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改变习惯,改变一生
44971200000068

第68章 疲劳是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

疲劳不是病,但疲劳是身体给我们发出的危险信号,表示体内环境出现紊乱,严重的还会引起器官老化,导致疾病。

在公交车上,很多人一坐下来就睡过去了,可见现在容易疲乏的人何其多。

身体状况逐年下降,越来越容易感觉劳累,还有睡眠问题……这些都是关乎身心健康的大问题。如果你认为产生这种疲劳感是理所当然的,由此便置之不理的话,时间长了,人体本身比较薄弱的环节就会受到侵害:胃不好的人就容易得胃溃疡,腰不好的人就会腰痛加剧,而且从外观上还会给人比实际年龄老的印象。更严重的,还会导致癌症,贻害终身。

在20世纪80年代,“过劳死”还一度是我们以旁观者的姿态审视日本工薪阶层的过劳现象。但是,如今它已犹如瘟疫般蔓延到了我们的身边,开始威胁到我们的每一个人——不管你愿不愿意,这都是事实。

你要买车、你要供房、你要出国读EMBA、你要打败竞争对手、你要消费、你要事业成功的一切标志,于是你熬夜、你加班、你陪客户吃饭、你陪领导暴饮。然而,不到30岁你却已经有了将军肚,已经开始脱发早秃,已经开始出现忘记熟人名字的现象,有时对自己做过的事情常感后悔。因而,你开始易怒、烦躁、悲观,你睡觉时间越来越短,醒来也总是没精神。你经常头疼、耳鸣、目眩,检查也没有结果。

但遗憾的是,随着职位的升迁、存款数字的增多、事业的蒸蒸日上,这些现象并没有减轻的态势,反而变得更加强烈、更加严重。当然,你也知道这种状况很不好,于是你一直想着挺过去,想等事业到了一个阶段,就可以去休假了,可以去那些世外桃源放松一下,好好地休整一下了。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那一天却不知何时才能够到来。更可怕的是,只怕这一天可能永远再也无法到来。

疲劳是个危险信号,据科学观察:“过劳死”已经成了现代人的一大杀手,许多成功人士已带着一身的荣耀,却最终不堪重负过早地停泊在了人生的终点。

“过劳死”是一种未老先衰、猝然死亡的生命现象。正是我们在无休止的加班熬夜、在我们无尽的压力负担中突然降临的恶魔,使我们不堪重负的心脏走入了“生”的终结,使人的生命无情的画上了句号。

别以为不停地工作是一种幸福的前提,是一种人生的优点。其实,工作与休息是相得益彰的,而且工作的同时,还要有时间思考。人的一生要懂得工作,也要懂得休息,否则非累死不可。就是工作再繁忙,也要懂得做到劳逸结合,及时地调整自我的心理状态,尽量减轻心理负担。

在美国历史上,有一位最胖的好莱坞影星,名字就叫利奥·罗斯顿,当时他因演出突然心力衰竭被送进汤普森急救中心。可是,医务人员用尽一切办法也没能挽回他的生命。

罗斯顿临终前曾喃喃自语:“你的身躯很庞大,但你的生命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脏!”作为胸外科专家的哈登院长被罗斯顿的这句话深深打动了,于是他便让人把这段话刻在了医院的大楼上。

后来,美国石油大亨默尔也因心力衰竭住进了这个急救中心。默尔工作繁忙,他在汤普森医院包了一层楼,增设了五部电话和两部传真机。所以,当时的英国《泰晤士报》也称这里为美洲的石油中心。

默尔的心脏手术很成功,但他出院后并没有回美国,也没有再继续做他的石油生意,而是卖掉了自己的公司,住在了苏格兰乡下的一栋别墅中——他是被医院楼上刻着的罗斯顿的话打动了。后来,他在自传中就曾这样写道:“富裕和肥胖没什么两样,都不过是获得了超过自己需要的东西罢了。”

默尔是幸福的,因为他从前面的事例中得到省悟、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然而,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正执迷不悟于忙碌之中,又有多少人任凭欲望无休止地膨胀下去,以至于让生命超过了负载呢?人往往都是这样,只有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才能大彻大悟,才会感到生命比什么都重要。

适当的休息才有益于健康,毕竟人不是机器,机器尚且需要维修保养,更何况是人呢?

生活中,许多人连续工作,不知疲倦,这显然是对自身健康不负责的表现。人们必须养成适当休息的好习惯,千万不要因年轻力壮而忽视了健康问题。尼尔在其所著的《为什么要疲倦》一书里说:“休息并不是绝对什么事都不做,休息就是修补。”

休息并不是一件坏事,也不是浪费时间的表现。许多人认为休息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其实并不然。休息具有很强的修补能力,即使只打5分钟的磕睡,也能防止疲劳。疲劳会降低身体对一般疾病和感冒的抵抗力;而任何一位心理治疗家也都会同样地告诉你,疲劳同样会降低你对忧虑和恐惧感的抵抗力。

芝加哥大学实验心理学家杰可布森医生就认为,任何一种精神和情绪上的紧张状态,在完全放松之后都不可能再存在了。这就是说,如果你能放松紧张情绪,就不会再继续忧虑下去。所以,要防止疲劳和忧虑,你就要经常休息,在你感到疲倦以前就休息。

人们似乎很难相信这样一个事实,人的心脏每天要输送出大量的血液,如果将这些血液集中起来,足够装满一节火车上装油的车厢,而每天所供应出来的能量也高得惊人。

那么,一个拳头大小的心脏,为什么能承受如此重的任务呢?人们对此深感怀疑,但这确实是一个事实。心脏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一天24小时,分秒不差地不停工作。它每次收缩之后,都会休息一段时间,全天算起来它也就只工作了9个小时,其他15个小时都处于休息状态。

对于解除疲劳,旅行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方法。对于没有条件去旅行的人,也可以让心情去旅行。比如在舒舒服服的地方翻看照片、电视,想象自己仿佛真的去旅行了。

另外,穿上舒适的衣服在家中走动,一样可以放松心情。如果感到有压力,还可以对好朋友倾诉。在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中,压力和烦恼自然就被驱散了。您还可以做做腹式呼吸,也非常管用。特别是吐气时尤其有效,做5个腹式呼吸,进行一次深呼吸,不知不觉间,压力就无影无踪了。

养成良好的休息习惯,不但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以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你应该学会休息,学会调整自己,这样你才能更好地继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