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
妈妈是保障孩子科学饮食的营养师
科学的饮食能够让孩子合理摄入身体必需的营养。健康的体质需要科学的饮食来实现。
家教案例
小蓉现在正在长身体,她特别爱喝可乐、雪碧一类的饮料,并且每个星期都要去一次麦当劳。小蓉还爱吃零食,每天看电视时,都能消灭好几袋薯条、鸡味圈。半年不到,她的体重增加了10公斤。看着女儿渐渐发胖的身体,妈妈决定要规范小蓉的饮食习惯。
妈妈减少了家中零食的供应量,规定一日三餐必须吃主食。还规定,只有在特殊的日子,如过生日,或同学聚会等,才能够去麦当劳。每顿饭,妈妈都是荤素搭配,尤其是早餐特别丰盛。妈妈让小蓉晚餐少食用高脂、高热量的食物。在妈妈的调理下,小蓉的饮食习惯得到了改变,体重也得到了控制。
专家解析
孩子的饮食习惯,直接影响到身体的健康发育。妈妈要做好孩子的营养师,让孩子既健康又聪明地成长。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孩子的生长发育。早餐没吃好,孩子上课就易出现迟钝、精力不足等保护性抑制现象,并易发生低血糖。妈妈要注意加强孩子的早餐营养。
孩子的饮食并非越饱越好。研究显示:进食过饱,大脑中的“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会增多,它能使孩子出现脑动脉硬化,大脑早衰和智力减退等现象。
妈妈给孩子提供健康的饮食,不仅包括吃什么,还要学会怎么吃。每一种食物,都会有特定的营养搭配要求,以利于营养的吸引,不破坏食物的营养成分。妈妈要学会搭配食物,将“垃圾食品”从孩子身边拿走,保证孩子食用健康的食物。
孩子的饮食完全是父母在把关,其中主角是妈妈。妈妈要帮孩子科学安排饮食,让孩子能聪明、健康地成长。
给妈妈的建议
科学饮食是一门学问,孩子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需要妈妈提供合理的饮食。妈妈学会了科学配菜,才能够给孩子最全面的营养。科学配菜要做到精细搭配,以粗为主;荤素搭配,以素为主;低脂肪、低热量、高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不能少;少油、盐、糖、辛辣;食物酸碱保持平衡。
孩子出现挑食、偏食、单食、异食等行为,都属于饮食习惯不科学、不合理。妈妈要善于通过食物搭配,来改变和纠正孩子的坏习惯。
陈秉就爱吃猪肉,每顿饭都要见到瘦肉才吃。妈妈为了纠正他的坏习惯,总是用各种蔬菜配着肉做给他吃。今天吃芹菜炒肉,明天就是花菜炒肉、胡萝卜炒肉。刚开始刘秉还有些不买账,看到大家都吃得挺香的,他也就渐渐习惯了。
孩子的饮食习惯其实是父母建立的。从孩子刚开始学吃饭,妈妈就要注意培养他良好的饮食习惯。如果孩子有不良习惯,妈妈要注意及时帮孩子改变、纠正。
“早吃好、中吃饱、晚吃少”是铁的饮食原则。妈妈要让孩子遵守一日三餐的营养原则,让孩子一天的营养收支平衡。
刘斌现在上高中,正是长个子的年龄,妈妈能明显看出刘斌的个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经常说自己骨头疼,妈妈知道这可能是刘斌的营养没有跟上他的生长,有点缺钙了。为了让刘斌能够营养均衡地吃好每一顿饭,妈妈有意识地科学搭配一日三餐饮食。
早餐时,妈妈为刘斌准备牛奶、粥、鸡蛋;午饭让刘斌吃米饭、新鲜蔬菜、适量的肉;晚饭时为刘斌准备黑米粥、馒头、虾米汤,并且每天都会让他吃时令水果。
妈妈经常变换着花样地为刘斌做各种饭菜,在妈妈的精心照顾下,刘斌个子长得高,身体也很健康。
健康的生活,从科学合理的一日三餐开始。孩子的一日三餐,一定要遵循营养原则,达到营养收支平衡。
“垃圾食品”指加工后含有各种对人体有害的添加剂等化学物质的食品,还有那些粗制滥造、卫生不合格的加工食品。孩子喝的各种碳酸饮料,吃的各种袋装小零食,都不属于健康的食品。
陈品从来零食不离手,吃饭时却喊不饿。妈妈看到他弱不禁风的样子,决定控制他的零食量。现在,家里的零食少了,他没有办法,只能吃饭。妈妈增加了水果、坚果等的供应量。陈品吃完饭,也喜欢上吃水果了。半年下来,陈品的食欲越来越好,脸色也红润多了。
最健康的食物是天然的五谷杂粮、瓜果菜蔬。妈妈要鼓励孩子多食用这类食物,让孩子远离各种“垃圾食品”。
生活中的各种饮食营养知识,妈妈也要教给孩子一些。例如:吃饭时要细嚼慢咽;每天要适量补水;牛奶别煮开喝等。孩子学会了这些小常识,即使妈妈不在身边,也能在生活中自觉遵守健康、科学的饮食方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细节
帮孩子养成规律作息的习惯
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往往就从每天的作息开始。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才能够有充沛的精力去积极主动地学习。
家教案例
刘隶有一个特点:每天晚上不愿意睡觉,早晨不愿意起床。今天又是老样子,时针都已经指向晚上10点了,他还玩兴正浓。妈妈只好连哄带骗地帮他洗漱完毕,把他送上床。刘隶还一个劲儿地嚷着:“我不想睡啊。”
妈妈没辙,就拿出一本故事书《红袋鼠历险记》。刘隶便躺着听妈妈念,不时还问一些问题。妈妈念了快20分钟时,刘隶终于睡着了。妈妈悄悄起身,感觉很累,心想:孩子什么时候才能养成主动入睡、起床的好习惯啊?
