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只要活着,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4428900000028

第28章 珍惜时间,让每一天都活得充实(3)

各种办法他都试过了,可是没有一样管用。“我觉得自己的身体正被一只夹子越夹越紧,根本不能自拔,但自己的解脱却源于一个意外。”道格拉斯说。

原来,道格拉斯还有一个4岁的儿子,一天下午,当他还沉浸于内心悲痛的时候,儿子过来对他说:“爸爸,你能和我一起做只船吗?”这时的道格拉斯哪里还有心思做船,但被儿子缠住我不放,最后只好答应了儿子。

花了道格拉斯大约3个钟头后,船就做好了,可奇怪的是,在这忙碌的3个钟头里,道格拉斯似乎领略到了几个月来从未有过的精神轻松!

道格拉斯说:“这一感觉让我大为震惊,我突然发现,摆脱痛苦的最好方法是找事做。做事情需要动脑筋,追忆痛苦往事的时间自然也就没有了。在我给儿子做玩具船的那几个钟头里,我感觉到自己没有了痛苦。于是,我决心改变现有的生活模式。

“第二天,我就开始在家里忙碌起来。我从一个房间跑到另一个房间,看看有什么要干的家务事,并把这些事情一一列上清单。需要做的事还真不少:书架、楼梯、百叶窗、门把手、水龙头等等,这些都要修理。在两周时间里,我做了很多事。也是这两年来觉得最快乐的两周。后来,我就不让自己闲下来,每周两次去夜校读书,同时也参加很多公益活动。如今我再也没有时间去忧虑了,人也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了,觉得自己越来越快乐了。”

如果你痛苦,那么你就忙起来,这样就会忘记痛苦;如果你痛苦,那么你就忙起来,这样你就会迎来幸福。忙碌不仅让我们拥有了一份充实,还让我们的生活多了一份惊喜。因为忙,我们不得不忘记那些根本就无所谓的忧愁。“忙碌性治疗”是近代心理医生所用的名词,也就是把忙碌当做治病的药。这并不是新的办法,据说,在耶稣诞生500年以前,古希腊的医生就已经使用这种方法了。

孙大爷是位百岁老人。虽然年过一百,却仍然满面红光,精神抖擞,双眼炯炯有神,看上去最多只有80多岁。孙大爷之所以身体这么好,完全得益于他一生勤劳。

据孙大爷回忆说,他13岁就给人当长工,上山砍杉木,再抬下河,扎成木筏,沿河放木筏到很远的地方。放木筏要经过无数的急流险滩,全凭熟悉水路、胆大心细和心灵手巧。别人多是两人放一张木筏,而孙大爷身材魁梧,力气大,胆识过人,一个人就能放一张木筏。为了多挣点钱养家糊口,他还去很远的地方贩盐,每次挑50公斤的盐,来回200多公里路,其中辛苦可想而知。

孙大爷一生勤劳,80岁时还带领儿子媳妇上山开荒种300多棵树。如今,这些树年年挂果,成了家中的小银行;90岁时,孙大爷仍然能上山砍柴;100岁时,还能到地里种菜,在家里养鸡、养猪、做饭,忙个不停。孙大爷说,忙惯了,不干活手发痒。孙大爷一生勤劳,很少生病,有点小伤小病,也是自己采点草药就治好了,从没有生过大病,也没有住过医院。孙大爷说,虽然自己这一生受了些累,但是感到很幸福。

有人总结三件让人幸福的事情,其中“有事做”就是其中之一。英国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说:“我最害怕的莫过于闲散怠惰,没事可干,无所作为,官能陷于麻痹状态。身体闲置不用,精神就备感苦闷。”美国成人教育家卡耐基说过:“要忙碌,要保持忙碌,它是世界上最便宜的药——也是最美好的药。”忙碌让我们精神焕发,廉洒自信,思维活跃;忙碌给别人带来愉快,也给自己带来欢乐。

拖拉的后果只能用懊悔去偿还

“拖延”是人生最可怕的敌人;因为它在不知不觉中窃取你的时间、品格、能力、财富,使你成为它的奴隶。

成功的人是行动中的巨人,是快速处理问题的高手。在他们的眼里,工作起来拖拖拉拉是低效率的代名词,是阻碍自己成功的障碍。要想成功,就要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因为拖延要付出的代价,有时是不可想象的。

