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妈妈是这样练成的
44975700000012

第12章 妈妈决定孩子的情商高低

◎细节

教会孩子控制自我情绪

孩子能够控制自我情绪,就能使自己的思维不受情感的影响,做到客观地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这也是能够取得成功的必备要素之一。

家教案例

韩流的脾气有点暴躁,经常因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惹麻烦。一天放学,大家都从学校的大门里往外挤,一个同学踩到他的脚了,他很生气,就对那个同学说:“你没长眼睛啊!”那位同学说:“我又不是故意的,干吗这么凶。”

韩流一听更加气愤,心想:“踩人家脚还不道歉,还在狡辩。”于是一拳打了过来,两个人出了大门就打了起来,在同学的拉劝下,两人才住手。最后,他们都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老师狠狠地批评了韩流。

专家解析

人都有生气或愤怒的时候,在这样的情形下,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有可能会给自己或他人带来伤害。

一件事处理不好,损失的只是在这件事上,但如果养成了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习惯,那一辈子都会受害。在失控情绪下的任何决定和行为,都会是不恰当的,或者说是鲁莽的。容易冲动的人,不可能顺利解决问题。

同时,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不能很好地化解心中的郁闷,时间长了,人很容易生病。即使选择在某个时候爆发,爆发的后果有可能会很严重。所以,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绪,其危害永远弊大于利。

自我控制力是需要锻炼的。孩子的自我控制力往往很差,只有在生活中不断地锻炼,才能达到能有效控制自我情绪的效果。妈妈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强对孩子自我情绪的引导,让孩子能够直面自己的情绪,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

一首诗写道:“你要是心情愉快,健康就会常在;你要是心境开朗,眼前就是一片明亮;你要是经常知足,就会感到幸福;你要是不计较名利,就会感到一切如意。”妈妈可以把这首诗贴在孩子的床前,帮助孩子的心情明朗起来,看淡一切不如意的事,从而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给妈妈的建议

当孩子因为某事很生气或激动的时候,妈妈可以让他单独待一会儿,静下心来,把事情的原委想清楚,不要急着去处理问题。

灵灵的妈妈给灵灵买了两条小金鱼,非常可爱,每天在鱼缸里游来游去,灵灵非常喜欢。一天灵灵回到家,发现小鱼不见了,鱼缸上有几根小猫咪的毛,灵灵立刻明白了,一定是她家的小猫把鱼偷吃了。

灵灵气得大叫,要好好教训一下猫咪。妈妈看到了,一边安慰灵灵,一边把她拉到自己房间,让她静一静。灵灵趴在床上,过了一会儿,怒气消了,说以后再买鱼时一定要把它们保护好。

人在很多时候会很冲动,过一会儿就会冷静一些。所以当孩子要爆发的时候,妈妈一定要先让他静一静,消消气。

无论做什么事要多思考,把问题的前因后果想全面了,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完善,特别是在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下,更应该三思而后行。

当发生一些令人激愤的事情时,孩子很容易因为冲动而控制不住自己情绪。这时,妈妈要让孩子不要急于决定,要把事情想清楚,三思而后行,才能保证做的决定是正确的。

有得失心的人,把事情看得很重,一旦发生得失,就会在内心有很大波动。没有得失心,就没有思想的巨大波动,也就不会产生不可控制的情绪。所以,妈妈要让孩子心胸开阔一些,要拿得起放得下,把事情尽量看淡。这样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能很好地控制情绪了。

丹丹这次考试没考好,由原来的第三名下降到了第五名,她对此耿耿于怀,想不通为什么会有两个同学超过她,是不是老师改错试卷或加错分数了,总是在思考这个问题,以至于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好。

妈妈看到丹丹这个样子,就对她说:“成绩上下浮动是正常的,或许是你那两位同学最近很用功。不要把名次看得太重,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丹丹想想也是,决定看淡一点,从头再来吧。

很多人对事情放不下,就是因为把事情看得太重。要学会放下,才能轻装前进。

当孩子的心情非常激动的时候,妈妈应该鼓励孩子通过一定的方式发泄一下,排解心中积累的负面能量,这也是调节自我情绪的好方法。

妈妈在孩子情绪要爆发的时候,可以让他对着旷野、墙壁等大声地吼出来,或是痛哭一场,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郁积的怨愤发泄一下,孩子的心里就会舒服多了,也能够轻松地控制自我情绪了。

当孩子情绪很激动时,妈妈可以通过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来转移孩子的情绪。妈妈可以让孩子等一等,先去做另一件事,把注意力转移到一件能让孩子快乐的事情上来,这样就能化解孩子当前的不良情绪。

这样经过一阵缓冲,再回过头去处理上一件事,孩子的心情就完全不一样了,对事情处理的效果肯定会更好。

◎细节

帮助孩子客观认识自我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个人如果能够很好地认识自我,就能够客观地看待自己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问题,并且找到把事情办好的方法。