专家解析
孩子具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是指: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该玩耍时玩耍。这样孩子才能保证饮食、睡眠、学习、游戏都兼顾,不影响有效学习及身心健康发展。
孩子规律的作息习惯,要从小培养。妈妈首先要以身作则,做好家庭监督,保证父母能够规律作息,才能给孩子营造一个规律作息的环境。
妈妈想顺利执行作息规则,可以同孩子一起制订作息时间,这样孩子会更乐于接受。妈妈在分配吃饭、睡觉、游戏、学习的时间时,都可以征询孩子的意见。妈妈这样做,既尊重了孩子的意愿,也能使作息规律的执行更加到位。
充足的睡眠对孩子非常重要,它会影响到孩子第二天的食欲、学习效率和情绪。孩子睡眠不充足会导致心情烦躁、胃口不好、学习效率低。孩子的睡眠习惯,年纪越小越容易培养。孩子早睡早起,才能精神好、学习好、身体好。妈妈要留心,让孩子每天能够拥有好睡眠。
规律的作息能让孩子精力充沛、心情愉悦,有益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及智力发展。
给妈妈的建议
妈妈要确保家长能与孩子作息同步,不影响到孩子的作息。如果家长晨昏颠倒,孩子的作息肯定会受到影响。妈妈要做遵守作息规则的榜样,督促全家人都能遵守作息时间,孩子在这种氛围中,才能够早日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
妈妈在制订作息规定时,要征询孩子的意见。孩子通常不满意妈妈给的强制规定,但如果孩子自己也参与制订,就会欣然接受作息要求。
陈禹每天都腻在电视前看动画片,结果作业都在8点后才做,每天10点半都上不了床。妈妈很担心他的身体、学习受影响,就与他协商,一起制订一张作息时间表,然后妈妈把它挂在墙上。因为陈禹是主动参与制订的,所以每次妈妈只要一提“时间表”,他马上就按规定来做了。
妈妈制订关于孩子的作息规定,离不开孩子的参与。妈妈要想孩子自觉遵守,就要主动邀请他参与规则的制订。
孩子自制力差,硬性的规定能更好地保证孩子规律作息。孩子的作息时间表可以采用生动、有趣的图画来展现,让孩子也参与制作。
陈品9月1日就开始上小学了。他的妈妈决定给他制订一张时间表。陈品对此感到很好奇、兴奋。他和妈妈找来一张纸,妈妈指导他绘制了一张表格。在早晨6点的格子中画了一个闹钟,表示起床;下午5点的格子画电视;6点画碗,表示吃饭;7点画书,表示学习……这个“作品”是陈品和妈妈共同完成的,他也很乐意执行。
给孩子制订一张活泼、生动的作息时间表,让孩子清楚每天的作息时间。时间表要放在孩子房间的显眼位置,让孩子把规定铭记于心,养成规律的作息。
充足的睡眠能保证孩子的食欲及学习效率。妈妈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安静的睡眠环境,让孩子能够安心地入眠。
黄蕊每天要睡觉时,妈妈都会把房间的灯光调暗,然后给她读童话故事。此时,家里客厅的大灯也会调暗,电视机也会关上。爸爸说话时,都是轻声细语的。每天,妈妈给她读会儿故事,她就沉沉地入睡了。看到她睡着了,妈妈就会轻轻地走出房间,把她的房门关上。
妈妈给孩子营造一个最佳的睡眠环境,能够让孩子更快地进入梦境。孩子有了充足的睡眠,第二天也会精力充沛、精神愉悦,更好地投入学习。
◎细节
做整洁妈妈,督促孩子讲卫生
讲卫生是一种文明、礼貌的体现。而且,“病从口入”,卫生习惯直接关系到孩子身体的健康。孩子卫生习惯差,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因此,妈妈要督促孩子从小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家教案例
陈青不爱刷牙、洗澡,尤其是冬天,他能3天不刷牙,一个星期不洗澡。每天吃饭前,妈妈都提醒他先洗手,可他嫌麻烦,总是敷衍了事。妈妈工作忙,有时候也就顾不上他了。
有一天,妈妈做了他最爱吃的啤酒龙虾。他刚打完球回来,一看见龙虾就赶紧扑上去,衣服也不换,手也不洗,拿起龙虾来就开始剥着吃。妈妈从厨房出来,看见他的样子,赶紧催他去洗洗手再吃。陈青笑嘻嘻地说:“没事,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样吃才香呢。”
晚上陈青刚躺下就肚子痛,一晚上起来了3次,整夜都没睡好。这次陈青尝到了不讲卫生的苦头。
专家解析
讲卫生、爱清洁,是一种文明美德。孩子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仪容整洁,才能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受到更多人的尊重。孩子衣衫不洁、不整,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会降低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孩子不讲个人卫生,还容易染上各种急性、慢性疾病,影响身体健康。妈妈要给孩子做好讲卫生的榜样,除了保持自己仪容整洁外,还要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并时时提醒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勤换衣服,在生活中向孩子强调讲卫生的重要性。
