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困惑
一位30多岁在某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的女工程师到医院就诊。她因为参加所里的课题攻关,经常加班长达一年之久,课题结束后仍然经常感觉疲劳,记忆力下降,睡眠不佳,工作能力大不如前。虽进行了自我调节,但休息后疲劳仍不能缓解。
接诊的医生问诊后,对其进行了血、尿、便、肝肾功能等检查,均未发现异常。体检后初步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征。于是,医生对其使用抗焦虑、镇静、安眠、B族维生素及肉碱等药物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两个月后,女工程师疲劳症状减轻,体力和精力得以恢复。
专家解析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全球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只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则处于亚健康状态。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亚健康状态的一种特殊表现,是以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严重疲劳(时间超过6个月)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常见的伴随症状有记忆力减退、头痛、咽喉痛、关节痛、睡眠紊乱及抑郁等多种躯体及精神神经症状。由于在中高收入、有较高的教育背景的三四十岁人群中类似症状和寻求帮助的较多,慢性疲劳综合征一度被形容为“雅皮士感冒”。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近十几年提出的一个较新的综合疾病综合征。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工作繁忙、生活紧张、学习负担沉重等原因,一些人时常感到十分疲劳。疲劳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反应,一般情况下,自感疲劳的病人几天或一周后体力即可恢复。如疲劳超过一个月,可认为是持续疲劳;如果疲劳症状长于3个月,就应到医院及时就诊。
职场生活中,如果你有以下症状就要留意了:浑身无力、容易疲倦、头脑不清爽、思想涣散、头痛、面部疼痛、眼睛疲劳、视力下降、鼻塞眩晕、起立时眼前发黑、耳鸣、咽喉异物感、胃闷不适、颈肩僵硬、早晨起床有不快感、睡眠不良、手足发凉、手掌发黏、便秘、心悸气短、手足麻木、容易晕车、坐立不安、心烦意乱。
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慢性疲劳综合征发病情况呈以下3个特点:一是发病率高,达到25.6%;二是发病人群集中,主要集中在IT、科研、金融、新闻媒体、公务员、广告、出租车等行业,其中很多企业员工的发病率竟高达50%以上;三是患病时间长,大多数患者患病时间在一年半以上,其中30%左右的人有长达5年的疲劳感。如果你有疲劳症状,又持续得不到缓解,在排除慢性疾病的情况下,不妨参考以下建议:
1.快步走路
每周三到五次,一次20~30分钟,且最迟要在睡前两小时内运动。
2.用温热水洗脚
慢慢浸洗5~10分钟,用手反复按摩脚心、脚腕。洗脚不仅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除疲劳,还可清除脚上污物、臭味及预防微生物感染。
3.自我放松术
可仰卧床上,放松腰带,做深长缓慢的腹式呼吸,同时默念“放松”二字,让四肢、躯干、头颈各部的肌肉都能放松下来,约10~20分钟即可。千万不要入睡,若有睡意应马上坐起来清醒一下。
4.舒适坐下,慢慢喝开水
若天气炎热可适量用些冷饮料,进餐最好吃米饭、面条,细嚼慢咽,饭后散步。
5.旅游回来可多洗一次热水澡
不仅能清除身上的汗水尘垢,使毛孔和汗腺畅通,还能增强血液循环,调节神经系统,改善组织营养,以及较快地缓解身心疲劳等。
心理困惑
