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只有军事化管理才能救企业
4450700000029

第29章 企业文化:提升竞争力最重要的引擎(1)

中国的三十八军、美国的陆战一师这样的部队为何被称作精锐?从组建至今,这些部队的官兵已经更换了不知道多少拨,为什么精锐仍是精锐?答案在于,真正的精锐部队是有军魂的,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但无论官兵怎么换,军魂都会让这支部队不负精锐之名。企业文化便是企业领域的军魂,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个人,让他们自发地将企业文化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让他们在不知不觉间做到最好。

文化是企业最坚定的力量

兵圣孙子曾经说过:“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诡也。”这位伟大的军事家如果能够活到今天,他会告诉诸位:保证你的团队上下一心,对于一个团队的存亡而言是多么重要。

历史的教训是深刻的。

历时15年、遍及17省的太平天国运动,其规模之宏大、战事之激烈、影响之深远,在农民革命战争史上堪称罕见。然而,他们的收场却又是那样悲惨,其原因和教训是非常值得探讨和借鉴的。

太平天国起义之初,上下的认识是比较统一的,就是为了推翻腐朽的清政府。以洪秀全为核心的太平天国领导层创立了一套朴素、平等的思想理论,对发动群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时,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下,全国上下掀起了反清运动的高潮,但是,太平天国最终没能运用这套理论将各地起义力量联合起来,形成广泛的革命的大联合。

另外,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虽然反对某些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封建思想和文化,但是他们本身却不能突破封建思想和旧礼教的束缚。尤其是在定都金陵以后,竟将封建制度中一些糟粕的东西援为己用,以巩固其政权,结果越发封建化,迅速地滋生了享乐腐化思想,逐渐脱离了群众。

即使在内部,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宗派情绪明显,以洪秀全为首的六王各怀心思,争权夺利,最终引发了“天京内讧”。

作为太平天国的第一领导人,洪秀全在内讧之前未能妥善处理矛盾,事后又没能正确吸取教训。他不是整合思想,重新组建领导核心,厉兵秣马,反而疑心愈重,大搞家天下。太平天国最具军事才能的翼王石达开被迫出走,最终兵败被杀。陈玉成、李秀成等有作为的年轻将领在洪秀全的制衡策略下,亦不能发挥统一指挥的作用,结果助长了分散主义。可以说,这时的太平天国没有统一的文化思想,没有一个能够统筹全局的领导中枢。而清军则恰恰相反,由开始的各自为战逐渐转变为由曾国藩统一部署,有明确而统一的思想,有集中的指挥,这也是清军能够反败为胜的重要原因。而太平天国,由于上述原因,未能形成革命的大联合,自然无法推翻当时还有余力且又得到外国势力支持的清政府。

总结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大致可以这样说。这支队伍没有统一的奋斗目标和信仰,不是因为追求共同信仰而团结在一起的力量,是其管理层没有高层次的追求,所以容易变质、容易腐化、容易失去民心,最终外忧内患,焉有不败之理?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显然不能制敌取胜。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纽带,无疑是参与军队建设的重要力量,并会对其产生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文化是军队建设的土壤。文化自形成以后,历经世代积累、交融发展,就成了一种环境,这个环境氛围时刻都在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军队建设也只有建立在一个良好的文化基础上,才能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

文化又是军队建设的精神动力。先进的文化,能够引导军人自觉坚定信仰,筑牢军人的核心价值观;能够用科学的理论提高军人的思想觉悟水平;能够以其团结凝聚作用,激发军人强大的战斗精神;能够以其政法、伦理观念去规范、指导和激励军人的日常行为;能够以其先进性促使军人解放思想,突破传统军事观念的束缚,为军事改革做好观念上的准备。

文化之于企业,同样意义深远。企业层面上的文化就是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的统一,可以帮助企业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在统一价值观的引领下,企业成员会形成统一、明确的工作目标,在统一、明确的目标带动下,企业成员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实现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的融合。

在日本,一位丰田车主下班走向自己的汽车时,发现一位西装革履的老者在为自己擦车,他感到非常诧异,因为自己与老者非亲非故,他走上前去先表示了一下谢意,然后问道:“老先生,我看您的样子并不缺钱,而且年纪又这样大了,为什么要帮我擦车呢?”老者的回答令他颇受触动,“我是丰田公司的退休职工,我无法容忍自己看到变脏了的丰田车!”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一个企业,如果能够拥有一个坚贞不渝的团队,那将是对管理者最高的奖励,即使某一天你的企业陷入困境,你的团队也将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你,做你坚强的后盾。做到这个程度,才能说你是成功的管理者。