孩子不讲个人卫生主要表现在:身体及服装不整洁、个人物品及个人空间脏乱、饮食习惯不卫生、排泄不卫生、不注重环境卫生等。妈妈想培养孩子讲卫生的习惯,就应该着手从这几个方面抓起。
讲卫生的好习惯一旦养成,将会使孩子的一生受益。生活中大部分疾病,都与个人卫生习惯密切关联。孩子勤换衣服、勤洗头、洗澡,能够整理房间,饭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这些事情看似小事,却直接影响着孩子的生活质量。同时,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也能促进社会卫生面貌、道德风尚的改进。
给妈妈的建议
良好的个人卫生形象,能够引起他人的尊重,也是对别人尊重的表现。孩子清洁身体、保持卫生,能够防止细菌入侵身体,也能给人良好的印象。
妈妈要教会孩子基本的自理,让孩子定时洗脸、洗头、洗手、刷牙、洗澡、换衣、剪指甲,保持身体及服装的整洁。孩子不依赖妈妈,就能养成保持个人清洁的好习惯。
饭前便后要洗手,不用手抓食菜肴,生吃瓜果要洗净等,这些都属于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能够有效防止孩子的“病从口入”。
刘月是个讲卫生的5岁小姑娘。她每次吃饭前都要洗手,平时吃水果,会认真地洗净削好皮再食用。她从不对着饭菜打喷嚏,也不用刚擦完鼻涕没洗的手拿食物。每次吃完饭,她都要求妈妈马上洗碗。如果妈妈忙不过来,她还会主动来帮忙。
“病从口入”是有科学依据的。饮食习惯符合卫生标准,生活中大半的疾病就被挡在了门外。所以,一定要让孩子养成饮食卫生习惯。
不乱扔果皮,不随地吐痰、大小便,就是保持公共环境卫生。孩子作为社会小公民,也要注意公共卫生,这样才能赢得更多人的尊重。
黄生和妈妈一起上街,他买了一根雪糕吃。吃完后,他四处环视了一下,在一个偏远的角落里看到了垃圾筒。他对妈妈说:“扔这里得了,还跑那么远,多麻烦。”妈妈看着黄生说:“那怎么行!你看这周围多干净,你忍心破坏吗?要养成好习惯,随时随地维护公共卫生。”黄生惭愧地说:“你先等着,我去丢垃圾。”说完就跑过去扔垃圾了。
孩子讲公共卫生,也是讲社会公德的表现。孩子作为社会未来的主人,妈妈一定要注意培养他讲公共卫生的好习惯。
卫生、整洁的家居环境,是妈妈能为全家人提供的。孩子也要学会注意家中的各种卫生细节,使家里的地板、窗帘、床上用品、餐具、卫浴具等,都保持清洁。
王妮的妈妈特别讲卫生,家里的地板总是擦得发亮,床单也是十天一换。厨房总是被妈妈收拾得整洁干净。王妮在妈妈的影响下,个人卫生也做得非常好。她勤洗澡、洗头,饭前便后洗手,从不穿脏衣服。王妮爱自己的家,爱家里整洁的环境。
孩子讲卫生的好习惯,多是从妈妈这里学得的。妈妈能为孩子提供一个整洁、干净的家居环境,就是在熏陶孩子的卫生习惯。
◎细节
引导孩子热爱体育运动
体育运动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让孩子健康、积极、开朗,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家教案例
黄远的身体比较柔弱,经常生病。妈妈决定让孩子喜欢上体育运动。黄远经常在妈妈的陪同下去做户外运动。周末时,妈妈和他一起去爬山、郊游。暑假时,妈妈在附近的体育馆给他办张卡,让他自由选择喜欢的运动锻炼。
黄远在妈妈的引导下,渐渐对运动感兴趣,身体也变得很健康。他参加了校篮球队,现在已经是个篮球高手。
专家解析
目前我国青少年的体质正在退化,速度、耐力、柔韧性、爆发力、力量等素质都在下降。孩子不爱体育运动,肥胖人群增加,肺活量下降,近视率增加等现象,令人担忧,也应该引起妈妈的警惕。
孩子天性活泼好动,没有不爱运动的孩子。体育运动能促进孩子的视觉、听觉、触觉和思维的协调发展,开发孩子的智力,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目前很多孩子疏于或懒于运动,是由于家长的溺爱、学习的紧张等因素造成的。
热爱体育运动,是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妈妈可以让孩子从一些简单、轻松的体育锻炼开始,逐渐培养运动兴趣。热爱体育运动的孩子更具竞争意识、团体合作精神,身体灵活性及思维敏捷性都较高。
孩子在4~12岁是实施体育锻炼的最佳时间段。4岁是孩子体质潜能开发的最佳年龄,孩子此时有一定的规则意识,能够根据体育运动的要求进行锻炼。妈妈可以教孩子游泳、跑步、跳绳、跳高等,让孩子多尝试,找出自己喜欢及适合的运动方式。