家教案例

俊辉的学习成绩总是一般,妈妈一说他,他就把责任往别人身上推:老师教得不好,妈妈没有给他请家教,自己不聪明等等。看到儿子这样不找自身的原因,就知道推卸责任,妈妈很生气。

妈妈说:“你认识你自己吗?你不是一个笨孩子,而是根本没用功去学习。首先你要认识你自己,认识到自己学不好的真正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把学习搞好。”俊辉开始反省自己,认识到学习不好的原因确实是自己不努力。

专家解析

能够认识自我的人,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缺点,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避免自己的缺点,并不断地努力改掉缺点,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圆满。如果不能有很好的自我认知,就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会干什么,怎么干,进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不能够很好地认识自己,就会错失很多机会,当有机会来到自己面前时,不能很好地把握它。缺乏自我认识的人对自己缺乏应有的信心,总是怀疑自己能否把这件事做好,在犹豫不决中,机会就悄悄溜走了。

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不但能抓住来到面前的机会,而且可以创造机会,使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自我认知不是一下就能实现的。需要不断地进行反思、试验,在摸索中认识自我最终才能客观地评价自我。只有认识了自我,才能找到自己正确的道路,顺利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孩子往往缺乏自我反观的意识,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存在很多偏见:不是自视甚高,产生目空一切、骄傲自大的情绪,就是放大自己的缺点,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形成自卑、不自信的心理。这两种心理对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利的。

妈妈要教孩子正确、客观地认知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势和短处,从而采取正确的方法,使自己的优势得以发挥,缺点能够不断地改进。

给妈妈的建议

妈妈让孩子在和同学、朋友或偶像的比较中,客观地认识自己。别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只有通过和别人的比较,才能知道自己和别人的不同,从而达到认识自己的目的。

李小唐学习成绩不好,总认为是自己太笨,根本没别人聪明,所以也不去想办法改进学习方法,努力提高成绩。有一天,妈妈让他和朋友魏皓做一下比较,看看自己和别人的差别在哪里。

小唐说:“他长得比我高,不喜欢玩,总是比我先到学校,解答脑筋急转弯没我答对的多,做事比我认真……”妈妈问:“他比你聪明吗?”小唐说:“不比我聪明。”“他的成绩比你好,为什么?现在你清楚了吧?”妈妈说。小唐说:“就是因为他比我用功一些。”妈妈笑着说:“现在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吗?”小唐点点头。

当孩子自我否定,不能给自己一个正确评价的时候,妈妈可以让他通过和他人的比较,发现自己的真正问题所在。

孩子不仅要和别人比较,也要和自己的过去比较,才能更全面地认识自己。每个人都有过去,用现在的自己和过去的自己比较,就能从中找回某些失去的东西,让自己更加充满自信。

例如孩子过去曾经辉煌过,取得很多令人羡慕的成绩,现在由于一些暂时的失败,就否定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不行了。这时,妈妈就可以引导孩子,回顾一下自己的过去,让他看到自己曾经的成绩,坚信自己现在也能行。

让孩子经常反省自己,虽然不能做到“日三省吾身”,最起码要做到三天反省一下自己。反省也就是内在的自我观照,看看自己所做的事、所说的话、自己的思想等是对是错,现在比以前进步了还是落后了,通过不断的自我反省来认识自己。反省的方式可以是单纯思考,也可以用日记记下来,通过日记的方式,达到每日反省的目的,会更加完整、全面地认识自己,同时也是个人成长的见证。

一个人的能力,都是通过一些事情体现出来的。有时人并不知道自己能否干好一件事,这就是自我认识不清晰的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要给自己一个机会去尝试,在尝试中更清晰地认知自我。

梁方班里要选择一个人负责墙报,梁方的美术、作文都很好,同学都推举她担任这个工作,她想尝试一下,又怕自己做不好,所以不敢去主动接下这个任务。她左右为难,问自己到底要不要尝试一下。

梁方回到家,把自己的担忧告诉了妈妈。妈妈说:“你如果对自己的能力没有很好的认识,为什么不尝试一下?说不定你很适合干这份工作呢。”于是梁方勇敢地接下了这个任务,果然干得有声有色。

当有机会来到自己面前时,千万不要犹豫,要勇敢地去尝试一下。多多尝试,就会发现自己在很多方面都很有才能。

妈妈要让孩子学会全面地看待他人。要全面地、正确地评价他人,就要以一种客观的标准,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障目,既要看到别人好的一面,也要看到别人有缺点的一面。只有全面分析,才能给人一个客观的评价。只有能全面地、客观地评价他人,才能全面地、客观地评价自己,达到客观地认识自我。

◎细节

做阳光妈妈,培养孩子乐观的心态

乐观的人往往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能微笑着面对困难挫折,能巧妙地处理尴尬,能使自己一直处在欢乐中,同时也让快乐感染周围的人。

