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师德修养
44876000000018

第18章 严谨治学教书育人(1)

内容精粹

达师之教也,使弟子安焉、乐焉、休焉、游焉、肃焉、严焉。

——吕不韦

严谨治学,精心育人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一个治学态度问题。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业务水平,努力掌握和探索教学规律,坚持治学严谨,才能圆满完成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教书育人的任务。

治学严谨,教书育人

一、教师职业本身就责成一个教师

二、孜孜不倦地提高自己

三、教书育人是人民教师的根本任务,

四、也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和道德义务

一、治学严谨

教师职业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从事日常的教学工作,担任一门或几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健全学生的思想品德,为社会造就有用的人才。一个教师的业务素质如何,知识水平的高低,对待日常具体教学劳动的态度,会直接、间接地影响教育劳动的效果,他对学生和整个社会的利益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凡做学问,都有一个治学的态度问题;一个教师治学严谨,学识渊博,热情教学,精心施教,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反之,粗枝大叶,飘忽不定,不学无术,对教学工作态度冷漠,敷衍搪塞,只会白白浪费学生的宝贵时光和社会财富,误人子弟,有损于教育事业和整个社会的利益。因此,一个教师治学的态度和对待教育工作的态度,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职业道德问题。

严谨的治学态度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教师是学习者和学者的社会角色。首先要求虚心好学、学而不厌。俗话说:“学海无涯,艺无止境。”人类几千年文明史所积累的文化遗产,现代飞速发展的科学知识真可谓堆积如山,浩瀚如海,教师是人类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当先生必须先当学生,如果没有虚心好学,学而不厌的态度。就既当不好学生也当不好先生。同时,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求知欲极强的青少年学生,他们渴望了解的知识是多方面的,其需求可以说是无限的,而每个教师所掌握的知识总是有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教师在知识上供不应求的矛盾将越来越尖锐,惟一的办法就是要勤奋努力学习,通过广泛的阅览,日积月累,不断补充和更新知识,增加知识的总量,优化知识的结构,所以教师的学习,将是终生学习,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永不满足,永无止境,终生以书本为友,才能永葆教育生涯的青春活力,适应形势的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需要。

其次,要严肃认真、精益求精。如果说学而不厌能使教师的知识渊博,那么精益求精就是要求教师所掌握的知识要沙里淘金,好上加好。历史的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往往是真理与谬误相伴,科学与迷信并存,这就要教师在治学中,应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批判的眼光,明辨是非,去伪存真,吸取精华,扬弃糟粕,获得真正的科学知识,并在教学中准确地传授给学生。如果教师一知半解,真伪不辩,以讹传讹,就将害人不浅。教师更不能故弄玄虚不负责任地将一些道听途说的东西灌输给学生。否则,将成为历史的罪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备课,课堂讲授,板书,还是批改作业,个别辅导等,教师都应做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马虎。对于自己教学中出现的错误,无论是谁指出,或是自己一经发现,就应及时纠正。不要在同行与学生面前放不下架子。

再次,教师必须有比较广博的文化素养。在传授知识方面,要给学生“一杯水”,必须自己有“一桶水”,而且是一桶“活水”,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丰富多彩,更有说服力,上起课来才能左右逢源,融会贯通,才能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如果一个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严谨的学习态度治学,并且本身具有渊博的学识,那他就会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大批的学生,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受到学生的爱戴。对于中等专业学校和高校教师而言,具备学识渊博的文化素养更为重要。因为在这两类学校学习的学生毕业后,再进行系统的学校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任何部门都欢迎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技能适应能力强的学生。对个别的发展和适应社会要求,个人的职业选择要求而言,具有综合的知识能力是有利的。宽基础的知识面是思路开阔、思维活跃敏捷、适应能力强的基础。只有思路开阔、知识渊博、事业心强的教师,才能激发学生“尊师重学”,也就是尊重教师、看重学问、崇拜真理和科学,对学习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和不倦的探索精神。

同时,翻开中外教育史,人们历来把教师自身对待文化科学知识的态度,看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问题。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职业本身就责成一个教师孜孜不倦地提高自己,随时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大教学论》)在

