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锦囊妙计36
43739100000016

第16章 第十六计 缓兵计

《兵经百篇》说:“势有不可即战者,在能延。敌锋甚锐,少俟其怠;敌来甚众,少待其解;征调未至,必待其集;新附未洽,必待其孚;计谋未成,必待其确;时未可战,姑勿与战,亦善计也。”又说:“可急则乘,利缓则挨。”所谓“延”所谓“挨”都是缓兵计的另一种表述。故缓兵计亦可称挨延计。

战争是你死我活的行为,而战机选择则是战争胜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分析敌情我情,具备战胜的条件,如敌之有隙可乘,我之准备充分,战场条件理想等等,则应该毫不犹豫的开战。取胜条件不具备或不成熟则必须持重缓兵以待机,万不可草率用兵。所谓“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求胜”。这是缓我之兵。

缓兵之计,更多的是用于不利形势下,争取一段喘息的时间,常表现为暗中进行准备,争取援军,明里提出和解,和谈,订立和平条约等。这是缓敌之兵。

《秘本计》的“隔岸观火”也可以看作一种缓兵计。当敌人内部矛盾可能激化时,攻之反使抱团抵抗。缓兵缓解其外部压力,其内部可产生自相火并,我方采取“坐山观虎斗”的态度,等待时机,从中取利,一举两得。

1.司马懿待时定辽东

三国魏明帝景初二年,魏明帝曹睿把太尉司马懿从长安召回京师洛阳,命他率军征讨割据辽东的公孙渊。公孙渊闻讯,派兵数万进驻辽隧,构筑围墙堑壕二十余里,以此抵御司马懿进攻。

魏军诸将都想立即发起进攻,但司马懿却说:“敌人构筑防御阵地,这是企图长期拖住和疲惫我军,进攻它正好落入其圈套。依我看,敌人主力集中在这里,其老巢必定空虚,我军如果舍此不攻而直捣襄平,必将出乎敌人的意料之外,打败公孙渊也是必定无疑的。”于是,司马懿命令魏军多插旗帜,伪装成要出击敌人阵地之南端的样子,将敌人的全部精锐吸引到那里。而他自己却率领大军偷偷越过辽隧,向北直趋襄平,一路势如破竹,顺利抵达公孙渊的老巢襄平。

这时突然天气大变,连降大雨,众将纷纷请求迅速攻城,但司马懿均未同意。司马懿认为:“现在我军立足未稳,加之大雨不停,攻城器械未备,急忙进攻又有什么作为呢?我军从京师洛阳出发以来,我所担心的不是敌人向我军进攻,而是担心敌人不战而逃。现在敌人的粮食将要用尽,而我军对敌,尚未完成合围之势,如果急急忙忙地攻城,无非是掠夺其牛马、抄取其柴草,这就无异于驱使敌人逃跑。战争是一种诡诈多变的行动,善于因变制敌才能取胜。敌人凭恃其兵多,因此虽处于饥饿困难的境地,但却仍然不肯束手待毙。对于此种敌人,我们应当伪装成无能为力的样子稳住它。如果我们贪求小利而惊跑敌人,这就得不偿失了。”

不久,雨过天晴,司马懿见部队已经完成了对襄平的包围,就令部队制作大型攻城器械,并迅速发起进攻,箭飞如雨,攻势迅猛。城中敌人顿时陷于混乱,而且粮食已尽,饥饿严重,以致发生人吃人现象。

公孙渊窘急无奈,便派部将王建、柳甫出城乞降,请求解除对襄平的围困,并表示公孙渊君臣一定自缚前来请罪归附。但司马懿断然拒绝并将王、柳二将杀掉。公孙渊见派将乞降未成,便突围而逃,司马懿挥军紧追赶到梁水岸边将其击杀。至此,辽东地区完全平定。

2.张特诈降

三国时期,东吴太元年间,曹魏伐吴失败之后,全军北撤。吴国太傅诸葛恪率吴军乘胜北进,进军到了新城郡,与新城守军激战三个月,直打得新城的城墙出现缺口,眼看就要破城。这时,新城守将张特派人对诸葛恪说:“魏国的法律,守城百日而救兵不到,守城军将举城投降,家族不坐罪。现在新城被围九十多天了。距百日还差几天,眼看新城将要守不住,我何必再让士兵去作徒劳之举呢?请您现在就此息兵几日,我先把城里的户口、账目送上,到了百日我们便举城投降。”诸葛恪果然中计,张特抓紧时日修复了城墙的缺口。城墙修好后。张特就拒绝投降,说:“我城中尚有半年军粮,岂能投降于敌。”诸葛恪大怒,大骂张特无信小人,从新发动攻城。可是经过修复的城墙比旧墙更加坚固。再说又到了炎热的盛夏,坚持下去对己不利,便只得撤军而走。

