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推卸的责任
◎细节
把握孩子智力开发的关键期
智力开发的关键期也就是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妈妈要为孩子创造适度丰富的环境,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
家教案例
小明两岁半的时候,父母决定送他去幼儿园。谁知入园才两天,小明就被老师退了回来。因为小明不能很好地参与幼儿园的活动,跟小伙伴一起做游戏时,动作笨拙,容易跌倒。走路常碰撞东西,发音不清晰,说话也比较困难等。以后,父母又送孩子去了其他几家幼儿园,都是不过3天便被婉言劝退了。
后来经过医生诊断,小明患了“感觉统合失调症”,这和关键时期大脑没有获得大量信息刺激来促进大脑发展有关,需要进行系统的治疗和训练。
专家解析
智力是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动手能力和言语能力等。这些能力反映了智力的侧面,同时又构成了智力的整体。
孩子3岁以前,大脑发育处于极速增长状态。出生时脑重量只有370克左右,第一年末,孩子的脑重量就已经接近成人的60%;第二年末,脑重量约为出生时的三倍,达到成人重量的75%;3岁时,脑重量是成人的80%,以后发育速度渐趋缓慢。这段时期,被称为孩子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因为智力与脑的发育有直接的关系。没有早期教育意识的父母,由于不懂得去挖掘孩子的大脑潜能,会白白错过孩子的这个智力开发关键期。
3岁以后,大脑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已基本定型,并且停止了新的信息交流,这时大脑的结构就已经牢固地形成了。虽然这时候大脑的发育过程并没有完全停止,但孩子的智力发展空间只有20%左右了。错失了孩子智力发展的关键期,等于错过培养孩子的最佳机会,这是以后的一生中再也补不回来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智力水平是不断提高的。从刚出生时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到长大后具备了各种知识、技能和能力。每个人的智力都是不断发展的,只是有的快一点,有的慢一点,有的多一点,有的少一点,这就形成了智力的差异。
孩子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早期教育特别重要。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都是在这时形成。因此,妈妈应该从多种能力的培养入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孩子的智力。
给妈妈的建议
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会给生活带来许多乐趣。因此,妈妈应给孩子提供生活内容丰富的成长环境,同时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和步调去学习和探索。
妈妈可以试着去营造一个愉快的生活、学习环境,协助孩子从中获得有趣、好玩的经验。引发孩子对某一项事物的求知欲,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妈妈可以引导孩子做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由被动到主动的运动,有意识地激发孩子早用手做抓、握、捏、扔、接、拍及跑、跳等各种运动,尤其是要训练其手脚的精细动作,促进小脑发育和平衡。
纤纤嚷着要吃草莓,妈妈见状便说:“星期天,我带你去草莓园吧,我们亲自摘。”纤纤一听,高兴坏了。那天,她早早地起床,把自己打点好,就和妈妈出门了。草莓园在郊区,纤纤很少到这里来。
看到满眼的绿色,纤纤的话也多了,一直不停地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妈妈都细心地给她解释,教她认识了很多新东西。草莓园到了,纤纤亲自动手,摘了好多红草莓。她还细致地观察了草莓的花和叶子,数着它的花瓣,准备回家后写一篇作文。
妈妈要多带孩子感受大自然,多接触社会,认识各种事物,如汽车、建筑、植物等,让孩子接触丰富多彩的景色,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培养他们的感知力和表达能力。
孩子有时候可能会在生活细节的选择、判断上犯糊涂,比如,大热天偏要穿厚重的棉衣;该吃饭了他却要玩游戏等。这时妈妈应该先了解孩子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再劝导孩子,进而培养孩子的逻辑思考能力和正确选择的能力,而不是直接责骂孩子。孩子的一些小小的、零散的错误经验,是帮助他们有一天成长直到能做出正确决定的重要基础。
在孩子幼小的思维里,埋藏着巨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稚嫩的语言和画笔所创造出来的东西,常常令成年人自叹弗如。
琪琪是个聪明的小女孩,想象力特别丰富,这与妈妈从小对她的培养分不开。小时候,琪琪特别喜欢听故事,每天睡觉前,都要妈妈给自己讲一个故事,才能安然入睡。
最开始,是妈妈说,琪琪听。到琪琪稍大些,妈妈就鼓励琪琪参与进来,每天留一个悬念,让她猜故事的结局。无论琪琪编出怎样的结尾,妈妈都给予热情的赞扬。再后来,琪琪干脆自己编一个完整的故事,成了琪琪说,妈妈听了。母女俩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创编了许多美妙的故事,这成了琪琪每天最快乐的时光。
