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羽毛球教程
44892400000005

第5章 羽毛球基本技术与练习方法(1)

导言

羽毛球是一项令人着迷的活动。俗话说“以球会友”,把许多人和相同的爱好者聚集到一起,交流、切磋和提高。当你进入这个运动,你会感受到奋进与汗水给你带来无穷的快乐,也会发现人与人的友好相处、相互学习、相互问候、助人为乐的情景。同学们,参加羽毛球运动中的学习、锻炼吧!去体会高雅文明的羽毛球运动给你带来的快乐。

学习目标

了解羽毛球技术分类;

掌握羽毛球基本技术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

2.1羽毛球运动基本技术理论

2.1.1羽毛球主要技术名称

1.手法

(1)握拍法

①正手握拍。

②反手握拍。

(2)发球法

①正手发高远球。

②正手发网前球。

③反手发网前球。

2.击球法

⑴正手击高球。

⑵正手击平高球。

⑶头顶击高球。

⑷正手吊对角线球。

⑸正手吊直线球。

⑹头顶吊对角线球。

⑺头顶吊直线球。

⑻正手杀直线球。

⑼头顶杀对角线球。

⑽正手放网前球。

⑾反手放网前球。

⑿正手搓球。

⒀反手搓球。

⒁正手推球。

⒂反手推球。

⒃正手勾球。

⒄反手勾球。

⒅扑球。包括:正手扑球和反手扑球。

⒆正手挑高球。

⒇反手挑球。

接吊球。

抽球。包括:正手抽球和反手抽球。

挡球(平挡)。包括:正手挡球和反手挡球。

接杀球。

3.步法

①上网移动步法。

②两侧移动步法(接杀球)。

③起跳腾空步法。

④后退移动步法。

⑤前后场连贯移动步法。

2.1.2羽毛球击球技术基本环节

羽毛球比赛时,运动员的每一次击球动作,都是从站位准备开始,在判断对方来球的路线、落点后反应起动,移动到击球位置击球,然后做下一次的击球准备。

站位、准备-判断、起动-移动、引拍-到位、击球-站位、准备……在比赛的对击中,双方都按此程序击球,往复循环,直至成死球。

以上四个环节过程,有时比较明显。例如,双方都在高吊打四方球时,球的飞行路线长,球速慢,击球员击球后,都有回位、跑动等。但有时双方在快速来回击球时,四个环节就表现得不那么明显,时间极为短促,移动距离很小。这四个击球环节都直接影响运动员击球技术的好坏,并且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环环相扣。

(1)站位、准备

在每一个回合开始,发球员发球后,接发球员在做接发球准备时,都要选择在本方场区或接发球区内合适的位置,以便全面照顾自己场区,迅速到位击球。接球员身体的准备姿势,要有利于迅速起动,一般情况是发球员发球后,两脚左右开立,稍有前后,膝关节略为弯曲,身体重心在前脚掌并在两脚间轮流移动,即身体重心不要同时压在两只脚上或某一只脚上,以便快速起动。持拍手应放在胸前,拍头向上,这样可以很快做好击上手球、下手球和正手球、反手球的准备。

(2)判断、起动

运动员在站位准备时,根据对方的战术意图、击球规律、技术特点、场上双方态势和对方的击球动作等作出预测判断,即估计对方将会击出什么球,此时可把自己的注意力和身体重心移向自己的判断方向,甚至可以在对方击中球之前提前移动(接发球时不能先移动)。但眼睛仍要密切观察对方的击球,如果对方击出的球与自己预测判断完全一致,就可以在原先移动重心的基础上迅速起动;如果对方击出的球与自己的预测判断不一致,就必须迅速调整重心再起动。所以,判断、起动可产生两种情况:一是判断正确,起动迅速,争得主动;二是判断错误,造成调整重心第二次起动,往往就会陷入被动或接不到球。

(3)移动和引拍

快速移动、及早到位是羽毛球争取主动击球的基础。羽毛球步法移动的方向有前后、左右两侧,人体的姿势有高重心、低重心、起动、制动、变向,运动员在跑动中既要快速,又要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重心,在跑动过程中完成击球动作的引拍准备。这是快速回击球的前提。

(4)到位及回位

击球者跑动到位后,根据场上情况,按自己的战术意图,把球击到对方场区。这时要注意击球的最后一步,一定要控制好身体重心。通常击球时,与握拍手同侧的脚与握拍手在同一方向,脚着地时要有缓冲,击球后手臂要立即自然放松,恢复持拍放在胸前,积极做好迎接下一拍的准备。