反之,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将是愚蠢的企业!这个企业的管理者也只能用愚蠢来形容。因为在企业文化缺失的情况下,企业成员无法形成统一的愿景和做事标准,不是无所适从便是各自为战,这只会破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乃至被市场所淘汰。

遗憾的是,就我国中小企业现状而言,企业文化被忽略、被弃如敝履的情况非常普遍。不能不令人为之担忧。不知诸位有没有思考过,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小企业仍徘徊在管理的原始水平上停滞不前呢?其原因大致如下:

1.认识上的本末倒置。

大部分中小企业成立的时间相对较短。在创业阶段,管理者要做的事情很多,比较之下,多数人选择了先进行筹资金、搞研发、抢市场等市场运营活动,而将企业文化建设抛诸一旁。等到企业有所起色,他们又觉得自己更忙了,同时也觉得“有没有企业文化一样赚钱”,这些主客观因素决定了他们在管理上的草率与无知,他们并不知道,没有文化的企业根基不会牢稳,这无疑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2.缺乏创新性思想。

有很大一部分管理者都有这样的心理,就是别人怎么管我就怎么管,他们忽视企业文化建设的直接原因就是缺乏创新性思想。在他们的概念里,标新立异有风险,还是留给爱出风头的人去做吧,“我”只要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维持个旱涝保收就可以了。于是,他们断然放弃了对于管理的研究和探索,放弃了对企业发展潜力的挖掘,也正是这一原因使得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复制”现象比比皆是,而能够提出自己独特经营、管理、文化理念的企业家却屈指可数。总结起来,这基本属于思想观念上的落后,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要想把管理工作做好,首先就要对自己的管理理念做一番客观、细致的检视。观念转变过来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又该如何使企业文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呢?大致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从实际出发,持续、深入地对企业文化进行有效宣导,使企业文化与员工的个人价值观相互融合,变成员工的自觉行为意识。

2.以企业文化为基准,针对不同层面不同岗位,建立相应的、可执行的行为规范,并配套相关的、科学的奖惩制度。

3.制定企业特有的礼仪与仪式,通过贯彻执行,不断强化员工的行为意识,使之成为一种行为习惯。

4.注意发挥管理者的表率作用,以树立形象、荐读企业文化经典案例等形式加深对员工的思想影响。

5.提高管理执行力,保证既定规章制度的威严性,进而产生强有力的行为与心理约束力。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企业文化的建设,应以人性的尊重与理解为基础,其形式和内容要符合企业自身的特点以及员工构成的特点。否则,将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有了信念,才能看到企业的明天

我们先来看看一位老英雄的回忆:“当时,我们面对着一座座巍峨的雪山,我就在想,或许我们这些人永远也走不出这片雪地了。但我们心中仍有一种信念在支撑着——即使我们真的倒下去了,出师未捷身先死,但后人依然会前仆后继来完成我们未完的事业,革命终将会取得胜利!”

正是因为战士们的共产主义信仰是绝对真诚的,他们才能在如此艰苦恶劣的条件下,完成那次壮举——徒步行军两万五千里。毫无疑问,长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史上的壮丽诗篇,是人类军事史上的伟大奇迹,甚至有人说它已经影响了世界。而书写这一历史大手笔的队伍——红军,无疑是非常伟大、卓越的,从那段历史来看,他们伟大与卓越的缔造者,正是矢志不移的信念——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

朝鲜战争以后,在国际军事专家中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美国军队并不怕解放军在装备上的现代化,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军事装备有着绝对自信,他们害怕的是解放军的那种精神——从未动摇过的政治信念。这个信念用邓小平同志的的话来说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永远是党领导下的军队,永远是国家的捍卫者,永远是社会主义的捍卫者,永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是最可爱的人!”

一支军队,当它的成员怀有坚定的信念以后,其坚韧性、战斗力是惊人的。市场竞争就是战斗,企业就是军队,企业也需要这样一种信念。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如果它的成员缺乏信仰,那是很可怕的,这样的企业根本无法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管理者也应该认识到,一个企业最能让员工引以为傲的,不是产品,不是资产,而是文化信仰。

信念之于企业,就像是军队的军旗,只要军旗迎风招展,军人们就会奋勇向前,旗手将旗插到哪里,军人们就能打到哪里。信念是什么?信念就是“我”相信那样的观念,就是这种对团队的相信,使得团队成员能够紧紧团结在核心周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阿里,干掉他!”