成长中的孩子,尚未脱离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妈妈任何一句批评的话,都可能给孩子造成严重的伤害。如果妈妈总是给孩子鼓励,传递给孩子正面的信息,会使孩子朝着好的方面不断发展,变得思维活跃,积极主动,从而有益于孩子智力的发展。
◎细节
妈妈是帮孩子释放大脑潜能的最佳人选大脑的潜能是指人的潜在智能,是超出人们常态能力范畴的能力和智慧。妈妈应当在孩子小的时候,就着手开发孩子的大脑潜能。
家教案例
为了激发小蕴的表达潜能,妈妈每天都让小蕴给姥姥打电话,向她汇报一下自己每天的活动。姥姥非常喜欢听这些琐碎的事情,总是对小蕴夸个不停。小蕴问妈妈:“姥姥为什么这么开心啊?”妈妈对小蕴说:“因为小蕴优秀啊,如果小蕴再给姥姥表演几个刚学会的儿歌,姥姥就更开心了。”起初小蕴是羞于表演的,后来妈妈说得多了,她也就表演起来。这一表演就刹不住车了,现在,她每天都会给姥姥说很多事情,唱几首新儿歌。
专家解析
每个孩子都拥有一座与生俱来的神秘宝藏,这就是他们的天赋才能,即使是医学上认为弱智的儿童,也无一例外。一般人只使用了大脑储存知识、思维的能力中很小的一部分。当人们以为自己已经达到极限不再用脑的时候,其实是对大脑资源的浪费。
刚出生时,孩子的大脑共有50亿个突触,出生后第一年,突触数目会增加20倍;3岁时,大脑容积是成人的80%;4岁时,脑的代谢达到高峰,脑逐渐成熟,对能量的利用也更有效。这一年龄段的孩子之所以会不停地动,是因为他们的大脑在不断获得信息,能量消耗比较大,需要的营养比成人要多,身体发育同时也在加快。
如果在6岁以前,孩子的潜能得到激发和培养,那么,他的未来更容易突破平庸,也能产生更多的自我满足感。
研究证明,一个平常人的潜能只开发了大约10%左右,像爱因斯坦这样的伟大的科学家,大脑的潜能也只开发了12%左右,只比常人多了2%。一个人如果开发了大脑的50%潜能,那么,他可以念几十所大学的课程,还可以说十七八种不同国家的语言。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妈妈得花巨资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带孩子奔走于各种各样的比赛,收获奖杯和奖章。最重要的是,妈妈一定要知道孩子擅长什么,以及尽孩子最大努力后收获的价值,有针对性地开发孩子的潜能。
给妈妈的建议
孩子眼、耳、手、脑的协调发展,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的敏感,都和孩子的大脑发育关系密切。妈妈应在不同时期,训练培养孩子不同的感官功能。放开手,让孩子在玩耍中、在跌打滚爬中探索和学习。孩子在玩乐的过程中,很多能力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开发和训练。
孩子会在自己出色的表现里,体会到被关注和成功的快乐,因而增强信心。妈妈平时多给孩子表现的机会,就会更大程度调动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
文文今年6岁了,平时她的表达能力还行,常常能够与大人对答如流,有时还把妈妈给问住。但如果让文文在众人面前表现一下自己,文文就不行了。妈妈以为是文文天生胆小。
后来,妈妈请教一个育儿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老教师给了妈妈五个字:妈妈太勤快。妈妈突然意识到,平日里老是自己吩咐文文做这个干那个,而忽略了文文自己的要求。时间长了,文文只知道按妈妈的吩咐说话做事,就越来越不喜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了。
妈妈要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表现的机会,并认真观察孩子的言行,发现孩子的特点,如孩子虽不爱弹琴却喜欢绘画,虽没有耐性却有创意,虽不擅长言词却很热心等,归纳出孩子的性格和爱好,从而更好地诱导激发孩子的潜能。
广泛的兴趣爱好,其实就是孩子各种潜能的表现。培养孩子多方面的才能,有助于发现和挖掘孩子的潜能。孩子若在艺术、音乐、文学、写作、体育等任一方面有兴趣,有机会就要让孩子试试。
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其实并不难。孩子就是一张白纸,父母从小给孩子灌输什么,孩子就喜欢什么。最初可以引导孩子对读书、音乐的兴趣。妈妈可以有意在孩子面前打开录音机,自己跟着录音机大声读书、大声唱歌,因为孩子对周围的声音很敏感,也就会渐渐地模仿妈妈的动作,慢慢对这件事产生兴趣,孩子的世界也就日益丰富起来。
妈妈要珍惜孩子的好奇心,要耐心地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的世界,一旦孩子有了浓厚的兴趣,就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在培养孩子兴趣的同时,要培养孩子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的良好意志品质。
妈妈还要注意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环境,引导孩子形成健康、积极的兴趣爱好,而不要让孩子误入网络游戏、赌博、麻将等歧途。
有些孩子羞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些孩子虽然有表达的欲望,但往往不知如何开口。妈妈应该在平时与孩子的交流中,给孩子做出示范,鼓励孩子大胆地说,告诉孩子,即使说错了也没有关系。同时妈妈要善于引导孩子,培养孩子开放性的思维习惯。