我国教育史上,自古以来人们就把钻研学问,不断求知看做是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修养。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认为,教师对待学问,要“学而不厌”。荀子则认为,当一个教师必须具备“博学”精神。他说:“育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在现代教育史上,人民教师陶行知先生倡导,教师每天问一下自己:我们学问有没有进步?在治学态度上做到“一”、“集”、“个”、“剖”、“韧”5个字,以便“于己于人于社会都有贡献”。在我国解放后的社会主义教育活动中,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进一步把“经师”(钻研知识,认真向学生传授知识)看做是:“敬师的人格”之一。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有了蓬勃的发展,教育工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已突出地表现出来,党和人民对教师治学的态度,进一步提出了新的道德要求,要求教师努力学习,不断求知。

教师要教给学生丰富的、有用的科学知识,自己必须具备有真知灼见,真才实学,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和本领。教师不可能把自己没有的东西教给学生,上海杨浦中学特级教师于漪同志说得好:“自己学识干枯,就不可能带领学生在智慧的海洋里扬帆远航。只有自己有源头活水,才能以丰富的新鲜知识滋润学生的成长。”教师对于知识和学问,要有一种九里之渊骊龙颔下取珠的精神,有一种马克思所说的敢入“地狱之门”的胆略,钻研知识宝藏,吸取新鲜营养,成为一个有真才实学、精通业务的人。

二、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是人民教师的根本任务,也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和道德义务。众所周知,教育是特殊的生产部门,教师是别具一格的生产者,教师的劳动具有两项显著的特点:第一,它是一种深入学生内心深处的、形式千变万化的、外界难以直接衡量和监督的自觉的劳动。第二,它是一种极为细致复杂、容易反复的、需要教师费尽心机的艰辛劳动。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人们常说:教师这项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对教师这项职业赞誉,也是社会对人民教师的高度评价和殷切期望。人民教师不应该在赞扬中自我陶醉,而应该更加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应该根据教育劳动的特点,努力增强自己在教育劳动中教书育人的自觉性,正确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

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是辩证的统一。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是增强教书育人自觉性的主要手段。学校是教书育人的摇篮,课堂教学是学校育人的主要组织形式。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劳动者,教学如果没有教育,则是一种没有目的手段;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因此,教学是教育的主要工具,教育是教学的重要目的。教育自产生之日起,就是以“育人”为目的,“教书”与“育人”总是融为一体的,只不过是教什么书,育什么人而已。教师应该教好科学文化知识之书,育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四有”人才,为此,教师在确定教学目的时,应从知识技能、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培养世界观和人生观等方面来综合考虑教学目的及其实施;在钻研教材时,要充分挖掘教材潜在的思想性。长期的教育实践证明:寓育人于教书之中,是一条潜移默化、威力无穷、效果最好的育人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作为指导思想来组织教学,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采用更为先进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政治思想教育融化在专业知识的教学之中,使教书育人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在此基础上,要防止离开教学内容的空洞说教,克服教学中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自觉坚持教书与育人的辩证统一。

同时,在现阶段的历史时期,教师要寓道于教,培育新世界。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是人民教师对党和人民,对全社会负有的神圣的职责和义务,也是师德的重要内容。原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做一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培养人。”我们国家共同的社会主义任务就是培养集体主义者、培养新时代的人。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早在1954年,就从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实践出发,提出教师应该即当“经师”又当“人师”。他指出:“人师就是教行为,就是教怎样做人的问题。经师是教学问的,就是说除了教学问以外,学生的品质、学生的作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习惯,他是不管的。人师就是这些东西都要管。”我们的教学是要求采取“经师”和“人师”合二为一的。每一个从事科学知识传播的人,他应是一个模范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随着社会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和深入,特别是近年来的教育实践,我们广大教师,以至全社会的人,都更加认识到人民教师教书育人、关心学生思想品德进步的极端重要性。

常言道:“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这说明要把经师和人师的两项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件,必须要具备一定的道德修养才能达到。我们认为,每一个教师都应既当经师,又当人师,都应处理好“两师”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另一方面寓道于教,精心育人。我们每一个人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把共产主义思想和远大理想的种子播撒在青少年一代的心灵,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苏霍姆斯基告诉我们:“请你记住,你不仅是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把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通过知识的传递,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如果教师只有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而没有丰富的知识和卓越的能力,那是不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因此,为事业而学,为学生而学,在业务上精益求精,孜孜不倦,同样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

提高知识业务水平,

掌握教育教学规律

一、努力提高知识水平

二、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一、努力提高知识水平

教师要搞好教书育人,除了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外,还必须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老师要在业务上精益求精,不仅要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还应有勤奋进取精神,刻苦钻研、努力提高知识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