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工作中,要提高工作效率,要提高解决问题的效能,就必须找出最简单省力的方法。对一个优秀员工来说,要的是事半功倍,而非事倍功半。
在一家大公司工作的小文一下班就向老妈诉苦,说自己每天从一上班就开始忙个不停,一会儿干这,一会儿干那,天天忙得晕头转向。一起进公司的同学小李虽然和自己是做同样的工作,看起来却总是从容不迫的样子。更让小文有些心理不平衡的是,到月底工作量一统计出来,自己还不如小李高。
在职场中,有很多人都有类似小文的感觉:每天忙忙碌碌,却总是忙而无功;感觉自己付出很多,却还总是不能令老板满意;没有一刻空闲,到总结时却说不出自己作出的成绩。
如果你正处于这样的状态,这时的你就需要提高警惕了,也许你不是工作不努力,而是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因为,如今可不是讲求“慢工出细活”的时代,效率总是与工作业绩、奖金,甚至晋升挂钩,因此每天费尽心思琢磨的应该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对一个人来说,做工作要的是事半功倍,而非事倍功半。
下面就教你几个提高工作效率的好方法。
制订适宜的工作计划
在工作中,每个人都应认识到作出合理计划的重要性。为工作制订合理的目标和计划,做起事来才能有条理你会发现你的时间变得很充足,不会扰乱自己的神志,办事效率也会提高。所以,你应当计划你的工作,在这方面花点时间是值得的。如果没有计划,你就不会成为一个工作效率高的人。工作效率的核心问题是:你对工作计划得如何,而不是你工作干得多么努力。
对于技术与管理员工,制订计划的周期可定为一个月,但应将工作计划分解为周计划与日计划。每个工作日结束的前半个小时,先盘点一下当天计划的完成情况,并整理一下第二天计划内容的工作思路与方法。聪明的员工会尽力完成当天的工作,因为今天完不成的工作将不得不延迟到明天完成。这样必将影响明天乃至当月的整个工作计划,从而陷入“明日复明日”的被动局面。在制订日计划的时候,必须考虑计划的弹性。不能将计划制订在能力所能达到的100%,而应该制订在能力所能达到的80%左右。这是由员工的工作性质决定的。因为,在工作中每天都会遇到一些计划外的情况以及上级交办的临时任务。如果你每天的计划都是100%,那么,在你完成临时任务时,就必然会挤占你已经制订好的工作计划,原计划就不得不延期了。久而久之,你的计划失去了严肃性,你的上级也会认为你不是一个很精干的员工。
将工作分类
将工作分类的原则主要有轻重缓急原则、相关性原则和工作属地相同原则。轻重缓急原则包括时间与工作两方面的内容。很多时候员工会忽略时间的要求,而只看重工作的重要性,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相关性原则主要指不要将某一件工作孤立地看待。因为工作本身是连续的,当前的工作可能是过去某项工作的延续,或者是未来某项工作的基础。所以,工作开始之前,先向后看一看,再往前想一想,以避免前后矛盾造成的返工。工作属地相同原则指将工作地点相同的工作尽量归并到一块儿完成,这样可以减少因为工作地点变化造成的时间浪费。这一点对于在现场工作的员工尤为重要。如果这一点处理得好,可避免在现场、自己的办公室、物资部、监理、业主及其他部门之间频繁接触。既节约了时间,又少走了路程,还提高了工作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营造高效率的办公环境
每次办事的时候总是马马虎虎,好像需要的每一样东西都故意和自己作对,需要它们的时候总是找不到,其实这些都是由办事杂乱无章,办公环境混乱造成的。
要营造出高效率的办公环境,可采用下面的5个步骤:
1.清理过期的文件。
没有必要将办公室的文件柜塞得满满的。给文件柜“瘦身”,即对过期文件加以清理存放。如果一个文件你在过去一年里都没有找来看过,那么它就在被清理之列。这项工作耗时不多,但可谓一举两得:既节约了时间又腾出了空间。
2.扔掉旧的阅读材料。
你可能保存着不少不再需要的过期的出版物,像报纸、杂志等,那么请在清理办公室杂物时将它们一并清理出去。如果担心会扔掉重要的文章,可以在扔掉它们之前浏览一下目录,将真正需要的文章剪下来。在办公室里不要用太多的空间来存放过期的出版物,这样既可以扩大办公空间,又能够缩短你阅读和清理的周期,提高工作效率。