有位母亲通过朗读简单的诗词,引导她5岁的孩子思考问题。她先读一首诗:“如果世界上堆满了馅饼,如果海水全部化为墨水,如果所有的树都结满面包和奶酪,那么,我们喝什么?”然后,她问孩子:“一个句子以‘如果’开头,是不是意味着它不是真的?”由此引发孩子联想出一连串问题。
“启发”一词最早源于孔子的《论语》,其中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说老师要在学生思而未得感到郁闷时,帮助孩子开启;要在孩子思而有所得,但不能准确表达时,予以疏导,强调启发的目的,在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妈妈要借鉴古人的教育精华,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学会思考,启发孩子的连锁式思维。
◎细节
为孩子创造益智环境,是妈妈义不容辞的责任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天资聪颖。孩子的才智除了遗传因素外,后天环境对孩子的智力发展也有很大影响。因此,妈妈要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合智力发展的好环境。
家教案例
诺贝尔奖得主朱棣文,12岁以前没有进过幼儿园,也没上过小学。他说,他的童年是在大海边度过的,被当地人称为“讨海”的一种活动,成了他儿童时代的一门课程。这是一个重要的课程:无边的大海,给了他宽阔的胸怀;汹涌的海浪,给了他惊人的胆量;退潮后冲向海滩的捉鱼嬉戏,给了他智慧和灵性。朱棣文从浩瀚丰富大海中“讨”到了一种生动而深刻的早期教育。
专家解析
我国古代曾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说的就是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人的智力的潜能相当大,智商高的人如果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也会变得知识贫乏、创造力萎缩。反之,智力平常的人,也能经过努力学习而成为知识渊博的学者。
一个脏、乱、差、喧闹不止的环境,对孩子智力的发育、成长是有很大阻碍作用的,严重的甚至会阻滞孩子各种器官、能力的正常发展,引起孩子智力发育迟缓,或反应迟钝,性格暴躁等。
两三岁的孩子,会慢慢地开始在自己脑袋里建立秩序感,如果外部力量破坏了孩子这种秩序感,孩子会用哭闹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对秩序敏感的孩子,周围环境微小的变化,都会影响他的心情。
研究表明,孩子的生活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对智力发展的影响最为深远。丰富多彩的环境刺激,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有明显作用。
一个婴儿,如果经常有人抱着、逗着,会比一直躺着、大人不去理会的孩子要聪明得多。孤儿院中长大的孩子,在智力发展上大大低于在正常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因为孤儿院的生活环境单调,较少与外界接触与沟通。因此,孩子早期智力的开发,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创造和谐、有序、丰富、充满爱的益智家庭环境。
给妈妈的建议
孩子正是在不断对外界环境信息接受并作出反应的过程中,提高了大脑和各种器官的灵敏性,进而加速了智力发展的进程。因此,妈妈要不断扩大孩子的生活面。
小丁的妈妈经常带小丁去动物园看各种动物,或带小丁去儿童游乐活动场所。妈妈发现,每当小丁走出家门,看到或听到各种各样新颖的东西和声音时,就会显得特别激动和兴奋,注意力也非常集中。每当这时候,妈妈就引导小丁,提高他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这使小丁的智力发展很快。
儿童的生活环境较狭窄,但智力发展速度又很快,这就要求妈妈要经常带孩子见识一些新的东西,逐步扩大孩子的眼界和经验,给孩子更多新颖的刺激。
孩子的智力主要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活动能力是孩子智力水平高低的标志,限制孩子的活动,就意味着限制了他的智力发展。
有一段时期,岚岚在妈妈眼里,是个喜欢胡闹的孩子。他常常会做出一些让妈妈觉得又好气又好笑的事情来。
在家里,岚岚会不时地把妈妈心爱的小金鱼从鱼缸里捞出来欣赏,结果不到几天,美丽的小金鱼就一条条躺着不动了;到了室外,岚岚瞧见什么都好奇,都要凑过去仔细观察,常常把新衣服弄得脏兮兮的,为此妈妈没少操劳;岚岚还会把家里的收音机、手电筒之类的小东西拆拆装装,却常常半途而废……
妈妈虽然为此多操许多心,但并不阻止岚岚这些“破坏性”的行为,因为妈妈知道,孩子就是在这些无拘无束的玩耍中发展智力的。
孩子天生活泼好动,只要他能拿到或搬动的东西,都可能成为玩具。妈妈应多带孩子去户外活动、玩耍,多让孩子在操场上、公园里自由地做游戏,玩沙土、爬小山坡、奔跑跳跃等,有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和提高。
并非所有玩具都有益于孩子的智力发展,玩具也不是多多益善。妈妈应视孩子的实际水平,选购最能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玩具,如小积木、拼插车板和塑料的小炊具、小家具等。这些玩具可帮助孩子辨别不同的形象与颜色,认识物体,对孩子的手眼配合与思维能力的发展,都大有益处。