身体是一切活动的基础,孩子的体质必须靠适度的运动来提高。妈妈应该让孩子从小就爱上运动,这样既可以赢得好身体,还能促进学习、工作的全面发展。
给妈妈的建议
有些玩具也能帮助孩子锻炼身体,最常见的就是:儿童自行车、滑板、跳绳、呼啦圈以及各种球类玩具。妈妈多给孩子买这类玩具,能将孩子引上爱运动的道路。
黄启现在5岁,他很羡慕别人玩滑板,妈妈就给他买了一个。黄启很高兴,当天上午就绑着护膝去练了。一天下来,他的屁股都摔青了,但不喊疼、不喊累,仍然兴致很高。不到一个星期,黄启就能平衡自如地滑行了。他现在每天一放学,就抱着滑板出去玩。
孩子的玩乐可以和体育运动紧密相连。妈妈只要留心就能发现,许多孩子热衷的游戏就是一种体育运动。多给孩子提供这类玩具,让孩子在玩乐中得到体育锻炼。
妈妈最了解孩子的体格、性格、耐力等特点,要根据这些因素,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选择时要征询孩子的看法,尊重孩子的意见。
陈遽性格活泼,反应灵敏,暑假到了,妈妈和他商量学什么运动项目,妈妈列出了攀岩、骑自行车、游泳、打羽毛球、踢足球等活动,陈遽一听,就嚷着要学游泳。妈妈想,游泳可以让孩子的体格健壮,有力量、有耐力,便同意了。陈遽因为有兴趣,不到一个星期就会游泳的基本动作了。
合适的运动,能让孩子学得快,更有成就感。性格内向、有耐力的孩子,可以选择越野长跑;弹跳力好的孩子,可以选择篮球、跳高;爆发力强的孩子,可以学变速自行车或短跑等。
孩子在与人竞争中,能够激发出更高的热情及潜能。妈妈要善用这种方式,激发出孩子的运动热情。
陈波是个篮球高手,他对参加比赛特别爱好。每次要比赛了,他就情绪高涨,非常兴奋。妈妈鼓励他在小区里组织一支篮球队,他在学校里也和一帮喜欢篮球的同学组建了班队。只要时间充裕,陈波就会召集人马进行比赛。陈波的篮球技术,就是在比赛中不断提高的。
输和赢最能激起孩子的情绪波动,孩子的运动热情也会在竞争中高涨。赢时,孩子会有满足感、愉悦感;输时,孩子又因挫败的刺激而奋起直追。这种方式,能快速促进孩子运动技能的提高。
妈妈作为一个引导者,要多陪孩子一起参加运动,尤其在孩子年幼时。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告诉孩子:运动是一种愉悦的享受。孩子的最佳锻炼年龄是4岁,妈妈要从此时起,多陪孩子参加运动,把孩子引领上热爱体育锻炼的道路。妈妈的陪伴,能够激发孩子的运动兴趣,当孩子表现出运动热情时,妈妈就可以放手了。
◎细节
让孩子学会爱护自己的眼睛
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给孩子带来光明。孩子的学习、生活时刻都离不开眼睛的帮助。让孩子保持健康明亮的视力,是妈妈的责任。
家教案例
陈淌刚上六年级就带上了近视眼镜。因为他特别爱玩游戏,周末能坐在电脑前玩一天。妈妈催他出去玩,可是他就是离不开电脑。爸妈周末也比较忙,不能时刻在旁监督。
陈淌是班上第一个带上眼镜的人。陈淌喜欢游泳,他4岁就学会了游泳,可现在取下眼镜,他就觉得眼前一片模糊。学校开了游泳课,他和同学们一起玩水上排球,他总是力不从心,时常接不准球。这使陈淌体味到了近视的痛苦,觉得很烦恼。
专家解析
目前近视低龄化倾向在加剧。孩子眼睛近视,多是由于不懂得科学用眼造成的,视觉化媒介的增加,也加剧了孩子近视的程度。
妈妈要孩子保护好眼睛,就要教孩子学会科学用眼、科学饮食。科学用眼的核心是劳逸结合,不让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让孩子平时注意调节用眼时间。饮食方面,主要由妈妈负责营养搭配。妈妈要弄清哪些食品对眼睛有益,平时多让孩子进食。
妈妈要让孩子多了解保护眼睛的知识,注意用眼卫生。若发觉看东西模糊、有重影,眼睛发红、刺痛、瘙痒,眼睛干燥、酸涩,注意力无法集中,头晕、肩酸等现象时,就要注意:眼睛开始疲劳了,要休息了。学习、看书、看电视、玩电脑,是导致孩子用眼疲劳的主要原因。妈妈要让孩子注意劳逸结合,重视视力的保护。
眼睛是孩子心灵的窗户,好视力能给孩子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而近视轻则干扰孩子的正常生活,重则影响孩子的人生志愿选择。
给妈妈的建议
妈妈要告诉孩子眼疲劳的迹象,让孩子发觉这种变化时,就要注意休息了。妈妈要让孩子明白,如果眼睛持续处于疲劳状态,就容易患上近视。
刘琳现在上高三了,功课越来越紧张。她每天独自复习两三个小时后,就觉得看东西模糊,眼睛肿胀,她知道这是眼睛疲劳了。每次症状一出现,她就走出室内,去看看天空、树木,休息5~10分钟,马上又觉得视力清晰了。
每个孩子都会出现眼疲劳,可怕的是持续的眼疲劳。孩子患上近视,也就是一两个月的时间,持续的眼疲劳,可以导致孩子在短时间内患上近视。
正确的护眼方法,有一些具体要求。例如:不要躺着看书,趴着写字,要坐姿端正,眼与书距离适度、角度正确,少揉眼睛,多看绿色植物,坚持做眼保健操等。
