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海派书画艺术散论
44613300000038

第38章 论沈尹默的书法文化精神(2)

中国书法的传授模式历代大致有两种:一是碑帖的临摹,一是书家的辅导。因此,其学书的方法是抄写式,其传授的理念是私塾的,整个传授机制带有很强的工匠培训性。沈先生的书法文化精神表现在书法教育上,亦是自辟蹊径而成就显著。

1961年春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成立后,沈先生开始考虑如何培养新一代的书法传人的问题。作为一名曾担任过大学校长的教育家,他认为书法教育应当和现代教育相衔接,有现代意识和艺术理念的整合。为此,在他的直接过问与操办下,1961年的秋冬之际,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与上海市青年宫合作,举办了大型书法培训班,经考试后录取了六百多人,授课方式是以大课讨论为主,然后结合小课小班辅导,因材施教,学以致用。年事已高的沈先生亲自挂帅与授课,主讲《学习书法的意义和要求》。在普及的基础上,又于1962年春夏之交,举办了书法提高班。这两期书法培训班,被称为书法艺苑的“黄埔一期、二期”。执教老师分别有白蕉、拱德邻、钱君匋、翁闿运、胡问遂、任政等,这批教师是当时年富力强的实力派书法篆刻家,正是这样一个名家群体,在当时培养了一批书法篆刻的精英,从中涌现出了周慧珺、张森、吴建贤等人,他们后来都成为当代书法艺苑的中坚与领军。

历史地看,沈先生主持下所开办的两期青年书法培训班,不仅在当时解决了书法艺苑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现状,而且极有战略意义地为以后书法艺术的发展进行了基础性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及储备,在全国具有艺术教育的引领意义与书家培养的示范作用,为当代书坛的发展作了不可低估的时代贡献。

综上所述,从沈氏书论的建构、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的创立到青年书法培训班的开设,在理论、组织、人才三个方面具体而充分地彰显了沈先生的书法文化精神。沈先生的书法文化精神是留给当代书坛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艺术资源。由此想到尽管当代书坛甚为繁荣,各地书法展览接连不断,从国展到市展、联展及个人展,书法作品集也如雨后春笋,但真正的大师却并不多,能留下的经典作品也屈指可数。当代书坛如何实现整体性地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正是人们关注的世纪之问。究其原因,可以讲就是书法文化精神的缺失与缺席。在这个背景下来研究探讨沈先生的书法文化精神,使之如何发扬光大,应该讲是很有紧迫的现实意义的。

一位富有建树的海派收藏大家

一位富有建树的海派收藏大家原载《文汇读书周报》,2012年4月27日。

——读《庞虚斋藏画集胜》

被称为“收藏富甲东南”的庞莱臣先生,是公认的海派收藏家群体中的领军人物。笔者读他的《庞虚斋藏画集胜》,颇多启迪与收获。这位海派收藏大家以精深的功力、精湛的造诣、精当的评述对历代书画进行了鉴赏审定,筚路蓝缕而探幽抉微,由表及里而去伪存真。同时,此书亦记录了他收藏经历中的不少独到心得与真切感悟,具有相当丰富的历史信息和相当专业的鉴赏知识,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文化资源和宝贵的收藏实录。

《庞虚斋藏画集胜》(远东出版社,2009年)共五册,繁体竖版,装帧精美,印制上佳。这是1949年以后,第一次以较大规模、较高规格出版一代收藏大家的著述,颇有学术研究的开拓意义与专业领域的导向作用,因而受到了海内外的关注及业界好评。

庞莱臣(1844—1949),名元济,字莱臣,号虚斋,浙江湖州南浔人,光绪六年秀才。庞氏家族在晚清已成江南巨富,庞莱臣承继家业,在杭州、苏州、上海等地先后创办工厂,大量投资房地产,并涉足银行金融业。自幼喜好书画,临摹名家佳作,山水上窥唐宋,下效元明,尤服膺董源、巨然、黄公望,花卉取法恽南田,亦精于诗文,个人修养全面。庞莱臣是以精深的造诣、雄厚的实业、富有的财产致力于收藏界的,这就决定了他具有审美的眼光、扎实的基础和很高的起点,这些也使他成为海派收藏界的领袖人物。清末的海上收藏大家为报人狄平子,他所收藏的书画颇为高古精当,有唐、宋、元的三代名作,如尉迟乙僧的《天王像》、王齐翰的《挑耳图》、王蒙的《青卞隐居图》等,亦有明清大家之作。狄晚年落魄,只得靠出售旧藏度日,庞莱臣为了保护这批珍贵的书画不散失各地和流落海外,不惜以巨资将狄藏整批收购。