图书对于激发孩子智力有独到的功能。图书中的故事,特别是以图为主的书,为孩子提供了生动、直观的形象。妈妈应帮助孩子理解作品的内容,可先给孩子讲一两遍,然后让他重述其内容,这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
◎细节
开发记忆力,让孩子成为记忆“超人”记忆是孩子积累知识和经验的基本手段。离开了记忆,孩子的智力活动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要想使孩子聪明过人,妈妈要义不容辞地担起培养孩子记忆力的任务。
家教案例
小军今年刚上一年级,他不是个贪玩的孩子,平时一放学,小军就回家做功课,每天的学习时间都很长。小军学习态度很认真,可学习成绩并不好,原因就是记忆力差。为了帮助小军提高记忆力,妈妈想尽了办法,可是成效都不大。小军说:“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学过的东西很快就会忘掉。”
专家解析
记忆,是人对于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和语言的再认和再现。在文字产生之前,人类的文化发展就是靠结绳、刻痕记事这样的方法来记忆的。文字产生后,记忆是人们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
常听一些父母抱怨孩子记忆力不好,以为是孩子脑子笨,所以记不住东西。其实,几乎所有的人都有了不起的记忆力,而且,只要记忆得当,这种记忆力可以维持人的一生。
据研究,大脑每秒钟接收十个新信息,即使这样持续一生,人脑也还有储存其他事物的余地。可见,人的大脑实在是个大容器,它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因此,人人都有巨大的记忆开发潜力。
心态在记忆过程中起很大的作用。记忆心态是指人对记忆的信心、兴趣、欲望等心理状态。不同的记忆心态影响人的记忆能力,导致不同的记忆效果。具有优秀记忆心态的人,记忆能力会得到很好的发展,从而具有超人的记忆力。反之,则会使记忆力发展受阻。孩子的记忆心态是从幼儿时期开始形成的,因此,培养幼儿的记忆心态显得非常重要。
除了记忆心态外,记忆的技巧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俗话说:大脑越用越活,记忆力也一样。大量有意识的训练,能显著开发孩子的大脑潜能,提高记忆的速度与效率。妈妈可以采用一些适合孩子的方法,帮助孩子培养记忆力。
给妈妈的建议
生理学家认为,脑肽是记忆学习的关键物质,而兴趣使孩子情绪高涨,良好的情绪又可激发脑肽的释放。因此,妈妈应该培养孩子的记忆兴趣,让孩子变被动记忆为主动记忆。
小军喜欢玩汽车玩具。妈妈给他买了一组十只装的小汽车玩具,小军在玩这组汽车的游戏中,很快就识别了小轿车、吉普车、面包车、大客车、消防车、救护车、洒水车、起重车、水泥搅拌车、大货车等,并学会了数1~10这10个数。
要激发孩子对记忆的兴趣,妈妈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温馨的氛围,让孩子在心情舒畅中来进行记忆。孩子在精神放松的状态下进行记忆,不仅记得快,而且记得牢。因此,妈妈应该想办法诱导孩子高高兴兴地去学习。如果一边责骂孩子,一边要孩子去学习,这时孩子的记忆效果肯定是不好的。
有目的、有意识的记忆和漫无目的、无意识的记忆,效果是大相径庭的。
佳佳妈妈对佳佳记忆力的培养方式值得一提。每天早晨,妈妈带儿子一起外出散步,在路上让儿子讲昨天读过的书,讲完后,妈妈再提出疑问,对佳佳讲得不对的地方加以纠正,不足的地方加以补充。这样促使佳佳每次看书,总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去看、去记,有的地方还用卡片记录下来,所以印象特别深刻。他的记忆力发展得很快,看书识字几乎过目不忘。
佳佳妈妈的这种方法,不仅使佳佳在看书的时候更有目的性,还锻炼了他的记忆能力,并养成了读书时做卡片的习惯,这对佳佳以后的阅读都有良好的影响。相反,如果漫无目的、漫不经心地去看书,书上的东西只是一晃而过,无法在脑中形成较深的印象,就难以培养好的记忆力。
有的孩子记忆之前,先有畏难情绪,担心记不住,对自己没有信心。这样,就在心理上产生了抵御记忆力的因素,会造成精神不集中,总是记不住。人和人之间的脑力差别并不大,但心态却对记忆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同样的条件下,充满自信的人记忆快、记得多。因此,妈妈必须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精神集中,头脑敏锐,记忆就又快又好。
善于运用各种记忆方法,能有效提高记忆力。妈妈要针对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进行相应的记忆方法的指导。
妈妈教孩子用联想把“汽车”和“木材”这两个词结合,孩子通常的反应,是想象成一辆载着木材的卡车,但这样平凡的形象难以留存在头脑里。如果妈妈引导孩子,想象成木材驾驶着一辆超速车在路上飞快奔驰,或者想象成装了轮子的木材在奔跑,这样荒诞离奇的联想,就会在孩子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幼儿期的孩子记忆保持时间短,主要的记忆方法是机械识记。要他们记住某种内容,就要不断重复,妈妈这时可教他们背诵一些儿歌、诗歌,记住一些简单的科学常识;入学前的孩子,已会运用简单的意义识记,妈妈可以教他们运用顺序记忆、归类记忆、联想记忆等方法;入学后,要记住一篇课文,可教孩子用整体记忆和分段记忆等方法。