妈妈从小就告诉陈东各种科学用眼的常识,还教会了他正确的读写姿势。陈东每天都要坚持做眼保健操,他喜欢看绿色的植物。科学卫生的用眼方法,让陈东直到上大学,视力还是班上最好的。
孩子一识字,妈妈就要传授孩子正确的护眼方法,要求孩子做到铭记于心、坚决遵守。尤其是上学后,妈妈更要做好检查、督促工作,确保孩子养成科学的用眼习惯。
要保护好孩子的眼睛,妈妈也要让孩子常吃有益于眼睛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动物肝脏、鱼虾、奶制品等,都有益于保护眼睛。
刘巧七的眼睛又大又亮,很招人喜爱。妈妈除了教会她各种护眼常识外,还特别注意帮她补充护眼食品。
妈妈让她常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A、钙类的食物。妈妈对她说,含钙食物能消除眼睛紧张;维生素A预防干眼病、夜盲症;维生素C是组成眼睛水晶体的重要元素。刘巧七的视力在妈妈的精心护理下,一直保持良好状态。
身体发育的很多营养元素要从食物中获取。妈妈注意孩子的眼营养,就能够及时补充眼睛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维持眼睛的健康。
孩子如果沉迷于电视、电脑,用眼时间少则一两个小时,多则三四个小时,对眼睛的伤害特别大。生动的画面、美妙的声音,让孩子很容易被电视、电脑吸引,孩子眼睛近视,有一半原因在这上面。
妈妈要督促孩子养成一个习惯,看电视、用电脑持续一个小时,就要起身休息一下,看看窗外,活动一下筋骨,尤其要多看绿色的植物。这样,眼睛疲劳就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细节
妈妈是孩子安全的最好保护天使
自我保护意识,是孩子的一种自我防范能力。孩子天真无邪,不会预知危险的界限,容易受到伤害。妈妈要让孩子掌握用智慧应对危险的办法。
家教案例
刘森放学后独自回家,刚走过街拐角,有个陌生人迎面走过来,对刘森说:“你叫刘森吧,我是你爸爸的同事,他让我来接你回家。”刘森想起妈妈说过的,不要和陌生人搭腔,就抬头看了一眼,记住了他的面部特征,低着头继续走路。
陌生人继续紧跟着他,刘森一着急就赶紧往人多的地方跑,边跑边喊“救命”。路人闻声都回头看刘森,陌生人见状赶紧闪进了街角。从那以后,刘森每次放学都会和同学结伴回家。
专家解析
孩子作为一个还未成熟的个体进入社会,生活中时刻潜伏着各种危险。在家里,会遭遇着火、跑水、漏煤气、盗窃等危险;在学校上体育课、做化学实验,在街上过马路,或单独行动时,都可能遇到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的事件。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意外伤害事故而死亡的中小学生超过万人。这个惊人的数字告诉父母,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非常重要。
危险无处不在,妈妈要做孩子的保护天使。从孩子两三岁开始,妈妈就应该着手孩子的安全意识教育。妈妈要告诉孩子:电、煤气、刀、碎玻璃等物品很危险;要牢记自己、父母的姓名,家里的电话号码;有困难找警察,报警电话要怎么打等。孩子知道得越多,离危险就越远。
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受到的危险也会变化、升级,妈妈要教孩子不断吸收各种自我防范的知识、技巧,让孩子拥有自我保护意识,即使远离父母,也能靠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敏锐地判断危险所在,及时应对,保护好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
妈妈真正爱孩子,就要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
给妈妈的建议
妈妈若想让年幼的孩子熟练掌握各种逃生技能,可以教孩子通过角色游戏来演练。火灾、地震、雷击、洪水、坑蒙拐骗等危险场景,都可以编成小剧目演练。这种方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了自我保护。
陈婵喜欢和妈妈玩角色游戏。今天,她们玩的是逃离火灾现场的游戏。闹铃一响,妈妈喊了声:“有火啊!”陈婵马上熟练地用一块毛巾沾上水捂住鼻子,在地上匍匐着朝游戏中的安全通道靠近。妈妈扮演消防员,当陈婵终于到达安全地点时,妈妈马上把她“救”出,游戏也结束了。
各种自我保护的知识很专业,妈妈采用直接说教的方式,孩子不容易记忆。角色游戏是教孩子学习各种安全常识的好方法,让孩子能够在玩乐中学会如何保护自己。
孩子生活阅历浅、经验少,无法预知生活中的危险,缺乏自我防范意识,常会由于好奇心和逆反心理而进行危险尝试,最终受到各种伤害。妈妈要教孩子预测危险的界限,在做任何尝试前,都要思考一下:这样做有危险吗?
