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的治疗需药物、心理治疗并用。药物治疗可取得即刻效果,心理治疗可改变患者的认知和应对方式,避免复发。
1.药物治疗
(1)苯二氮类苯二氮类药物具有抗焦虑作用强、起效快、安全的特点。其基本药理作用是缓解焦虑、松弛肌肉、镇静、镇痛及催眠,并对抗抑郁药有增效作用。临床应用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到最佳有效剂量,维持2~6周后逐渐停药。停药过程不短于2周,以防症状反跳。
(2)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氟西汀、西太普兰等抗抑郁药对一些焦虑患者有良效,且无成瘾性,故临床上多利用苯二氮类起效快的特点,在早期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合用,然后再逐渐停用苯二氮类。作用于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的药物文拉法新、米氮平等抗焦虑也有良好效果。
(3)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最常用的是心得安。对于减轻焦虑症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亢进所致的躯体症状,如心悸、心动过速、震颤、多汗、气促或窒息感有较好疗效。一般与其他抗焦虑药物合用。常用剂量10~30mg,每日2~3次。有哮喘史、心动过缓者禁用。
(4)阿扎哌隆类抗焦虑药物如丁螺环酮、坦度螺酮都有良好的抗焦虑作用。因无依赖性,无安眠作用,不延长反应时,广泛用于焦虑症的治疗,但7~14天才发挥疗效,所以一般治疗早期可合用苯二氮类。
2.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多采用认知治疗、行为治疗或认知-行为治疗。焦虑症患者的个性特征常表现为对现实苛求,对人生期望过高,对疾病的性质认识不清,凡事往坏处想,总担心结局不好,长期处于高度警觉状态,势必会产生一些歪曲的认知,这是造成疾病迁延不愈的原因之一。同时,患者往往有焦虑引起的肌肉紧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心血管系统与消化系统症状。因此,应用认知疗法改变患者对疾病性质的不合理的和歪曲的认知,运用行为疗法如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等处理焦虑引起的躯体症状,往往可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