妈妈根据不同阶段,让孩子掌握最合适的记忆方法,会使孩子的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细节
开发观察力,打造孩子的“火眼金睛”观察力是孩子观察事物的能力,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因此,妈妈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家教案例
小荣是个一年级的小学生,聪明活泼,惹人喜爱,但是是一个“小马虎”,在他做作业和考试时,常出现粗心的错误。比如,汉字拼写能把“江”写成了“红”,把拼音“m”写成“n”,把数字“2”看成“5”等等。每次考试,这类错误都让小荣丢掉很多分。
在家里,小荣也常表现出类似的问题。有时妈妈让他找样东西,明明就在眼皮底下,可他东张西望老半天也找不到。小荣妈妈觉得他的智力没有问题,粗心的习惯可能是学习习惯不好造成的。
粗心大意是孩子常见的一种现象,造成粗心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也有观察能力不够敏锐的因素。
专家解析
观察力的产生,基于孩子了解外部世界的需要。它是儿童心理发育的一部分,是从小培养和发展起来的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
有研究指出,孩子天生具有观察能力。婴儿的眼睛就像雷达一样不断地扫视着周围的一切,将看到的东西与自己的经验相结合,形成个人内在的知识。
当孩子稍大一点,他会学着区分事物的不同颜色、大小、形状,他们的观察能力开始由感觉到知觉,由浅入深,由表到里。
一个缺乏观察力的孩子,对生活中的事物往往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口不知味,表现出心不在焉的情形,这样的孩子如何能辨别事物并正确地反映事物呢?冷漠僵化的孩子,对生活的丰富多彩无法感知,对人情冷暖也没有体会,自然无法和人和睦相处,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观察能力还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基础,没有观察力也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可以说,孩子观察能力的缺乏,是妈妈对孩子培养教育的一大疏漏。
孩子早期表现出来的观察能力,是孩子对外部世界的自然感知,但是如果这种能力没有得到及时的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就会逐渐消失。因此,孩子能否锻炼出一双“火眼金睛”,成为一个具有敏锐观察能力的人,需要妈妈从小开发和培养。
给妈妈的建议
培养浓厚的观察兴趣,是培养观察能力的重要前提。每个人由于观察敏锐性的差异,在同一件事物的观察上,会表现出不同的兴趣,注意到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特点。
有的孩子对花花草草很有兴趣。妈妈可以引导孩子观察植物从播种、发芽到发育、成熟的生长过程,并做下观察日记。这样不仅极大地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兴趣和持久的观察力,也提高了他们描述事物发展全过程的表达能力。
让孩子对周围的一草一木,人们的一颦一笑都产生兴趣,时间久了,孩子观察的兴趣和习惯就养成了。
会有目的地观察,孩子才会对自己的观察提出要求,并获得一定深度和广度的体验。如果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对事物熟视无睹,孩子的观察力也得不到锻炼。
任任的妈妈经常在星期天带任任去公园玩。每次出门前,妈妈就告诉她:你要注意观察公园里有些什么景物、人物,越细致越好,回来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到日记里。于是,每次到了公园里,任任都非常注意观察花、鸟、草、虫等。
任任本来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妈妈很好地利用了任任的这一天性,经常带她到大自然中去,让她在尽情玩耍之中,观察万物的悄然变化,去看春天的绿芽,夏日的鲜花,秋季的果实,寒冬的落叶,去听蝉鸣鸟唱,这些都引起任任的兴趣和思考。
妈妈要指导孩子在进行观察前,就要做好观察计划,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按部就班,系统进行。观察计划可以写成书面的,也可以记在脑子里。
观察力的高低,与孩子视野是否开阔有关。孤陋寡闻的孩子,缺少实践的机会,观察力必然受到影响。看到同样一种现象,有的孩子能说出许多,有的孩子却说不上几句,这与孩子知识的积累有关。
可以说,知识与经验来源于观察,而知识与经验的丰富与提高,又会促进孩子观察力的发展。所以,妈妈要让孩子见多识广,让孩子在观察的基础上积累知识,又反过来让知识指导观察。
观察方法有很多,但基本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局部到整体或由整体到局部、由明显特征到隐蔽特征的观察原则。妈妈要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教孩子学会一些具体的观察方法。
静静对“马”“田”等字比较熟悉和敏感。在一次认字时,妈妈将“妈”和“马”放在一起时,静静就兴奋地叫起来:“妈妈,我看到‘马’了!妈妈是女的,所以加个‘女’字。”后来看到“申”字时,她又说:“把上面下面的小竖去掉,就是我的姓‘田’字了!”