妈妈给孩子讲各种危险事故的例子,让孩子明白,危险离自己有多近。生活中的交通规则、安全常识,妈妈也要让孩子熟记在心。培养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是一个耐心、长久、细致的工作,需要妈妈时刻关心、适时灌输。
孩子熟练掌握各种自理技能,就离危险远了一步。孩子的吃、穿、住、行,都能和危险挂钩,会自理的孩子,能清楚危险所在。而独立的人格,能让孩子远离依赖,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陈江10岁开始学做饭,已经是一个熟练的小厨师了。一次,他去明明家做客,明明正在烧开水,水开后浇灭了煤气,明明并没有意识到。陈江闻到有煤气味道,马上发现问题不对,急忙走进厨房,熟练、冷静地关上煤气阀门,又打开客厅和门通风。明明平时很少做家务,他看到陈江的表现,感到很敬佩。
孩子发生危险,多与生活不会自理有关。妈妈教会孩子自理,孩子在生活中就能多一分安全。
健康的体魄来自运动,健壮的孩子更活泼、好动,遇到危险时反应快,动作协调,能及时采取自救措施,避免意外伤害。
在突发事故中,强健的体魄及良好的应变能力,能挽救孩子的生命。危险时常离孩子很近,妈妈要鼓励孩子多运动,锻炼出强健的体魄,这样,孩子才能在身处危险时,多一分生的希望。
◎细节
做可口饭菜,改变孩子挑食、偏食的习惯孩子挑食、偏食会导致营养失衡,留下健康隐患,严重时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家教案例
小珍不爱吃鱼,最爱吃火腿蛋。每次妈妈费心为她做鱼,她却一口也不尝。妈妈便想出了一个办法:在火腿蛋里加一点鱼,妈妈鼓励她尝尝,说用火腿蛋煮的鱼最香。小珍尝了一小块,鱼肉中有了火腿蛋的味道,她乐滋滋地吃完了。
妈妈慢慢增加鱼的分量,小珍现在吃的不再是“火腿蛋”而是“火腿蛋和鱼”了。妈妈变着花样煮各种鱼加火腿蛋给她吃,她终于不讨厌吃鱼了,还能分辨出各种鱼肉味道的差别。
专家解析
孩子挑食、偏食的现象很普遍,这一问题也一直困扰着许多家长。孩子的身体发育需要均衡的营养,长期缺乏某些营养,会导致身体出现相应的疾病。孩子的饮食习惯受父母影响较深,妈妈作为全家的厨师,先要做到不偏食、挑食,其次,要安排好每天的饮食搭配,让各种食物都能进入家庭餐桌。
孩子1~3岁是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妈妈要注意在这个阶段让孩子养成合理、科学的饮食习惯。妈妈的饭菜要经常变花样,保证色、香、味俱全,不给孩子挑食、偏食的机会。每次进餐时,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愉悦的氛围,让孩子开心地进食。食材的选择最好由妈妈做决定,别总问孩子想吃什么。
孩子挑食、偏食的主要原因是:受父母饮食习惯的影响;饭前零食吃得多,影响了正餐的食欲;妈妈长期不换菜,烹饪技术不高,导致孩子不爱吃饭;父母时常在饭前训斥孩子,使孩子进食时心情抑郁;孩子肠胃消化功能不好,影响食欲;饮食不规律等。妈妈要找出孩子偏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善。
挑食、偏食是一种坏习惯,会影响孩子身体的健康发育。妈妈一定要用可口的饭菜吸引孩子,改变孩子的饮食坏毛病。
给妈妈的建议
妈妈可以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帮助做餐前准备工作。孩子帮忙洗菜、拿调料、摆桌子、端菜碟、分碗筷,甚至帮忙做菜,这能让孩子觉得:吃饭是在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孩子也会更乐意吃这顿饭。
妈妈不要在餐前和餐中对孩子进行恐吓、责骂,这会影响孩子的食欲。妈妈要努力营造一个愉悦、和谐的进餐氛围,让孩子觉得吃饭是件快乐的事。
黄兴只爱吃青菜,妈妈知道孩子正在长身体,这样偏食,营养肯定不达标。这天,妈妈让黄兴帮忙洗萝卜、玉米和香菇,妈妈先把牛肉炖上。一个小时后,妈妈让黄兴把自己洗的菜放进牛肉里,一会儿,一大锅蔬菜牛肉就做好了。
妈妈高兴地把饭菜摆好,家人开始进餐。黄兴想选蔬菜吃,可是妈妈直夸牛肉好吃,黄兴在妈妈的鼓动下,也吃了好几块。
孩子进餐时一定要保持心情愉悦,这样既有利于消化吸收,又能增进孩子的食欲。孩子在欢快的气氛中进食,吃得更香。
妈妈准备饭菜前,不要问孩子想吃什么,给他们挑食、偏食提供机会。孩子越是不爱吃的食物,妈妈越是要做积极的暗示,让孩子觉得这种东西好吃。
陈磊刚开始吃饭,妈妈就注意合理搭配他的饮食。妈妈每次买菜也从不征求他的意思。妈妈做什么菜,他就吃什么。刚开始,陈磊讨厌吃芹菜、香菜和蒜,妈妈每次都说它们很好吃。吃过几次之后,陈磊也就不排斥它们了。
孩子的饮食主要由妈妈照顾,妈妈只要不故意迎合孩子的挑食、偏食的喜好,就能让孩子渐渐做到不挑食、偏食。
妈妈要让餐桌多样化,让孩子能够时常吃到新口味。如果妈妈提供的饮食单调、口味差,孩子当然会提不起食欲。
