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孩子看的世界历史
4430500000020

第20章 世界的另一边

我小的时候,每个星期天去主日学校做礼拜。我们主日学校里面有一个传教士募捐箱。每次我们都会往箱子里扔几个硬币,好早一点凑够钱派一个传教士到异教徒当中去传教。

大人们告诉我们说,异教徒生活在世界的另一边,他们不信上帝,而是崇拜各种奇奇怪怪的泥雕木偶。

这些异教徒有中国人、日本人和印度人。

住在地球另一边的印度人和美洲印第安人不一样,他们生活的国家就叫印度。印度在地图上的样子看上去就像你喉咙里倒垂下来的那个小舌头一样,每当医生叫你“把嘴张开,把舌头伸出来,说‘啊’”,这时你照照镜子,就能看见你的小舌头了。美洲的印第安人是红皮肤,而居住在印度的印度人是白皮肤,他们实际上同居鲁士大帝一样,属于雅利安人。

比居鲁士大帝的时代还要早两千年的时候,雅利安人生活在波斯一带。后来雅利安人中的一支离开了波斯,迁徙到今天的印度。

他们到了印度之后,逐渐发展壮大,并且慢慢发展出四个主要的社会阶级。一个上层阶级,一个底层阶级,还有两个居中。这些不同的阶级叫作“种姓”,不同种姓的人互相之间是不能来往的。打个比方,你是一个属于上层阶级的小男孩或者小女孩,那你是绝对不被允许同其他阶级的男孩子或女孩子玩儿的。一个种姓的男子也不能同另一个种姓的女子结婚,不同种姓出生的人也不能在一起吃饭。总之,不同种姓的人不能有一丁点儿来往。大家就连在街上走路都小心翼翼地,因为生怕不小心碰到对方。如果这两个人不是一个种姓的,一旦稍有接触那麻烦可就大了!这种人与人之间互相戒备的情形,就像大家都害了传染病,害怕跟人接触一样。

最高的种姓是僧侣,掌握神权,主持祭祀,是社会精神生活的统治者。

属于第二等级种姓的人是武士,掌握政治和军事权力,是古印度国家的世俗统治者。

再低一个等级的种姓是农民和手工业者。比如屠户、面包师傅、五金师傅之类的。

第四等级的种姓是最低贱的苦力。他们没有知识也没有手艺,除了做最粗重的体力活儿之外,别的什么也干不了。挖地、伐木、挑水,这些就是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在第四等级种姓之下其实还有一些人。这些人连做苦力的资格都够不上,他们被叫作“外种姓”,或者“贱民”。今天,如果有谁做了那种即使是最低贱的人都不屑于做的坏事,我们就叫这个家伙“贱民”。

印度人信仰的神叫作“梵天”。所以在古印度,这一宗教也叫作“梵天教”。发展到现代,被叫作“印度教”。信仰梵天的人认为,人死之后,他的灵魂会在另一个人或者动物身上重生。如果他活着的时候行善做好事,那他的灵魂就会在高等种姓的人身上重生;而如果他活着的时候做坏事,那他的灵魂就会重生到低等种姓的人或者动物身上。

人死了之后,他的尸身不是埋在土里,而是放到火堆里烧掉。如果这个人有妻子,那他的妻子也一定得为他殉葬——换句话说,这位还活着的女人,也得自愿地坐在火堆里,跟她丈夫的尸体一起被烧死。丈夫如果死去,妻子也不能活着。可是,如果情况反过来,妻子先丈夫而去,那又怎么样呢?简单得很,这男人再娶一个新的妻子就是了。在梵天教的寺庙里,有很多面目狰狞的塑像,教徒们将这些塑像视为神灵来膜拜。这些塑像看起来很可怕,有的有很多只胳膊和手,有的有很多条腿,长长的獠牙从他们的嘴里伸出来,头上还长有角。

大约在公元前500年的时候,在印度诞生了一个王子,他的名字叫乔达摩。乔达摩看到这世界上有那么多痛苦和悲惨的事情,觉得非常痛心。他想,自己只是因为生下来就贵为王子,所以生活无忧、幸福快乐,而其他人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因为生在低贱人家,就注定一辈子要忍受痛苦,生活悲惨,这样太不合理了。他这样想了之后,决定放弃自己作为王子的安逸生活,而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全部的人们,让他们的生活可以变得更好。

乔达摩教导人们向善、诚实,向穷苦不幸的人施舍。他的教导打动了人们,人们开始叫他“佛陀”。因为佛陀的神圣和纯粹,最后人们认为佛陀就是神的化身,所以人们开始把他当作神来敬拜。

于是,这些敬拜佛陀的人成了最初的佛教徒。慢慢地,很多梵天教徒也放弃了他们面目狰狞的偶像,转而信仰佛教。这个时候,还没有基督教。因为这是在耶稣诞生之前五百年的时候发生的事情。

佛教徒觉得他们的宗教非常好,希望世界上每一个人都能信仰佛教。所以他们也到处去传教,就像后来的基督教的传教士一样。佛教宗师们穿越东亚大陆,渡过海洋,到了日本。就这样,慢慢地,佛教也传到了世界各地。

对于西方国家的小孩子来说,他们可能从来没有见到过一个佛教徒——和尚或尼姑。可是现在全世界的佛教徒数量可要多过基督教徒的数量呢!

大约与乔达摩在印度创立佛教的同时,在中国,一位被称作孔夫子的老师也开始教导中国人,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做的。他的教诲体现在很多书里面,慢慢地成了中国人的信仰,我们可以称之为“儒教”。

孔夫子教导人们对他们的父母和老师要恭顺,对自己的祖先要敬仰。这听上去同基督教“十诫”中的一条很相似。这一条诫命说,“当孝敬父母”。

在《圣经》有这样一条:“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这一条我们认为是与人相处的金科玉律。孔夫子也说了同样的话,他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今天的中国,还是有很多人依从孔夫子的教导来生活。所以你看,即使基督教已经传播到了全世界,但是信仰佛教和儒教的人,数量一点也不比信仰基督教的人少。

在公元前500年的时候,中国已经有高度发达的文明了。中国人很早就创造出了很多伟大的发明。当中国已经在使用这些发明的时候,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还听都没有听说过这些东西呢。只不过,我们这本书要再过一段才会讲到中国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