妈妈要帮助孩子掌握最适合自己的观察方法,如对比观察法、动静观察法等。正确的方法会让孩子取得不凡的观察效果,从而增强孩子观察的信心。
◎细节
开发想象力,拓展孩子的心灵天空
想象力是人独有的才能,是孩子智慧的生命线。缺乏想象力的孩子,思维迟缓,缺少创新能力。因此,妈妈尤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家教案例
在一辆公交车上,一对母子在对话。妈妈拿着一幅儿子刚画好的蜡笔画批评孩子:“你的树怎么画红色的?树应该是绿色的。花可以是红色的、黄色的、紫色的,你画错了。上课为什么不好好听讲?”
听罢这位妈妈的训斥,有些人可能真的认为孩子的画不好。但事实上,这位孩子的画作,形象生动,用色大胆。
专家解析
想象力是在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人类可以借助想象,对类似事物进行推断,认识新的事物,发展创造力。人的创造性劳动正是从想象开始。
任何一个孩子都是想象力的天才。还未走入社会的孩子,其思维模式还未被纳入公认的社会体系,他们天马行空、稀奇古怪的想法,正是可贵的想象力的火花。
然而,无数充满奇思妙想的孩子,长大后却变成了思想贫乏单调的人,这里责任不在孩子,而是要向妈妈发问:妈妈是否着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了?妈妈是否在无意中遏制了孩子美好的想象力?
妈妈应当反省自己,当孩子看起来好奇心强烈,求知欲旺盛,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时;当孩子爱学善问,兴趣广泛时;当孩子敢于对现状质疑,喜欢独立思考时;当孩子喜欢别出心裁,不时地搞出点小花样来时,自己是否满怀欣慰地去支持、引导孩子?因为这些正是孩子想象力丰富的表现。
缺乏想象力的孩子,通常只喜欢看问题的表面,而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因此思维局限,心灵闭塞。妈妈要通过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去拓展孩子的心灵空间。
给妈妈的建议
妈妈要激发孩子想象的兴趣,让孩子乐于并善于想象。
大诗人歌德的妈妈,从小就注意对歌德想象力的培养。她经常给歌德讲故事,每当讲到最有兴趣的地方,她就停下来,留下悬念,让小歌德自己猜想,从而激发歌德想象的兴趣。等下一次讲故事的时候,妈妈先让歌德把自己猜想地说出来,想得好了就表扬,想得差了就启发他再想,最后再由妈妈补充。歌德的想象力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妈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比如故事、游戏等,激发孩子想象的兴趣。
依靠妈妈讲解,想象的余地总是有限。妈妈可以培养孩子自己阅读,使他主动地进行想象的训练。
妈妈常给小洁买一些幻想类儿童书籍,如童话、神话、寓言、科幻等,还专门为小洁准备一个小本子,让她把自己想象的东西写在本子上。慢慢地,小洁的脑子中的词汇越来越多,想象力也发展得很快。小洁上幼儿园的时候,已经能讲好多小故事了。
只要孩子达到一定的识字量,能够自己阅读了,妈妈就应该指导孩子阅读,并给孩子购买一些童话、神话、民间故事书等能够启发孩子想象力的作品。妈妈也可以引导孩子按照某个主题想象,并适时地给孩子以赞扬,提供一些建议等。
有的妈妈也许会担心,孩子会不会过分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回不到现实生活中来?其实这种担心没有必要,孩子们清楚地知道如何区分幻想与现实。
孩子区别真实与编造的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的,所以最好不要给年幼的孩子讲恐怖故事。每当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妈妈可以给孩子做示范,假装一边想一边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说出来,让孩子看到妈妈是怎样一步步做出最后的决定的。
妈妈要培养、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让孩子敢于打破陈规,标新立异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妈妈还要鼓励孩子进行求异思考,如,孩子在做数学题时,妈妈可以问孩子:“除了这种做法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这些,都有利于孩子想象力的培养。
妈妈正在厨房里忙着,5岁的小女儿坐在小凳子上看着。忽然,女儿提了一个问题:“星星是从哪儿来的?”妈妈没有急于回答,而是说:“你想想看。”女儿出神地注视着妈妈揉面,揪面团,擀面饼,包包子……看了好一会儿,女儿突然说:“我知道星星是怎么做出来的了,是用做月亮剩下的东西做的。”