3.玩鞭亭的故事

安徽芜湖县北二十里,有个玩鞭亭,这个亭子是因为晋明帝司马绍的缓兵计而建立的。

公元322年(东晋元帝永昌元年)大臣王敦起兵叛乱。第二年,晋明帝司马绍即位。为了了解敌情,他亲自化装去探察王敦军营。

明帝等人骑马悄悄到了芜湖,探察完王敦军营后正想回去,却被王敦部下发现了。当时王敦正在睡午觉,当他听部下报告偷看军营的是个长胡子的人之后,不由惊恐地坐了起来:“赶快派人将他抓来。”

他手下五员勇将,纵身上马,来追捕明帝。明帝也察觉到敌营中有了动静,快马加鞭往东疾驰而去。路上,他的马一拉屎,他就用冷水将马粪浇冷。忽然他听到远处急骤的马蹄声,知道追兵来了。急中生智,将自己的一根七宝鞭交给路边卖食品的老太婆,嘱咐她后边要是有人追来,就把鞭子交给他们,说完上马驰去。

一会儿,王敦的五员大将骑马疾驰而到,老太婆献上七宝鞭,五人见鞭惊叹不已。每个人拿在手里都不忍释手,因此误了追捕的时间。他们问:“这长须人去了多久了?”“过去好久了。”有位将军见路上有马粪,用手去摸摸,摇头告示其他人:“马粪冷冷的,的确过去很久了,已经追不上了,我们就拿这根鞭子回去复命。

刍议:这又是一种“走”法,不是凡“走”都是金蝉脱壳。

4.铁木真灭札木合部

铁木真成为蒙古部落首领之后,招众怀远,举贤任能,势力一天天地强盛起来。曾与铁木真结为盟友的札木合心怀不满,寻机要与铁木真一比高低。

铁木真的叔父拙赤居住在撒阿里川一带,他经常领部属到野外放牧马群。一次,他的一群马被人劫走,放马人急忙通报拙赤。拙赤极为愤怒,只身一人前去追赶。傍晚时分,拙赤追上劫马者,把为首的那个用箭射倒,然后乘乱将马群赶回。

拙赤射中的劫马人,正是札木合的弟弟。此事成为一场战争的导火线。札木合遂联合塔儿郎、泰赤乌部等13部,合兵3万,杀奔铁木真营地。

铁木真得到消息后,立即集合部众3万人,分作13翼,做好迎敌的准备。开始的时候,铁木真的部队抵挡不住气势汹汹的札木合军,不得不且战且退。

在军务会上,博尔术对铁木真说:“敌军气焰方盛,意在速战速决,我军应缓兵待机以逸待劳,等敌军力衰之时再出去掩杀,定获全胜。”铁木真采纳了博尔术的意见,集众固守。札木合几次遣军进攻,都被铁木真的弓箭手一一射退。

本来,草原行兵,不带军粮,专靠沿途抢掠或猎飞禽走兽,札木合远道而来,军粮渐少,又无从抢夺,士兵只得四处打猎,整日不在军营当中。博尔术见敌军相率出游,东一队、西一群,势如散沙,立即入帐禀报铁木真。铁木真认为时机已到,遂命各部奋力杀出。

此时,札木合正在帐中休息,得知铁木真发动进攻,慌忙吹号角集合部队,然而,他的士兵大多在外捕猎,来不及回归。札木合手下的12个主将因敌不过排山倒海而来的铁木真军,纷纷落荒而逃。札木合见大势已去,也骑快马从帐后逃走。已养足精神的铁木真军,挥舞刀枪,将在帐营中的札木合部队数千人全部歼灭。这场战斗结束后,铁木真在蒙古草原的声威日振,附近的部落纷纷前来归附,为他日后踏进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刍议:这例子用缓兵计解,与以逸待劳、以守耗攻(属反客为主)谋略相通。