3.将不常用的东西移出你的视线。
随便看看你就会发现,办公室里很少使用的东西数量惊人。过期的文件、废弃的信笺、从来不使用的台灯,等等。在伸手可及的范围内只保留那些最常用的东西,将那些不是每天都要用的东西移出视线。
4.注意你的电脑显示器。
在电脑显示器占据你的桌面时,要释放更多的空间可以有两个选择:一个选择是使用显示器架,可以将文件和其他东西放到它下面;另一个选择是使用LCD显示器,它占用的空间只有CRT显示器的三分之一。
5.充分利用办公空间。
如果办公室比较小,就要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间。可以将架子安装到墙上,放一些常用的办公用具;桌子下面可以用来放文件或电脑主机。如果桌上要放传真机、复印机和打印机等多种办公设备,可以考虑购买一台多功能一体机。
有效管理时间
有些员工整天在办公室忙忙碌碌,走来走去,办公桌上各种文件、资料堆积如山,似乎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这些人实际上是在对时间的管理上出现了偏差,由此造成工作效率的低下。他们不是忙得没有时间,而是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因此,每一个员工都不应被时间牵着鼻子走,而应学会主动地把握时间、规划时间、管理时间,让有限的时间发挥更大的效用。
一个不会管理时间的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员工;同样,一个不会管理时间的人,他生命中的许多时光都处于一种浪费状态,并随时可能会浪费他人的时间。学会有效管理自己的时间,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更好地享受有限的人生。
每个老板都不愿看到自己的员工不知道通过有效管理时间来提高工作效率,一家著名公司的老板曾经这样说过:“我不喜欢看见报纸、杂志和闲书在上班时间出现在员工的办公桌上。我认为这样做表明他并不把公司的事情当回事,他只是在混日子。如果你暂时没事可做,为什么不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同事呢?”这位老板的话值得每一个员工深思。
作为员工,勤奋好学是老板最喜欢的。想要迅速获得老板的赏识,最好的方法就是尽可能提高工作效率。尤其当你面对堆积如山的工作时,先不要慌慌张张,手忙脚乱,而要先思考如何高效率地分配时间。只要事先分配好时间,并安排好事情的先后顺序,就能轻而易举地一一处理。
立即行动不拖延
在工作中,有些员工总是喜欢把工作往后推,搁着今天的事不做留到明天。因此,很多工作因为做得不够及时而被耽误,效率也就难以得到保障。
拖延是所有工作习惯中最为有害的。职场中有许多人都是被这种习惯所累,造成挫败的结局。所以,你应该竭力避免拖延的习惯,就像避免一种罪恶的引诱一样。
人们最大的理想、最高的意境、最宏伟的憧憬,往往都是在某一瞬间突然从头脑中闪现出来的。凡是应该做的事,而不立刻去做的人总是弱者。凡是有雄心壮志的人,总是能够在对一件事情充满兴趣、充满热忱的时候,立刻着手去做。
我们每天都有每天的事。今天的事是新鲜的,与昨天的事不同,而明天还有明天的事。所以,今天之事就应该在今天做完,千万不要拖延到明天!拖延的习惯不但会妨碍我们做事,还会摧毁我们的创造力。
另外,决定好了的事情拖延着不去做,还往往会对我们产生不良的影响。唯有按照既定计划去执行的人,才能增进自己的品格,才能拥有令他人敬仰的人格。其实,人人都能下决心做大事,但只有少数人能够自始至终地去执行自己的决心,因此也只有这少数人是最后的成功者。
要改掉拖延的不良习惯,唯一的方法就是在工作到来时,立刻动手去做。“要做,就立刻去做”,这是保持高效的格言。
第一时间面对困难
在第一时间面对困难,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速度是这个时代的标志,没有人能够置身其外。汽车制造商必须时刻保持几天之内从零订单到整车下线的超级制造能力,因为一步走错,就意味着坚持了两三年的开发周期从此泡汤,公司将一蹶不振……
所有的组织都会有面对困难和危机的时候。也许竞争对手突然降价50%,也许公司最大的客户突然转移,也许核心供应商突然停产等。这时候,就要求我们做出闪电般迅速的反应。只有在第一时间面对困难,才能抢得克服困难的先机,提高处理事件的效率。
