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轻松看透经济,实现你的财富自由
44836200000008

第8章 国际贸易———强国的游戏(3)

好笑吗?实际这也并不奇怪,国际贸易本来就不是一件“非黑即白”的事情。

国际贸易的实质———为了国民的幸福

朋友们,左边是数亿美元,右边是森林矿山和沃野千里,你们要左边还是右边?

你们太了不起了,一下子说到了国际贸易的实质。

钱可以随意印刷、贬值,而土地、矿山却可以使你基业长青。

为了让大家深刻理解这个问题,举几个例子。

发达国家都有很高的经济收入,按理说进口粮食比自己种植更划算。可是没有一个发达国家会放弃粮食生产,相反都竞相提高农业产量,给予高额的农业补贴。为什么?为了国家安全。

如果你出手阔绰,发达国家可以卖给你高科技产品,但是绝不会卖给你高科技。为什么?为了维护国家的先进地位。

如果一个发展中国家握有大量外汇,肯豪气地捐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可以给他几个席位玩一玩,可就是不让他的货币成为准世界货币,学名叫“货币结算单位”。为什么?为了独占向世界收取铸币税的利益,凭什么让你分一杯羹?

我问大家几个问题,为了挣钱,一个脑子没进水的人———

会卖自家饭锅吗?

会卖自家孩子吗?

会用真钱换假钱吗?

会出卖幸福吗?这里可不是指妓女。

在你死我活的竞技场上,会有人把利刃递给对方的吗?

但是换一种形式就有很多人愿意干。在国际贸易中———

牺牲环境,就是砸自家的锅;

出卖资源,就是卖自家孩子,吃子孙饭;

出卖白银换外汇,就是用真钱换假钱;

出卖血汗,不思进取;滥发货币,通货膨胀,以至于民怨沸腾,这就是出卖幸福。

出卖稀缺资源,就等于在竞技场上把利刃递给对方,谋杀自己。

朋友们,国家的存在本身就证明,我们地球的资源是稀缺的。“商品的稀缺性”就是构建经济学的两块基石之一。国家的形成就为了要划定地域,占有资源,赢得国民的生存空间。

因此,以国家利益主导的国际贸易绝不是简单的“损有余而补不足”,它的实质是为了加强国家的安全、发展和进步,最终是为了国民的幸福。

贸易规则———强者的游戏

朋友们,你们是不是经常被复杂难懂的贸易规则搞得不胜其烦?时不时还会为一些本国商人遭到不公正待遇的新闻而愤怒满腔,对吗?

于是我们得出结论,发达国家处处与我们作对,现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对发展中国家不利,发展中国家遭受了无情的压榨,对吗?

告诉大家,国际贸易的规则并不是不利于发展中国家,而是压根就没有考虑过发展中国家。怎么讲?

国际贸易最初只发生在欧洲强国之间,因此最初的贸易理论所默认的商业环境是欧洲列强。当时的欧洲人认为,和落后国家之间是不需要贸易的,“抢”就是了。

贸易规则最初就是发达国家之间竞争、妥协的结果,因此它一定是服务于发达国家的。

后来,欧洲人发现,总是靠武力也不是长久之计,尤其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掠夺的成本越来越高。于是开始吸纳发展中国家开展贸易,贸易理论也开始了相应的理论支撑,鼓励发展中国家参与贸易。

贸易理论支持,并不等于贸易规则就支持,这是两码事。因为,国与国之间只有一条永恒不变的真理:利益。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建立,就是为了有效地维护和推行强国之间达成的贸易规则。

因此,不要以仇视的情绪来对待这一切,如果你生在发达国家也会这么做,一个笨小孩,就不要奢望强者的以礼相待。

当然,更不要以感恩的心态,去幻想别的国家为了你去改变自己。

对于发展中国家最重要的不是去争取平等,而是去争做强者。

产品生命周期———永恒的创新

有阅历的朋友们还记得,20年前,家里最值得炫耀的大概是日本产的电视机,有索尼、松下等,价格极其昂贵;后来,索尼、松下有国产的了,价格就降了不少;再后来,长虹、TCL、康佳等国产品牌就先后诞生了,价格更实惠,电视走入寻常百姓家。后来,听说国产电视出口了,但大部分是比我们落后的国家;再后来,听说中国电视销售到美国了,大家欢欣鼓舞,但是内部资料显示,大多挣扎在微利的边缘;后来又听说,液晶、等离子等新型电视技术逐渐从美国、日本开始流行;再后来的事情大家基本都经历了,也是类似的过程。

电视的生产和销售过程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完整的产品生命周期。一个产品在发达国家经历创造、成长、成熟、衰退四个阶段,然后被其他产品所替代。再次一级发达国家经历模仿、成长、成熟、衰退四个阶段,然后被其他产品所替代。这个过程从发达国家到落后国家被不断重复。

先进的创新型国家不但拥有自己国家的高端市场,还拥有世界高端市场,利润丰厚。

中等发达国家模仿后,拥有自己的国家的中端市场,还拥有世界中端市场,还可能拥有发达国家的低端市场,利润还说得过去。

落后的国家模仿后,可能就只剩自己国家的低端市场了,根本就来不及出口,因为该产品在其他国家的生命周期均已结束。利润微乎其微。如果该产品已经被新产品大规模替代,前景就更糟了。

我们从电脑、软件、汽车、手机的销售中也可以体会到这一点。关键不是你能生产多少,而是什么时候生产。

出口的贫困性增长理论———市场是有限的

有的朋友说,出口是件好事呀,怎么还会贫困呢?

