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奇妙的大千世界:不可不知的中外历史
44926400000074

第74章 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

1936年2月26日拂晓时分,日本东京的首相府等处,突然枪声大作。1000多名少壮派军人,向首相府、警视厅等发动了袭击,内阁大臣,藏相、教育总监等政府要人当即被打死,首相冈田启介幸免一死。暴动者要求建立军事政权。这就是日本现代史上著名的“二二六”政变。

二二六政变是日本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专政建立过程中的一起重要事件。正是在政变之后,日本建立了法西斯的军部专政。

“二二六”事变后临时作为

戒严司令部的军人会馆

日本本是一个军事封建性帝国主义国家。20世纪20年代在日本人民阶级斗争和民主运动的推动之下,代表资产阶级的政党力量有所上升,建立了议会政治和政党内阁。但是天皇和军部仍拥有居于议会和政党内阁之上的种种特权。从1927年日本发生金融危机,继之以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使日本工业生产猛烈下降,农业产品价格暴跌,进出口贸易骤减。阶级矛盾随之激化,劳资纠纷和农民斗争,成倍增加。日本共产党站在人民阶级斗争的前列。在严重的经济危机和高涨的阶级斗争面前,日本大垄断资本——财阀、大地主、军阀势力以及形形色色的法西斯团体,迫切要求“改造国家”,建立强有力的军部专政,以便对内加强镇压和对外进行侵略。法西斯分子和少壮派军人,企图用刺杀和恐怖活动来达到目的。

1930年,滨口雄幸内阁由于对英美实行“协调外交”,在伦敦海军会议上作了让步,并压缩财政,略为限制了军费,引起军部强烈抗议,说政府签订海军协定是“干犯统帅权”,是“软弱外交”。11月,在军部煽动下的右翼青年刺杀了滨口首相,从而揭开了军部和法西斯势力对政党内阁发动攻击的序幕。

接着,军内法西斯组织“樱会”在1931年3月发动了一次政变,试图建立军部独裁未遂。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战争的开始,军部影响稳步加强,法西斯势力的活动也更为猖獗。1931年10月,一批右翼青年军官以“樱会”为中心,又策划了一次以建立军部内阁为目的的未遂政变。1932年2~3月,法西斯分子刺杀了前大藏大臣井上准之助,并计划暗杀其他党政要人。1932年5月,一群少壮派军人和民间“爱乡塾”法西斯分子,刺杀了首相犬养毅,声称要消灭政党。犬养毅被杀后,海军大将斋藤实为首相组织“举国一致”内阁,而在2月大选中获多数议席的政友会却因军部反对而未能组阁。这表明,日本短暂而脆弱的政党内阁时期结束了。

斋藤内阁和随后的冈田启介内阁,对外侵略更为积极。它们是向全面法西斯专政转变的“过渡内阁”。同时,垄断资本——财阀,由于在侵略战争中大获其利,日益由支持政党转向支持军部。然而,军部中对于如何建立法西斯专政,却存在着分歧。主要由高级军官为首的“统制派”,认为形势的发展可以通过合法途径来改变现有政权结构,树立军部的支配地位,实现天皇制军部专政。主要以中下级军官为首的“皇道派”,仍急于以政变和暴力途径去推翻政党势力。1935年8月“皇道派”分子刺杀了“统制派”骨干分子永田铁山,并发生了1936年的“二二六”事件。“二二六”政变被镇压后,“统制派”乘机肃军,打击了“皇道派”,同时利用事件向政界施加压力,贯彻军部的主张。

“二二六”事件后上台组阁的是前外相广田弘毅。广田是法西斯团体玄洋社的成员,他的内阁人选是按军部意见决定的,并接受了军部的“国防国家”设想,发布了“加强国防”、“明确国体”、“更新行政机构”、“革新外交”等“七大国策”。广田内阁时期,恢复了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发布“国体明征声明”,否定了作为政党政治理论基础的“天皇机关说”;草拟了“全面革新政治大纲”,规定废除政党政治,实行一国一党,确定了包括军部全部要求的《国策大纲》,要“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的同时,期望向南方海洋发展”,实际提出了太平洋战争的设想,修改“帝国国防方针”,制定了大规模的扩军计划,并实行“军费未定,岁入就不确定”的财政方针,禁止五一游行,实行“不稳文书取缔法”等反动法令,加强了对人民的镇压,缔结日德“反共协定”,公开加入了国际法西斯阵营。因此,广田内阁的成立及其任期内日本的一系列事件表明,日本天皇制的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