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儿奇应丸:每次1岁以内6~8粒,2~3岁10粒,4~6岁15~20粒,7~9岁30粒,10岁以上40粒,每日2次,重症者每日3次。口服。用于钩虫病驱虫。
(3)榧子君蒜煎:榧子30g,使君子10g,大蒜15g,共捣烂,煎水,加白糖调味,一次饮服。用于驱虫。
2虫毒犯肤证:入侵部位皮肤(以手足指趾间、足背、踝等部位多见)奇痒难忍,并有烧灼感,继而出现小出血点及丘疹,1~2天内转为水泡,常于数日内消失,亦可因搔抓而溃烂、化脓,局部淋巴结肿大。治宜解毒止痒,以外治法为主。
基本处方
(1)五味消毒饮:银花20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紫背天竹子15g。加水煎服。用于钩虫从皮肤入侵,伴发感染见溃烂化脓者。
(2)止痒洗剂:苦参15g,地肤子15g,蛇床子15g,黄柏10g,防风6g,千里光等10g。煎水熏洗局部。
备选处方
(1)羌活除湿汤:升麻3g,羌活10g,苍术10g,藁本10g,防风10g,猪苓10g,泽泻10g。加水煎服。用于钩虫病幼虫感染证。
(2)桃叶泄春汤:辣蓼30g,连根葱30g,荆芥30g,苏叶30g,苦参30g。煮3~4沸,趁热熏洗。用于钩虫病幼虫感染证。
3虫行犯肺证:咳嗽声嘶,甚者有发热、气急、喉中痰鸣、痰中带血,舌质红,苔白或黄腻,脉滑数。治宜驱虫解毒,佐以宣肺降逆。
基本处方
(1)驱虫:贯众10g,榧子10g,槟榔10g,鹤虱10g,使君子10g,苦楝根皮15g,百部10g。加水煎服。
(2)宣肺降逆:麻黄5g,杏仁10g,百部10g,半夏6g,前胡6g,竹茹10g,甘草5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金沸草散加减:金沸草10g,荆芥6g,麻黄3g,前胡10g,白芍10g,半夏6g,甘草3g。加水煎服。用于钩虫病幼虫犯肺证。
(2)三拗汤加味:麻黄4g,杏仁10g,甘草6g,贯众10g,苦楝根皮10g,百部10g,半夏6g。加水煎服。用于虫行犯肺证之咳嗽重者。
(3)雷丸研末,每次10g,每日2次,连服3日。用于驱虫。
警示
如果出现严重贫血、皮肤黏膜苍白、眩晕、乏力,或出现便血,可少量多次输血。本病一般可加用西药杀钩虫药,以提高疗效。
§§§第十七节绦虫病
绦虫病是各种绦虫成虫或幼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寄生虫病,临床以腹痛,泄泻,饮食异常,乏力,大便排出绦虫节片为特征。常见的有猪肉绦虫和牛肉绦虫。本病多发生在喜食生的或未煮熟的猪、牛肉的地区,甚至形成流行。感染绦虫的人是绦虫病的传染源。本病以青壮年多见,10岁以下儿童及60岁以上老人少见,儿童随年龄增长感染率增高。因绦虫患者大便中不时排出扁平而白的脱落节片,故中医文献中称“寸白虫”、“白虫”。
诊断要点
1有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猪、牛肉的饮食史。
2大便中发现乳白色扁长如带状绦虫节片,有腹痛、泄泻、恶心、食欲减退或亢进,体重减轻等症状。猪绦虫病合并囊虫病者皮肤肌肉可扪及结节;重者癫痫发作,头痛,恶心呕吐,瘫痪,或眼花、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3实验室检查
(1)肠绦虫病:大便检查发现绦虫卵或绦虫节片可确诊,妊娠节片检查不但可以确诊绦虫病,还可鉴别绦虫种类。
(2)囊虫病:大便检查发现绦虫卵或绦虫节片。