以可口可乐公司为例,一个规模如此巨大、机构如此完善、业务如此庞大的公司,你简直无法想象,这样的公司还需要担心有什么意外,还需要有什么快速反应。
可是,当1999年6月9日,比利时发生可口可乐中毒事件的时候,可口可乐公司才感到后悔莫及。因为,如果能在客户投诉可口可乐问题的几个小时之内及时撤换那一批问题产品,那么这将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包装污染问题,就像超市里每天发生的事情一样,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惜的是,公司用了整整10天才做出反应。公众被激怒了,没人再购买可口可乐公司的产品。而且,比利时和法国政府还发布禁令,要求可口可乐公司收回所有产品。可口可乐公司陷入了成立113年以来最大的危机。公司股票下跌了6%,并被迫回收了14亿件可口可乐产品,价值6000万美元。这还仅仅只是开始……
10天的拖延使可口可乐公司总损失达1.30亿美元,全球共裁员5200人,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道格拉斯·伊维斯特被迫辞职。的确,真让人难以置信,由于反应迟钝,可口可乐公司差一点让公司最有价值的资产--可口可乐品牌毁于一旦。
可口可乐公司不得不用巨大的经济损失换取这个深刻教训。
实际上,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如果你立即做出反应,至少能缓解困境或减少损失。否则,你将为此付出巨大代价。
同样的情况在2003年8月5日再次发生了。
印度一个非政府组织--印度科学和环境中心宣布,他们的测试表明,可口可乐软饮料产品中的农药含量比欧盟规定水平高出36倍,百事可乐高出30倍。其中,他们发现了农业杀虫剂林丹、多氯联苯、马拉硫磷和毒死蜱。该中心还检测了美国的同类产品,但没有发现类似的成分。
印度科学和环境中心主任纳拉因先生严正指出:“他们声称全球统一标准,但是这次检测证明这根本与事实不符。这些公司利用了印度没有软饮料用水质量规定的法律漏洞。”
吸取了上次教训的可口可乐公司立即做出反应,态度非常坚决。公司的印度区总裁当天就联合百事可乐举行新闻发布会,否认了产品含超标农药的问题。
可口可乐印度区总裁古普塔反击说:“有人企图制造恐慌。我们质疑检测的方法,我们要邀请印度最著名的5名科学家重新审核。我们的产品绝对安全,绝对没有双重标准。”百事可乐印度区总裁巴克希说:“公司对所使用的地下水采用全球测试标准,和美国、欧洲的一致。”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两个对头公司,此次破天荒地进行了一次联手行动。
这一次,虽然问题更严重,但是,由于可口可乐公司反应及时、行动迅速,最终没有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巴顿将军指出,敌人越是猛烈地进攻,越需要及时制止。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和困难,公司及每个员工都必须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反应迟钝所付出的代价,远远要比你想象得巨大。
将困难的工作分解
工作中,遇到困难是常有的事,而战胜困难的关键就是要善于将困难的工作分解,把大问题化作小问题,学会分阶段、分层次处理问题,从而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李峰当部门经理不到两个月,就被公司董事会提拔为副总经理。他就职的公司是一家成长型的公司,发展很快。他主管的业务特别繁杂。几个月下来,他瘦了很多,还因劳累过度住过一次院。
他每天加班加点,可是工作压力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大。他十分痛苦,经常向朋友诉苦:
“我实在干不了啦。每天一进公司,脑袋里就塞满了各种信息与想法,乱成一团,无法理清。回到家,又睡不着,还是一团乱麻。再这样下去,我非疯了不可。”他甚至想:要不,干脆辞职算了。
李峰的问题,很多职场中的人都遇到过,尤其对于那些刚刚担任新岗位领导的人,感受更为明显。
那么如何解决这种紧张的工作状态呢?