妈妈听了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激动地亲吻了自己的女儿:“宝贝,你的想象真奇特。”于是拉过女儿给她讲女娲造人的传说……
妈妈要鼓励孩子提问,碰到自己无法解答的问题时,妈妈要努力弄懂,或向其他人请教,然后再回答孩子。
◎细节
开发创造力,让孩子勇敢开创新天地创造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综合性能力。一个缺乏创造力的孩子,只能墨守成规,无法创新。因此,妈妈应该从小开始开发孩子的创造力。
家教案例
小慧今年10岁。看了电影《泰坦尼克号》以后,小慧拿了很多塑料泡沫,做成船的样子,在浴缸里放满了水,还把那些泡沫的碎片也放进去,喊妈妈来看:“妈妈,我做得好不好?我做的是泰坦尼克号哦!”妈妈很开心,并把孩子和船这个画面拍了下来。妈妈还把照片拿给来家的客人看,虽然上面只是一堆塑料泡沫而已,可是妈妈这种做法,很好地保护和激励了小慧的创造力。
专家解析
创造力是一种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的产生,是由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因素综合而成的。
缺乏创造力的孩子,想象力贫乏,长大以后难以在瞬息万变的社会里抓住机会,创造机会。因此,培养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孩子,是每个妈妈首当其冲的教育任务。
研究表明:创造力是儿童一种独特的天赋和才能。每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人都具备一定程度的创造能力,只是表现的方式不同。比如,孩子喜欢在一张画纸上胡乱地随意涂抹,也许在妈妈看来,这些画杂乱无章,但是其中却蕴涵着创造力的因子。
当孩子稍大一点,他们会对不太熟悉的大千世界发生浓厚兴趣,会从中学习并发现更多新奇的东西,吸取丰富的营养,使创造力得以大大提高。
孩子早期表现出来的喜欢拆拆看看等现象,是创造力的自然表现,如果这种表现不能从妈妈那里得到鼓励和引导,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的天赋就会逐渐萎缩。因此,孩子能否成长为一个具有创造能力的人,取决于妈妈能否提供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机会。
给妈妈的建议
孩子对某项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努力地参加这项活动,在活动中不断地开动脑筋,获得有关的知识技能,从而进一步改进活动的内容和方法。
妈妈要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对于孩子的奇思异想,要给予重视和引导,这对于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孩子往往只有三分钟热度,需要妈妈从小培养孩子的坚持性、毅力和恒心。要鼓励孩子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而不满足于一种答案。孩子从不断创造中感到愉快,才能维持恒久的创造热情。当孩子遇到困难挫折时,适当的鼓励和帮助,可以避免孩子因受挫而失去创造热情。
小辉6岁那年,有一天,他用黑笔把一张白纸涂得一塌糊涂,小辉妈妈看到这不知所云的作品后,没有责骂他,而是耐心地问:“小辉,你这画的是什么?”小辉一本正经地说:“我画的是在一片大树林中,有不同的小动物,它们欢聚在一起,高兴地唱歌、跳舞。当它们唱累了、跳累了的时候,太阳下山了,于是天黑了,然后大家都睡觉了。”
听了小辉的话,妈妈称赞道:“小辉,你的想法真是不简单呀。”小辉听到妈妈的表扬,感到很受鼓舞。从此小辉对画画充满兴趣,从小学画到初中,从初中画到高中,又从高中画进了有名的美术高等院校。
妈妈的言行会无意中感染孩子。研究表明,自信的妈妈,不过分关注他人对自己行为评价的妈妈,培养出的孩子会有良好的创造意识和创造力。妈妈要把孩子害怕失败的心理压力减到最低限度,鼓励孩子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要过分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免阻碍创造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妈妈在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时,要教给孩子一些程序、办法,帮助孩子更好更快地完成创造任务。
明明看到家里的铝盆、塑料盆放在厨房地上,既占地又不好看,就想“能不能把各种盆挂起来呢?”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非常支持,并引导他仔细观察各种盆的结构。他发现这些盆的边上,都有一圈外卷的边缘。妈妈启发他:用钉子挂盆不好办,能不能用一个V形铁条将盆的内边拖住,再用一个带骨的铁条压在盆的外边缘上,这样一拖一压,盆不就挂起来了吗?