此时,击球员不一定马上跑回场地的中心位置,而是应根据自己击出球的落点、质量,对方的战术意图、技术特点等双方的态势来决定自己应取的准备位置。这个位置可偏左、偏右或压到网前等。例如,击球员在被动时挑出一个高弧线的底线高球时,他就有时间回到自己场区的中心做准备。又如,击球者杀到对方一个边线球,估计对方只能回直线网前,杀球者就可以直线冲到网前封网,在对方球过网时,立即封网扑杀。

2.1.3击球动作的基本结构

为方便羽毛球击球技术的教学,根据羽毛球击球技术的基本规律,可以把每个击球技术动作从功能上分解为准备、引拍、挥拍、击球(还原)4个部分。

(1)准备

击球员的基本准备姿势是待拍手放在胸前,肘关节弯曲,球拍头向上,便于接任何位置的来球。双打时,站在靠网前的球员应把拍举得更高些,以便在高处快速封、拦截。任何情况下,握拍手垂在下面都是不可取的。击球时要有很强烈的迎球意识,尽量快打、高打,这样才能取得主动进攻的优势。

(2)引拍

击球员击球的第一步动作是引拍,它为挥拍击球做好前期准备,其动作方向往往与挥拍击球方向相反或不一致。引拍与挥拍两个动作之间可以停顿,如同射箭,把箭搭在弓上是准备,把弓弦往后拉开是引弓,弓开满后再停顿瞄准,然后撤手放箭。所以,羽毛球击球动作的引拍动作是为下一步的挥拍做准备,也是一个势能积累。如后场上手的引拍动作,身体的右转、侧身对网、身体重心在后脚、肘关节弯曲、肩关节外展等,都是为增加挥拍的工作距离。要注意的是,引拍动作是击球员在移动过程中完成的。如击球员从中场退到后场击上手高球,他在往后退第一步时,就要把球拍举起,做好引拍动作,而不是待退到后场击球位置时才引拍。有些击球员击球出手慢,问题往往就出在这里。

(3)挥拍

这是击球员击球的发力过程。参与挥拍击球的不仅仅是手臂和手腕,确切地说,从引拍动作后,当身体重心向前移动以增加向前挥拍力量起,即是挥拍动作的开始。当然,羽毛球的击球不是每一次都是动员全身的力量来进行的。所以,挥拍的开始时间,是当身体某一部分的动作最终将作用在球拍的击球上,即是这一击球的挥拍开始。因此,挥拍击球可以从脚部、腰部、肘部等开始,但这必须是一个连贯、协调的动作过程,才能把力量传递到最后(挥拍后假动作的停顿不在此例)。击球动作是各肌群(原动肌群、对抗肌群)的协调动作,击球过程的鞭击动作是增加挥拍动作力量的关键。一般情况下,要求击球者在击中球时自然伸直手臂,这是为了争取更可能高的击球点,取得快速回击和更广的有利进攻角度,并且也是为了发挥更大的挥拍力量。

(4)击球(还原)

击球者挥拍最终表现在击中球的一瞬间,击球者根据战术要求,通过控制挥拍速度、击中球时拍面角度,使击出的球以不同的飞行弧线落到对方的某个区域。在球拍击中球后,一个击球过程已结束,击球者必须使持拍手恢复到准备状态,迎接下一个来球。

2.1.4击球技术的基本要领

击球技术在不断发展、创新。一个优秀的羽毛球运动员,必须掌握全面、实用、正确的各项击球技术。击球技术的好坏,最终体现在击出球的球速控制变化、球的飞行弧线的控制变化能力高低、球的落点是否准确和在同样一个击球点上能否击出速度、弧线、落点多种变化的球,使对方难以判断、回击。

无论哪一种击球技术,都要注意以下要求,如果某一项击球技术不理想,可以从以下因素中逐一对照,寻找原因。

(1)握拍

正确、灵活多变的握拍方法,是击球手法的基础。握拍要有利于手腕的发力,能控制击球力量的大小和击出球的飞行方向。在击球前握拍太紧是非常错误的,它会使前臂肌群紧张、僵硬,而且击球最后发力是靠手腕的闪动,也是前臂肌群的运动,握拍太紧,极大地妨碍了手腕的发力。

(2)击球点

迎击羽毛球切记不可等球飞近身体再打,这包括两种情况。一是高打,即尽量在高点击球。上手击球时手臂要伸直(有时要跳起击球),网前球要尽量在网的上端击球。二是前打,即击球点要在身体的前面,不能在紧靠身体处或身体后面。重要的是,击中球的刹那是挥拍速度最快的瞬间,击球发力不能太早或太迟,发力时间与击球点的配合至关重要。

