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只要活着,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4428900000029

第29章 珍惜时间,让每一天都活得充实(4)

他们跑上山走进那座红房子里,并没有发现‘懒惰’,却发现那座红房子简直就是天堂。房子里面有精美的食物,有无数好玩的器具,有舒适的床铺,有漂亮的衣服,还有用不完的金钱。在这里什么都不用做,只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三个人开心地看着这一切,很快就把寻找“懒惰”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从此以后,三个人什么也不做,只是吃喝玩乐,尽情享受。渐渐地,他们身体长得肥胖了,精神变得颓废了。由于什么都不愿做,疾病也渐渐缠上了身,但他们谁也不愿放弃这种舒适的生活,他们每天和那个看起来挺可爱的“懒惰”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有一天,他们突然看到“死亡”正微笑着走来。他们惊慌地想离开,而“懒惰”却紧紧地压迫着他们,不让他们动弹。就这样,三个人都被“死亡”带走了,和那个被“懒惰”杀死的“成功”埋在了一起。

看了这则寓言,你还认为懒惰是一种享受吗?其实,人多数是不懒惰的。你看,耳朵天生是要来听声音的,人们希望听得更远、更大声,发明了扩音机、广播机;眼睛天生是用来看世间万物的,但是人觉得不够,希望看得更高、看得更真,因此又发明了显微镜、望远镜;双脚天生应该是用来走路的,但人又希望能与时空竞赛,人们又发明了脚踏车、机车、汽车等。

惰性是人的一种天性,不过惰性的表现往往只不过是你自己的一个念头,只要你能够把这个念头打消,那么懒惰也就会从你的身上逃走了。赶走了懒惰的你,就自然而然地会从自己动手改造自己开始,你的许多实践,你的许多行动,都会在你的勤劳中获得回报。一旦你学会了一项新的技能,那么你将可以利用这项新技能提高你的人生质量,而这一提高,将会使你感到你是在主宰着你自己的人生。既然你已播下良种,又赶走了人的惰性,那么你就不可能没有良好的收获。

人活在世上,一要懂得“春天不下种,何望秋来收?”不播种,如何有收成?不劳动,如何有成就?一个懒惰懈怠的人,即使才华过人,永远也用不到自己的长处;如此辜负“天生我才”,岂不可惜可悲吗?

勤奋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

“勤奋刻苦,自强进取!”这八个字绝不是空洞的口号,他是一切成功者成功的秘诀,他是一切创业者遵守的信条。

勤奋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成功的人生。实实在在付出心血,才会换来真正的享受。一生之计在于勤,而一个成功人生的关键,更在于及时努力,在有限的时间里努力做点什么。

古今中外,凡有成就者,都是勤奋刻苦的最真实的写照。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的张海迪,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是靠其比常人多几倍的勤奋与刻苦;成功挑战生物学的童第周、攀登数学高峰的华罗庚,有谁不在印证勤奋刻苦——这成才的不二法则呢?甚至被誉为世界十大船王之首的包玉刚,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讲演时也说:“我非常欣赏香港人说的一句话:‘力不到不为财’,通俗地说,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位在商界和政界都能够叱咤风云的世界船王,在功成名就之后说出的竟是这样一番话,难道我们不应该受到一点什么启迪吗?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攻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还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献之灵机一动,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再加上众人对献之书法绘画赞不绝口,小献之滋长了骄傲情绪。献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

一天,小献之问母亲郗氏:“我只要再写上3年就行了吧?”妈妈摇摇头。“5年总行了吧?”妈妈又摇摇头。献之急了,冲着妈妈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献之一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的背后。王献之心中不服,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5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掀到一个“大”字,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

小献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5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唯有一点似羲之。”

献之听后泄气了,有气无力地说:“难啊!这样下去,啥时候才能有好结果呢?”母亲见他的骄气已经消尽了,就鼓励他说:“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没有过不去的河、翻不过的山。你只要像这几年一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一定会达到目的的!”