5.广平王的权宜之计

唐肃宗派郭子仪和广平王李俶一同攻打长安。李俶亲自去慰劳将士,并对子仪说:“事情能否成功,在此一行了。”郭子仪回答道:“这次攻打长安,如果不能成功,只有一死而已。”当时,回纥怀仁可汗派他的儿子叶护等人率精兵四千余前来助战。到了凤翔,李俶和叶护结为兄弟,叶护称李俶为兄。当初肃宗为了收回京师长安,曾与回纥约定:克城之日,土地、百姓归唐,玉帛子女归回纥。回纥看重财物,全都拼命与叛军作战。回纥分兵和大军夹击叛军,从午时到酉时,消灭叛军六万人,叛军大败,部队进入长安,叶护等人请实践前约,广平王李俶赶紧下马拜在叶护马前,说道:“现在刚刚收复西安,假如马上进行抢掠,那么东京的百姓,都为叛军死守,东京收复就无望了。请到东京后再实践前约吧。”叶护十分惊讶,跳下马来,向李俶下拜道;“我一定为殿下拿下东京。”当即和手下的仆固怀恩带领回纥、西域的精兵自城南绕过,到浐水之东扎营。唐朝的军民及胡人看到李椒的举动,都哭泣道:“广平王真正是华夏之主!”皇帝听到了也很高兴。李椒引众入城,百姓扶老携幼夹道相迎,欢呼悲泣,热泪直流。李俶在城中仅仅住了三天就带兵退出,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等到攻克东京后,回纥想要放纵士兵大肆抢掠,李俶很是忧虑,请城中父老以锦罗万匹贿赂回纥才免去一场浩劫。

6.郭嘉两献隔岸观火计

袁绍临终之时,由其妻刘氏及谋士审配、逢纪操纵,立三子袁尚为大司马,统领冀、青、幽、并四州之地。其长子袁谭深为不满,欲与袁尚一争高下。

恰在此时,曹操乘连胜之威,进攻黎阳。袁谭迎战大败,只好派人向袁尚求救。袁尚只拨五千兵相助,且在半路上被曹军全部截杀。此后,袁尚即不再派援兵,意欲借曹操之手除掉其兄。袁谭大怒,便欲投降曹操。消息传到冀州,袁尚担心袁谭降曹后并力来攻,便亲自率领大军去黎阳救助袁谭。袁谭闻讯大喜,遂打消了投降的念头。不久,袁熙、高干也领救兵来到黎阳城下。四支兵马并在一处,仍然不是曹操的对手,黎阳很快就被曹军攻破。袁氏兄弟与高干只好弃城逃走。曹操引兵追赶,袁谭与袁尚退入冀州坚守;袁熙与高干则在城外下寨,以成犄角之势。曹军连日攻打,一时难以奏效。这时,谋士郭嘉向曹操献隔岸观火之策说:“袁绍废长立幼,而袁谭、袁尚二人势力相当,各树党羽,互相争斗。如果进攻太急,他们就会团结一致对付我们;如果暂缓攻击,他们之间就会相互争斗火并。我们不如举兵南向,作出南征刘表的姿态,以便等待其内部发生变乱,当其内乱发生后,再进击他们,可以一举而平定河北之地。”曹操认为很有道理,便留下贾信守黎阳,曹洪守官渡,自率大军向荆州进兵。事情果如郭嘉所料,曹操撤军不久,袁谭与袁尚即大动干戈。袁谭敌不过袁尚,便派人向曹操求救。曹操乘机挥军北向,首先打败袁尚、袁熙后又消灭掉袁谭和高干,从而一举平定了河北。