我听一个做鞋的朋友说,20年前在温州做鞋很赚钱,现在不赚钱了。头几年出口鞋利润也可以,可这几年也不行了。

他这几句话反映出两个深刻的问题。

第一是国内市场的饱和。由于制鞋业属于传统行业,入行门槛低,不可能形成垄断,当然也没有定价权。因此,大量劳动力涌入该行业,供求关系发生改变,要获取与前几年同样的利润,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这个问题很简单,如果你发现其中奥妙,充其量只算是一个明白人。

第二是国际市场的饱和。我们仍以制鞋业为例,原来台湾的制鞋业在全球名列前茅;后来大陆的制鞋业迅速崛起,占有世界市场的主要份额;现在,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以巨大的动力跻身制鞋业,共分一杯羹。因此世界市场同样很快饱和,供求关系发生改变,要获取与前几年同样的利润,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这个问题和前一个问题几乎一样,只是将国内市场变成了国际市场,但是,如果是你第一次发现了其中的奥妙,就可以当著名的经济学教授。

这就是贾格迪什·巴格瓦蒂发现的“出口的贫困性增长理论”,是指当一国由于传统出口商品的出口规模极大增长,其结果有两个:

第一、导致该国贸易条件的严重恶化。因为你们竞相杀价,被别人认为是倾销,因此,要承受制裁。

第二、使该国国民福利水平下降。因为要维持出口收入,必须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想一想日渐增多的早点摊和不断奔忙的小商贩,你就更容易理解了。

原来我们以为世界很大,市场几乎是无限的,现在看来,我们的生产能力倒是无限的,世界市场倒是有限的了。

经济发展———不那么简单

之前我们谈到了什么是经济,今天我们谈一谈什么是经济发展。

这个概念大家差不多都能理解,但是又好像有点模糊。很多朋友马上联想到,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算不算经济发达呢?有人很骄傲、自豪,但是有人总觉得好像有些隐忧。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世界上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是哪个?它算发达国家吗?直觉告诉你,经济发展或发达好像还意味着些什么。

好,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经济发展。

它应该包含三层含义。

第一,经济量的增长。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空口白牙说经济发达,没有量的积累也没人信。中国、中东地区和很多发展中国家就处在这个阶段。

第二,经济结构的优化。它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比如技术结构、产业结构。如果不合理,经济就会在低水平徘徊,甚至难以为继。很多国家靠卖资源度日,确实令人担忧。当然靠卖内衣、鞋袜、台灯、玩具等,国家也不会强大。

再比如,分配结构、消费结构。如果社会收入两极分化,或者大家只存钱不消费,市场就会消失,经济就会失去活力。

第三,经济质量的提高。这才是经济建设的真正目的。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稳定、经济效益高、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生态环境良好、人民健康富裕等。

所以,“经济发展”不能简单地和经济“量的增长”或“货币储备”画等号!

国际贸易的贡献———心态是关键

此前,我们讲了太多的国际贸易对欠发达国家的不利,难道国际贸易就真的只是对发达国家有利吗?

在过去,帝国主义扩张依靠武力。拿破仑的铁蹄曾经践踏欧洲,但同时也扫荡了欧洲的封建制度,把民主和自由的种子播撒在欧罗巴人的心间。而告别了封建制度的欧洲各国也继而迅速发展。

现在,发达国家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对欠发达国家资源、环境、劳动力的掠夺,总比军事掠夺要文明和进步多了。而且随着资金和人员的投入,先进的社会形态、科学技术、管理科学、思维模式等也逐渐浸润着欠发达国家的国民。这就是在国际贸易中发生的“文明的外溢”。即便是在一个国家内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合作,不也是建立在资源掠夺、贸易侵略的基础上吗?

无论是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的腾飞,还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都一再说明,面对不可阻挡的外来文明,心态是关键。如果能主动汲取发达国家社会发展精髓,国际贸易就是民族崛起的契机。当然,如果不能很好地利用国际贸易,只能加深国民的贫困和苦难。

有人说,我们永远不做国际贸易行吗?中国的清政府曾经闭关锁国,使自己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远,最终被枪炮打开了大门。再者就是非洲的一些部落,他们的生活空间被文明社会挤压得越来越小,有的干脆开展旅游业,把自己当成落后文明的展品。

现代科技把世界各国紧紧相连,国际贸易使国家间的合作日益加深,发展已经不再是封闭舞台上的自我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