王冰不爱吃胡萝卜,但是他爱吃肉,爱吃饺子,妈妈就为他做胡萝卜肉馅的饺子。每次妈妈采用这种组合,王冰都吃得很开心。妈妈经常改变做菜手法,煎、炒、炖样样拿手。即使是王冰不爱吃的东西,如胡萝卜,经过妈妈的“巧妙组合”,总能让他吃得很香。
孩子的味觉很灵敏,长期食用单调的食物,肯定会让孩子不爱吃饭。妈妈要避免食材单一,还要经常改变做菜手法,让家庭餐桌吃出新意,让孩子顿顿有食欲。
◎细节
戒除网瘾,引导孩子正确上网
网瘾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疾病,会耗费孩子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孩子长期处于网络虚拟世界中,容易漠视现实生活,渐渐走入封闭状态。
家教案例
陈程今年14岁,成绩一直很好。最近,班上的很多男生在上网,陈程也跟着学会了。陈程本是个聪明的孩子,开始上网后,发现自己很轻松就能做到当“游戏高手”。渐渐的,陈程迷上网络,无法自拔。
陈程的成绩开始直线下降,脾气也变得暴躁,喜欢摔东西、骂人。不到半年,他辍学了,每天泡在网吧里。他能连续48小时不下线,一天只吃两个面包,喝一瓶矿泉水。妈妈为此悲痛欲绝,带他去看心理医生,希望儿子能够好转。
专家解析
有网瘾孩子的共同特征是:缺乏生活目标和毅力,逃避现实生活的责任。一般以12~18岁的男性居多。孩子在此时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理解判断力低,自控能力弱,容易因寻求刺激、惊险、浪漫而沉迷于网络游戏、色情网站和聊天。
孩子患上网瘾,就会逃避现实,孤僻、抑郁,严重时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孩子染上网瘾也会很痛苦,可是无力摆脱,最终越陷越深,完全走入虚拟世界。
孩子患上网瘾,会对电脑以外的任何事漠不关心。他们缺乏时间感,情绪低落,睡眠无周期,经常失眠、头痛;注意力无法集中,严重时记忆力减退;经常恶心厌食,体重骤升或骤减;但在电脑前却精力充沛,两眼放光。
网瘾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吸食孩子的精、气、神,最终让孩子身体垮掉、精神崩溃,丧失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脱离现实生活,完全自暴自弃。对染上网瘾的孩子,妈妈要用爱心、细心、耐心把孩子从虚拟空间中慢慢拖出来,给孩子一个健康正常的生活。
给妈妈的建议
孩子染上网瘾后,自己也痛苦,妈妈不要粗暴制止和严厉斥责孩子。妈妈要传递出对孩子的爱和期望,让孩子明白什么是生活的重心,让孩子清楚认识:虚拟空间耗费精力、时间,却对成长毫无促进。
妈妈给孩子的关爱,能够促进孩子反省、自检。孩子认识了问题的严重性及危害性,才能坚定戒网的决心。
网瘾最好采用分阶段、递减控制的方法来戒除。妈妈可以规定5天一个阶段,把目标制订的低一点,让孩子坚定戒除的信心,逐步从网络中抽身出来。
刘清现在沉迷于网络,他的QQ号上有几百个网友了。他每天一放学,第一件事就是上网聊天。妈妈帮他制订了一个戒网瘾计划,以5天为一个阶段,每天少聊10分钟。刘清只要按要求来,连续一个阶段都达标,妈妈就能满足他的一个心愿。
妈妈想马上砍断孩子的网瘾并不现实,如果能和孩子达成共同意愿,采用递减控制的方法,则会更科学,也更有效。
孩子刚出现网瘾征兆时,妈妈就要小心。此时,妈妈要及时找出孩子新的兴趣点,让孩子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健康的兴趣上来。
陈平现在上网的时间越来越长,妈妈担心他迷恋网络,便主动询问他有什么愿望。陈平说没有,自己就想玩游戏。周末到了,妈妈带他去体育馆看足球比赛,陈平被足球场上震撼的场面吸引了,妈妈趁机给他报了个少年足球班。陈平现在又喜欢上足球了,只要有比赛他都会去观战。
孩子认同的新兴趣点,能够让孩子乐于参与。妈妈在转移孩子兴趣前,先要征询孩子的意见,这样才能真正带孩子远离网瘾。
妈妈要给孩子一个健康、多样化的生活环境。多陪孩子玩,安排丰富多彩的周末活动。如果孩子总是独自在家、没有玩伴,就容易被网络吸引。
陈常每个周末的行程都安排得很满,妈妈和爸爸总会陪他过周末。他可以去爬山、郊游、钓鱼等。如果在家玩,也会有人陪他去打篮球、下围棋、玩滑板。陈常很少一个人呆在家里玩电脑,班上很多人有了网瘾,他却从不沉迷电脑。
孩子如果有了丰富的业余生活,就不会喜欢待在家玩电脑。妈妈为孩子准备多样化、健康的业余生活环境,能有效杜绝孩子沉迷于网络。
◎细节
帮助孩子戒除不良嗜好
不良嗜好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身体,还会毒害孩子的心灵。孩子染上不良嗜好后,会不思进取、丧失追求,甚至为了眼前利益放弃责任,走上犯罪道路。
家教案例
刘强今年15岁,上初三了。学校功课比较紧,他一个月回一次家。这次月假回家,妈妈发现他总喜欢一个人关着门。妈妈一次无意间推开门,惊呆了:儿子正在娴熟地吐着烟圈玩。妈妈默默地关上了门,心里难受极了。