袁熙、袁尚被逐出冀州后,引兵连夜奔往辽西投依乌桓去了。曹操用郭嘉之谋,以田畴为向导,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轻军千里往袭,在白狼山与袁氏兄弟及乌桓王冒顿的大军相遇。两军大战一场,冒顿大败被杀,袁熙、袁尚率数千人逃向辽东。曹操并不追赶,退军易州,按兵不动。大将夏侯惇说:“辽东太守公孙康,久不臣服。现在袁熙、袁尚又前往投靠,必为后患。不如乘其未安定,火速往征。”曹操笑道:“用不着劳烦诸位虎威,几天之后,公孙康定会自动将二袁的脑袋送来。”众将都不相信。然而,不久之后,公孙康果然派人将袁熙、袁尚首级送到。曹操大笑道:“果不出郭嘉所料!”原来,郭嘉在征乌桓途中染上重病。临终之时,他写下一封信给曹操,献计说:公孙渊一直担心袁氏吞并,今袁熙、袁尚前去投奔,心中必然怀疑。如果我们派军攻打,他们势必并力迎击,急切中难以得手。如果暂缓出兵,公孙康与袁氏兄弟就会互相火并。事情正如郭嘉分析的那样,公孙康听说袁熙、袁尚将要来投,与手下议定:若曹操前来征讨,便留下他们,合力抗曹;否则,就将他们赚入城中杀掉,献给曹操。这是因为,当年袁绍曾有吞并辽东之心,公孙康不仅一直耿耿于怀,而且也担心袁氏兄弟前来投靠是假,欲鸠占鹊巢是真。而袁氏兄弟也的确如公孙康所担心的那样,企图寻机杀掉公孙康等人,以辽东数万骑兵与曹操抗衡,以便收复河北。所以,当细作回报说曹操屯兵易州,并无下辽东之意时,公孙康立即设计将二袁杀掉,并且派人将首级送到易州。这样,曹操不费一兵一卒,即除掉了袁熙、袁尚,并且使公孙康自动归服。

7.围而不打和隔而不围

毛泽东在组织指挥解放战争平津战役期间,根据战略全局的需要,对敌占领的有些地方,采取先留后歼的的谋略。即先用兵力包围起来,但不去进攻它,稳住敌人,最后才彻底解决。

1948年11月人民解放军解放了东北全境;华东、中原战场上发起了围歼国民党军刘峙集团的淮海战役。位于北平、天津、张家口、唐山等地的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依据蒋介石“固守平、津以观时局变化”的方针,于11月中、下旬先后将其12个军42个师及地方部队共50余万人,部署在东起滦县、西至柴沟堡长达500公里的铁路沿线。其中,蒋系的3个兵团8个军25个师,防守北平以东之廊坊、天津、塘沽、唐山等地;傅系的1个兵团4个军17个师(旅),防守北平及北平以西之怀来、宣化、张北、张家口、柴沟堡等地,这个部署反映了蒋、傅固守平、津的方针,但又含有随时南撤或西逃的企图。随着淮海战役的胜利发展,毛泽东判断位于平津地区的蒋系主力可能南撤,傅系主力势必西撤。如果蒋、傅均撤退,解放军虽然可以不战而得平、津,但对尔后的作战不利。为此,11月18日命东北野战军迅速入关,首先隔断北平、天津、塘沽、唐山之间的联系,断绝蒋系主力南逃的道路。11月25日又令华北第3兵团由集宁地区东进。29日相继占领柴沟堡、万全、沙岭子等地,形成对张家口包围之势,阻止傅集团西窜绥远的去路。傅作义急令在北平的35军(欠一个师)及怀来(今怀来镇)的104军258师乘汽车连夜驰援张家口。

12月2日华北第二兵团由易县、紫荆关向涿鹿、下花园急进;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由蓟县向南口、怀来急进,攻克密云,歼灭第13军一个师,傅作义感到北平受到威胁,遂令第35军由张家口星夜东撤,令第104、16军由怀来、南口向西接应第35军。

12月6日,35军由张家口乘车东返。9日,华北第2兵团将35军包围于新保安。

这时,东北野战军主力6个纵队已分由喜峰口、冷口越过长城,但距平、津、塘还有数天路程;在淮海战场上,人民解放军正在围歼国民党12兵团,并包围了由徐州西逃的杜聿明集团。在此情况下,为使蒋介石不能迅速作出让傅作义集团放弃平、津南撤的决策,毛泽东12月11日电示平津前线领导人:目前两星期内的基本原则是围而不打,如对张家口、新保安有些则是隔而不围,只作战略包围,隔断诸敌联系,不作战役包围,如对北平、天津等,以待部署完成之后,各个歼灭之,以免南口以东诸敌迅速决策狂跑。同时,令淮海战场人民解放军在歼灭国民党第12兵团后,留下杜聿明集团余部,两星期内不作最后歼灭之部署;令山东军区控制济南附近,防止傅作义集团沿津浦一路经济南向青岛逃走。