家教案例

白静是个很乐观的小姑娘,整天乐呵呵的,即使遇到伤心的事,也不会影响她的心情太久。一天,她心爱的小狗生病死掉了,她很难过,妈妈看她都要哭出来了,安慰她说:“别伤心了,有时间妈妈再给你买一只和这个一样的。”

白静一听,立刻说:“不要了,我们不养小狗了,它们总爱生病。下次养小猫吧!”妈妈说:“好啊!”很快白静的情绪平静下来,然后拿出一支笔,开始画起画来,一会儿,一只小狗就出现在纸上。白静笑着说:“它会一直活在我的记忆里的。”

专家解析

乐观的心态是一个人能够获得幸福生活的保证。一个人的幸福不是因为金钱、名誉、地位,而是因为乐观,拥有一颗平常心。乐观的人能够用积极的眼光,看待所发生的任何事情,能够勇敢地面对困难挫折。

如果没有乐观的心态,很容易会被一点小事影响心情,甚至夸大事态的严重性,终日惶惶不能安心,这样不仅影响自己的情绪,久而久之,还会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健康,所带来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一个乐观的人是受大家欢迎的,他带给别人的总是轻松快乐;而且乐观的人是积极热情的,他能替别人着想,为别人排忧解难,让自己的乐观的思维去影响别人。没有人会拒绝和一个乐观的人交往。

妈妈从小就应培养孩子乐观的心态,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利。乐观让孩子从小就无忧无虑地快乐生活,能够使他们勇敢地面对困难和问题,勇于尝试,即使失败也能一笑置之。这种乐观的心态,会为孩子以后的成功做好铺垫。

心态和先天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后天的教导和培养,能够使孩子慢慢养成乐观的心态。只要妈妈能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环境,能在孩子忧虑时给予积极的引导、鼓励,孩子就会成长为一个乐观的人。

给妈妈的建议

乐观的妈妈,会让孩子的生活中充满阳光,会给孩子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自然多了一份欢乐,少了许多忧愁。

遥遥的妈妈很乐观,即使没事的时候,妈妈的嘴角也是上翘的。遥遥很喜欢和妈妈在一起,感觉妈妈浑身散发着温暖的气息。

妈妈有很多朋友,经常愁眉苦脸地来找妈妈诉苦,或让妈妈帮忙解决问题,妈妈总能让他们笑着离开。遥遥就问妈妈有什么魔力,能把快乐带给别人,妈妈笑着说:“魔力就是乐观的心态。”

所以,妈妈要做到开朗、积极、坚强、幽默、笑口常开,孩子自然会受到快乐的熏陶,成为一个快乐的孩子,这是培养孩子乐观心态的基础。

自信的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他们面对生活、学习中的一些问题时,能够从容应对,恰当解决。

袁野是个很自信的孩子,整天乐呵呵的,同学们都很佩服他处变不惊的态度,羡慕他每天这么快乐。一次袁野的脚扭了,恰恰快要举行期末考试了,同学们想,这次看他怎么还乐起来,体育成绩肯定会打破他一贯优秀地记录了。

袁野依然像一点事没有的样子,正常上课,经常给自己按摩。考试的时候,虽然脚还没完全好,但是他尽了最大努力,成绩虽然不是最理想,不过也比一般水平要好了。他感到很满意。

自信的人字典里没有放弃。他们对待问题会更加理智和积极,所以,妈妈培养孩子的自信,是增加孩子乐观的一个最快捷的通道。

妈妈要让孩子学会反面思考,不要总是盯着眼前的损失,要懂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这样就会坦然接受当前的事实,期待事情会有好的转机。

很多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好的事情可能会变坏,而坏的事情可能后来的结果却很好。只有懂得辩证思维,勇于接受既成的事实,从事情的反面出发,让事情往好的方面转化,这才是乐观者最常采用的方法。比如孩子其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要帮孩子找到问题,然后去解决它。妈妈要让孩子明白,通过考试暴露出自己的问题,应该说是一件好事。

告诉孩子一句能够让他把任何困难、挫折、意外的发生,都认为是平常的话,就会使他接受这件事,并且具有一颗平常心,不至于在遇到失败或困难的时候无所适从,感觉天都要塌下来的压力。

妈妈可以告诉孩子,遇到什么事都要告诉自己“那很正常”“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应该能解决它”等,在这样的语言激励下,孩子就会把事情的严重性缩小,勇敢地去面对。

很多悲观的人总是杞人忧天,事情还没有发生就开始担心,对已经发生的事就会夸大严重性和危害度。这样永远不能摆脱一种担忧的心情,也永远乐观不起来。

妈妈要告诉孩子,要养成乐观的心态,首先就不能杞人忧天。对一些事情不能过于担心,未雨绸缪是好的,可以为事情的发生做好准备,但一定不要拿根本没有的事来给自己施加压力。

◎细节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同情心是爱和善的表现,具有同情心就具有了一颗美好的灵魂,他会用最纯真、柔软的心去看待世间万物。

家教案例

一天,许伶俐跟妈妈去公园玩,突然伶俐发现地上有只小鸟。伶俐跑过去一看,小鸟在地上静静地躺着,一动也不动,但眼睛还在左看右看,像是在向人求助。伶俐把它拿起来,发现小鸟的两只腿都受伤了,好像断了一样,在那儿无力地耷拉着。伶俐一脸同情,含着眼泪对妈妈说:“妈妈,小鸟的腿断了吧,它多痛啊,我们把它带回家给它治疗一下吧?”

