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
尊重孩子,妈妈和孩子沟通的起点
沟通,要以尊重孩子为前提。妈妈要和孩子一起成长,要学会尊重和理解孩子,这样才能和孩子保持有效的沟通。
家教案例
王珂6岁的时候,妈妈送他一套珍贵的邮票作为生日礼物,希望培养王珂集邮的兴趣,也想让他养成珍惜别人礼物的好习惯。
但是王珂用妈妈送的邮票,和小伙伴换了一套足球明星卡。妈妈知道这件事后很生气,她认为孩子没有和自己商量,就把东西送人,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另外,妈妈也觉得王珂换来的东西的价值不如邮票的价值大。
妈妈非要让王珂去和小伙伴换回来,这种做法让王珂感到很羞愧。王珂觉得妈妈一点也不尊重自己。
专家解析
大部分的妈妈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就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爱孩子,对孩子缺乏基本的尊重,这样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阴影,也会扭曲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孩子在人格上和妈妈是平等的,妈妈要学会尊重孩子,把孩子置于一个平等的地位来对待,才会赢得孩子的尊敬。妈妈尊重孩子,为孩子创造一种和谐的家庭气氛,更有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妈妈尊重孩子的表现是: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选择自己的爱好;尊重孩子的看法,对于孩子的意见妈妈要耐心地倾听,如果合理,要积极采纳;尊重孩子的隐私,不干涉孩子正常的交友,信任自己的孩子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他们越来越渴望得到妈妈的尊重和理解,一旦感觉得不到妈妈的尊重,就会疏远和妈妈之间的关系,激化母子之间的矛盾。
强调妈妈尊重孩子,并不是要求妈妈放弃在孩子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孩子辨别能力差,需要妈妈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悉心引导孩子。
给妈妈的建议
平等地对待孩子,是尊重孩子的首要条件。妈妈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轻松的家庭气氛,与孩子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鼓励孩子自己作出一些决策。妈妈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与孩子保持同一视平线谈话,不要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和孩子说话。
很多妈妈过分重视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喜欢从负面对孩子进行羞辱和讽刺,缺乏对孩子起码的尊重;也有些妈妈,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待,孩子一旦做不到就责骂孩子。
妈妈羞辱、讽刺孩子,不但达不到激励孩子的作用,相反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不良影响,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妈妈和孩子的沟通。
孩子和妈妈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妈妈在决定一件事情之前,不妨听听孩子的意见,让孩子有知情权和参与权,使孩子感觉到自己在家中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对家庭的责任感,树立起主人翁意识和大局观。
园园的爸爸妈妈最近想买套新房子,他们在家里经常为这件事争论不休。妈妈决定在时代花园买房子,可爸爸不太同意。
两个人争论的时候,园园站出来对妈妈说:“你们怎么不问问我的意见啊?”妈妈笑着不以为然,只听园园说:“不能买那里的房子,那附近要建化工厂,环境不好。我班里同学的爸爸就负责这事。”妈妈打听了一下,确实是这样,于是决定在另一处买房子。
妈妈要随时记得,孩子是家庭中重要的一员,遇事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当家庭中遇到大事时,妈妈要让孩子知道,并且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有时孩子的意见也会起到关键作用。
孩子和妈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应该相互尊重。妈妈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允许孩子有自己思考和做事的空间,这是尊重孩子,培养孩子健全的心理和人格的关键。
冯薇今年12岁了,妈妈发现,她每天放学回家后,就躲在屋里写东西,还会傻笑,写完之后就将日记本锁到抽屉里。
妈妈怀疑女儿有事情瞒着她。等女儿上学后,妈妈偷偷地打开她的抽屉,发现一本日记,里面写的几乎全是冯薇对语文老师的爱慕之情。妈妈觉得女儿早恋了。
回家后,妈妈将日记扔在孩子面前,还说了很多难听的话,冯薇顿时觉得很羞愧。这天晚上,她选择了自杀的方式,来报复妈妈对她的不尊重。
尊重孩子隐私的妈妈,才能培养出自尊的孩子。妈妈不要窥探孩子的隐私,不要翻看孩子的日记、信件,应该找到恰当的方式,和孩子沟通、交流。
◎细节
好妈妈都是孩子最耐心的听众
在和孩子交流时,好妈妈不仅要用耳去听,更要用心去倾听。做孩子最耐心的听众,聆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想法,从而发现孩子的问题,帮助孩子解决困难。
家教案例
李韵在小学一直是班长,能力出众,学习成绩也很好。升入初中,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后,曾经耀眼的她没有之前那么优秀了。学习的科目变多,压力增大,在最近的班干部选举中,她落选了。