献之听完后深受感动,又锲而不舍地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是与自强进取的优秀品质相互联系的。一个人有了自强进取的优秀品质,就能相信自己的力量,对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充满信心,就能克服依赖心理,勇敢、独立地学习、工作、生活。

一位巴格达商人,在路上行走时听到一个神秘的声音附在他耳边说:“请你弯下腰去,捡起路边的小石子,明天早上你就会获得快乐。”这个巴格达商人将信将疑,但他还是遵照这个神秘的声音的意愿,捡了几颗石子放进自己的口袋里。

第二天早上醒来时,这位巴格达商人打开自己的口袋,拿出第一颗石子,石子马上变成了一颗晶莹剔透的蓝宝石,他惊呆了,接下来的事更使他目瞪口呆,他掏出其余的石子,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堆光芒四射的红宝石、蓝宝石、绿宝石……这位商人高兴得合不拢嘴,但是马上又懊悔不已,为什么当时自己不多捡几粒石子呢?

讲完这则寓言,巴甫洛夫就告诫学生说:“你们现在就是巴格达商人,而石子就是知识,知识的价值你们将来就会明白,将来你们所学的知识就是你们的无价财富,你们也一定会懊悔当初学得太少了。”

所以,进取精神对于人生事业的价值,在于创造未来;也因为有了未来,过去与现在的成功才能得到真正的保护!

学会抢在时间的前面

起跑领先一小步,人生领先一大步。在竞争激烈的时代,要如何在同辈之间冒出头?其方法就是要比别人抢先一步。

犹太人的人生观就是,人生就像我们从救火场里抢东西,我们从里面能够抢出的东西越多,我们的人生才越有价值。犹太人做生意的名言就是:要在两列火车对面错过时做交易。用金钱买时间,用智慧换效率。犹太人把时间看得十分重要,在工作中往往以秒来计算时间,分秒必争。在犹太人看来,时间和商品一样,是赚钱的资本,可以产生利润,因此盗窃时间,就等于盗窃商品,也就是盗窃了金钱。

穷人并不是天生注定就会一辈子发达不了的。只要有灵活的头脑,同时能抓住机遇,一样能勤劳致富。比如王氏兄弟,他们经商获得成功的最大秘诀就是,在发财的机遇面前,巧妙地运用时间因素,将资金灵活运用,玩别人还根本不会玩的“空手道”。

有着大学学历的王仁昌,“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打成“反革命”判刑10年,1981年获释。摆在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生存。当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开过,头脑聪明嗅觉灵敏的王仁昌立即捕捉时机,用妹妹从别人手里借来的260元钱,在汉正街开始了商海生涯。此时的武汉三镇日渐繁荣,汉正街车水马龙,人流如潮。王仁昌的百货摊一人忙不过来,弟弟王仁忠便来帮忙。

1981年春节之后,别人还蒙在鼓里,王氏兄弟就开始悄悄赊销武汉制伞厂的老式雨伞。3.7元一把进,3.9元往外批发,每把伞可净赚0.2元,下一次进货时结清上次赊的货款,一月可周转2~3次。勤扒苦做三个月,王氏兄弟的能耐和信誉在汉正街已是有口皆碑。不久,已有近十家商贩醒悟过来,以相同方式卖伞,而且批零兼营。竞争日益激烈,商贩间相互抓信息抢速度和钩心斗角,同拥挤热闹的汉正街一样紧张忙碌。

哥哥的知识智慧加上弟弟的实践经验,两兄弟很快就发现一种广州产的新式折叠伞款式新颖,小巧玲珑,且伞的色彩鲜艳,销路肯定会更好。必须抢在别人前面抓住机会!但手里的钱远远不够,赊销别人不干。此时,两兄弟因信誉好,同伞厂的合同已改为一月一结,正好一个月的周期里把赊货赚来的钱拿去进广州货,卖完了再结武汉伞厂的钱。为了尽快在月初将赊货变成现金,兄弟俩一咬牙,决定每把伞以比进价还亏一毛的价格批发。“王仁昌的伞3.6元一把!”一时间,两兄弟的伞被里三层外三层的商贩疯狂抢购,而别人的伞堆积如山却无人问津。

两天之后,兄弟俩冒着倾家荡产的风险,爬上南下的列车,在肮脏的硬座椅子底下一躺就是十几个小时。从广州发回的货,异常俏销,8元进价卖9.5元,每天销500把伞,而且每周可周转4~6次,这意味着王氏兄弟卖广州货比卖武汉货每月可多赚10倍以上。王氏兄弟不投分文,却凭着自己精明的头脑,用别人的钱一次又一次得心应手地玩着“空手道”的游戏。

1985年,兄弟俩抓住了一个机会,并再次以其出色才智,在20天内,以1万元资本做成一笔370万元的生意,净赚60万元,至今令武汉三镇的批发商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