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改变习惯,改变一生
44971200000033

第33章 多一声问候,多一分情谊

问候是滋润心灵的甘露,一句普通的叮咛,一句普通的问候,对于人们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的情感。但是,恰恰是这一点点的进步,让人们的生活充满了文明之光,充满了温暖的情谊。

每天,我们都要遇到无数的人。邻居、同学、老师、同事……我想,不管是熟悉的面孔,还是陌生的面孔,只要不是自己的敌人,我们都应该友善相待。

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一位犹太传教士住在一个小镇上,每天他都会对遇到的人说一声“早安”,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

镇上有一个骄傲的年轻人名叫米勒,几年来,他对传教士的问候反应都很冷淡,可传教士却并不在意,仍然每天对他道早安。

几年后,镇上的犹太人都被纳粹党关进了集中营。一个手拿指挥棒的军官用“左”和“右”来决定他们的生死,凡是点名时被指向左边的将被处死,指向右边的则可获救。轮到点传教士的名字时,他绝望地抬起头来,突然眼睛一亮,轻轻地说了声:“早安!”

那张冷酷面孔仍旧没有笑容,但军官的指挥棒却自然地指向了右边。原来,那个指挥官就是米勒。

人的感情是多么奇妙啊,哪怕只是一句轻轻的问候,都足以融化一颗冰封的心。有时,人需要的就只是这么一点点,有时多付出一点点就能换来巨大的回报。

一点淡淡的问候很醇,它就如那一杯散发着清香的香茗,只要轻轻呷上一口,便能使你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从此滋润你干涸的心田;它一如那一坛深藏在地底下的陈年老窖,时间越长,香味就会越醇厚。

自古,孔夫子就教诲我们:“不学礼,无以立。”有礼貌,你就能够在人群当中立足。所以,我们很欢喜别人向我们问好,并且主动地向别人问好,别人同样也会很欢喜。圣贤都教诲我们要当一个有礼节的人,当你真正奉行礼节的时候,事实上别人的内心会很欢喜,因为人本来就有好善好德之心。所以,你应养成事事时时讲礼节的习惯,而且你也会因为这个习惯得到非常大的益处。

有时,也许你正好上电梯,这时正好有年纪比较大的人上来,我们不妨多一声问候,问问人家上几楼,帮助他按一下楼层按键。这虽然只是一个举手之劳,但是他人的心里会很舒服,可能那一天心情都会很好。而且,你也很有可能会从中受益。在生活中,虽然产生忘年交的可能性不多,但是那位老年人没有儿女,由于你的帮助,说不定他就会成为你的朋友。

有的人在工作单位上班、下班、与人见面从来不打招呼,对面来人了赶紧将头扭向一旁。他获得了一点成绩,就会更加我行我素,旁若无人。那么,当他失败时,他也就不会从别人那里得到一点点安慰和帮助。如果他平时能放下自己的那副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派头,与周围的人多一点沟通,对人多一声问候,那又怎么会落得如此狼狈的下场呢?

人应该学会有礼貌,没有礼貌,你的人生就可能会增加很多的阻力,因为你一失礼,人家就可能不帮助你,甚至于还会阻碍你。但是,假如我们很有礼貌,别人就会觉得你是可交之人,那么你的人生就可能会增加很多的助力。

不要小瞧了与别人打招呼、问候别人这一细节。虽然人与人沟通感情的最初阶段只是打一个招呼、问候一声,但不要忘记,人与人的思想和感情的建立是有距离的,缩短这个距离也是需要循循渐进的,最初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多打一个招呼、多一声问候,由陌生到认识、再到熟悉,然后就是沟通、交流思想。如果你连最简单的“您好”、“再见”等日常的招呼也不会打的人,怎么又能称得上是一个成功的社会人士呢?

人与人的谈话一般是由礼貌性的问候开始的。如果认为打招呼只是一种形式,进而忽略了它,那么我们就无法进入主题。因此我们和别人初次见面时,就应当先礼貌地问候对方,然后再与对方交谈,再逐步深入主题,以便让沟通的过程更顺畅。

有些人因为天性害羞内向,在聚会或公开场合中不大与他人交谈,这时候你应主动和他们说话。也许你认为和他们说话是件很累人的事,往往你说一句,他们才会答一句,所以建议你不妨以对方为谈话中心。比如:“听说你从小就学钢琴,相信你一定弹得很棒。”或者是“你在学琴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趣事?”等等类似的话题。这样做,能使对方觉得亲切,比较容易响应,然后等对方完全放松了,自然就能愉快地谈论其他话题了。

多一声问候,多一分温暖;多一个朋友,多一片蓝天;多一个知己,多一份情感;多一个挚友,多一份感慨。缘分得来不易,珍惜缘分,除了利于自己之外,还能利于家人,甚至于利于更多的人,所以有了好的缘分,我们就能更进一步的“造缘”。缘缘相结,我们的人生也会无往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