1923年,艾尔弗·雷德·斯隆任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隆虽然年纪轻,却有着过人的智慧。斯隆以敏锐的目光洞悉到,美国经过20世纪前20年的繁荣,消费者的眼光已经变了。

简单适用的“马车型”汽车,已经不能满足于消费者的眼光,他们渴求漂亮、舒适、高性能的汽车。一些刚刚崛起的有文化的中产阶级,更追求汽车的文化梦境。所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斯隆就任通用公司的总裁后,他就以此为目标,加快研制新型轿车。

当时与通用汽车公司同驻底特律的,还有美国最大的福特汽车公司,总裁埃兹尔是老福特的长子,他也以年轻企业家的敏感,嗅到了斯隆的更新意识。于是,他和技术人员重新设计了一种T型车。当埃兹尔喜滋滋地把这种新车拿给老福特看时,不料被福特完全否定。

老款式的T型车,曾获得“廉价小汽车”的名声,广受美国民众的欢迎。T型车不但价钱低,而且,质量与性能全国第一,一度还是美国的吉祥物。

对于老福特来说,T型车是他的神话,是他的孩子,是他梦想得以实现的载体。在T型车里承载的是他的辉煌,他不许任何人向它挑战。

老福特愤怒地对儿子说:“T型车销售得很好,我不打算开发什么新车,拖一拖再说吧。”

但是福特可以愤怒地压制儿子,却无法阻止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斯隆。1925年,通用公司推出了崭新的雪佛兰。新车问世的当年,就逼得福特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从57%下降到45%,次年又滑落到40%以下。

总裁坎茨勒再不能看着公司的销售业绩继续下滑,而如果要上马研制开发新型汽车,必须先征得福特公司的董事长老福特的首肯,于是坎茨勒语气委婉地写了一份备忘录,呈送老福特,再次探讨车型问题。尽管备忘录充满对老福特敬意的话语,但老福特也看出了奉承词句后的极度不满。于是,趁埃兹尔赴欧洲考察和度假之机,老福特撤掉坎茨勒总裁的职位,将他轰出了公司。

福特公司研制开发新车型的计划被搁置起来,一拖再拖。

老福特再固执,也不能无视T型车销量的猛烈下滑。没有办法,他只好采用削价的方式来刺激消费者。然而,消费者的口味变了,削价已失去了往日的效力,没有挽住T型车销量的下滑的总趋势。

不能再拖了,老福特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于是他又重新组织技术人员研制开发新款汽车。直到1927年10月,一辆新A型车,从福特的装配线上开下来,加入了汽车行业的新竞争。

可惜,晚了!通用汽车公司凭借新款雪佛兰,抢占了大部分本应属于福特公司的市场,通用汽车公司与福特公司打了一场漂亮的时间差。

而这一次老福特拖拉不绝的决策,是他辉煌一生的一次严重失误。等于他自己拱手让出了得来不易的市场份额,等于自己亲自给通用汽车公司的崛起添砖加瓦。至于老福特自己怎样想的,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明白吧!

拖拉导致的后果,只有用懊悔去偿还吧!

许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拖延习惯。这种看似不大的毛病,常常引起出门误车,上班迟到,工作散漫等后果,给老板和同事留下消极的印象。

能拖就拖的人心情总不愉快,总感觉疲乏,因为未做完的工作不断给他压迫感。拖延者心头不空,总感觉有做不完的事,因而常感时间不够用。

拖延并不能省下时间和精力,刚好相反,它使你心力交瘁,疲于奔命。不仅于事无补,反而白白浪费了宝贵时间。

克服拖拉的最佳办法就是:让它逐渐消失在你的生活中。要实现这一点,首先要权衡事情的轻重缓急,有些事要先做,有些事要后做,有些事要采用完全不同的方法去做,你的任务是把许多方法结合起来,然后快速地完成手里的事情。争取时间,有时就意味着成功与胜利。