庞莱臣当年曾出版过用珂罗版精印的《名笔集胜》,收录了历代绘画中的精品力作,达七十多幅。此次《庞虚斋藏画集胜》就采用了自此本《名笔集胜》,并将原画中的题跋、印章作了解读,京城著名收藏家王世襄先生以94岁高龄为本书撰写了前言,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本书的出版,反映了庞莱臣在收藏上所历练出的精到眼光,对于研究中国绘画史、历代收藏传承及鉴赏评定,均有重要的实证作用。庞莱臣曾对自己的收藏历程及甄选标准颇有感慨地讲:“搜罗渐及国初,由国初而前明,由明而宋,上至五代李唐循而进。每遇名迹,不惜重资购求,南北收藏,如吴门汪氏、顾氏……争出所蓄,闻风而至,云烟过眼,几无虚日。期间凡画法之精粗,设色之明暗,纸绢之新旧,题跋之真伪,时移代易,面目各不相同,靡不惟日孜孜潜心考索,稍有疑惑,宁谨慎勿烂,往往数百幅中不过二三幅,积储二十余年而所得仅仅若此。欧阳子曰:物常聚于所好,而常得于有力之强。余不敢有力自居,惟好之即笃,积直既久,则凡历代有名大家,盖于是略备焉。”

庞莱臣的著作除了《名笔集胜》外,还有著名的《虚斋名画录》、《虚斋名画续录》、《中华历代名画记》。这四本庞著均是享誉国际收藏界的经典,具有独到的鉴藏见识、丰厚的历史积淀、客观的甄别标准、精当的实物凭证及高迈的学术含量。1899年,庞莱臣在家乡南浔鹧鸪溪畔的东栅建造了宜园,轩堂廊坊、画阁重楼,其藏画之室以自号题“虚斋”,并请金石名家刻虚斋印钤盖其所收历代名画之上。后他乔迁至上海成都北路,仍以虚斋名其藏画之室,并特聘了当时的书画名家陆恢、张大壮对其藏品进行整理考订及编目存档。陆恢曾是书画大家、收藏家吴大澂的幕僚,时常与吴切磋书画,探讨藏品,造诣非一般人所能及之。陆恢亦曾为名重一时的红顶商人盛宣怀鉴松荫高士(明仇英)

别书画藏品,而在虚斋内,面对浩繁的庞氏藏画,他整整度过了二十个春秋。庞莱臣晚年又延聘了海派书画名家张大壮、吴琴木、邱林南为其掌管整理书画,张大壮在虚斋亦当了十年书画掌眼人,可见庞府藏画之富之精。从早年的陆恢到晚期的张大壮,实际上虚斋是庞莱臣设立的私人艺术研究所。也正是这两代人的努力,协助庞莱臣编著了这四本传世之作。

自称“嗜画入骨”的庞莱臣,是极有历史使命感、文化责任感及艺术审美感的职业收藏家,但凡入选他法眼的藏品,均盖以“庞元济印”、“虚斋”二印,后来凡钤有此二印的庞氏旧藏,均成为海内外收藏家所青睐的珍品及辨别真伪的标记。如庞氏所藏历代名画有五代名家董源,宋有巨然、马远、夏圭等,元有黄公望、王蒙、倪瓚、吴镇、王冕、柯九思等,明有沈周、文征明、仇英、唐寅及董其昌等,清有四王(王时敏、王鉴、王晕、王愿祁)、四僧(弘仁、髡残、八大、石涛)、扬州八怪等。书法仅唐代就有张旭、怀素、颜真卿、孙过庭、陆柬之等人的作品,这些国宝级的书画珍品,均在《虚斋藏画集胜》中有所著录。更难能可贵的是庞氏当年的虚斋是向画友们开放的,可见其并不将个人藏品作为己有,而是视之为社会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