12月20日,东北野战军第5、第11、第3纵队攻占丰台、海淀、通县、黄村和南苑飞机场等地,完成了对北平的包围;第6、第10、第1纵队攻占采育镇、廊坊、马头镇等地,隔断了平、津间的联系;第9、第8、第7纵队,分别占领唐山、军粮城、咸水沽、杨村、杨柳青等地,割断了津、塘间的联系,形成了对天津的包围。

至此,人民解放军已将傅作义集团分割包围于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等地区并封锁该部主力西逃和南撤的道路。

解放军东北、华北部队,遵照中央军委“先打两头再取中间”的方针,从12月下旬开始,至1949年1月中旬,逐次歼灭了新保安、张家口、天津之敌。又经过艰苦曲折的谈判,迫使傅作义接受了《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平津战役之所以取得伟大胜利,原因很多,但其中关键的也是最困难的是毛泽东在组织指挥这次复杂的战役中,统观全局,根据傅作义的心理特点,及时提出了“围而不打,隔而不围”的战法,成功地把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平、津、唐地区,尔后逐次解决。

刍议:本例是缓兵计的特殊应用,其中又穿插剥豆分瓜、削枝弱干等谋略。

8.缓时送礼金

大将军窦宪娶妻,国内各郡官员都去祝贺。汉中太守也想派人去送礼。部下李某劝道:“窦氏恣意横行,他的危亡立等可见,望您不送也罢。”太守害怕不送礼有祸,李某便请求自己去当使者。他在路上故意耽误时间。还没到京,便得知窦宪被诛杀的消息。凡是同窦宪交往的都受到株连。而汉中太守因李某的拖延送礼而免祸。

9.让丢失的金印自己还回

裴度是唐宪宗时的晋国公,任中书令,官当得够大的了。有一天,手下人告诉他,中书令的大印丢了。按理丢了官印是犯了大罪。但是裴度毕竟是老谋深算,久经官场,所以装得若无其事,并且和颜悦色地告诫手下人不要把官印丢了的事讲出去。当天晚上,裴度开宴,不请外客,专让全府上下的人来饮酒。大家都莫明其妙。半夜,酒宴正酣时,手下人悄悄报告裴度,说官印又还回来了。裴度也不说什么,让大家继续饮酒作乐,直至尽兴。

事后,手下人不明白裴度的奥妙,向他请教。裴度说:“此事必然是掌管案牍的官吏私自将印拿去偷印书卷,缓一下处置,他们必然放还原处。如果处理得过于急迫,偷印的人害怕治罪,很可能将印扔到江湖里或者干脆销毁。这样官印就真的找不回来了,那时就该我可要被问罪了。我今晚请手下都来喝酒,又不限制人们自由出入,那么,没有偷印的人认为老爷赏酒很开心,都会留在这里,而偷印的人则又能装着上厕所之类的,把印还回去。由于大家都在这里饮酒,他把印还回去就不会有人看见。我是创造了一个让他还印的好时机。那么,金印自然就还回来了。”

10.周省三换套救人

清代,浙江会稽县发生一个案件。有个年老的盐商,拥有万贯家财,但无子嗣,就娶了20多岁的穷家姑娘做二房,姑娘进门一年多就生了个又白又胖的儿子。可是这二房媳妇没满产期就死了。盐商的妻子出头告发,说二房媳妇是吃了一碗藕粉后中毒身亡的,这碗藕粉是婢女兰香冲调的。兰香显然是瞄准如夫人的地位,而毒死那个二房媳妇,想取而代之。这个案件并无证据,但由于盐商的妻子一口咬定,况且钱能通神,那兰香被绍兴府判处死刑,关在死牢里,只等刑部下达批文,一到秋天,就要斩首。

兰香的父母当然不甘心女儿无辜做刀下之鬼,便四处托人,解救兰香。

杭州省城的师爷周省三原籍会稽,和兰香是乡亲。他看了绍兴府送来的案卷,也觉得此案办得不实。但绍兴府已上报刑部,“秋斩”期限即到,再要复查已来不及。这个周省三是个侠肝义胆的热心人,他苦苦思索着如何来复查案子,搞明真相。

