,让人紧张焦虑。诸如此类,都是引起情绪的外在刺激。引起情绪的内在刺激也有很多,有的是生理因素,如腺体的分泌、疾病、外伤等,当我们头痛、头晕、胸闷、气短时,极少有人会处之泰然,大多都会感觉到不愉快、不舒服;有的是心理因素,如记忆、联想、想象等,会使我们产生不同的情绪,想到悲伤的事,不觉潸然泪下,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的经历和体验。
在情绪状态下伴随产生的生理变化与行为反应,很多时候是我们所不容易自我控制的。如遇到极度或突然的高兴、悲伤或愤怒时,人的心脏和脉搏的速度都会加快,皮肤电流也会发生变化。正是由于这个原理,以前在西方法律界运用较为广泛的测谎仪诞生了。测谎仪是由一些绷带和自动记录仪组成的,右臂的绷带是记录脉搏心跳的,胸部的绷带是记录呼吸速度次数的,左手指上的绷带是记录皮肤电流反应的。各种波动、变化自动记录成为不同的曲线,研究者即根据这些曲线的变化来推测是否说谎。但是,测谎仪的使用还是非常谨慎,因为,引起人生理异常变化的原因,未必就是说谎的缘故,并且对于一些经历相当丰富的人来说,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一些情绪反应。所以,测谎仪的记录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判决之依据。
(二)情绪与认知、意志、个性的关系
平常生活中,我们将人的认识活动、情绪活动、意志行动统称为心理过程,简称知、情、意,三者是紧密相连,相互作用的。正是由于三者的相互作用,使得人的情绪带有明显的社会历史制约性和个性倾向性,与动物的情绪有了本质的区别。
情绪与认知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二者的相互影响上。一方面,情绪总是伴随一定的认识过程而产生,所以认识是情感的基础,并引导情感的发展。所谓“知之深,爱之切”就是认识影响情绪的典型,即随着认识的深入,感情的卷入程度也在加深。我们在读《红楼梦》的时候,随着对人物、事件的了解,或喜悦或悲伤,或哀愁或担忧,或惋惜或愤怒,也是认识活动作用于情绪的结果。另一方面,情绪反过来对认识过程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心情愉悦,情绪高昂时,做任何事都觉得非常有劲,效果很好;而在情绪低落,非常悲伤或愤怒时,则表现出压抑、懒惰、无法开展工作,即使硬着头皮完成任务,也很容易出错或效能低。这就是积极的情绪、情感促进了我们的认识活动,从而提高学习和工作的绩效;同样,消极的情绪、情感会妨碍我们的认识活动,降低活动效率。
情绪与意志的关系是情感激励意志,意志调控情感。一般说来,高尚的、稳定的、强烈的情感,特别是道德感、理智感与审美感,都是一个人意志活动的强大推动力,而种种低级的、动摇的、萎靡的情感,则是一个人意志活动的障碍。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意志在情感的激励下产生之后,它又会反转来调节和控制情感。一般说来,意志越坚强,就越能使积极的情感持续下去,使消极的情感得到克服;反之,一个意志薄弱的人,他就会成为情感的奴隶。
人有七情六欲,这说明人类的情绪、情感具有共性,但是由于人与人之间在文化传统、家庭环境、价值观、个性特征等方面的不同,情绪情感在共性中又表现出差异性。鲁迅说过:“穷人决无开交易会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的老太爷一样,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这就是情绪情感差异性的反映。日常生活中,有的人情绪易激动,易动感情,多愁善感,对人富于同情心;有的人则显得冷漠无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的人精力旺盛,充满热情,有的人则不为物喜、不为己悲等等。从这些表现我们可以看出,人的情绪是受个性倾向性制约的,与人的需要、价值观相符合的事物,会引起满意、愉快、高兴、肯定、自信等情绪情感;与人的需要、价值观不符的事物,会引起不安、焦虑、愤怒、苦闷等否定的情绪情感。
二、情感的概念
(一)情感的定义
情感就是情的感受方面,即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情感这个概念只用于人类,特别是描述人的高级社会性情感时,我们使用情感一词,而对于动物一般不用情感这一概念。情感经常被用来描述具有稳定而深刻社会含义的高级感情。它所代表的感情内容,诸如对祖国的尊重、对事业的酷爱、对美的欣赏时,所指的感情内容不是指其语义内涵,而是指对这些事物的社会意义在感情上的体验。
情感这个词包含一个“感”字,有感觉、感受之意;还包括一个“情”字,又有不同于感觉之解。说明情感这一概念既包括与感觉、感受相联系的“感”,又包括与同情、体验相联系的“情”。因此,情感这一术语的基本内涵是感情反映的“觉知”方面,集中表达感情的体验和感受。
(二)情感的种类
情感是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人的社会性情感主要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1.道德感