她想将自己的问题说给妈妈听,可是妈妈总是以忙为理由,拒绝听孩子的倾诉。这天,李韵见妈妈有空闲,就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了妈妈,话还没有说完,妈妈就火冒三丈,质问李韵是什么原因导致现在这样。李韵觉得妈妈很不理解她,感觉很委屈,慢慢地便很少再和妈妈交流了。
专家解析
孩子向妈妈倾诉的时候,渴望妈妈可以耐心地听完自己的故事,以此来满足自己被重视的需求。
心理学家认为,妈妈允许孩子通过语言,将自己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表达出来,是对孩子最大的保护。对孩子来说,他们希望妈妈可以和他们分享喜悦、悲伤,但是很多妈妈只爱听“好消息”,不爱听“坏消息”。久而久之,孩子的消极情绪得不到合理发泄和化解,累积到一定程度,会变成对抗情绪,给孩子和家庭带来伤害。
妈妈听了孩子的想法后,和孩子交流,孩子会认为妈妈的认真倾听是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注,是对自己最有效的理解和帮助。
不少妈妈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都是自己说,让孩子听,这样就不能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妈妈应该多给孩子说话的机会,自己则多听少说。
给妈妈的建议
多听少说是亲子沟通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大耳朵、小嘴巴”的妈妈是最受孩子欢迎的。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妈妈要积极聆听,以理解和认同的态度,让孩子尽情倾诉。
耐心倾听孩子的话是妈妈的责任。孩子心中的感受得以倾诉之后,烦恼会消失很多,能以轻松和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和困难。
做一个耐心的听众,妈妈应集中注意力,给孩子固定的时间和安静的地点,认真地听孩子讲话。在听孩子讲话的过程中,妈妈要用眼睛注视孩子,让孩子感觉妈妈是在认真倾听。
当孩子要和妈妈讲话时,妈妈要主动停下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全心地听孩子讲话。孩子得到了尊重,才会主动和妈妈沟通。
如果妈妈对孩子说的话表现出真实的兴趣,不仅有利于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也会让孩子产生自己被重视的良好情感体验。
晓寒每天放学回家,妈妈总爱问她:“今天,你在学校又有什么新鲜事啊?”晓寒就会打开话匣子,把学校的一些趣闻逸事告诉妈妈。妈妈每次都听得很投入,晓寒也越来越爱和她谈心。
有时候,晓寒说的事情,根本不合妈妈的胃口。例如,谁和谁吵架啦,谁今天摔跤啦。但妈妈没有表现出不耐烦的表情,相反,她安静地听着。妈妈知道,晓寒说的事,虽然和自己关系不大,但都是她最在乎的。要想和孩子做朋友,就必须关注孩子的兴趣点。
妈妈对孩子表现出关注,会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孩子更愿意在这种安全感中,多与妈妈交流,把自己所有的感受向妈妈倾诉。
孩子希望得到妈妈的关注、鼓励和帮助,所以倾诉的欲望很强烈。可是如果妈妈随意打断孩子的话,孩子想说的话说不出来,就会逐渐失去对妈妈诉说的热情,逐渐养成孤僻、内向的性格。
妈妈打断孩子的话,不让孩子倾诉,必然会阻碍亲子沟通。聪明的妈妈要给孩子尽情诉说的机会,这样拉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使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感情更加融洽。
妈妈在和孩子沟通时,要学会耐心聆听孩子的话,留意孩子没有明确说出的思想感情。孩子可能会因为自尊或是别的原因,无法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但又很想让妈妈明白,这就需要妈妈善于听孩子的弦外之音。
开家长会时,老师特意强调了许磊的成绩有所下降,要求妈妈给予注意和帮助。回家后,许磊本以为妈妈会训斥他,可是妈妈没有。相反,还耐心地询问孩子,是不是最近有什么事情不顺心。
许磊和妈妈说,刚换的英语老师他不喜欢,他的教学风格和以前的老师有很大的不同,他暂时无法适应。妈妈从他的言语中,知道了孩子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便即时帮助他调整心态。在以后的考试中,他的成绩逐步上升。
妈妈在聆听孩子的感情、想法时,要注意孩子的表现,也要加强自己对孩子内部情感的直觉。这需要妈妈平时多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的主要途径,就是聆听孩子的话,听孩子的话语的弦外之音。
◎细节
和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
和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可以增加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信任和理解,也是妈妈尊重孩子的体现。妈妈要做孩子的朋友,主动和孩子分享喜怒哀乐。
家教案例
老师发现王涵最近情绪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她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现在她却变得沉默寡言,常常一个人发呆。老师通过和她妈妈的交流,发现是因为妈妈的不当态度,导致了她现在的状况。
王涵在班里的成绩一直都不错,可是上次考试她的成绩却下降了不少,她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回家后急着和妈妈说出她的烦恼,但是妈妈总是以忙为理由,没给她说话的机会。王涵觉得妈妈可能并不在乎自己的成绩。自此后,她就变了很多,不但学习成绩没有起色,连性格都发生了变化。
专家解析
当人们遇到开心的事时,希望有人可以分享自己的喜悦;遇到不开心的事时,想找个人倾诉。孩子也是一样,妈妈要学会分享孩子的喜怒哀乐,这样会加深孩子对自己的感情,也会获得孩子的信任。