大学毕业后,刘畅进入了现在就职的这家IT公司。工作一年之后,刘畅患上了严重的“老板恐惧症”。刚进单位的时候,为了便于区分,她在手机上为不同身份的人设置了不同的响铃,为老板设置的是成龙的“真心英雄”,以前每当“真心英雄”响起的时候,刘畅会觉得精神一振,然而现在,“真心英雄”却似“紧箍咒”一般,总是让她浑身一惊。“每次听到老板的来电,我都要深呼吸才能接通。”刘畅苦笑着说道。
发展到后来,刘畅听到老板的声音都会觉得神经紧张,每次路过老板的办公室,她都蹑手蹑脚,生怕被老板发现然后被叫去谈话,开会的时候,也尽量选择离老板最远的位置,并始终低着头,不让目光与老板交流。老板也发现了刘畅的异常,他试图与刘畅进行交流,但刘畅躲躲藏藏地表现让谈话最后以失败告终。
心理分析
对许多职场中人来说,“老板恐惧症”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其实,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就曾经强调“君为臣纲”,就是臣子一定要无条件地听从君王的命令。直到现在,这种文化思想还依然存留在某些中国人的头脑里。于是造成了现在的“老板恐惧症”,当然,我们是在老板的手下做事,看老板的脸色行事也是一种常理,可是,如果过分地害怕老板,看到老板就感到恐惧,则是一种病态的心理表现。
有很多职场白领,他们用自己细腻的优点,悄悄地琢磨了老板的一些习性。他们知道,只要老板办公室的窗帘拉开,只要那辆银灰色的轿车停在楼下……那么老板就肯定在办公室。于是,紧张和不安就开始占据她们的内心,本来可以顺利完成的工作,却由于过分的恐惧和担心而被拖了下来。
可以说,刘畅患的就是典型的“老板恐惧症”,老板恐惧症是社交恐惧症的一种,是常见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之一。尤其是职业女性来说,自卑、敏感几乎可以说是她们的天性,而且相比较男性而言,她们比较内向,且胆小,所以更容易感染“老板恐惧症”。
如果陷入了这种症状,会使人感到心神不宁、工作效率非常低、甚至因为别扭的领导关系,工作就变成了沉重的苦役。如果在患病以后不能恰当地给以调整,就会产生跳槽、休假甚至辞职等退缩行为。由此可见,领导恐惧不是病,真病起来也要命。
“老板恐惧症”作为一种心里障碍,给无数位职场中人带来了巨大的烦恼和沉重的心理负担。那么,身处职场中的女性,又该如何来消除这种“恐惧”呢?
1.老板也是普通人
其实,老板就是被时势的某个浪头,推向了某个位置的那个普通人。把你推上那个位置,你也是被叫做老板的普通人。骨子里有了这样的平等观或普通观,再想得“老板恐惧症”也就不容易了。
2.多和老板接触
很多人都认为,如果和老板走的过近,就会招来过多的非议和看法,其实,身正不怕影子歪,多和老板沟通,你不但可以了解老板的意图,也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职业方向,而且从一些成功人士的身上,你可以学到很多你不具备的优秀品质。
3.掌握沟通方式
学会和老板沟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技能,但是很多人都会输在这一点。因为屡次和老板沟通不爽,所以恐惧的因素也就慢慢滋生。因此需要掌握正确的沟通技能,比如可以从沟通方式和沟通内容两个方面来着手,注意自己的措辞、态度、表情、情绪等。
心理困惑
董颖大学毕业后,在北京这个大都市找了份和自己专业对口的文秘工作。可不久后,不甘平淡生活的她禁不住上海文化气息的诱惑,冲破重重阻力杀到了上海。
在这个具有挑战性的城市,她筹划着自己的现在和未来。
当稍微有了一些积蓄的时候,董颖又开始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在终于找到一家中意的公司,正准备踏踏实实大干一场的时候,她却又碰到了不“中意”的领导。复杂的人际关系让董颖“呼吸”困难,在“严重缺氧”的情况下,她选择了逃离。董颖离开了上海去美丽的童话城市厦门发展,因为她认为那是一个更有挑战性且充满情调的城市……
专家解析
如今的职场中人,在毕业一两年内,就有已经跳槽三四回的光荣历史了。这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就是这样弹跳性能极好,似乎有了超级的才力,所以才上串下跳。当然,如果问及涉世不深他们,社会经验也不够丰富,怎么就敢如此贸然地频繁跳槽?万一有个跳空失足的意外,结果会如何?难道是理想的高薪、几分高昂的尊严、几分自傲的心理作怪?所以在凳子还没有坐热的时候,开始东征西战地打游击战?
