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感恩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就是要培育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使其成为有事业心、有责任感的合格公民。家长在培育孩子的感恩意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家长要为孩子作出表率
俗话说,言教不如身教。要想让孩子学会感恩,父母的榜样作用也是很重要的。做父母的,平时无论工作有多忙、多累,都别忘了在假期带上孩子去看望双方的老人;春暖花开时带上孩子一起陪老人去公园赏花观景;过年过节、老人生日时,和孩子一起为老人选购礼物;朋友送来的好吃的东西先给老人留出一份等等。用你对长辈关爱的言行来不知不觉地慢慢影响、感染孩子,使之能深深地印刻在孩子的心灵。同时,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和子女间要相互尊重、关爱和体贴,既要共同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又要共同分享家庭的利益,相互间要多用“行”“谢谢”“对不起”等语言。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这种态度和行为。对自己的孩子会起到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2)注重孩子感恩能力的培养
当一个人的感恩意识变成感恩行动时,必须具备一定的感恩能力。否则。一个人想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就成为一句空话。对孩子感恩能力的培养,就是要他们努力学习,掌握知识,实现个人价值和服务国家的统一。
生命的力量来自于感激。让孩子学会感激吧!感激所有的关怀、所有的知识和智慧,感激身边的世界,感激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支持过他们的人、鼓励过他们的人、批评过他们的人……
让孩子做一个感恩的人吧!用他们的爱,去关怀身边的每个人,给每个人温暖的笑容。
(3)对孩子的感恩行为要及时给予鼓励
孩子的感恩不能仅仅局限在对父母的感激上,感恩应该是更广泛的一种情感。孩子常常有意无意地会表现出一些感恩行为,例如,主动关心长辈的身体状况,热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的公益活动等等,家长一定要给予及时鼓励,决不能以学习任务重为由不予支持,要注意调动和保护好孩子萌发的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感恩意识。
(4)以感恩文化熏陶孩子
感恩,自古以来就是一种美德。汉语中有“知恩图报”“投桃报李”“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词语和不少感人肺腑的关于“感恩”的传说故事。这些良好的道德文化,让许许多多人受到过熏陶和感染,对培育人们的道德情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父母的养育之恩是要用一生来回报的。可以给孩子讲讲乌鸦长大后,还返回来喂自己的父母,就像当初父母从外面寻找食物喂自己一样。鸟都能做到这一点,又何况是人。
要教孩子从小事做起,比如,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关心理解父母、为父母分忧。着力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使他“吃水不忘打井人”,永不忘记别人的帮助之恩,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而不是表面上做做样子,更不能忘恩负义。
(5)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也是很重要的,可根据孩子年龄,经常有意识地指导孩子做一些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与做事能力;同时,鼓励和支持孩子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例如,开展小区环境卫生治理、安全防范宣传以及访问、帮助孤寡老人等公益性活动,要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等等。从而在感受到为他人服务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的同时,体验父母的辛劳,更加珍惜家庭的幸福生活。
感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要懂得回报。周围的人给了我们良好的生活环境,那么我们也就应该回报周围的人。感恩不是口号,而应体现在家庭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比如不随地抛纸屑,夜深人静时不要把电视声音开得太响等,这些都是对周围人的一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