妈妈和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有利孩子的健康成长。当妈妈发现孩子处于痛苦中时,要及时和孩子分担他的烦恼、痛苦,并且要和蔼地开导孩子,使孩子更快地从痛苦中走出来;如果孩子处于快乐的状态,妈妈也要及时发现,以便延续孩子的快乐情绪。
妈妈和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孩子会觉得生活在快乐的家庭里,可以增加彼此之间的理解。妈妈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孩子如何为人处世,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妈妈和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可以使孩子感觉到和妈妈处于平等的地位,有利于拉近妈妈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孩子从妈妈那里得到安慰和鼓励,从而对妈妈更加尊敬,也会主动向妈妈说出自己的心事。这不仅增进了妈妈对孩子的了解,还能使家庭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个人都有和他人分享喜怒哀乐的需求,孩子的这种需求更加强烈。妈妈要特别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无论多忙,也要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和他的喜怒哀乐。
给妈妈的建议
妈妈应该努力营建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与孩子有沟通的语言,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这样,孩子就会主动和妈妈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妈妈要放下家长的架子,平等地对待孩子,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孩子感觉到妈妈对他们的尊重,才会将自己的心里话告诉妈妈。
妈妈对孩子的爱是无可取代的,但是很多妈妈都以工作忙为理由,没有安排和孩子共处的时间,或者即使有也太少。这样导致亲子关系的疏远,孩子有什么心里话,也不会主动和妈妈说。
妈妈要合理安排和孩子共处的时间,增加与孩子交流的机会,这样才能和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以丰富的人生经验解答孩子的疑惑,使孩子健康成长。
由于孩子年龄小,社会阅历有限,他们难以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需要妈妈多和孩子进行心灵沟通,及时分担孩子的烦恼,做好积极的引导工作,帮助孩子解决心理困扰。
宋维是个很内向的孩子,从来不主动和妈妈谈心。妈妈发现最近宋维的情绪不大对劲,时常一个人坐在书桌前发呆,很不开心。
妈妈主动和她聊天,问她是不是学习上遇到了麻烦。宋维看到妈妈的真诚态度,就将自己的数学成绩差,这次还不及格的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帮助宋维分析了原因,制订出应对的策略,并鼓励她不要灰心,相信她以后会有很大的进步。
妈妈要留意孩子的情感变化,用心去体验,和孩子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孩子才会向妈妈敞开心扉。只有多和孩子进行心灵沟通,才能聆听到孩子的心声,对孩子的成长起到帮助作用。
孩子有强烈的自尊心,渴望从妈妈那里得到尊重,在分享自己情感的过程中,孩子是快乐的,尽管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但是也希望得到认同。
妈妈要珍视孩子的情感表达,不要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问题,使孩子体验到亲情的温暖和可贵。
妈妈如果有开心或不开心的事,也要主动告诉孩子。不要认为孩子小,无法理解,就不和孩子交流,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的情感游离于家庭之外,从而产生孤独感,也就不会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告诉妈妈了。妈妈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十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江阑的妈妈最近工作压力很大,常常要加班到很晚,休息不好,因此在家里脾气也不好,有时候会无缘无故地冲江阑发火。江阑小心翼翼地问妈妈为什么不开心。妈妈觉得江阑也不小了,可以理解妈妈了,于是将自己的情况告诉了她。
懂事的江阑告诉妈妈,自己会好好学习,不让妈妈操心,还嘱咐妈妈注意身体。妈妈感到很欣慰。
妈妈要主动和孩子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让孩子觉得和妈妈处在一个水平线上,促使孩子主动说出自己的喜怒哀乐。只有这样,妈妈才能和孩子一起成长。
◎细节
放下妈妈架子,蹲下身来跟孩子说话放下妈妈的架子,平等地对待孩子,这是与孩子进行良好沟通的基本要求。只有这样,妈妈才能全面地了解孩子,正确地引导孩子。
家教案例
6岁的华华上幼儿园了,和其他伙伴相比,华华明显成熟很多。这与华华妈妈对她的教育方式有关。
妈妈把她看做独立的个体,每次当华华不听话或是犯了错误的时候,妈妈都会蹲下来和她说话,因为华华矮,妈妈蹲下来正好眼睛能和她平视,华华的内心得到了尊重,也就能听进去妈妈的教育和建议了,所以别人都夸奖她是个懂事的孩子。
专家解析
教育孩子的时候,很多妈妈习惯站着和孩子说话,对孩子发号施令,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主观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很少顾及孩子内心的想法。
很多妈妈喜欢利用自己的权威地位,对孩子颐指气使,这样往往不会达到预想的教育效果,反而会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绪。妈妈要站在尊重孩子的角度来看待孩子的成长,培养出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好孩子。