妈妈看到孩子这么有同情心,很感动,于是同意了伶俐的要求。回到家,伶俐就从爸爸的医药箱中拿出纱布和碘酒,让妈妈帮助她把小鸟的腿绑好,像个小医生的样子。妈妈说:“伶俐以后当医生吧,这样就能帮助很多受伤的人了。”伶俐点点头说:“好啊,我会把他们的伤都治疗好的。”

专家解析

同情心是一个人美好品德的反映,具有同情心的人,都能用一颗细腻的心去体察别人,去关爱别人。同情心表现出来的是对弱小者的怜悯,是无私的爱的奉献。一个具有同情心的人,心地是善良的,行为是崇高的。

现在社会物欲横流,大家都忙着追逐金钱,很少能有人停下脚步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弱小的生命在呻吟,残疾的乞丐在等待伸出同情之手,没有同情心的人,会对这一切都视而不见,会麻木地对待一切。没有同情心的人不但不能给予陌生人帮助,还可能连对自己的亲人都很冷漠。

没有同情心的人是冷漠的,对待一切都只会用一个旁观者的眼光去看待,不能把自己和他们联系起来。只有具有一颗同情心,才能用敏感的眼睛发现世间很多人和物需要帮助,才会伸出自己友爱的双手。

不要以为同情心的有无对自己没有什么影响。每个人都不能保证自己不会有落魄的那一天,如果没有同情心,对别人的痛苦无动于衷,当自己处在不好的境地时,别人也不会给予自己同情和帮助。没有同情心的人,也不会发现自己的幸运,不知道感恩,只会整天怨天尤人地哀叹命运不公;富有同情心的人看到别人的不幸,就会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并会发自内心地想去帮助别人。

妈妈要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只有富有同情心的孩子,才能养成善良、无私的品格,才会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关爱懂得回报和奉献。孩子的同情心应该从小培养,从小事做起,在微小的事情上挖掘。

给妈妈的建议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妈妈要在平时生活中,引导孩子去帮助弱小的人和动物,让孩子在给予别人帮助时,体会快乐,获得满足感。

一天,童童跟妈妈一起逛街,在商场里看到一个小女孩在大哭,一边哭一边叫着妈妈,很伤心的样子。童童拽拽妈妈的衣服说:“妈妈,是不是她跑丢了,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看她哭得多可怜啊!”妈妈说:“应该是吧,要不你去问问。”

童童走到小女孩面前,小心地问:“你怎么了,你妈妈在哪里?”小女孩停住了哭声,说:“妈妈不见了。”童童望着妈妈说:“我们帮她找到妈妈吧!”妈妈对童童说:“你在这儿看着她,我到商场广播站让他们广播一下,很快就会找到她妈妈的。”果然,小女孩的妈妈听到广播后找到这里,并且感谢他们帮着照看孩子。

妈妈要让孩子发现,帮助别人的机会到处都是,只要做个有心的人,孩子的同情心就能被激发起来。

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孩子受到的教育都是让他们去做好人好事,可是有的孩子却说总遇不到要帮助的对象,也不是总能在地上捡到钱上交,也不是总有老太太或盲人过马路,想做好事也没机会。这是因为孩子对做好事认识的片面,不能灵活地去发现需要帮助的人和事。妈妈要教会孩子善于观察,用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去看世界,让孩子找到值得自己去做得好事情。

对弱小者的同情,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愫,妈妈要做的,只是把潜藏在孩子心底的这种情愫激发出来,发挥到实际生活中来。

迟小乐的妈妈买了一只小猫,非常小,毛茸茸的很可爱。小乐每天对待它,就像大人照顾小孩一样。每天一大早起来,先去看小猫。吃饭的时候,也先把自己的牛奶倒在小猫的碗里。天气冷了,还为小猫准备一床“小被子”。

孩子这样无微不至地照顾小动物,就是激发了小乐的同情心、怜悯心,对弱小者的同情让小乐很珍视小猫。

把孩子潜藏的同情心发掘出来,在以后的成长中,同情心也会逐渐壮大,并跟随孩子一生。

施舍是同情心的体现,只有发自内心的同情,才能让孩子做出施舍的举动。如果没有同情这个前提,孩子是不会真心地、主动地去施舍的。

真正的乞丐,不是年老就是残疾,无劳动能力,如果每个人都不给予他们施舍,他们的生活将无法继续,生命就会受到威胁。给予施舍,实际上是让孩子拯救别人的生命,这样的义举,孩子会很乐意去做的。