刘强的爸爸也抽烟,妈妈没想到儿子也染上了烟瘾。此后,刘强常咳嗽,他还时常觉得呼吸短促。妈妈知道这都是抽烟引起的。她婉转地劝儿子不要抽烟,刘强对妈妈说,自己已经抽了半年了,想控制都忍不住了。
专家解析
调查显示,抽烟、喝酒、吸毒是青少年的三大不良嗜好。孩子没有经济来源,一旦染上这些嗜好,就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青春期的孩子想获得成人感,在心理上希望得到社会的接纳、尊重、平等对待。孩子出于想早日成熟、独立的愿望,走上了抽烟、喝酒的道路。这是孩子由于、不成熟的认知造成的,错把这些不良嗜好当成个人成熟的标志了。
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压力大,由于接受的社会信息日益丰富,受到一些青年朋友的影响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容易染上了不良嗜好。这些不良嗜好其实是性格幼稚、不成熟的表现,长期沉迷,容易使孩子丧失理想、斗志,还容易出现打架、逃学、早恋、染上网瘾、离家出走、夜不归宿等现象。这些,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业进步、身心健康。
妈妈要让孩子认识到不良嗜好的危害,让孩子知道,无论是烟草、酒精还是毒品,都是孩子稚嫩的身体无法承受的。不良嗜好就像毒瘤一样,渐渐毒害青少年的身心。妈妈一定要让青春期的孩子远离这些不良嗜好的侵害。
给妈妈的建议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各项身体器官都尚未发育成熟。抽烟、喝酒、吸毒都能造成对身体健康的严重损害。妈妈要以平等、尊重、温和的态度,告知孩子它们的危害。孩子了解和认识了不良嗜好的危害,才能主动抵制、戒除它们。
孩子容易受周围人群的影响,如果家人、同学、朋友有不良嗜好,孩子可能也因此染上。妈妈要净化孩子的交往环境,以身作则,让孩子远离不良嗜好的诱惑。
黄尊刚上初中,就交上一帮爱吃喝玩闹的朋友。他每次回家,都向妈妈吹嘘谁有趣、谁厉害、谁最有派。妈妈一打听,发现他的朋友都是打架、上网、逃学的高手,便耐心地和他谈了一次话,让他远离这些朋友。
黄尊本来学习一直很好,妈妈的苦口婆心、殷切希望,又激起了他的学习热情,渐渐远离了这帮朋友。
孩子接受的社会信息日益丰富,容易被各种新奇嗜好吸引,出现模仿、从众行为。妈妈要帮孩子净化交往环境,让孩子多与健康、积极、上进的朋友交往。
孩子染上了不良嗜好后,愿意去努力戒除。在这个过程中,妈妈都要给予支持、鼓励。孩子的任何小成果,妈妈都要及时肯定,坚定孩子戒除的决心。
刘冬初二时学习压力增加,跟着一帮朋友学会了抽烟。妈妈知道后,经常和他聊天,告诉他吸烟的危害,他也决心戒烟。可刘冬每次一心烦、焦虑,就想抽烟,妈妈告诉他这个时候别独自呆着,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运动。
刘冬是个篮球高手,为了戒烟,他只要一心烦就去打球。妈妈对他的行为很赞赏,特地送了一个新的篮球给他。为了帮他排解各种学习难题,减轻学习压力,妈妈还专门为他请了家教。在妈妈的鼓励、帮助下,刘冬终于渐渐从烟瘾中走了出来。
孩子会在压抑、悲观、焦虑、烦闷的状态下选择抽烟、喝酒等方式释放压力。妈妈要帮孩子解决心结,积极鼓励孩子摆脱不良嗜好的诱惑。
父母要尊重孩子渴望成熟的心理,不嘲笑、打击孩子追求成熟的言行,用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让孩子养成健康的嗜好和习惯。
刘源上初中后,就不喜欢妈妈翻他的东西。妈妈也尊重他的意见,从不随便动儿子的东西,每次进孩子房间,还会敲门。刘源想独自管理生活费,妈妈也同意他的建议。刘源在妈妈的尊重中,感觉到自己长大了,有了更多的自由。
妈妈常跟他讲抽烟、喝酒、上网不好,刘源很尊重妈妈的建议,所以对这些并不上心。他把精力都放在了学习和运动上,周末还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他觉得自己变成熟了,他喜欢这种感觉。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独立意识更强,这时,妈妈要把孩子当大人看,尊重孩子成熟的愿望,正确看待他们言行的变化。
青春期的孩子最容易沾染上不良嗜好。孩子进入这个阶段,觉得自己长大了,非常想获得独立,内心渴望成熟。这个阶段孩子的内心充满困惑,如果没有良好的引导,会幼稚地把抽烟、喝酒、打架、上网等错当成成熟、自由的标志。
妈妈要多与孩子聊天,了解他们的心理困惑,疏导他们的不良情绪,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青春期。妈妈要让孩子明白,真正的成熟是心智的完善和人格的健全,而不良嗜好则不是成熟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