1974年12月的一天,微软公司的总裁比尔·盖茨还是一名大学生。他在一家报摊上发现了一个令他振奋的杂志——《大众机械学》,它的封面是革新的新微电脑装备MITS阿尔塔8080。

盖茨买下了那份杂志,然后马上掉头去找他的朋友艾伦,认为两人应该为那台小机器,开发一种程序语言。于是盖茨和艾伦就打电话给MITS创办人埃德·罗伯茨,希望能为阿尔塔提供一套可使用的程序。

埃德·罗伯茨的答复是:“我们每天收到大约10封信。我告诉来信的人:‘不论是谁,先写完程序的人就得到这份工作。”盖茨和艾伦大受鼓舞,他们不敢有丝毫的拖延,赶紧用哈佛的电脑改写BASIC语言程序。

由于他们自己没有阿尔塔8080电脑,只能从杂志的描述上判断它如何运行,然后在哈佛的大型电脑上模拟。这两个年轻人为抢在其他的对手前完成程序,在盖茨的寝室里从1975年2月工作到3月,发疯似地编写程序。

程序编写好后,为尽快送到埃德·罗伯茨手里,由艾伦搭机前往新墨西哥州向罗伯茨展示。因为赶时间,艾伦发现这个尚未修饰过的软件,少设计了一个启动提示,于是加了进去。当艾伦屏气凝神地把程序输人阿尔塔后,程序果真管用,居然一举成功。

盖茨后来说:“那是我写过的最酷的程序。”

微软的这两大巨头当初因为害怕得不到希望中的工作,因为要与未曾谋面的对手竞争,不敢有丝毫的拖延,丝毫的懈怠。因此他们打败竞争对手,既赢得了那份工作,也为日后事业的成功,奠定了必胜的心理因素。

成功的人往往反应机敏,他们大都能高效地把事情办好,更不可能有拖拖拉拉的习惯。他们将“拖延”当作最可怕的敌人;因为它在不知不觉中窃取你的时间、品格、能力、财富,使你成为它的奴隶。做一个反应机敏的闯将吧!在你果敢的决策和当机立断的执行面前,每一个人都会为你干练、说干就干的魅力折服。那么,还有什么不能做到,还有什么目标不能达到呢?

想做的事情立刻去做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要想在这一行业获得成功,必须要把“从现在开始”当成一项基本功。因为没有开始,即使有再好的希望,成功也永远不会来!

比尔·盖茨说:“想做的事情,立刻去做!”只有从现在开始,才能使我们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为有利的位置,才能把握住一个个转瞬即逝的机会。

生命不容你等待,努力才会有成果,不要犹豫,往下跳了,才有可能去拥抱未来。及时的行动,你会因为得到许多你所希望的东西而感到惊讶——虽然你可能都没觉察到。

特殊的情况就必须采取特殊的行动。很多的事情,就不能过于拘于礼节,而应该从现在开始,立即行动,否则必然会延误时机,使自己丧失实现希望的机遇。对于人生来说,行动的快慢可能直接影响到人生的成败。

成阳堪是战国时期的赵国人。一天,他的家里忽然失火了。成阳堪想上房去扑灭它,却没有梯子,于是就打发他的儿子成阳肭到一个关系比较好邻居奔水氏家中去借梯子。

成阳肭听到父亲的命令后,不慌不忙地把衣帽穿戴得整整齐齐,然后从容不迫地来到奔水氏家里。

成阳肭见到了奔水氏后一连作了三个揖,而后登堂入室,默默地在西廊的柱子中间坐下。奔水氏看成阳肭到来,丝毫没有怠慢,赶紧叫人摆上宴席,进献肉干、鱼酱和美酒来款待成阳肭。成阳肭站起身来,举起酒杯慢慢品尝着美酒,还不时地举杯向主人回敬。

等酒喝完了,菜也吃得差不多了,奔水氏就向成阳肭问道:“不知道您今天驾临寒舍要吩咐什么事情呢?”