妈妈总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和语言,让孩子感受到同情别人是应当的。妈妈要有同情心,经常给予人帮助和施舍,让孩子感觉到妈妈的伟大,生出敬佩感,孩子就会照着妈妈的样子去做。

妈妈要学会用语言启发,在遇到一些需要同情的事情,但又帮不上忙时,应该对孩子说:“你看他们都看不到光明,生活在黑暗中,多可怜啊!”“你看他们不能走路,生活多么不方便啊。”孩子看到自己拥有的健全的身体,应该感觉到幸福,适当的时候,也会给弱小者以帮助。

◎细节

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感恩的心是一个人有良知的表现,没有感恩的心,就是一个没有良心的人,就是一个不懂得回报与感谢的人。只知道索取而不懂得回报的人是自私的。

家教案例

琪琪是家里的“小公主”,爸妈和爷爷奶奶什么事都依着她,很娇惯她,她说什么就是什么,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一次,她要吃汤圆,可惜家里没有了,外面又下着雨,不好去买。妈妈就说明天再吃吧,今天下雨不方便出门。

琪琪立马暴跳起来,吵着说:“不行,我就要吃,下雨也要出去给我买。”妈妈看孩子实在不懂事,只要自己想要的,不管给别人带来什么困难,都坚持得到满足,从来不会替别人着想,更别说希望她能回报父母的爱了。妈妈很为孩子这种性格担心。

专家解析

感恩就是能够感知到别人对自己的付出,并且懂得回报这种付出。感恩的心就是一种感激并想回报的心。一个人如果不懂得感恩,他就是一个灵魂麻木的人,不能用自己的心去感知别人对自己的付出,也不能做出对别人的感谢、回报之举。

感恩的人是善解人意的,感恩的人是体察入微的,感恩的人是善良的。对一个知道感恩的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理解更可贵。不懂得感恩的人,就不能理解父母、朋友等对自己的良苦用心,自己感觉不到幸福,同时会让对方感觉痛苦。

现代社会,很多父母只知道无原则地付出。把孩子当成手心里的宝,什么都满足孩子的要求,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想当然地认为父母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根本没有想到去感激和回报,以致产生很多孩子不领父母的情,甚至责怪、埋怨父母等,这都是没有感恩心的表现。

感恩心的产生不是突发的、一下子就形成的,而是慢慢地在生活中逐渐产生、深化的。妈妈培养孩子感恩的心,就要在生活中通过一点一滴的小事,让孩子先学会感谢,期许孩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作出回报。具有感恩心的孩子,更能体会到父母对自己养育的不易,能够更好地理解父母,并且作出积极的回应。接受父母好的建议,做一些他们希望看到的事情。

培养孩子的感恩心,是妈妈应负起的责任。

给妈妈的建议

妈妈替孩子做的事,也要让孩子学会说“谢谢”。如:妈妈帮孩子穿鞋、妈妈给孩子买一个新书包、妈妈给孩子专门做一顿饭等,都要让孩子对于妈妈的付出道谢。

道谢不仅仅是出于礼貌,是对妈妈劳动的肯定、爱的接受,更是孩子萌发感恩心的前提。谢谢的背后就是理解,理解的背后就是感恩。

妈妈不要认为孩子小,不接受孩子爱的回报,说等他们长大再回报吧。其实感恩是不能等的,回报可以由少到多,但对孩子的回报不能拒绝,不然就会打击孩子的爱心和热情,不想再去感恩了。

芳芳放学回家,看到家里很乱,就主动去收拾。还没收拾好,妈妈就回来了。看到孩子没有做作业,妈妈就让她去做作业,并且告诉她:“你的任务是好好学习,不是做其他事情。其他事情妈妈会做的。”

芳芳很不理解,为什么帮助妈妈做家务,会受到妈妈的阻止。她知道妈妈很爱她,但是她也想表现出一点对妈妈的关爱,让妈妈少辛苦一点,可没想到……伤心的她决定以后再也不给妈妈帮忙了。

孩子的心是细腻的,也是敏感的。如果妈妈教育的方式不对,就有可能阻止孩子感恩心的成长。所以妈妈应该接受孩子的感恩。

感情是相互的,别人对你怎么样,你就要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这样爱才能长久。

丝丝的奶奶非常喜爱丝丝,丝丝每次到奶奶家玩,奶奶都会给丝丝买很多好吃的,回来时也让她带一些乡下的特产。今天她又去奶奶家,妈妈问丝丝:“奶奶这么爱你,每次都会给你准备些好吃的,你是不是也应该表示一下对奶奶的关爱?”

