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改变习惯,改变一生
44971200000036

第36章 巧妙应变是一把成功的金钥匙

在社交活动中,遇到言行失态和尴尬场面在所难免,但如果处理不当,既损形象,又伤和气。所以,如何避免人际矛盾也是社交中的一门大学问。

失败和成功之间只有一扇门之隔,而巧妙应变的习惯就是打开这扇门的金钥匙。

在一次婚宴上,大家都在争相向新人祝福。

一位女士兴高采烈地挤到了新人面前,于是她马上向新人送上自己的祝福话:“你们走过了恋爱的季节,就步入了婚姻的礼堂。你们现在就好比一对新机器……”其实她本来想说的是“新枝丫”,却说错了,大家愣在那里。这对新人的脸也怔了一下。

这时,那位女士也发觉自己说错了,但她马上镇静了下来,略一思索,不慌不忙地又补充一句:“已经过了磨合期。”此言一出,大家都拍手称赞。

这位女士继而又深情地说道:“新郎新娘,祝愿你们永远沐浴在爱的春风里。”大厅里掌声雷动,一对新人早已笑若桃花了。

生存于关系复杂的社会,与人交往或者沟通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境。虽然因微不足道的小误会或意见分歧而产生摩擦的确是正常的,但倘若能够灵活应变、巧用言语化解岂不更好?

在一次音乐晚会上,有一位嘉宾是钢琴家,于是组委会提议让这位钢琴家为大家展示才艺。

这时,女主持人款款来到了台前,她用美丽的声音讲到:“尊敬的各位来宾,下面我们将欣赏到的是多次获得国际比赛大奖的著名作曲家爱茵先生,用小提琴独奏的几首美妙乐曲。”

听到主持人的讲话,后台的钢琴家一下就着急了,忙给女主持人暗示自己是弹钢琴不是拉小提琴,女主持人一下明白了自己的口误,但她又不慌不忙地说:“女士们、先生们,有点不巧,小提琴家把琴忘在家里了,因此,他决定改为用钢琴弹奏几支钢琴曲。这个机会难得,请大家鼓掌欢迎。”

女主持人刚刚报完,听众席上便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错误的话已经说出口的时候巧妙地将错误话继续下去,最后达到纠错的目的。其高妙之处在于能够不动声色地改变说话的情境,使听者不由自主地转移原先的思路,顺着说者的思路前进,从而避免因口误所造成的尴尬。

有一次在一个小型的联欢会上,观众席上有一个观众问赵本山:“听说你在全国笑星中出场费比较高,一场要一万块,是吗?”

这个问题让人为难:如果作出肯定的回答,一定会给赵本山本人造成很多不便;要是否定,很难有人相信。赵本山说:“您的问题问得很突然。请问你在哪里工作?”

“我在大连一个电器经销公司。”那位观众说。

“你们经营什么产品?”赵本山问。

“录像机、电视机、录音机……”

“一台录像机要多少钱?”

“4000元。”

“那有人给你400元你卖吗?”

“那当然不能卖。价格是根据产品的价值确定的。”

“那就对了。演员的价格是由观众决定的。”

经过这番诱导,赵本山既回避了正面回答问题,又没有答非所问,使得现场气氛非常和谐轻松。如果赵本山拒绝回答,或者一本正经地说“请您不要问收入等隐私问题”,那可能把气氛搞僵,自己还会给观众留下不爽快的印象。

巧妙应对棘手问题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你可以采用类比的方式,借助事实说话等等。万事相通,你也可以多从其他方面吸收营养,为自己的人生道路保驾护航,让棘手的问题不再是你的羁绊。

当然,为了避免说话时错误的出现,在说话时一定不要把话说得太满。把话说得太满不是一种好习惯,这是因为,人说话留有空间,便不会因为“意外”的出现而下不了台,可从容转身。

很多政要在面对记者的询问时,都偏爱用诸如“可能、尽量、或许、研究、考虑、评估、征询各方意见……”这些不是肯定的字眼,他们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留一点空间好容纳“意外”,否则一下子把事情说死了,结果事与愿违,岂不是很难堪。

有一次,一位处长把一项采购工作交给一位男同事,这项任务有相当大的困难,处长问他:“有没有问题?”他拍着胸脯回答说:“没问题,包君满意!”过了三天,没有任何动静。处长问他进度如何,他才老实说:“不如想象中那么简单!”虽然处长同意他继续努力,但对他的“拍胸脯”已有些反感。

这都是把话说得太绝而对自己造成窘迫的例子。

为了避免如上这种情况的出现,对于一些不必要、不可能或不便于把话说得太实、太死的时候,利用“模糊”语言让你的表意更有“弹性”。在做事时,别人对你委托的事可以答应,但不要“保证”,应“我尽量”、“我试试看”,上级交办的事当然要接受,但不要说“保证没问题”,而应代以“应该没问题,我全力以赴”。

华而不实能给人生动的印象,但决不会长久;心地诚善虽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信任感到诚善之中就越来越强。做事说话不诚恳,别人就会认为你滑头滑脑,就不敢跟你一起作出任何重大决断。这样你就什么事也无法进行,当然也就谈不到创建任何大事业了,到头来也必将一事无成。

“诚信”原则,诚而善是基础,但办事还须灵活,说上几句逗趣的话,大家哈哈一笑,事情办通了,任务也完了,这就是办事效率,也是交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