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奇妙的大千世界:不可不知的中外历史
44926400000073

第73章 红军长征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导致了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退出根据地,开始实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两年的长征,红军历尽千辛万苦,纵横11个省,翻越了终年积雪的高山,走过了人迹罕至的草地,粉碎了几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创造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的空前奇迹。

参加长征的主要部队有: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和第四方面军。这三大主力的长征是分别进行的。虽然他们出发的时间不同,出发的地点不同,行军的路线也不相同,但是,三大主力在长征中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最终战胜了重重困难,在陕北胜利会师。三大主力红军的会师,使革命的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实现了红军北上抗日的战略意图。

红军长征过草地红一方面军的长征是在1934年10月开始的。当时,红军主力8万多人从福建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于都出发,分两路向西进军。长征初期,由于“左”倾机会主义者继续坚持其错误领导,他们在突围中惊慌失措,表现为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在政治上,没有对干部和群众进行必要的政治动员和解释工作,因此,许多干部和战士对红军的行动茫然不知所措。在军事上,没有给部队必要休整,突围后又消极避战,实行所谓“叫花子打狗,边打边走”的方针。在组织上,他们采取了大搬家的行动,携带了大批辎重,组织了庞大的后方机构,把坛坛罐罐、笨重器械全部带上,使得红军行动迟缓,被动挨打。

尽管这样,我红军战士仍然发扬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的精神,在短短的时间内,冲破了敌人设置的四道封锁线。

冲破封锁线后,红军的战略意图是与湘西的二、六军团会合。这时,蒋介石忙调重兵堵截追击,以阻挡两部红军会师,形势比较紧张。加之,在冲破四道封锁线时,红军已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这种情况下,中央红军再与五六倍于己的敌人打硬仗,势必有全军覆灭的危险。这时,毛泽东力主放弃与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红军改变进军方向后,一举攻克了黎平。1935年1月,又强渡乌江天险,占领了遵义城。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的统治。此后,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的领导下,采取了机动灵活的运动战术,一反过去被动挨打的局面,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终年积雪的夹金山,于1935年6月中旬在四川西部的懋功与红四方面军的先头部队胜利会师。两军会师后,党中央又战胜了张国焘的分裂红军,阻止了其妄图危害党中央的罪行,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

当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北,胜利地结束了长征之后,由红二、六军团组成的红二方面军也开始了自己的长征。

1935年11月,红二方面军自湖南的桑植出发,冲破敌人的包围,于1936年4月,渡过金沙江,7月到达甘孜,在这里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红四方面军是1935年3月底退出川陕根据地的。在战略转移中,他们先后攻克了一些城镇,但是,由于张国焘坚持南下逃跑的路线,使红四方面军的北上一度受到影响。二、四方面军会合后,广大指战员对张国焘的分裂主义错误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斗争,使张国焘被迫同意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

到达陕北的红四方面军

1936年7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自甘孜出发,向红一方面军所在地进军,他们越过雪山草地,于8月先后到达甘肃南部的会宁城,在这里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三大主力的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标志着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围追堵截的失败,标志着中国革命已经转危为安。正如毛泽东指出的那样:“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结束。”长征一结束,新的局面也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