成阳肭不慌不忙地说:“不幸我家遭到了老天爷的降灾,家里起了大火,火焰正熊熊燃烧,家父想要登高去浇水灭火,可惜的是没有长着一对翅膀,无奈只好望着房屋号哭。听说您家里有梯子可以登高,所以家父让我前来向您借用一下,不知道可以吗?”

奔水氏听完,又急又气,跺着脚说:“你真是迂腐呀!你真是迂腐呀!在山中吃饭的时候如果看见老虎,一定会把食物吐掉赶紧逃走;到河里洗脚的时候看见鳄鱼,一定会把鞋子扔掉赶忙跑开。家里都已经着了火,是你打拱作揖的时候吗?”

等奔水氏扛上梯子和成阳肭一起来到家里时,房屋早已不见了,只留下一堆灰烬。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要想在这一行业获得成功,必须要把“从现在开始”当成一项基本功。因为没有开始,即使有再好的希望,成功也永远不会来!一个人可能会有很多好计划,但结果都没有实现,这是因为你一直在说:“我现在就去执行”,然而在马上开始的时候,你却说:“我将来有一天会开始执行的。”这样你将永远与希望失之交臂。

天道酬勤,懒惰人生要不得

一个人要想改变命运、改变贫穷,必须舍弃懒惰,要能勤劳精进。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懒惰。一沾懒惰,富可变穷,穷或成恶,至无所不为。

中国的儒者常说“天道酬勤”,他们所谓的“勤”,不仅指勤于持家,还包括勤于治学,勤于修身、处事、立业等。孔子也要求他的学生勤勉地去做世上之事,即“敏于事”;《圣经》上说:勤勉的人常在君王左右。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极端鄙视懒惰,他称懒惰为“撒旦的蒲团”,认为当一个人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时,就会想入非非,进而做出不道德之事。因此,智者的任务就在于不让任何人懒惰。

其实,懒惰与贫穷还是孪生兄弟。因为懒惰,所以贫穷;因为贫穷,因此容易懒惰,它们互为因果。所以,一个人要想改变命运、改变贫穷,必须舍弃懒惰,要能勤劳精进。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懒惰。一沾懒惰,富可变穷,穷或成恶,至无所不为。因此,对于“懒惰”一词,不可不深戒自儆也。

很久以前,在一个偏远的小镇上,有三个人坐在一个小旅店的外面。他们看见一个送葬的队伍经过,便让一个在小旅店工作的年轻人去打听打听是谁死了。

小伙子回来说:“是你们的老朋友,名叫‘成功’,他被一个看起来挺可爱的名叫‘懒惰’的贼悄悄地谋杀了。”三人中年龄最大的人转过身,对他的两个朋友说:“这个叫‘懒惰’的家伙到底是谁?为什么人们都讨厌他,他又为什么要谋杀人类?咱们一起去找‘懒惰’,然后把他干掉,免得他再害人。”于是,他们打算去找“懒惰”,终止他的罪行。

他们走进小旅店,向旅店老板打听到哪儿才能找到那个叫“懒惰”的家伙。老板说:“沿着这条路走5公里,有一个村庄。最近,那里流行一种瘟疫,男女老少都吃了睡,睡了吃,根本无心做事。我敢肯定,在那个倒霉的地方,你们一定能找到那个叫‘懒惰’的家伙。”

三个人朝那个村庄出发了,他们精神抖擞,情绪高昂。他们刚刚走了3公里就碰上了一个相貌丑陋的老太太。他们嘲笑那老太太的皱纹和她的缕缕灰发,还取笑她的脏乱的衣服,尽管老太太神色惊慌,可是他们还是挡住她的路,不放她走。

“求求你们,给我让条路吧。”老太太哭泣道,“我告诉你们,‘懒惰’正在追缠着我,想杀死我,我必须逃掉,才能活下去。我不想死,赶快把路让开。”

“我们不会让开路的,”那个领头的人说,“快告诉我们到哪里才能找到那个叫‘懒惰’的家伙?他杀了我们的好朋友‘成功’,等我们找到他,我们一定要把他碎尸万段。”

那老太太说:“先生们,如果你们真想找到‘懒惰’的话,只要跑到那山顶上,看到一座红房子,你们就能找到它。”

三人听到这话,就放老太太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