(3)动作的协调性

挥拍击球时要做到全身动作的协调配合,不僵硬,去除华而不实的多余动作。挥拍动作的协调性,实质上是指挥拍时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它不仅关系到击球时的发力,而且能节省体力。这在一个许多拍对击的回合中,或一场超过一小时的激烈比赛中就显得极为重要。应注意力量传递要连贯且恰到好处,爆发力要强。

(4)拍面的控制

在击中球时,如果拍面不是正击球托,就会损失一部分击球力量,这是羽毛球初学者容易犯的毛病。拍面的控制决定了击出的球能否贴网而过,也决定了一个高球能否陡直而下。击出球的飞行方向,也都是在击中球的一瞬间由手腕变换拍面方向来控制的。

(5)击球动作的一致性

为增加击出球的战术效果,在后场击高、吊、杀、劈或网前击推、扑、搓、勾的引拍动作和挥拍前期动作相仿或一致,可使对方难以判别,同时也起到假动作的作用。动作的一致性必须从初学者开始就高度重视。

作为一个初学者,甚至一名优秀羽毛球运动员,总会在击球技术的某些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而作为一名教练员,就必须对击球技术的基本环节、基本结构和基本要领的规律有清楚的概念和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例如,一名运动员的杀球力量不大,飞行弧线不陡,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先从击球技术基本要领中对照,如果握拍太正,就会影响手腕的闪动和往下扣压,造成杀球力量不大和飞行路线太平;也可能是击球点太低,影响了手臂充分挥动,削弱了杀球力量,并因击球点太低,也限制了球越过网时的飞行角度,而造成杀球太平。当然还可能有其他原因。总之,在分析、寻找薄弱的击球技术问题时,要遵循击球技术的一般规律,看问题要准,训练手段要有针对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5羽毛球击球力量

1.羽毛球击球技术特点

击球时所需力量差异极大,从需要使用最大力量的大力扣杀,到用极其细腻的手法把球刚好击过网的搓球,各不相同。再加上击球者在场上击球时的位置和身体姿势千变万化,所以同样把一个球击到对方端线或网前某一点,所使用的力量绝然不一,这是羽毛球击球的特点之一。特点之二是击球者所击的球是对方击来的球(发球除外),其弧线、速度的变化极多,不为自己所控制,而且对方击来的球不让你接到,至少是造成你还击困难,这样击球者不可能都有充分的时间从容地完成每一个击球动作。所以,在击球时发力的起始点就会因此而变化:一个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另一个是客观条件的制约。这就要考虑不同情况下如何充分发挥最大击球力量和如何依照击球力量原理来控制击球力量。

2.羽毛球飞行弧线及其特点

羽毛球由于外形和制作材料上的特点,其在受打击后的飞行状态和轨迹与网球、乒乓球等有显着的区别。

(1)高弧度飞行

球被击出后,向上飞出时与地面的夹角约大于35度时,在飞到弧线的最高点水平方向失速后,由于空气对羽毛部分的阻力大于对球托的阻力,球的重心偏向球托,所以造成球托向下,羽毛向上,近似垂直下落。如各种高球、挑高球、放网前球属于这一类。

(2)低弧度飞行

球被击出后,向上飞行时与地面的夹角约小于35度,这样的球在飞行到最高点下落时,因水平方向仍有一段向前飞行的距离,其飞行的轨迹呈抛物线。在击球力量相等的情况下,球飞行时与地面夹角越大,至最高点后下落飞行距离越短;夹角越小,距离越长。发网前球、平高球、推球等都属这一类。

(3)下行飞行

球拍击球后,球向下飞行或与地面平行飞行后再落向地面。如各种杀球、吊球、扑球、抽挡球都属这一类。

(4)羽毛球飞行时的旋转

由于击球时,球受力的部位、方向不同,以及空气阻力对球的影响,使球在飞行时伴随着不同的旋转。

①绕纵轴旋转飞行。设通过球托与羽毛的重心g的线y为纵轴。在大部分球的飞行中,因空气阻力对叶片状羽毛的作用,使球在飞行中带有绕纵轴旋转的现象。根据角动量守恒的原则,这种旋转的存在,使球在飞行中保持稳定,不易摇摆。

②绕横轴旋转飞行。球拍击球时,拍面以与球的纵轴接近90度的角度,切击球托底部,击球的力量不通过球的重心,使羽毛球以重心为圆心,绕羽毛球的横轴X翻滚飞行。

③混合旋转飞行。球拍击球时,拍面切击球托的侧面或同时切击球托和羽毛,使击出的球既绕纵轴旋转,又能绕横轴翻滚,以往发网前旋转飘球时多属这一种;高水平的网前搓球,也能出现这种飞行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