妈妈和孩子沟通,最重要的是讲究平等和真诚,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会让孩子意识到妈妈对自己人格的尊重,孩子才会懂得尊重和信任他人,才能主动地将自己的困惑告诉妈妈。妈妈也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难题,帮助孩子顺利成长。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只是妈妈的一个简单动作,而对孩子的意义则非常重大。这是妈妈对孩子的尊重,把孩子看做和自己一样平等的人,是对孩子存在价值的肯定。
给妈妈的建议
不少妈妈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觉得孩子是自己生的,他们就应该什么都听自己的。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一旦孩子没有按照妈妈的意愿做事,妈妈就会站在成人的立场上,摆出权威的架子,丝毫不照顾孩子的感受。
陈铭的妈妈在家里享有绝对权威,从来说一不二,她决定了的事情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今天,陈铭本想去同学家玩。妈妈却说:“不行,先练两个小时的琴,再出门。”陈铭说:“过两个小时就中午了,我还玩什么。”
妈妈不听他解释,说:“我的话呢,你都当耳边风啦。星期天练琴两小时再出门,是规矩。”陈铭说:“我跟同学都约好了,回来再练就不行吗?”妈妈坚决地说:“不行,这事没有商量。”陈铭知道妈妈的脾气,只好沮丧地去练琴。他跟好友解释,自己中午才能到。陈铭一直和妈妈关系很僵,妈妈让他感到很压抑。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特点和心理需求。他们心智尚未成熟,希望得到妈妈的理解和尊重,但是妈妈凭借着自己的权威地位,通常无视孩子的权利。学会沟通,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是与孩子进行交流的前提。妈妈要放下权威的架子,与自己的孩子真诚对话。
孩子内心敏感,很重视妈妈对自己的态度。对于妈妈来说,蹲下来、平视孩子,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动作,但是在孩子看来,却是妈妈在心理和人格上对他们的平等态度。这是孩子获得认同感的主要途径。
很多妈妈习惯站着和孩子说话,并且经常用命令的语气,以此来显示自己居高临下的地位。孩子对这样的妈妈可能会表面尊重,但是内心不会赞同,这对亲子关系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学会换位思考,是妈妈应该掌握的教子方法。孩子遇到问题时,妈妈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拉近亲子之间的关系。
合格的妈妈与孩子之间,应该是平等、尊重、关心和信任的关系。妈妈学会换位思考,和孩子共同看待和处理问题,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
妈妈要将孩子看做自己的朋友,怀着责任心和爱孩子的心,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走进孩子的心灵和圈子,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和孩子真正交流的机会,才能明白孩子心中的想法,以及他们行为的真正动机。
徐婷在心理上存在着对妈妈的敬畏,因为妈妈是老师,日常生活中又是不苟言笑的。徐婷和爸爸的关系很好,她将自己的这种心情告诉了爸爸。妈妈听到爸爸的转达后,做了自我批评。
第二天,妈妈下班回家后,就来到徐婷的卧室。当时徐婷正在写作业,妈妈蹲下身子,摸着她的头,耐心询问她最近的学习情况,以及和同学们的相处情况等。此时的妈妈,完全没有了平时的严肃,有的只是浓浓的母爱,徐婷主动向妈妈打开了话匣子。从那之后,徐婷和妈妈的关系变得很融洽。
妈妈要增加和孩子的亲密度,如和孩子一起玩游戏等。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会感受到妈妈的诚意,这时妈妈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孩子就会自觉地和妈妈说自己的情况,妈妈再施以恰当的指导,家庭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妈妈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不仅身体要蹲下来,心灵也应该蹲下来。将自己的心放到和孩子同一水平,不要只讲求形式,身体蹲下来,心理上却还有妈妈的权威和优势。
只有心灵蹲下来,孩子才会看到妈妈的诚意,乐意将自己的心情和困惑与妈妈交流,这样才会减少妈妈了解孩子的困难,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给予孩子适当的帮助。
◎细节
鼓励孩子主动说出心里的想法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如果不说出来,就不会获得他人的理解和认可。妈妈一定要鼓励孩子说出心里的想法。
家教案例
李涛5岁了,在上幼儿园。最近爸爸和妈妈商量要买套房子,为的是离学校近,李涛上学方便。爸爸妈妈忙得不亦乐乎,周末还去看房子,可是妈妈突然发现李涛的情绪不太对,好像对新房子没有兴趣。
李涛一直就是个沉默寡言的孩子,妈妈试探性地问他有什么想法,李涛说:“妈妈,我们可以不搬家吗?”妈妈鼓励他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李涛说:“我在这边有不少小伙伴,我们玩得很开心,可是搬家后就没机会和他们玩了。我想等我上小学时再搬家,那时候大家都忙着学习了,就没有时间玩了。”妈妈听了他的想法,决定按照他说的做。
专家解析
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别人就无法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不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妈妈也就不能够很好地了解孩子的困惑,不能给予孩子及时的引导和帮助。