当时他正在批阅公文,由于心事重重,竟然把一支“大白云”毛笔错塞到“乌龙水”的铜笔套中去了。这一错套,顿使他心上产生了一个灵感。

刑部发往浙江各府的公文都是由杭州省城转发的。他以首席师爷的身份查看了所有刑部下达的批文,果然看到刑部发给绍兴府批斩兰香的公文。他又找到一封刑部同日发往浙江偏远地区的公文。他把两个公文的封套用烛火融掉,然后将两件公文互调后发下去。绍兴府和另一地区的府衙接到批件后总以为是经办人把公文套错了。于是退件,等到纠正过来再发批件时,已过了当年秋决的期限,这样就为周省三复查这个案件赢得了时间。

于是,周省三抓紧时间,来复查案件,查明了毒害二房媳妇的不是兰香,而是盐商的妻子。因为她既要传“香火”,又要拔除二房这个眼中钉,还可以嫁祸于盐商早想染指的婢女兰香。真可谓一石三鸟。她用钱买通一些人做伪证。周省三抓住了这些做伪证的“证词”中的漏洞,顺藤摸瓜,终于找出了真凶。那盐商的妻子在事实面前也只得供认不讳。

周省三将真实案情禀明了杭州知府,由杭州知府出面上报刑部,刑部将案子核实无误后,就推翻了原绍兴知府的判决,兰香的冤情得到昭雪。

11.缓则解

明宣宗时,赵豫担任松江府知府。每当看到状纸,发现事情并不紧急时,就对告状的说:“明天再来吧!”起初人们对他这种说法都加以嘲笑,因此有“松江太守明日来”的民谣。岂不知来告状打官司的人,往往是因为一时之愤,过了一夜、气平了,或者有众人加以劝解,许多事情也就平息了。比起那些费尽心机致人以罪而博取个人名声的人来,其用心的善恶真不只有天地之别啊!

12.做个饱鬼行吗?

娄门有两个贩布的商人乘着船赶水路,岸上有个和尚请求搭船到昆山去。船家不同意。但两个商人认为这是一个佛门弟子,让他搭船也是一桩善事,于是建议船家让他搭船。船家想反正这船是他俩包了船钱的,就让和尚上了船。

船到湖心那和尚便拔出刀来,对布商说:“你们要全尸还是要断头,如果要全尸赶快跳下湖去,不然我就动刀了!”两个商人伤心后悔极了,但又有什么办法呢?哭着对和尚说:“法师容我们吃一顿饱饭,这样也是一个饱鬼,行行好吧!”和尚一想,说:“也行,让你们做个饱鬼,快做饭。”一商人用祈求的眼光睨了船家一眼。船家会意,就去煮肉。他放了很多水,熬成了滚烫的肉汤。他用一个大钵将肉连汤盛了出来,对那两个商人说:“肉煮熟了!”两个商人蔫蔫地就像要上刑场似的答应着走过来,和尚注意着两个人的举动,却没有防着船夫顺手就将那一大钵滚汤扣到和尚头上。和尚“嗷”的一声惨叫丢了刀,双手去捂头脸。商人立刻抓起和尚的刀,砍翻和尚,推入湖中。那船飘然上路去了。

刍议:缓兵而待机,机至则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与无中生有相通处。

13.十三郎寻机获救

宋神宗年间,这一年的元宵之夜,京城街市中灯火辉煌,于是城中的人们都出来赏灯游玩。大臣王韶幼子王南陔,排行十三,家里人都管他叫十三郎。十三郎那年才五岁,聪明过人。十三郎见外面人来人往好不热闹,便央求父母准许他到街上观灯。王韶一想这可以让他开开眼界,就派家丁背着他去观灯见识。十三郎头戴珠缀成的丝绒小帽,身穿锦绣花衣,很是惹人注意。家丁们簇拥着他随着人流拥来挤去,看得很是开心。未料到,他这身打扮已经引起贼人注意,拥挤中被贼人换背背上,转身就走。过了一会儿,家丁们才发现小主人十三郎不见了,问谁谁也不知,一时慌了手脚,分头寻找。他们找遍了全城也未能找到,只好回府将十三郎失踪一事报告给王韶。十三郎的母亲听了急得眼泪汪汪,可是王韶却很镇定,他安慰妻子和家人道:”别的小孩也许会走失,咱们的十三郎一定会自己回来。”尽管他这样讲,全家老少还是惊慌不安。