经过妈妈的提示,明明经过反复试验,最终成功发明了“盆挂”,并在全国中小学生创造发明竞赛中,获得三等奖。
在孩子进行创造活动时,妈妈应当教孩子掌握一些创造技法。有了正确、适合需要的创造技法,孩子才能提高创造的速度和质量。
◎细节
开发思维力,培养孩子缜密的思维
思维能力是智力发育的关键。思维不缜密的孩子,经常粗心大意,智力活动水平不高。因此,妈妈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家教案例
小松善于思考,这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在他小时候就已经表现出来。小松的妈妈是个会计,每个月她都要给公司的人计算工资。在小松5岁时,有一次当妈妈正在计算,小松突然对妈妈说:“妈妈,你弄错了。”然后说了另外一个数目。原来小松站在一边,一直暗地里跟着妈妈计算。重算的结果,小松是对的,这把妈妈惊得目瞪口呆。
专家解析
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不是人一生下来就会的,而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逐步形成的。它是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思维不缜密的孩子,做事大大咧咧,丢三落四,忽略重要问题,很难发现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因此,要求一个思维能力不高的孩子,去将一件事情做得完美,几乎难乎其难。有的妈妈只求孩子学习得高分,却不知如果孩子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提高,片面追求学习成绩,只是舍本逐末。
大脑是天生的思维器官。刚出生的婴儿还没有思维能力,到孩子1岁时,思维能力开始逐步发展。如有的孩子会把玩具汽车拿到手上摆弄,边玩边思考。3岁左右的孩子,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他们开始区分小孩和大人,知道叔叔阿姨这样的称呼表示的是大人,会拒绝别人让他们叫小朋友为“叔叔”“阿姨”的要求。孩子在5岁时,出现抽象思维的萌芽,遇到事情喜欢追根问底,老是提出“为什么”。
人的思维的发展,具有从具体向抽象发展的规律性。因此,不能要求幼儿像大人那样思维。孩子思维从具体向抽象发展能力的提高,有待于妈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妈妈还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如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等等。
给妈妈的建议
妈妈要善于给孩子提出些小问题,让他积极运用已有的经验,去独立思考和寻找答案。妈妈在指导孩子进行思维活动时,应该根据孩子的喜好提出问题,引发孩子对于思考的兴趣。在孩子思考问题遇到困难时,妈妈可以启发孩子的思路,锻炼和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妈妈要善于启发孩子的积极思维。如给孩子布置任务,让他靠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当孩子碰到困难时,妈妈不急于帮助孩子解决,可以用类比的方法启发孩子自己寻找正确答案。
冰冰是个读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总是有着千奇百怪的想法。妈妈平时注意引导他自己去思考问题。无论是带孩子上公园,或看电影、逛书店,妈妈都不失时机地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和培养冰冰的思维力。
在讨论家庭问题时,即使冰冰还很小,妈妈也让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教他从多个角度去考虑问题,更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多去体会别人的感受。
妈妈还教冰冰,要善于归纳,举一反三。每个周末,妈妈都要冰冰将所学的知识归纳总结,整理出系统的笔记,既复习了学习内容,也锻炼了孩子的思维能力。
冰冰妈妈采取的教育方式是让孩子自己开动脑筋,去积极思考和总结,使冰冰的思维得到很好的锻炼机会。培养孩子独立而认真的思考习惯,对于孩子适应未来高度竞争的社会生活,是十分必要的。
有的孩子思维比较活跃,分析问题也比较透彻,对某些问题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容易受暗示;而有些孩子却常常显得思维呆板,不敢畅所欲言,也提不出新的观点,而是看父母的脸色行事,容易受父母的暗示而改变主意。这正是孩子缺乏自信的表现。
妈妈要鼓励孩子,对自己的想法保持自信,同时敢于把思考的结果表达出来,哪怕是错误的,也要很自信地把它说出来。
思考不等同于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也不是被动的接收信息。思考是一种可以改进的操作性技巧。思维灵活的孩子,大都是由于他们的妈妈善于启发孩子的思维。
有人用长短不一的游戏棒,叫一帮小朋友按照长短排列整齐。一般的孩子都是拿一根,排一根,通过不断换位置,用了很长时间才排列出来。而思维灵活的小朋友不先忙着排列,而是把游戏棒朝桌上立竖,把一头理整齐,另一头长短马上就分清了,然后按照长短挑出来逐一排列,既快又整齐。
思维灵活的孩子能想出不一样的办法来,这和平时妈妈有意的锻炼是分不开的。妈妈应该培养孩子思维的灵活性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