丝丝想想也是,不过奶奶又不吃零食,送她什么呢?丝丝突然看到自己学美术的“作品”,于是选出了一张最好的给奶奶带去。奶奶看了丝丝的画作很高兴,直夸丝丝画得好。

妈妈要告诉孩子,当你接受别人帮助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日后对别人伸出援助之手,要懂得知恩图报的道理。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要感恩的东西很多。妈妈要让孩子学会感恩的不仅仅是人,对世间万物都要心怀感恩之情。应该感恩阳光给我们带来光明与温暖;应该感恩河流滋润了禾苗,给我们水源;应该感恩建筑工人,让我们住在漂亮的房子里……

值得感恩的东西太多了,妈妈要培育孩子一颗感恩的心,用一种乐观态度去生活,去对待周围的一切。

孩子应该感恩妈妈给予自己生命,感恩妈妈的养育,感恩妈妈给予的一切。但同时,孩子给予妈妈的东西也是值得妈妈去感恩的。孩子使妈妈享受到当母亲的幸福,孩子的健康成长、稚嫩的行为,给妈妈带来欢笑和满足,孩子的进步让妈妈有一种成就感,等等。

所以,妈妈也要表现出对孩子的感恩,在互相的感恩中,能让爱意更浓,母子的情更深。

◎细节

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一个善于表达自己情感的人,能够轻易让人理解、容易被人接受。而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不仅对自己是一种压抑,也易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家教案例

薛奇是个9岁的小男孩,今年上小学三年级。一天放学回到家里,他就把自己关在小屋里,也不和妈妈说话,妈妈关切地问他话,他也不理,晚饭没吃就睡了。

第二天,妈妈打电话给奇奇的一个好朋友,才知道,原来是奇奇上课回答问题,由于紧张而口吃,同学在下面都笑他,他感觉很难堪,脸变得通红,也不再搭理同学了。

妈妈知道后,等薛奇放学,和他聊起来。妈妈说:“你有什么思想,要学会表达出来,这样同学和妈妈都会理解你,帮助你了。只有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才能释放自己。”

专家解析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必然会遇到很多问题,也会在心理上产生很多想法,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情感,不能释放自己的情绪,会给自己带来很大压力,一直生活在不愉快的情绪影响下,这样对自己的身体和心理都极为不利。一个身心健康的人,能及时疏导对自己的不利的、消极的情感,然后再融入群体,获得新的能量,不断地完善自己,让自己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进。

无论是良好的情感还是恶劣的情绪,都要学会适当释放。快乐说出来,会给别人也带来快乐;悲伤难过的事情说出来,会得到亲人朋友的理解与安慰,心情也会慢慢转好。如果不能很好表达自己的感情,别人很难理解你,这样你永远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很容易形成孤僻、忧郁的性格。

所以一个人要想被周围人、被社会所接受,就必须学会表达自己。无论是思想还是情感,只有能够很好表达自己的人,才能让别人亲近、了解或者是原谅、宽恕。表达自己也是成就自己的基础,完善自我的需要。自己目标明确,也让别人知道,就可能获得别人的帮助,从而获得成功。

妈妈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无论什么样的情感,都要有勇气去表达或者发泄,这是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形成了独立的精神世界,只有很好地表达自己,妈妈才可能及时了解孩子的需要和困惑,及时给予帮助和情感疏导,从而保证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给妈妈的建议

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要从小做起。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应该注意培养,因为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小芬是个很会表达自己情感的孩子,无论是开心还是悲伤,不论是合理的要求还有不当的幻想,她都会勇敢地说出来。这是与妈妈从小的对她的引导分不开的。在小芬两三岁的时候,妈妈就注意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看一个动画片后,妈妈就会问小芬,看得开不开心啊?遇到一个乞丐,妈妈会问小芬有什么感想。

通过妈妈的恰当引导,小芬能很自然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慢慢地,小芬就养成了在妈妈不问的情况下,也会向别人表达自己情感的习惯。

妈妈的引导与鼓励是孩子乐于表达的前提,孩子乐于表达了,渐渐地也会学得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上也就不会形成什么包袱了。

妈妈是和孩子最亲近的人,也是最容易发现孩子情感变化的人。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妈妈都应该关注。做个细心的妈妈、做个了解孩子的妈妈,把孩子的情感问题化解在无形中,引导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要。

孩子的问题,实际上也是妈妈的问题。如果妈妈足够关爱孩子,细心观察孩子,就能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方法为孩子解决问题、排解困惑,使孩子的坏情绪不至于积压而形成不良心理问题。

孩子在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后,妈妈要表示理解和尊重,这样才能激发孩子向妈妈表达情感的意愿。如果孩子的情感和想法得不到妈妈的理解和尊重,孩子就会对表达自己的情感失去信心。