诸位可以感受一下,3000多个人齐声高喊这句话,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2000年,在微软公司的年度报告会上,刚刚接任首席执行官的史蒂夫·巴尔默在一瞬间使聚集在一起的、3000多士气低落的员工齐声高喊:“阿里,干掉他!”在这种排山倒海般的呼喊声中,巴尔默终于露出了微笑。

当时,微软处境很不乐观。美国的司法部门正在对微软涉嫌垄断一事进行调查,很多员工因此担心微软会倒下去,焦虑与不安笼罩着整个企业。一度有传言说,微软员工甚至遭到了部分要“伸张正义”的人们的言语及身体攻击。曾几何时,微软人是何等自豪,他们为自己工作服和电脑箱上的标志感到骄傲,但现在,无论是公司内还是公司外,这种代表对公司忠诚的外在装饰都几乎看不到了。更糟糕的是,微软的竞争者们也趁机出手,公司的市场地位亦受到了严重威胁。这个时候的微软,可以说内外交困,企业士气和竞争精神一落千丈。那天,巴尔默先是播放了拳王阿里那场里程碑式的比赛片段,这是阿里最著名的一次胜利,他从乔治·福尔曼手中重新夺回了世界重量级拳击冠军的金腰带。然后,巴尔默开始向员工们传达了自己对微软的信念,他说“微软所展现出来的坚韧、勇气、灵感、责任、冲劲,是无与伦比的!”他强调“现在的问题不是我们有没有可能获胜或者是不是有能力获胜,而是我们有没有坚定的决心去夺取胜利!”这一席话重新点燃了员工们的信念,使坐在阴冷礼堂中的人们热情如火般燃烧起来,当他们离开礼堂的时候,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坚定,每个人的心里都充满了熊熊斗志。从那时起,“阿里,干掉他!”就在微软公司广为流传起来,也是从那时起,你在微软很难再找到一个不尽心、不尽力的员工。

最终的结果诸位都知道,微软有惊无险地闯过了这一关。自然,我们不能说这个事是巴尔默对微软的信念起了作用。但往深处想,如果微软不是上下一心,如果没有全体团队成员对公司坚不可摧的信念,微软即使度过了危机,但它有可能持续发展到今天这般强大吗?答案显而易见。

有了坚定的信念,微软人也就有了激情,有了不竭的动力,就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可能很多人都羡慕微软人的薪资待遇好,但微软人对企业的忠诚和热情同样是很多人无法比拟的。就像巴尔默所说的那样:“因为有了信念,所以我们能够看到企业的明天,我们的员工都会为自己是一个微软人而自豪。”

与微软不同的是,国内有很多企业,他们做起事来很勤奋,团队成员的能力也不差,但就是做不出成绩,有的甚至已经大厦将倾。走进这些企业你就会明白,它们出现企业危机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建立起合适的企业文化,没有为企业注入一种高尚的信念。如果这些企业的管理者能够早认识到这一点,那么结果就会好很多。

信念这种东西,其力量是无穷的,一个人有了坚定的信念,才不至于迷失方向;一个企业有了统一的信念,才能成为一支卓越的团队。我们这些管理者应该像军队学习,向微软这样的企业学习,加强团队精神层面上的建设,用信念来统一团队的思想,用信念来凝聚团队的力量。很难想象,一个成百上千人的团队,如果没有统一的信念来团结、规范,将会是什么样子。可以预见的是,没有统一信念的企业,无论其现在的规模有多么大,也终难逃脱分崩离析的命运。

构建统一的核心价值观

战国末期,秦与中原六国之战,可以说就是一场价值观主导的战争。当时,六国尚礼义,秦国尚首功。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军队改革效果明显,那些为了翻身而参军的平民、奴隶建功热情空前高涨,不仅仅因为这是唯一的翻身机会,更有公平的因素在里面。秦国的军队以人头代军功,设爵二十等,斩得一首赐爵一级(“首级”这个词便是这么来的)。也就是说,你在战场上杀敌越多,功劳就越大,所得到的赏赐自然也就越多。这改变了以往那种“军士浴血,将军领功”的奖惩模式,于是在战场上,秦国的军士如狼似虎,人人争先。中原六国对这种做法很是不屑,但他们又确实没有办法建立起比秦国更强锐的部队。

军事而外:秦国的社会组织是高度严密的,六国则是纷乱散漫的;秦国上下具有一致的目标,六国之人则各怀心思,常彼此拆台并自以为得计;秦国的价值观重实务,六国拘泥旧礼俗礼,价值观陈旧,已经无法再把臣民有效团结起来。

总而言之,秦国人的目标是明确的,意志是坚定的,步伐是统一的,而中原六国则人心散乱,腐败滋生。秦国人打来时,他们还在争夺“文化优势”,战争的结果可想而知。

中原六国,并非孱弱小邦,然以六国之力,竟不能抗拒一国之攻击。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它们败就败在了没有建立起统一的价值观上,试想,倘若六国之人众志成城,精诚团结,均以抗击秦国为己任,那么秦国即使再强大,又焉能横扫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