鼓励孩子说出心里的话,是保证孩子心理健康的方法。孩子经常会在妈妈面前闹情绪,其实闹情绪就是因为孩子的内心情感没有得到合理宣泄。因此,妈妈要鼓励孩子说出心里的想法,只要孩子的情绪得到恰当的宣泄,就会保持心理健康。
孩子的说话能力和水平,被用来当做评价孩子知识、修养和能力的重要标尺,所以妈妈要重视对孩子说话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于一些不爱表达的孩子,妈妈一定要给予鼓励和引导。
有的孩子性格内向,妈妈要尽量让孩子多和外界接触,在和他人接触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外向性格,养成和别人交流沟通的好习惯。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妈妈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帮助孩子找到合适的宣泄途径,让孩子在自由表达的同时,培养语言能力和想象能力。
给妈妈的建议
妈妈应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引导他们正确地区分和表达。对于孩子的想法,妈妈不要嘲笑孩子的幼稚,而是从孩子的视角,去了解和理解孩子。
早上刚起床,小刚就跑到妈妈面前说,自己做了个梦。妈妈当时正在准备早饭,没有时间搭理他,就制止了小刚的话,让他去洗脸刷牙。
饭桌上,小刚又和妈妈谈起了自己的梦,说梦见自己长了两只翅膀,妈妈非但没有夸奖孩子的想象力,还说他太无知了,人怎么会有翅膀。妈妈的表现让小刚很失望,从那之后,小刚变得沉默了。
妈妈应该理解孩子,用孩子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才能更走近孩子的心灵,孩子也才会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表达出来,得到妈妈和他人的理解。
妈妈要每天安排和孩子共处的机会,在共处中认真聆听孩子的话,在聆听中深入理解孩子的内心活动和感受。妈妈可以用自己的话对孩子的叙述加以解释,帮助孩子明白他们要表达的确切意思。
孩子的词汇量少,有时不能将想法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这就需要妈妈在孩子表达的时候,及时地给予补充,帮助孩子完整地表达。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积累表达的技巧,更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孩子如果缺乏自信,就无法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他们害怕自己不恰当的表达,会招致他人的嘲笑。
妈妈要培养孩子的自信,让孩子看到他们自己的能力,把想法完整地表达给身边的人,而不是将注意力放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上。
优秀的孩子综合素质总是比一般人高,不只是体现在学习成绩上,还体现在和别人的交流能力上。口才是孩子能力的体现,现在不少学校招生时,除了看孩子的成绩外,还增加了面试的环节,其实就是为了考查孩子的表达能力。
马梦小时候生了场大病,落下了口吃的毛病,她感到很自卑,在外人面前不喜欢说话。妈妈觉得这样下去,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都很不利。
妈妈就为孩子买来了关于表达方面的书,还为她买了不少著名主持人主持节目的光盘,让孩子从中找到前进的目标。在妈妈的细心帮助下,马梦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孩子天生具备的才能。妈妈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意识地锻炼孩子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
妈妈应该鼓励孩子大胆提出不同的意见,允许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以此培养孩子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鼓励孩子创新。这样,才能使孩子释放自己,坦然地接受失败和错误,并将其转化为成功的动力。同时也给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孩子在不断地表达中,逐步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
◎细节
掌握沟通技巧,和孩子良好互动
良好的亲子沟通,可以使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和孩子的沟通过程中,妈妈要有耐心,掌握科学的沟通技巧,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实现良好的互动。
家教案例
周末,周军在电视机前看他喜欢的动画片,妈妈把饭菜端上饭桌很长时间了,叫了他好几次,他还是舍不得离开电视。妈妈一气之下,将电视关了。
可是周军并没有向妈妈妥协,又将电视打开了。妈妈很生气,但是她暗示自己冷静下来,然后告诉周军:“饭菜凉了,吃下去会肚子疼的。再说你看的时间太长了,对眼睛不好。妈妈知道你是听话的孩子,吃完饭再看吧。”
周军听到妈妈和蔼的话,也觉得自己的做法不对,他跟妈妈道了歉,乖乖地走到饭桌前。
专家解析
妈妈对孩子的爱,不仅仅在于物质上对孩子的满足,还在于和孩子间的情感交流。孩子缺少妈妈的关爱,长期不与人交流,就会逐渐变得沉默寡言、害怕交往。妈妈要讲究和孩子的沟通技巧,开启孩子的心灵之门,实现和孩子之间的良好互动。
有的孩子因为本身性格内向、懦弱,害怕做错事情受到妈妈的责备和惩罚,不敢和妈妈沟通;有的是因为妈妈没有时间和自己交流,缺乏沟通的机会;有的孩子叛逆心理强烈,不喜欢和妈妈沟通。
亲子沟通存在困难,妈妈首先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有的妈妈忙碌,就忽视和孩子的沟通;有的妈妈不懂得尊重孩子,经常羞辱和讽刺孩子;有的妈妈自恃权威地位,专制地对待孩子,不能深入孩子的心灵,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等。
这些,都是导致妈妈和孩子不能良好沟通的因素,妈妈要意识到这些原因,改变自己的做法,鼓励孩子主动地说出自己的看法、想法、困惑等。