林鸥的妈妈要给林鸥买辆儿童自行车。这天,妈妈和林鸥一起来到商场,售货员推出几辆不同款式的自行车让他们挑选。林鸥看到一辆车篮带奥特曼图标的,非常高兴,喜欢地抚摸着。妈妈看中一款价位比较高质量较好的,想买下来,谁知林鸥拉着带奥特曼图标的车,不让售货员放回车库,妈妈只好买下了这辆质量一般的自行车。林鸥很高兴,看到孩子高兴,妈妈自然也很欣慰。

当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意愿的时候,如果条件许可,妈妈应该满足孩子的愿望,这是最好的鼓励孩子表达自己情感的方法。

孩子可能会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伤心或有压力的事,而形成一种不良的情绪,压抑着自己的内心。妈妈要教孩子几种发泄不良情绪的方法,让孩子能够很好地做到自我情绪调节。

例如,当孩子心情压抑的时候,可以让他到空旷的地方去跑跑步,把心中的积郁跑出来,或者大声喊几声,也可以把心事写下来、埋起来等,根据孩子的不同个性特点,去选择不同的做法,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细节

做激励高手妈妈,教孩子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鞭策,是一种自信的表现,是孩子不断追求前进的动力。只有不断自我激励,才能实现人生一个又一个理想。

家教案例

皓洁在班级里的成绩一般,每次看到考试成绩排在前五名的学生,皓洁就非常羡慕,真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像他们一样,受到老师的夸奖和同学的崇拜。皓洁想,我也不比他们笨,为什么做不到呢?为此,他为自己树立了一个目标:每次考试上升两个名次,相信一定可以达到最终目标。

皓洁学习更加努力了。虽然有时候只上升一个名次,他也不气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进入前五名。他不断地激励着自己,终于在半年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达到了第五名的成绩。他更加有自信了,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并定下向第一名冲刺的新目标。

专家解析

自我激励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心态决定一切。这种自我激励的心态,决定了一个人能够在人生道路上,不断战胜困难挫折,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拥有自我激励心态的人是自信的,自信是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因此如果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取得成功的学业、事业,就离不开自我激励的心态。自我激励伴随着必胜的信念,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碍它。

消极懈怠、自卑的情绪,是自我激励的大敌。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不行,自己根本就达不到那样的高度的人,永远不会获得成功,只能和失败为伍。所以要想具有积极的自我激励的心态,一定要摆脱消极懈怠和自卑的情绪。

培养孩子自我激励的心态,是妈妈最大的责任。如果孩子具备了这个心态,他做什么事都会不断进取,获得成功。有了这种心态,就相当于孩子有了监督自己、鞭策自己的能力,因此妈妈就可以省心了。

所以,妈妈一定要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积极的自我激励的心态,这是孩子不断进取的前提,是孩子未来成功的保证。

给妈妈的建议

妈妈是孩子的榜样,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妈妈做事的作风、心态,直接影响孩子做事的作风和心态。如果妈妈做事认真负责、积极进取,能够为实现目标不断自我激励,孩子就会像妈妈一样地要求自己。

如果妈妈自己都做不到自我激励、不断进取,孩子的自我激励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妈妈在要求孩子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带来的影响,让自己成为孩子一个好的行为典范。

自信是自我激励的前提,自信的人,才能够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并且自我激励去实现目标;没有自信的人,认为自己根本不可能成功,又怎么能激励自己前进?

的航报名参加了学校举办的春季运动会长跑项目,当他知道同时报名的还有去年的冠军时,他有点害怕,担心自己不是那个冠军的对手,可能不会给班级夺得第一了,于是不想参加了。

妈妈知道了他的想法,就告诉他:“如果你现在就打退堂鼓,连一点自信都没有,是肯定要失败的。只有自信的人才会成功,相信自己吧,孩子,尽自己的努力去试一试。”的航听了妈妈的话,认为自己跑得也挺快,谁输谁赢还难定,就坚定了自己的信心。经过艰苦训练,的航果然夺得了第一。

有了自信就会产生自我激励,这样离成功就为之不远了。

大凡能够成功的人,都是有勇气、有魄力的人。如果连挑战的勇气都没有,就肯定与成功无缘。只有勇于挑战的人,才可能获得成功的机会。

明明是个沉默寡言的孩子,学校班级举办庆新春元旦晚会,大家都积极地准备节目,明明也想在晚会上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朗诵自己写的一首诗,可是由于性格原因,他感觉在众目睽睽下会很紧张,于是很矛盾。

妈妈告诉他:“你要勇敢地抓住机会锻炼自己,慢慢地你就不会紧张了。这是个很好的机会,勇敢地走上台吧!”明明终于鼓足勇气走上舞台,最后他的表演获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一个人要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身的弱点,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己。

妈妈要教会孩子说几句自我激励的话:“我能行”“我一定会成功”“我很聪明”等。当孩子遇到困难挫折,想退缩时,就拿出来对自己说一说,这也是一种自我激励。这会在孩子头脑中形成一种自我强化意识,无形中影响自己的心态。