皮下或肌肉结节活体组织检查有囊尾蚴头节。囊尾蚴寄生时间长,可能钙化而在X线检查时显影。
免疫学诊断:囊尾蚴抗原皮内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用囊尾蚴液纯化抗原与患者脑脊液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均可阳性。免疫金银染色(IGSS)是近10年来发展的高敏感性方法。
X线检查:患病时间较长者(一般显示需5年以上),X线头颅片或脑室造影发现囊虫钙化影可帮助诊断。
辨治原则
注意辨病情轻重,多数患儿症状较轻,部分患儿可发生上腹部、脐周疼痛等症;有时可引起虫瘕(部分肠梗阻)或肠痈(阑尾炎)等并发症;还应注意辨有无囊虫病,如:脑囊虫病、肌肉与皮下组织囊虫病、眼囊虫病。肠绦虫病以驱绦下虫和调理脾胃为基本法则。囊虫病的治疗应驱虫与化痰熄风、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等法结合。
处方
1绦虫踞肠证:大便中发现白色节片或节片自肛门自动逸出,肛门作痒,部分患儿有腹胀或腹痛、泄泻,食欲异常,大便不调;少数患儿有夜寐不宁,磨牙,皮肤瘙痒;病程长者伴体倦乏力,面黄肌瘦,纳呆,便溏,舌淡,脉细。治宜驱绦下虫。
基本处方取带壳南瓜子75~120g,炒熟后去壳,研细末,清晨顿服;2小时后服35%槟榔煎剂60~120ml。
备选处方
(1)驱绦汤:生槟榔50g,生大黄25g,枳实25g,椒目5g,乌梅5g。先将槟榔打碎,加水400ml,煎20分钟,再加余药煎15分钟,取汁100~150ml。驱虫前晚口服硫酸镁5~10g,次日清晨空腹温服药液100~150ml,1次服完。用于绦虫踞肠证。
(2)改良南瓜子槟榔汤:带皮生南瓜子50~150g,槟榔30~120g。同时放入沙锅中,加水300~600ml,煎煮30~60分钟,取汁150~350ml,清晨空腹服用,30~60分钟后冲服硫酸镁5~30g,1~6小时内驱出完整虫体。用于绦虫踞肠证。
(3)驱绦散:南瓜子50g,使君子10g,山楂肉10g,槟榔30g,芒硝5g。先将南瓜子、使君子、山楂肉研成细末,清晨空腹顿服。服药后2小时将槟榔、芒硝煎汤服下。一般用药1次即可见效,如虫体排出不完整,次日如法再服。用于绦虫踞肠证。
(4)化虫丸:每服3~6g,每日1~2次。口服。用于绦虫踞肠证。
(5)小儿奇应丸:1次1岁以内6~8粒,2~3岁10粒,4~6岁15~20粒,7~9岁30粒,10岁以上40粒,每日2次,重症者1日3次。口服。用于绦虫踞肠证。
2囊虫移行证:皮肤肌肉扪及囊虫结节,可见癫痫发作,或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或精神异常,或视物障碍,甚至失明,少数患儿可出现瘫痪,舌苔多白腻,脉弦滑。治疗毒杀虫体,结合涤痰熄风、豁痰开窍、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等法。
基本处方囊虫丸加减:雷丸、干漆、白僵蚕、芫花、橘红、茯苓、生川乌、水蛭、大黄、桃仁、丹皮、五灵脂。(用上药制成蜜丸。每服1/3丸,每日2~3次)。
备选处方
(1)囊虫丸:每丸重4.5g,成人每服1丸,每日2~3次,小儿酌减,饭后温开水送服。用于囊虫移行证。
(2)消囊净:半夏3份,陈皮3份,茯苓4份,白芥子4份,薏苡仁4份,雷丸3份。研细炼蜜为丸,每丸重9g。每次1丸,每日2次,疗程3~6个月。用于囊虫移行证。
警示
眼囊虫病目前主张以手术摘除为宜。颅内、尤其脑室内单个囊虫也可行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