妈妈要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比如和孩子说话的语气、神态、动作等,话语要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和思考,在沟通的同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最终实现和孩子的良好互动。
给妈妈的建议
妈妈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孩子就该听自己的话。其实妈妈的权威不是靠命令和强制的力量形成的。用命令的语气和孩子沟通,只能让孩子表面上服从自己,内心深处不服气,很容易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
妈妈语气不同,沟通的效果就不同。妈妈板着脸、用命令的语气对孩子说话,直接把妈妈和孩子之间沟通的桥梁破坏了。所以在教育孩子时,妈妈要平心静气,尽量避免使用命令的语气,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维护妈妈和孩子之间的良好关系。
很多妈妈在教育孩子时,喜欢用训斥的语气;要求孩子做事时,喜欢用专制的语气。她们只关注自己的权威地位,而不考虑孩子的感受。粗暴的妈妈希望孩子绝对服从自己,妈妈和孩子之间就称不上是相互沟通,而是简单的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了。
于莉是初二的学生,是一个很内向的女孩。其实,以前她也活泼开朗,但在妈妈的粗暴教育下,她的开朗被懦弱所取代。
妈妈喜欢安排她做事,而且口气还很粗暴,于莉一开口反抗,妈妈就有一堆唠叨等着她,久而久之,她也习惯了妈妈对她的粗暴式的教育,变得畏畏缩缩。
孩子的心灵脆弱、敏感,妈妈用粗暴的语气和孩子说话,只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妈妈不要一味责备,要耐心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引导孩子走上正确的道路。
有的妈妈为了纠正孩子的缺点,总是情绪激昂地责备孩子,这会让孩子失去信心。虽然妈妈责备孩子也是出于爱,但是责备时,可怕的脸色、严厉的语气,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也就谈不上有效的沟通了。
妈妈责备孩子时,不要让孩子的自尊受到伤害,要告诉孩子责备他们的原因,告诉孩子责备他们不是目的,是为了让他们能避免重蹈覆辙,这样,也会促进妈妈和孩子之间的良好沟通。
当亲子沟通出现问题时,有的妈妈会以工作忙,没有时间为自己找理由。其实妈妈可以找到两全其美的办法,写纸条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它既可以解决妈妈和孩子几天不见面的问题,又可以避免谈到敏感问题的尴尬。
刘静的妈妈工作很忙,每次回家后,刘静都已经睡觉了。这次考试完,老师要家长在试卷上签字,刘静考得很不理想。她等了妈妈很久,可是妈妈还没有回来。
刘静就给妈妈留了个纸条,让妈妈签字。还和妈妈解释了这次考试不理想的原因。第二天起床后,刘静看到妈妈不仅签了字,还写下了“加油”两个字,心中充满了感激,下决心要努力学习。
妈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越和谐,家庭教育的效果越明显。孩子在思想上和情感上都需要妈妈的关注,妈妈要多多和孩子沟通。
◎细节
做宽容妈妈,不苛求孩子十全十美
好妈妈要学会宽容地对待孩子,让孩子自由发展,不对孩子提出过高的期望,采用顺其自然的教育方法,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家教案例
宁宁的妈妈很严厉,一旦孩子触犯了她规定的事情,她会毫不留情。晚上,妈妈做了宁宁最爱吃的油炸小黄鱼。宁宁洗完手后,就边看电视边用手拿着吃。妈妈出来一看见,马上说:“怎么又犯毛病啦,吃饭要用筷子。”宁宁说:“我洗手啦,挺干净的。”妈妈却说:“手有筷子干净吗?不行,你犯规了,今晚就别吃小黄鱼了。”
宁宁还想争辩,看妈妈一脸严肃,她只好依从了。妈妈的眼中,只要犯错了,就要受处罚,没有特例。宁宁是个谨小慎微的孩子,她害怕犯错误,可还是常常被妈妈批评。
专家解析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可是不少妈妈望子成龙心切,在教育孩子时,往往忘记了这一定律,对孩子求全责备,结果给自己和孩子都造成很大的压力,使孩子身心难以健康发展。
过分苛刻孩子,是很多妈妈常犯的错误。妈妈时刻盯着孩子,当孩子有做得不好的事情时,就会急于去纠正,直到孩子完全正确才肯罢休。这让孩子感到厌倦,而且很容易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法。妈妈应该多关注孩子表现出色的方面,不断给予孩子鼓励,让孩子在良好的情感体验中,改正自己不足的地方,获得更好的发展。
孩子本身面临很大的学习压力,妈妈如果再给孩子施压,会阻碍孩子智力的正常发育,不利于其进步和成功。面对孩子的缺点和缺陷,妈妈不能嘲笑和挖苦,要宽容孩子的缺点,怀着赏识的心态重视孩子的优点,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克服缺点,获得更大的发展,这才是正确的教育观念。
当然,宽容孩子并不是要求妈妈对孩子一味纵容。对于孩子的错误,该批评的也得批评,只是要注意批评的艺术和技巧。对孩子少一些苛刻,多一些宽容,是聪明妈妈的明智选择。
给妈妈的建议
每位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十全十美,但是这只是一个理想。尽管在很多妈妈的眼里,自己的孩子都是最优秀的,但也有一些妈妈,在面对孩子的缺陷或是弱点时,也会产生厌恶的情绪。
龙龙有个弟弟。弟弟很聪明,每次考试成绩都很好,但是龙龙的成绩却不理想,妈妈非但没有给予龙龙更多的鼓励,反而处处讽刺挖苦他,经常会训斥他是个笨蛋,使得本来自卑的龙龙更加痛苦了。龙龙对自己越来越不自信,觉得自己的存在是多余的,是妈妈的痛苦。于是在一个深夜,他离家出走了。
妈妈对孩子的侮辱,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一些自身存在缺陷或是表现得不够出色的孩子,心理本来就很脆弱,他们更希望得到来自妈妈的悦纳。妈妈要意识到这一点,接纳自己的孩子,赏识孩子的能力和特质,才能帮助孩子取得成功。