一句激励自己的话,就有可能转变孩子做事的态度。自我激励的语言说得多了,就会内化为孩子自身的意识,从而决定事情的成功。

坚持也是自我激励的一个重要内容。妈妈要告诉孩子:若想取得成功,必须学会坚持,遇到挫折不退缩、不半途而废,只有坚持到底,才能看到胜利的曙光。因此,妈妈在孩子意志不坚定、开始动摇的时候,要及时对孩子说:坚持下去。要让孩子认识到,没有坚持什么事也做不成。因为要完成一件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总会遇到很多挫折,这时坚持就是取得最后成功的法宝。

◎细节

培养孩子的换位思考能力

换位思考是一个人在处理问题时,能站在他人的角度着想,而不仅仅只想着自己。这是一个人能够很好处理事情的关键。

家教案例

笑笑经常让妈妈帮她做这做那,妈妈做得不好,她还会抱怨。这天,妈妈决定和她互换角色,让笑笑来做妈妈,妈妈做笑笑。一想到可以过过“妈妈瘾”了,笑笑高兴地答应了。

早上,笑笑早早地就起床做早饭了,因为今天她是“妈妈”。笑笑才发现原来妈妈并不好当,还没有睡醒就得起床;等家人吃完饭,还要收拾、洗涮碗筷;晚上放学后,还得做饭、洗衣服……

一天还没结束,笑笑就对妈妈说:“妈妈,您太辛苦了,我以后不再惹您生气了,我的事情我自己来做。”妈妈觉得教育的目的达到了。

专家解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也不要给别人,这表达了一种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提出别人能够接受的建议和条件,这就是通过换位思考,找到最好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无论什么事,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关键,就是能够相互理解,而相互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来考虑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对方的需求,从而作出双赢的决策。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就要培养孩子的换位思考能力。换位思考是人际交往的必备要素,如果孩子不会换位思考,就会变得很自私,不能接受别人的要求,也不会被别人所接受。只有懂得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才能很好地和人交往,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妈妈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注重对孩子换位思考能力的培养。对孩子任性的行为,妈妈要进行积极引导,让孩子多考虑别人感受,让孩子想象,如果自己处在别人的位置,会怎样做,会是什么样的想法和心理感受,这样,孩子就能很好地理解别人,从而做出令人满意的事情。

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只有从小具备这个思考方式,并通过各种事件的不断强化,才能让孩子建立正确的处事方式,形成完善和谐的人际交往能力。

给妈妈的建议

妈妈教育孩子换位思考,自己首先要做到换位思考。妈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然后再转化为孩子能够接受的教育方式,这样才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灵慧是个很任性的孩子,只顾自己的感受,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一天,灵慧想吃蛋糕,非要让妈妈现在就出去给她买,可是正当中午,外面的太阳非常毒辣。妈妈就对灵慧说,“晚上再给你买吧,现在外面太热了。”

灵慧立马撅起小嘴,嚷着说不行,现在就要。妈妈说:“妈妈知道你很想吃蛋糕,但现在这么大的太阳,在外面走会很难受的。不信你站到外面太阳下,如果觉得不难受,妈妈就去给你买。”灵慧跑到外面晒了不到5分钟,就跑回来,说实在太热了。妈妈说:“这样的天气,妈妈跑这么远给你买蛋糕,会不会很热啊?”灵慧点点头,说那就晚上吧。

让孩子体会到别人的感受,就会知道自己的要求是过分的,从而改变任性自私的毛病。

孩子一般都是希望妈妈满足自己的要求,很少考虑自己要满足妈妈的要求,这也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换位思考的表现。所以妈妈要创造条件,让孩子懂得满足别人的需要。

例如,妈妈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为自己服务,如煮饭、端茶、拿药等,让孩子知道平时妈妈是怎样辛苦,为了家庭付出了很多;妈妈可以让孩子帮自己洗脚、洗头等。这些都能从不同侧面,培养孩子换位思考的能力。

在孩子小的时候,妈妈可以和孩子玩角色扮演的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会非常乐意扮演对方的角色,从而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在游戏中,孩子体验了换位思考,由游戏转入现实生活,孩子就具有了换位思考的思维能力。

自私的人只会为自己考虑,从来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和需要。在人际交往的社会中,自私的人很难和人保持长久的关系,也不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最终会走向孤立和失败。所以妈妈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大度,不要局限在自私的狭小圈子里,否则只会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妈妈在平时要让孩子多考虑别人的感受,告诉孩子不能只顾自己的私利,去做不利于别人的事情。远离自私的人,善于替别人着想,这样的人才会受到欢迎。

妈妈要让孩子明白,在团体社会中,任何一件事情,只有让大家的利益都得到满足,才能最终实现个人的利益。告诉孩子在团体活动中不要太计较个人得失,要善于与别人合作,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