转眼几天过去了,十三郎的消息还是一无所获,连王韶也沉不住气了。正当全家人愁眉不展之际,忽然门外来了一辆宫车,一位太监从车上下来,让全家人接旨。原来是宫廷派人送十三郎回家来了。全家人见十三郎回来了,都喜出望外,争先恐后地询问他这些日子到哪里去了。十三郎一五一十地对家人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当他离开宣德门后,低头一看带自己来的家丁不见了,再一看背着自己的人十分陌生,他知道是让歹徒给骗来了。他不哭也不闹,只是把那顶喜爱的小帽摘下来藏在怀里。来到东华门外,正巧有几辆宫车从身旁路过,十三郎看准机会,顺手抓住车顶的垂幔高声呼救。歹徒猝不及防,撇下十三郎就逃。坐在车里的内侍将他抱住,见他小小年纪竟这样机灵,模样又长得惹人喜欢,很是疼爱,就把他带入皇宫。第二天,内侍抱着十三郎上殿面君,奏称这件事是皇帝得子的吉兆。神宗满心欢喜,问十三郎是谁家的孩子,十三郎奏道:“小儿乃是王韶幼子。”接着又诉说了入宫的经过。神宗见他应答如流,毫不惊慌,叹道:“王韶竟有这样的好儿子,真是他的福气!”就让十三郎留在宫中玩耍几天,同时下密诏捕获劫持十三郎的一伙歹徒。这伙歹徒,没过多久就全部被捉拿归案。十三郎在宫中这几天,宫里上上下下无不喜欢他,他也不感到寂寞。待神宗让内待送十三郎回家那天,宫里很多人都舍不得,送给他许多好东西,连神宗也赐给他一些宝物。家里人听十三郎讲完这一切,又不住地向皇帝叩头谢恩。

14.日商的拖延战术

杰姆是美国一家迅速成长的软件开发公司的创办人,他在前一天晚上抵达东京,准备第二天参加一项与日本一家电脑制造商的合资谈判。他急于谈成这项有利的合资协议,可以使他的年营业额激增三倍。第二天,他提早15分钟到达山田先生的办公室,在接待室内他显得坐立不安,一会儿看看手表,一会儿又翻阅手提箱内的文件。十点时,秘书请他进入山田先生的办公室。

“你早,杰姆先生。”山田先生从椅上站起来并弯腰致意。两人交换名片后,杰姆看都不看一眼,就把山田先生的名片塞进衬衫里,对方则仔细端详并抚弄杰姆的名片,把它当作一份礼物似的。最后他抬起头,朝客人微笑。

“来杯茶,杰姆先生。”山田邀请着。

“不用了,谢谢您。”杰姆急着对可能的合伙人描述他公司的新资料库管理方案,山田先生仍然坐在那儿微笑和吸茶,露出一副不在意的样子。

当杰姆困惑不解地停下来时,山田先生点点头说:“你去看过御花苑盛开的花吗?”

盛开的花?杰姆来日本的目的是商谈软件合作而不是园艺。他单刀直入:“没有去看。”他现在觉得沮丧,语调开始急促。当他把话说完时,主人举起手说:“这是你第一次至敝国访问吧!我可以带你看看一些有趣的地方。”

杰姆深恐这笔交易就这样吹了,主动提出了最低的价格。

山田先生放怀大笑道:“杰姆先生,我很欣赏你这个方案,以及你的价格,这笔生意就这样敲定了。”

杰姆举手擦去额前的冷汗,深深叹了一口气。他是赢了这场谈判,或是输了?

几周后,他去参加“如何跟日本人做生意”研讨会,听到主持人解释日本人非常重视沉默和耐心。他立刻知道自己输了那场谈判,他因为没耐性而提出了更低的价钱,使公司因此平白损失了不少利润。

15.日商设计,库恩上当

美国谈判界的权威入士、谈判学家库恩,在他年轻气盛春风得意的时候,首次被派到日本谈判,没想到出师不利、惨败而归。

当他去的时候,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抱负,心想一定要让日本人惨败。于是,他带了一些有关日本人理智、心理方面的书,登上了开往东京的航班。飞机抵达东京机场时,库恩兴致勃勃地第一个走下飞机,此时,已经有两个日本绅士在那里等候他。他们殷勤地为他办理了各项手续,并把他送上了一辆大轿车。在车上,库恩舒服地坐在后座上,并伸着双腿。可是,两位日本绅士却挤在了前座上。他觉得很奇怪,便问道:“后面的座位不是很宽松吗?你们为什么不坐在后座呀?”两个日本人却谦卑地回答:“哦,你是主要人物,你需要好好休息,我们就不挤你了。”库恩对主人的周到礼遇感到十分的满意。