生活、学习中,孩子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而不少妈妈不能理解孩子的这些缺点和错误,总是喜欢拿着放大镜,拿别的孩子的优点,来与自己孩子的缺点比较,这自然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
妈妈盲目地将自己的孩子和他人比较,容易使孩子产生妈妈不爱自己的想法,也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自暴自弃等消极情绪。妈妈要慎用“比较”,不苛求孩子,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
不论自己的孩子是优秀还是平庸,妈妈都应该用平常心来对待他们。把自己的孩子当成普通人去对待,才能从内心去赏识孩子的优点,用宽容的心接受孩子的缺点。有这样一个被人们广为说道的故事:
杜鲁门当选为总统之后,有位记者前去采访他的妈妈。记者向他的妈妈说有杜鲁门这样的儿子,真是件值得自豪的事情。杜鲁门的妈妈说:“是的。可是我还有一个儿子,他是一位农夫,现在在地里挖土豆呢,他同样让我感到自豪。”
杜鲁门的妈妈没有认为做农夫的儿子是无能的,在她的心里,每个儿子都是值得骄傲的。
在杜鲁门的妈妈看来,两个儿子都是优秀的,都是无可替代的。妈妈要放大孩子的闪光点,缩小孩子的缺点,以宽容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孩子;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让孩子在妈妈的宽容中,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每个人都会犯错,妈妈要允许孩子犯错,以宽容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错误,帮助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地方,引导孩子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
对于孩子,宽容是最好的说教。妈妈要意识到,正确的东西都是在错误的积累中得以形成的。所以,妈妈要允许自己的孩子犯错误,不苛求孩子十全十美。
◎细节
妈妈错了,也要向孩子道歉
妈妈做错了事,向孩子道歉,会发现大多数的孩子是通情达理的。更重要的是,孩子会在妈妈那里学会真诚,学会向他人道歉,这样孩子会更受欢迎。
家教案例
舒雅晚上9点了还没有回家,妈妈给她发信息也没有回。舒雅回家后,妈妈很生气地问她去哪里玩了,舒雅很平静地告诉妈妈,她和同学去吃饭了。妈妈生气地说不相信,逼问她是和哪位同学出去的,非要舒雅告诉电话号码,说自己要去查证。舒雅委屈地哭着回了自己的房间。
妈妈平静下来后意识到自己刚才的态度不好,对孩子也没有表示出足够的信任,就走到了舒雅的房间,主动向她道歉:“妈妈刚才态度不好,主要是担心你出事,心里很着急。对不起。”
舒雅听到妈妈的道歉,马上停止了哭泣,告诉妈妈,晚自习下课后,她觉得很饿,就和同学在学校门口的小吃店吃了点东西。她的手机没电了,以后这么晚回来一定会告诉妈妈。母女俩看着彼此,都开心地笑了。
专家解析
妈妈和孩子都会犯错误,但是孩子道歉的次数明显要多于妈妈。究其原因,主要是妈妈心理上的权威优势感,使妈妈碍于情面,难以向孩子道歉;也有的妈妈通常认为自己做的就是对的,即使偶尔察觉到自己的错误,也不会向孩子道歉。这是受长期以来传统教育观的影响,但是中国传统的辈分、年龄差距,不能演变为在正确道理面前的不平等。孩子体会不到起码的尊重,也不会尊重妈妈。
妈妈要将孩子看做是和自己一样平等的人,一旦犯了错误,就要勇敢地向孩子道歉,不要用自己的错误误导孩子。
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初模仿的对象,因此妈妈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妈妈要以身作则,做错事的时候主动向孩子道歉,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妈妈做错事,对孩子说一句“对不起”,不但不会损害妈妈的权威,反而会帮助妈妈和孩子建立起一个交流融洽的平台,与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
给妈妈的建议
很多妈妈都认为向孩子道歉,是很没有面子的事情,所以她们羞于和孩子道歉,宁可坚持错误也不纠正,这样只会让孩子树立错误的意识,以后自己即使有了错误也不会坦然面对。
李振的妈妈不小心把他的存钱罐打碎了,可是妈妈碍于自己的身份,没有给李振道歉,结果,李振整日闷闷不乐。
这天,妈妈主动地说:“孩子,上次是我不对,不小心把你的存钱罐打碎了。看妈妈今天又给你买了个一模一样的,作为补偿。”李振觉察到了妈妈的诚意,开心地笑了。
妈妈不喜欢向孩子道歉,反映了传统观念里,长辈与晚辈地位的不平等,而这样的不平等,甚至会变得蛮横不讲道理。妈妈不是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个体,而是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认为既然是自己的私有财产,那么自己无论怎么处置,都是理所应该的。
这些都是妈妈教子的误区。有了错误,勇敢地和孩子道歉,是对孩子最好的言传身教。妈妈犯错只有向孩子道歉,孩子才能学会尊重别人,也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妈妈不用讲太多的道理,只要用一些具体的行动,例如表情、做法等,孩子就会知道,妈妈正在为自己的错误向他们道歉。孩子知道了妈妈的做法是错误的,那么他们以后就不会重蹈妈妈的覆辙。
对于年龄大的孩子,妈妈在向他们道歉的时候,一定要将自己做错的原因告诉孩子,这样就会将它内化为孩子的自我意识,从而便于孩子自觉地避免类似的错误。
妈妈向孩子道歉,态度是很重要的。如果态度生硬或是轻描淡写,不但不会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有时还会加深妈妈和孩子之间的误会。因为孩子能感觉到妈妈的态度——认真或是敷衍。
唐艳最近心情很不好,因为妈妈私自看了她的日记。虽然她的日记里并没有什么秘密,但是她还是觉得妈妈太不尊重她了,为此她和妈妈冷战了好几天。