一个人一次肯定吃不了一匹骆驼,但如果一次吃一点,不要太久也会消灭光。也就是说,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要学会分阶段和分层次处理,那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谓分阶段,实际上就是把问题在处理过程中逐步量化进行解决。
很长一段时期内,科学家们认为火箭肯定到不了月球。因为经过计算,一枚宇宙火箭要到达月球,自重至少要达到100万吨。按这种重量,火箭是不可能上天的。但后来,有科学家提出“分级火箭”的概念,即将火箭分成几级,当第一级的火箭将其他火箭送到大气层外,即自行脱落,减少重量,其他火箭可以轻松地向月球逼近。由于分阶段处理,使人类的登月计划成为可能。
另外,有时候我们碰到的问题无法在某一个层次处理,但分成不同层次就好解决了。
1872年,“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来到美国演出。当地有关团体立即来访,请求他在波士顿指挥一场音乐会,施特劳斯答应了。但谈演出计划的时候,他被这个规模惊人的音乐会吓了一跳。
原来美国人想创造一个世界之最:由施特劳斯指挥一场有2万人参加演出的音乐会。而一个指挥家一次指挥几百人的乐队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了,何况是2万人?
施特劳斯想了想,居然答应了。到了演出那天,音乐厅里坐满了观众。施特劳斯指挥得非常出色,2万件乐器奏起了优美的乐曲,观众听得如醉如痴。
原来,施特劳斯担任的是总指挥,下面还有100名助理指挥。总指挥的指挥棒一挥,助理指挥紧跟着相应指挥起来,2万件乐器齐鸣,和声响起。
因此可见,“分”是一种大智慧: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解除心理上的压力,也能帮助我们将困难问题高效的解决。
1968年春,罗伯·舒乐博士立志在加州用玻璃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他向著名的设计师菲力普·强生表达了自己的构想:“我要的不是一座普通的教堂,我要在人间建造一座伊甸园。”
强生问他的预算,舒乐博士坚定而坦率地说:“我现在一分钱也没有,所以100万美元与400万美元的预算对我来说没有区别,重要的是,这座教堂本身要具有足够的魅力来吸引人们捐款。”
这座水晶大教堂最终的预算为700万美元。700万美元对当时的舒乐博士来说是一个不仅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也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的数字。
当天夜里,舒乐博士拿出1页白纸,在最上面写上“700万美元”,然后又写下了10行字:
1.寻找1笔700万美元的捐款。
2.寻找7笔100万美元的捐款。
3.寻找14笔50万美元的捐款。
4.寻找28笔25万美元的捐款。
5.寻找70笔10万美元的捐款。
6.寻找100笔7万美元的捐款。
7.寻找140笔5万美元的捐款。
8.寻找280笔2.5万美元的捐款。
9.寻找700笔1万美元的捐款。
10.卖掉1万扇窗户,每扇700美元。
60天后,舒乐博士用水晶大教堂奇特而美妙的模型打动了富商约翰·可林,他捐出了第一笔100万美元。
第65天,一对倾听了舒乐博士演讲的农民夫妻捐出第二笔1000美元。
第90天时,一位被舒乐博士孜孜以求的精神所感动的陌生人,在生日的当天寄给舒乐博士一张100万美元的银行本票。
8个月后,一名捐款者对舒乐博士说:“如果你的诚意和努力能筹到600万美元,剩下的100万美元由我来支付。”
第二年,舒乐博士以每扇500美元的价格请求美国人订购水晶大教堂的窗户,付款办法为每月50美元,10个月分期付清。6个月内,1万多扇窗户全部售出。
1980年9月,历时12年、可容纳10000多人的水晶大教堂竣工,这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和经典,也成为世界各地前往加州的人必去参观的胜景。
水晶大教堂最终造价为2000万美元,全部是舒乐博士一点一滴筹集而来的。
许多目标乍一看像梦一般遥不可及,然而我们本着从零开始、点点滴滴去实现的决心,有效地将难题分解成许多板块,将会大大提高我们去攻克难关的信心、能力和效率。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DoItRightTheFirstTime,简称DIRTFT)”是著名管理学家克劳斯“零缺陷”理论的精髓之一。第一次就做对是最便宜的经营之道!
在一次工程施工中,师傅们正在紧张地工作着。这时一位师傅手头需要一把扳手,于是叫身边的小徒弟:“去,拿一把扳手来。”小徒弟飞奔而去。他等了好长时间,小徒弟才气喘吁吁地跑回来,拿回一把巨大的扳手说:“扳手拿来了,真是不好找!”