日本人故意客气地同他寒暄起来。这时,一位日本人问道:“请问你是不是按预订飞机班次回美国?我们可以为你安排车子,送你到机场。”库恩想也没想就拿出返程机票交给日本入,让他们做好送他的准备,库恩还真是为日本人的细心感激呢。但是,在东京安顿下来之后,日本人却并不急于谈判,而是安排库恩尽情地领略日本民族的好客和文化。在大约一个星期的时间享受着传统日餐,并观赏日本女人的表演。每当库恩问及何时开始谈判时,他们总是说:“还早,别急!”

在离库恩的返程日期只有两天的时候,谈判终于开始了。可是,日方又暂停谈判,安排库恩去打高尔夫球。此后,日本人又安排了欢送盛宴,致使谈判只进行了很短的时间,到了最后一天,大家刚坐下来谈判最主要的问题,送库恩去机场的车到了,等待着库恩启程,没有进行完的谈判只好在汽车里继续进行。汽车到机场时,谈判早早结束了,谈判结果是库恩大败!

此次谈判让库恩刻骨铭心。由于自己太年轻缺乏谈判经验,在无意间将自己的谈判期限泄露给了对方,因此惨遭失败。对方利用这一点取得了谈判中的有利地位,而且他们对库恩的期限大做文章,大加利用,故意拖延谈判时间,留下极短的时间与库恩谈判。于是库恩乱了阵脚,乱了方寸,不得不做出大幅度让步。

刍议:新解人判此例为以逸待劳,很不着边。大约是在《秘本计》找不到合适的计名语,因此张冠李戴,牵强附会地解说。要解决此类问题,只有跳出《秘本计》去找更合适的计名语。

16.先缓一步再说

一次,深圳一家公司欲从某港商处引进一种比较先进的机械设备,港商得知买方欲更新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对这种设备十分需要,在谈判中提出了很高的开盘价,深圳谈判代表在谈判桌上与对方展开了激烈的较量,但由于港商态度坚决,谈判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深圳某公司如果没有这种设备,扩大再生产的计划就无法实现,如果答应港商的条件则要被重重地宰一刀,这是深圳方所不情愿的。就在深圳方进退两难之际,公司谈判代表突然宣布谈判暂时中止,深圳方对港方的条件需要请示董事会,请求港商等待深圳方的答复。谁知一拖就过去了半个月,港商慌了,再三请求恢复谈判,深圳方均以董事会成员一时难以召集,无法达到法定人数,因此无法召开董事会讨论这一问题作为答复,又过了一个星期,港商又来催问,深圳方仍是如此答复,这下港商慌了手脚,急忙派人打听消息。结果令他大吃一惊,原来深圳公司正在着手与日本一家公司商洽同类商品的进口问题,双方对达成这笔交易很感兴趣。需知在商场上时间就是金钱,市场就是生命。港商眼看着要失去一个十分重要的市场,对自己产品的竞争十分不利,马上转变了态度,表示愿意用新的价格条件同深圳方继续商谈,深圳方看着目的已经达到,就同意了港商的要求。谈判达成协议时港商大呼赚头少得可怜,而深圳公司则大大节省了一笔外汇支出,靠施缓兵计取得了重大胜利。

刍议:从另一角度看,本例也有欲擒故纵之意。

关于缓兵计,《兵经百篇》有“延”“挨”两篇专叙,“秘本计”号称集大成而欠缺,这样的计能称完善吗?

在缓兵计里保留隔岸观火,这是两全其美的做法。至于用“隔岸观火”法来观察人的品行潜能,“洞若观火”,这种“活用”法,如同“笑里藏刀”可以解释成“笑里藏着治病的手术刀”一样,都是离常取巧,违背了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的原理。

又有用隔岸观火通过曲折盘绕方法解释奥运会筹办引进商业竞争机制,其实二者相距太远。这些做法都以“活用”为能事,其实都是夸大三十六计功能,以为可以取代千方百计,或者说可以指导商战一切。所以,正确认识三十六计的本质、功能及其应用方法,是三十六计研究的一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