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臭虫’,今天怎么来学校这么早呀!难道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蛋壳’,下课后和我一起去趟篮球场吧!”“‘草窝’,你也太不够意思了,能不这么差劲吗?”
类似这样一些用外号代替姓名的话时不时会出现在孩子们的口中,其中有的外号是体现顽皮、可爱的,有的外号是体现赞扬、称颂的,而更多的外号则是带有贬义色彩,体现着厌恶、轻蔑的。其实,不管是哪种外号,都不是一种好现象,是对同学或者伙伴不尊重的表现。
可是,孩子为什么爱给同学或伙伴起外号呢?
这是因为随着他们知识面的逐步拓宽,独立思维能力日益增强,对人对事都有了自己的评价标准,只是他们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再加上周围大人给创造的环境的影响,往往会通过给别人起外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或喜爱、或厌烦的情绪。事实上,这种看上去不起眼的小外号,实际上具有着一种极大的隐性伤害,并且伤人于无形,需要家长们引起高度重视。
王奇为自己的名字感到伤心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自从他上了四年级之后,由他名字而带来的各种外号便甚嚣尘上、此起彼伏起来。
因为他的名字里有个“奇”字,不知道从哪天开始,有同学开始喊他“围棋”、“跳棋”、“军旗”、“臭棋”,等等。王奇一开始并没有太在意,也就任由同学们这样叫下去,他想可能过段时间大家就都忘掉了,不会再这样称呼自己了。
可是事情并没有王奇预想的这么乐观,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他的外号有增无减。一天早上,王奇正步行去学校,忽然听到后面有人喊“棋子儿,棋子儿,站住!”
一开始,王奇还以为是叫别人,也就没在意,可是就在这时,后面的人忽然追上他,在他身后大嚷一声:“棋子儿,叫你呢,耳朵聋了呀!”
这时候,王奇才回过头看了看对方,他没想到这个和自己不熟悉的男生居然喊自己的外号,而且还是个从没有听过的“新”外号。
没等王奇开口,那个男同学就接着说道:“棋子儿,听说你足球踢得不错,能不能加入我们班的队伍?你在你们班找几个能兵强将,然后和我们班联合,咱们一起和别的学校踢球,准保百战百胜。”
听完他的话,王奇说道:“踢球当然可以,只是我不喜欢你喊我‘棋子儿’,我叫王奇,以后请喊我的名字。”
虽说王奇的这些外号并没有体现出一定的贬低、嘲笑等色彩,但是却仍然让他感到不舒服。其实,大多数孩子都能够从外号中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一般来说,那些带有喜爱、赞扬、美化之意的外号会让人觉得比较舒服,而那些带有讽刺、羞辱意味的外号,则会给人带来极大的内心伤害。
尽管起外号的行为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是家长们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的是:尊重别人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万不可拿别人的缺点、生理缺陷等起外号,这样是侮辱人的表现,不但不会让同学和自己之间的关系拉近,反而会引起对方的极大反感。
1.告诉孩子要懂得相互谦让、团结友爱
当孩子懂得了和同学、伙伴们相互谦让、团结友爱后,说明他懂得怎样尊重别人,也懂得自己如何让别人尊重。为此,家长可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尽可能多给孩子灌输一些和伙伴之间谦让、团结的思想,比如面对比自己小的同学需要帮助,自己要义不容辞地伸出援手;在集体活动中,不凭借个人爱好独占好玩的东西,而应和大家共享,等等。
2.侮辱别人会伤害别人的自尊心
有的孩子因为存在某种生理上的缺陷,常常引起一些淘气的孩子给取外号,这便让他们本来就痛苦的心灵越发痛苦。为了避免孩子做出这种不礼貌、不道德的事,家长们应时刻提醒孩子,不要侮辱别人,不要伤害他人的自尊心,否则最终伤害的是你自己。
3.对于有生理缺陷的同学要帮助和爱护
一个真正令人尊敬的人,并不是处处比别人强、各方面都能够拿出来炫耀的人,而是他能够用自己的“强大”来帮助那些比自己弱小的人。对于孩子来说,要懂得维护别人的任何尊严,不要抓住别人的短处,特别是生理缺陷来起外号,而应该主动帮助这些同学,让他们树立起生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