可师傅发现这并不是他需要的扳手。于是生气地说,“谁让你拿这么大的扳手呀?”小徒弟没有说话,但是显得很委屈。这时师傅才发现,自己叫徒弟拿扳手的时候,并没有告诉徒弟自己需要多大的扳手,也没有告诉徒弟到哪里去找这样的扳手。自己以为徒弟应该知道这些,可实际上徒弟并不知道。师傅明白了:发生问题的根源在自己,因为他并没有明确告诉徒弟做这件事情的具体要求和途径。
想到这儿,师傅明确地告诉徒弟,到某间库房的某个位置,拿一个多大尺码的扳手。这回,没过多久,小徒弟就拿着他想要的扳手回来了。
要想把事情做对,就要让别人知道什么是对的,如何去做才是对的。在给出做某事的标准之前,我们没有理由让别人按照自己头脑中所谓的“对”的标准去做。
在我们的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5%的人并不是在工作,而是在制造问题,无事生非,他们是在破坏性地做。
--10%的人正在等待着什么,他们永远在等待、拖延,什么都不想做。
--20%的人正在为增加库存而工作,他们是在没有目标地工作。
--10%的人没有对公司作出贡献,他们是“盲做”、“蛮做”,虽然也在工作,却是在进行负效劳动。
--40%的人正在按照低效的标准或方法工作,他们虽然很努力,却没有掌握正确有效的工作方法。
--只有15%的人属于正常范围,但绩效仍然不高,仍需要进一步地提高工作质量。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做到位,半到位又不到位是最令人难受的。在我们执行工作的过程中,“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一个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理念。如果这件事情是有意义的,现在又具备了把它做对的条件,为什么不现在就把它做对呢?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一种追求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然而许多员工做事不精益求精,只求差不多。尽管在表现上看来,他们也很努力、很敬业,但最终结果却总是无法令人满意。
时间管理专家常常告诫工作中的人们:“永远不要’随手‘把东西暂时先放在那里,即’别把东西放下,而要把东西放起来‘。不这么做的话,就意味着第一次没有把工作做完,过一会儿就至少得做两次了。”
当人们被要求“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时,许多人会反驳:“我很忙。”因为很忙,就可以马马虎虎地做事吗?其实,返工的浪费最不值得。第一次没做好,再重新做时既不快,花费也不少。
有位广告部经理曾经犯过这样一个错误,由于完成任务的时间比较紧,在审核广告公司回传的样稿时不够仔细,在发布的广告中弄错了一个电话号码--服务部的电话号码被广告公司打错了一个数字。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错误,给公司带来了一系列的麻烦和损失。后来因为一连串偶然的因素使他发现了这个错误,他不得不耽误其他的工作时间并靠加班来弥补。同时,还让上司和其他部门的同事陪他一起忙了好几天。幸好错误发现得及时,否则造成的损失必将进一步增加。
第一次没把事情做对,不仅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还会给上司和同事带来工作上的不便,严重时还会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或形象损失。对于上司安排你去做的事,你不去做,上司就要去做;你做不到位,上司就要返工。从管理角度来说,公司花了高薪聘请你的上司,成本是你的10倍以上;从经济意义上来说,他花1小时能做好的事,你花1天的时间做好也值。同样的道理,一件小事,你花了一个小时做完交给了他,当他发现了不完善的地方,再去补充、修改,花半个小时,如果这样,还是你费半天时间把事情第一次就做好要合算。你把小事做到位了,他的工作效率就提高了。
所以,只要在工作完成之前想一想出错后可能给自己和公司带来的麻烦、造成的损失,就应该能够理解“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这句话的重要性。
处理工作分清轻重缓急
帕莱托定律告诉我们:应该用80%的时间做能带来最高回报的事情,而用20%的时间做其他事情。记住这个定律,并把它融入工作中,对最具价值的工作投入充分的时间,否则你永远都不会感到安心,你会一直觉得陷入一场无止境的赛跑,而且永远也赢不了。
工作中,常会遇到千头万绪、十分繁杂的情况,往往弄得人们晕头转向,不辨东西。这时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找到其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集中力量解决它,是最该做的事。
一位著名的时间管理专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在一次关于时间管理的课上,这位专家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罐子。然后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罐口放进罐子里的鹅卵石。当他把石块放完后问他的学生:“这罐子是不是满的?”