道德感是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道德标准,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崇尚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见义勇为和互帮互助等,在人们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体验。当我们的行为符合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追求时,就会感到自尊、自重,有一种自豪感;而当我们的所作所为同自己坚持的理想和价值标准相违背时,就会感到痛苦、懊悔,甚至丧失自尊心。显然,这种情感体验具有明显的自觉性,能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调控和监督作用。
2.理智感
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例如,人们在探索未知事物时表现出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研究中面临新问题时的惊讶、怀疑、困惑和对真理的确信,问题得以解决并有新的发现时的喜悦感和幸福感,这些都是人们在探索活动和求知过程中产生的理智感。人们越积极地参与智力活动,就越能体验到更强烈的理智感。
理智感是人们从事学习活动和探索活动的动力。当一个人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和意义,感到获得知识的乐趣,以及追求真理过程中的幸福感时,他就会不计名利得失,以一种忘我的奉献精神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居里夫妇在艰辛历程中发现镭,牛顿在冥思苦想之后发现地球的引力,所体验到的理智感可能就不是一般人所能有的。
3.美感
美感是用一定的审美标准来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在客观世界中,凡是符合我们的审美标准的事物都能引起美的体验。一方面,美感可以由客观景物引起,如桂林山水的秀丽、内蒙古草原的苍茫、故宫的绚丽辉煌、长城的蜿蜒壮美,可以使人体验到大自然的美和人的创造之美;另一方面,人的容貌举止和道德修养也常能引发美感。在生活中,由于人的价值追求和审美情趣的多样化,对美的见解也多有不同,如有的人喜欢花好月圆的美,有的人却以丑木、怪石为美;有的人喜欢绚丽和精致的美,有的人却喜欢悲壮和苍凉之美。美感受社会生活条件的限制。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人们对美的评价标准不尽相同,对美的体验也自然不同。
三、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一)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我们一直将情绪和情感作为一个统一的心理过程来讨论,但从产生的基础和特征表现上来看,二者有所区别。
首先,情绪出现早,并且更多是与人的生理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体验。婴儿一生下来,就有哭、笑等情绪表现,而且多与饥、渴、冷、暖等生理性需要相关,成人也是如此,在饥饿时有食物吃就会很高兴,冬天无法御寒会使人产生忧愁、不满意等情绪;而情感出现晚,更多是与社会性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体验,如看到有人不遵守社会公德会使人产生厌恶、讨厌、蔑视等情感,有人乐于助人会使人产生赞赏、钦佩等情感。情绪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情感则是人所独有的。
其次,情绪带有情境性、不稳定性,它往往是由当时的情境所引起,一旦情境改变,就会很快消失。所以,情绪表现常会喜怒无常,很难持久。情感则不同,它可能既具有情境性,又具有稳定性、长期性,也可能不为情境所左右。如对一个人的爱和敬佩,可能是持续一生的。正因为如此,情感特征常被作为人的个性和道德品质评价的重要方面。
第三,情绪具有冲动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表现,如人高兴时会手舞足蹈、愤怒时会咬牙切齿、悲伤时会泪流满面、苦闷时会垂头丧气;情感则更多的是内心的体验,较深沉和内隐,很少有冲动性,且不轻易流露出来。
当然,情绪与情感的差别是相对的,有时我们很难对人的情绪和情感作严格区分,情绪和情感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二)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情绪和情感虽然不尽相同,但却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情感的产生一般都伴有情绪的反应。离开具体的情绪表现,人的情感就无从表达。另一方面,情绪的变化又往往受情感倾向性、深刻性所制约。当人们干一件工作的时候,总是体验到轻松、愉快,时间长了,就会爱上这一行;反过来,在他们对工作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之后,会因工作的出色完成而欣喜,也会因为工作中的疏漏而伤心。因此,人们时常把情绪和情感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