或许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的脚力是强劲的,只是心理还处于不成熟的发育期,所以现身说法的时候,虽然有不少英雄气概,但显然底气不足。激情的青春,可以有美丽的未来,但调整好心态是跳槽成功的一粒保心丸。
在工作生活中有许多职场新人,他们由于各种原因频繁跳槽,不仅跳跃在不同的工作单位之间,还跳跃在不同城市之间,像是患了“多动症”的孩子,从不消停。这种现象就是人们通常为“职场多动症”。其实,一个人每进入到一个新企业之后,熟悉业务就需要有一段很长的时间,如果想要做出什么更好的成绩,那么就需要更长的时间。如果频繁跳槽,每进入一个工作单位还没有来得及熟悉业务就要选择另外的单位……跳来跳去,始终都处于陌生的环境,这对工作和自己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事实也证明频繁地跳槽对一个人的成功和发展并没有太大的好处,有专家曾经列出了跳槽与时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借鉴:
在工作头两年,最好不要多动,因为这是一个积累知识、技能、经验和人际关系的阶段,“动”会影响你的机会,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在工作3-5年的时候,是一个“多动”的时机,这时候你可以凭借经验、兴趣和性格,尝试新的感觉,当然,一旦找到就不要轻易动。
在工作5-8年的时候,就可以稳定了,选准一个行业,或者一个企业,和它一同成长;这样你不仅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还能够得到你希望的实惠。
在工作8年以上的人,要做一个重大决定,是创业、做专家还是做一个职业经理人,所以又是一个“多动”的时期,你要做重大抉择,还可能是一个新的开始。
这时候不要怕“动”,但是要理性地“多动”。
但是,我们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那么如何克服“职场多动症”呢?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办法:
1.“动窝”不如“动己”
每“动”一次,都标志着必须从另一个零开始,而这样的零起点太多了则不利于人生的发展。因此,倒不如把“动窝”改作“动己”,摒弃盲目的攀比意识,多从自身上挖掘“潜在资源”,学会适应自己从事的工作环境,发挥自身优势。
2.明确的职业方向感和职业发展规划
没有明确的职业前进发展通道,使得职场白领在庞大的市场信息面前处于被动选择的状态。因为没有职业方向感和职业发展规划,大多时候,总是处于一种盲目的状态,搞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做的是什么。
心理困惑
明亮大学毕业后在一家食品公司工作,因为公司效益不好,就裁了一部分员工,他也在裁员名单之内,现在他失业了。他是一个很要自尊、很爱面子的人,失业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心理伤害。他觉得失业表明了自己没有才能,因此觉得没脸见人。这个时候,就是别人好心的安慰在他看来也是一种嘲讽。特别是当听到人家说:“哎!现在大学生找工作也不容易。”他就觉得人家在说他上了大学也没用,还不是一样没有工作。后来,他整天呆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真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看到他这样,家人都很焦心,可是又无能为力,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专家解析
在现代社会,失业已经不是一件令人希奇的事情了,“失业综合征”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一大隐患。它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引发了各种心理和生理问题,最严重的是对心灵的伤害。
失业之后,人们很容易情绪低落、对生活丧失信心、对前途感到渺茫,严重的甚至会产生悲观厌世的心理,男性尤其如此。因为如果一个女人没有工作,她可以让丈夫养活,没有人会指责她,可是如果一个男人没有工作,他就不得不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社会对没有工作的女人是比较宽容的,可是对于没有工作的男人是无法接受的。
不仅仅如此,很多男人在生活中把工作看的和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正因为工作对他们是如此重要,所以失业对男性的打击才是致命的,失业对男人的伤害要远远超过女人。当然,对于很多女强人而言,事业带给她们的伤害并不比男人少,是在现代这个竞争激烈、生存残酷的社会,事业对每个人的打击都是致命的,因为失去了工作,几乎就意味着失去了生存的经济来源。
可是,在现代社会,失业又是一件无可避免的事情,你随时都有可能会失去自己的工作,所以,善于调节失业心理,失业之后能够重新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对待生活是每一位男性都必须学会的一件事情。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帮助职场白领从失业的痛苦中走出来,然后振奋精神、重新出发呢?一般而言,失业之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来调节自己的心理:
1.对于失业要有心理准备
我们常说“向最好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对于工作,我们就应该如此。
我们应该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可是我们也应该有失业的心理准备,因为世事难料,我们也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如果你对失业毫无心理防范,当失业突然降临的时候,你可能就被打得晕头转向,失去了重新站起来的能力。一般说来,你对失业的心理准备越充分,失业之后你的心态就越不容易失衡。
2.乐观看问题
“塞翁失马,焉之祸福”,一件事情很难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关键是看你从那个角度看问题。我们习惯都把失业看成不好的事情,从表面上看来,的确是这样的,你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手段,经济危机威胁着你,公司否定了你的能力,你被抛弃了,可是如果你更深入、更全面地看待失业,你就会发现它其实也没有那么糟糕。
3.学会接受现实
有些男性失业之后不愿意接受现实,整天怨天尤人,抱怨命运不公、社会不公。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好的,因为这只会让你的情况越来越糟。面对一件不好的事情,如果你不愿意接受它,你就会越来越痛苦,当你愿意接受它的时候,你就会感到很轻松。接受失业这个事实,然后让自己振作起来,从头再来,你就会创造出更美好的明天。就像一句歌词所唱的“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