“是!”所有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说。“真的吗?”专家笑着问。然后又从桌子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罐口倒下去,摇一摇,再加一些,又问学生:“你们说,这罐子现在是不是满的?”这回他的学生不敢回答得太快。最后班上有位学生怯生生地回答道:“也许没满。”
“很好!”专家说完后,又从桌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地倒进罐子里。倒完后,再问学生:“现在你们再告诉我,这个罐子是满的,还是没满?”
“没有满!”学生们这下学乖了,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说。“好极了!”专家再一次称赞他的学生们。然后,专家又从桌子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进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了的罐子里。当这些事都做完之后,专家问他的学生们:“我们从上面这些事情可以得到什么重要的启示呢?”
课堂上一阵沉默,后来有位学生站起来回答说:“无论我们的工作多忙,行程排得多满,如果要挤一下时间的话,还是可以多做些事的。”专家听完,点了点头,微笑道:“说得很好,但并不是我要告诉你们的重要信息。”说到这里,这位专家有意停顿了一下,用眼睛向全班同学扫视了一遍说:“我想告诉各位最重要的信息是,如果你不先将大的鹅卵石放进罐子里去的话,你也许以后永远没机会把它们再放进去了。”
一个人在工作中难免会被各种琐事、杂事所纠缠,如果你没有掌握高效能的工作方法,就会被这些事弄得筋疲力尽,心烦意乱,总是不能静下心来做最该做的事;或者是被那些看似急迫的事所蒙蔽,根本就不知道哪些是最应该做的事,结果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
“鹅卵石”是一个形象逼真的比喻,它就像我们工作中遇到的事情一样,在这些事情中有的非常重要,有的却可做可不做。如果我们分不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把精力分散在微不足道的事情上,那么重要的工作就很难完成。
创办遍及全美事务公司的亨瑞·杜哈提指出,不论他出多高的薪水,都不可能找到一个同时具有两种能力的人:第一,有思想;第二,能按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做事。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夸张,却也间接地反映出良好的工作习惯的确是被很多人忽略了。
查尔斯·卢克曼,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在12年内变成了培养登公司的董事长,并且每年会得到20万美元的薪金,另外还有100万美元的不定向分红。他是怎么成功的呢?他说他的成功原因是他具有亨瑞·杜哈提所说的几乎不可能同时具备的那两种能力。卢克曼说:“就我记忆所及,我每天早上五点钟起床,因为那时我的头脑要比其他时间更清醒。这样我可以比较快地计划一天的工作,按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安排做事的先后次序。”
如果你养成了根据工作的重要与否来组织和行事的习惯,你就能把工作逐一归类,合理地支配时间,做最重要的工作,那么你就将不再为繁忙的工作所累,也不会再因为在无多大意义的事上浪费时间而后悔了。
也就是说,凡事都有轻重缓急,重要性最高的事情,不应该与重要性最低的事情混为一谈,应该优先处理。大多数重大目标无法达成的主因,就是你把大多数时间都花在次要的事情上。所以,你必须学会根据自己的核心价值,排定日常工作的优先原则。建立起优先原则,然后坚持这个原则,并把这些事项安排到自己的例行工作中。
帕莱托定律告诉我们:应该用80%的时间做能带来最高回报的事情,而用20%的时间做其他事情。记住这个定律,并把它融入工作中,对最具价值的工作投入充分的时间,否则你永远都不会感到安心,你会一直觉得陷入了一场无止境的赛跑,而且永远也赢不了。“分清轻重缓急,设计优先顺序”,这是管理时间的精髓。
最理想的任务完成日期是昨天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在这首著名的《今日歌》中所表达的意思就是今日事必须今日毕。作为一名优秀的员工,更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某公司老板要赴国外公干,而且要在一个国际性的商务会议上发表演说。于是他身边的几名工作人员忙得头晕眼花,要把他所需的各种物件都准备妥当,包括演讲稿在内。
在老板出差的那天早晨,各部门主管都来送行。有人问其中一个部门主管:“你负责的文件打好了没有?”