妈妈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可又觉得她是自己的孩子,看看日记是应该的。这天晚饭后,她对唐艳说:“是我不好,看了你的日记,可是你又没有什么秘密,害怕什么啊。”看到妈妈这样的道歉态度,唐艳更难过了。
妈妈要通过道歉的方式,让孩子感觉到被尊重,而不是故意取悦和讨好孩子。因此,妈妈向孩子道歉时,要心平气和,真心实意。不要因为孩子情绪的波动而一味给孩子道歉,也不能为了取悦孩子而没有原则地自我批评,这样,妈妈的威信也会丧失。
妈妈向孩子道歉,要实事求是,就事论事,并且一定要告诉孩子,妈妈是因为什么原因向他们道歉。给孩子解释自己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否则孩子不了解妈妈道歉的理由,就起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所以,妈妈向孩子道歉的时候,道歉的内容要明确,理由要充分,态度要诚恳。
◎细节
做讲理妈妈,用说服改变孩子
妈妈要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平等的位置上和孩子沟通,做到以理服人,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让孩子信服。
家教案例
韩松的妈妈喜欢收集邮票,韩松在妈妈的影响下,也对邮票很感兴趣。有一天,妈妈回家后,看见有几张邮票散落在邮票夹之外,还有一张已经被他弄皱了。妈妈很生气,问韩松怎么回事,韩松解释说自己拿出来看,不小心给弄散了。
妈妈对他说道,这些邮票都很珍贵,一定要爱惜它们,不要把它们拿出来。但是后来韩松还是将邮票拿出来。在第三次出现这样的情况后,妈妈就很严肃地告诉他:“这些邮票是妈妈的珍藏品,下次你看的时候,要经过我的同意。”
妈妈的话果然起到了作用,韩松再次想看邮票的时候,总是先征求妈妈的意见。
专家解析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主意识会越来越强烈,但由于孩子自身经验和社会阅历不足,难免犯错,妈妈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很多妈妈会选择采用非打即骂的方式,认为这样教育孩子才会听话,但是这样的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容易和妈妈产生对抗情绪。妈妈要以理服人才能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这样孩子才会知道应该怎么做。如果妈妈采取打骂的方式,会伤害孩子的心灵。妈妈应该学会和孩子讲道理,用道理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是和孩子保持良好沟通的重要途径,也是尊重孩子的表现。
孩子年龄小,还难以理解很多深奥的道理,但是孩子也有很高的悟性,能够听懂妈妈讲的浅显的道理。此外,他们也能从妈妈的语言和表情中,理解妈妈的意思。
妈妈要在孩子犯错误后,对孩子因势利导,而不能采用打骂的方式。要耐心地和孩子讲道理,帮助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以及如何改正错误,这样才是真正帮助孩子。
给妈妈的建议
很多妈妈喜欢采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还会造成亲子关系的隔阂。妈妈要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平等的角度,和孩子沟通,用讲道理的方式来说服教育孩子。要认识到打骂教育是教不出好孩子的。
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妈妈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给孩子说明理由,否则孩子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也就谈不上改正了。
妈妈采用讲道理的方式教育孩子时,所讲的道理要合情合理,要有依据,不能信口胡说。要符合孩子身心的发展规律,在孩子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跟孩子讲道理。否则孩子不但不会服气,还会滋生逆反情绪。
晓宇喜欢看电视,每天放学后,他不做作业就坐在电视面前看节目。妈妈也是“电视迷”,晓宇在客厅看,妈妈在卧室看。
有时候,妈妈意识到孩子不做作业的严重性,就过去批评孩子说:“不能再看电视了,对眼睛不好,赶紧去写作业。”晓宇反驳道:“您的眼睛就不重要了吗,您天天看,还说我呢。”妈妈很生气,但也说不出什么,她知道自己的道理不充分。
妈妈自己爱看电视,却以看电视对身体有害为理由而要求孩子别看电视做作业,是不会对孩子起作用的。因此,妈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讲的道理要合情合理,孩子才会真正受到教育。
妈妈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场合对孩子进行教育,是保证教育效果的先决条件。孩子一般好动,没有固定的时间听妈妈讲道理。在孩子吃饭或玩得高兴时,妈妈如果近乎强制性地来讲道理和批评孩子,是不会收到预想的效果的。
李雪妈妈的同事邀请她们一起吃饭。在饭桌上,李雪看见自己想吃的菜就吵着让妈妈给她夹菜。妈妈觉得孩子不懂礼貌,但又认为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于是帮孩子夹了菜,还用暗示性的眼神告诉女孩要有礼貌。
回家后,妈妈又给孩子讲了很多饭桌上的规矩,孩子很感谢妈妈当时没有批评她,并说以后一定会注意的。
妈妈要在孩子静下来的时候,对孩子进行教育,并且不要在外人面前批评孩子。应该尽量选择妈妈和孩子情绪都稳定的时候,而且在私密的场合下进行教育。
妈妈说服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如果运用得不恰当,就会引起消极的效果。孩子出现错误行为时,妈妈讲道理、说服孩子一定要及时,不要等事情过去很长时间后,再对孩子进行教育。孩子的接受能力有限,妈妈讲的道理不要过于深奥,同时,妈妈最好用孩子身边的实例来教育孩子,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
妈妈对孩子的说服教育,既要以理服人,又要重视和现实的结合,让孩子在生动的例子中,发现自己的问题,改正自己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