对方睁着惺忪睡眼,道:“今早只睡了4个小时,我熬不住睡着了。反正我负责的文件是用英文撰写的,老板看不懂英文,在飞机上不可能看。待他上飞机后,我回公司去把文件打好,再以电讯传去就可以了。”
谁知,老板驾到后,第一件事就问这位主管:“你负责预备的那份文件和数据呢?”这位主管按他的想法回答了老板。老板闻言,脸色大变:“怎么会这样?我已计划好利用在飞机上的时间,与同行的外籍顾问研究一下自己的报告和数据,不能白白浪费坐飞机的时间啊!”
闻言,这位主管的脸色一片惨白。
最理想的任务完成日期是昨天。这一看似荒谬的要求,是保持恒久竞争力不可或缺的因素,也是唯一不会过时的东西。一个总能在“昨天”完成工作的员工,永远是成功的。其所具有的不可估量的价值,将会征服任何一个老板。
比尔·盖茨说:“过去,只有适者能够生存;今天,只有最快处理事务的人能够生存。”
尤其是在21世纪的今天,整个社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发展着。大至公司,小至员工,要想立于不败之地,都必须奉行“把工作完成在昨天”的工作理念。作为老板,百分之百是心急的人,为了生存,他们恨不能把一分钟分成八瓣。按他们的预算,罗马三日建成也嫌慢。所以,要老板花时间等你的工作结果,比浪费金钱更叫他心痛,因为在那失去的一分钟内能想到的业务计划可能价值连城。任何一个老板,都不能长期容忍做事拖延的员工。
优秀的员工从不拖延,在日常工作中,他们知道自己的职责是什么,在上司交代工作的时候只有两句话。一句话是:“是的,我立刻去做!”另一句话是:“对不起,这件事我干不了。”某件工作能做就立刻去做,不能做就立刻说出自己不能做,拖延与优秀员工无缘。
任何事情如果没有时间限定,就如同开了一张空头支票。只有懂得用时间给自己制造压力,到时才能完成。所以,你最好为某一工作定出较短的时间,不要把工作战线拉得太长,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某项任务,当然,也要保证完成工作的质量。否则,你对待那些困难或者轻松的工作就会产生惰性,因为没有期限,或者由于期限较长,你就会觉得可以以后再做。如果你只是从工作而不是从可用的时间上去想,就会陷入一种过度追求完美的危机之中。你会主次不分,且又安慰自己已经把某项(实际上是次要的)工作做得很完美,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使主要的目标落空了。
任何一位员工要想在职场中脱颖而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手中的工作完成在“昨天”。对老板交代的工作,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处理,争取把工作早点完成,给公司带来效益。
切记,千万不要把昨天就能完成的工作拖延到今天,不要愚蠢地等到老板开口说“你什么时候才能做完那件事”时,才开始寻找各种借口,并匆忙上阵,仓促处理未完的工作。
所以,当你的老板向你提出了苛刻的工作期限时,不要反驳,更不要抱怨。将心比心,如果你是老板,一定会希望员工能像自己一样,将公司当成自己的事业,勤奋、努力、积极主动地工作,在最短时间内有效完成工作目标。因此,假如你渴望成功,那么,就以老板苛刻的工作期限为基础,主动给自己再制定一个新的工作期限吧。
记住,新工作期限一定要比老板提出的还要苛刻。
问题思考
爱德文·布列斯说:支配时间的一些基本方法,可以为你决定工作的优先顺序:
1.重要而紧急--这些工作应列在第一位。你必须立刻去做,否则将自食恶果。
2.重要但不紧急--这些工作位居其次。但大部分都因这些工作可以拖延而被忽略了,这包括身体健康,写信给朋友等。
3.紧急但不重要--这些工作在别人的表上应列为优先。
4.繁忙的工作--假如你能控制住,在完成一件困难的工作后,不应只是想到休息。但要是花了太多的时间去做它,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拖延。
5.浪费时间的工作--这些工作应该从你的顺序中除去,假如你认为这件工作浪费时间,那就别忘了沙若·杜内所说的话:“生命中浪费的时光,在点滴流逝,原来美好的时光,却轻易地流逝了。”
读完这段话,请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问题一: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善于支配时间的人吗?理由何在?
问题二:如果目前你还不能高效完成老板交给的任务,那今后要在哪些方面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