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好在职每一天
43700300000009

第9章 每天进步一点点

价值是一个变数。今天,你可能是一个价值很高的人,但如果你故步自封,满足现状,那么明天,你的价值就会贬值,被一个又一个智者和勇者超越。今天,你也可能做着看似卑微的工作,人们对你不屑一顾,而明天,你可能通过知识的不断丰富和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修养的日益升华,让世人刮目相看。

约翰·伍迪是一位成功的体育教练。年轻时,他多次参加奥运会,累计得过十枚金牌。在他执教的二十多年里,又培养了十一位得过世界冠军的运动员。

“你认为一个人要成功,最重要的是什么?”有一天,在一次训练的过程中,他的一个学生问他。

“不安于现状,永远追求新高度。”约翰·伍迪说。

约翰·伍迪认为,作为一个运动员,在其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很多阶段,在任何一个阶段安于现状,都可能导致运动生涯的终止。比如,一个运动员如果取得地区冠军就满足了,他绝对不可能取得全国冠军;如果他取得全国冠军就满足了,他绝对不可能取得世界冠军;当他取得一项世界冠军就满足了,他绝对不可能取得下一项世界冠军。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经常这样教导我的队员。”约翰·伍迪说,“他们没有让我失望。”

事实上,整个世界都是竞技场,每一个人从出生那天起,就投入到比赛中了。比学习成绩,比工作成果,比事业成就,比家庭幸福……成功的人,总是那些不安于现状的人。

比尔·盖茨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首富,那是因为他不安于做美国首富。

苹果电脑公司创始人之一史蒂夫·乔布斯为什么在1980年就能够拥有数亿元资产,25岁时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靠白手起家成长起来的富翁,并成为白宫的座上宾,被里根总统称作“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那是因为他不安于做一个高薪打工仔。

迈克尔·乔丹为什么能够成为美国男篮历史上最杰出的运动员,那是因为他每取得一项成功之后,都忘记过去和现状,把目光投向未来更高的目标。

球王贝利之所以能够成为球王,那是因为他从来不安于现状,当有人问他最满意的一个进球是哪一个时,他说:“下一个。”

刘翔为什么能够成为整个亚洲的骄傲?在过去许多年里,人们一直认为黄色人种在田径赛上不可能占据优势,甚至,有的科学家还从人的体质方面来分析,以证明黄色人种根本就不应该和刘易斯之类的黑人较劲儿。于是,大部分亚洲黄肤色的运动员就安于田径项目上的现状了:算了,我们天生就不是拿世界冠军的料。然而,刘翔并没有被这种意识所束缚,他勇于打破“现状”,一步一个脚印,从中国赛场跑向世界赛场。在雅典奥运会上,以12秒91的成绩平了名将科林·杰克逊的世界纪录,书写了我国乃至亚洲田径的历史!

在社会这个大竞技场上,无论你是什么角色,工人、农民、教师、老板、公务员、学生……你都必须参与竞争。任何人都不能说“我与世无争,你们比赛去吧”。但是你放弃比赛资格,不等于就能够安安稳稳地生活,因为你不争,并不等于别人不争。所以,既然必须参与竞争,那何不勇敢地竞争呢?要知道,世界上永远没有固定不变的“现状”,正如《沉入海底的家园》告诉我们的那样:你认为可以长久存在的美丽岛屿,终有沉入海底的那一天。

李洋曾经在一家合资企业担任首席财务官。在成为首席财务官之前,他工作非常努力,并作出了优异的成绩。老板非常赏识他,第一年就把他提拔为财务部经理,第二年又提拔他为首席财务官。

当上首席财务官以后,拿着高薪,开着公司配备的专车,住着公司购买的华宅,李洋的生活品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然而,他的工作热情却一落千丈,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享乐上面。

当朋友问他还有什么追求时,他说:“我应该满足了,在这家公司里,我已经到达自己所能够到达的顶点了。”李洋认为公司的CEO是董事长的侄子,自己做CEO是不可能的,能够做到首席财务官就到达顶点了。

他在首席财务官的位置上坐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却没有干出值得一提的业绩。朋友善意地提醒他:“应该上进一点了,没有业绩是危险的。”

没想到,李洋竟然说:“我是公司的功臣,而且这家公司离不开我李洋,老板不会把我怎么样的!”

他甚至在心里对自己说,高薪永远属于我,车子永远属于我,房子永远属于我,没有人可以夺去,因为没有人可以替代我。

的确,公司很多工作都离不开李洋。然而,他的糟糕表现,还是让老板动了换人的念头。终于,在一个清晨,李洋开着车,和往日一样来到公司,优越感十足地迈着方步踱进办公室,第一眼看到的却是一份辞退通知书。

被辞退了,高薪没了,车子不得不还给公司。而且,他还从舒适的房子里搬了出来,不得不去租一间小得可怜、上厕所都不方便的小套间。

李洋以为自己不可替代,事实上,现在这个社会最不缺的就是人才。就在他被辞退的当天,公司就又招聘了一位首席财务官。

“功臣”依然失业了。李洋不思进取而失去优越的“现状”是不值得同情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安于现状的人最终面临的只有被淘汰。无论是什么职位,如果你安于现状的话,都逃不了职位被人抢走,或者“铁饭碗、金饭碗”被打破的可能。

事实上,在很多企业里,“功臣”都因为安于现状而失败。这些“功臣”们在失败到来时,常常埋怨老板“不念旧情、忘记过去”,却没有想过,自己虽然昨天是“功臣”,可今天已经成了浪费企业资源的罪人了。

要避免类似于李洋那样的遭遇,有两点是必须记住的:

第一,努力奋斗,不断改变自己的“现状”。

第二,过去的成绩只能属于过去。不管是如何功勋卓著的“功臣”,在你不能为企业创造新价值的时候,你就是一文不值的。老板不可能因为你昨天干得好,就把你一直养下去。

只有不断超越平庸,永不安于现状,你才会在职场上永远处于不败之地。

职场上没有永远的“红人”

不安于现状,是优秀经理人的基本素质,也是优秀员工的立身之本。任何职业所需要的,都是不断创新的职业者。对那种必须推着才肯前进的人,肯定会被市场淘汰。

职场上的“红人”,指的是那种作出非常出色的成绩,受到老板赏识和提拔的人。在其他人看来,他们是深受老板宠爱的幸运儿。几乎在每一个组织里,都有“红人”存在。

但是,有专家在给企业做人力资源顾问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无论多么红的“红人”,都红不长久,而且红的程度越深,失宠的时刻来得越快。

两年前,陈成来到现在的公司做了一名普通员工,但他工作一直都非常努力,并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老板非常赏识他,于是他成了老板的“红人”。一年以后,他被提拔为物流管理部总理,工资一下子翻了两倍,公司还给他配备了专用汽车。

刚当上经理时,陈成还是像做经理之前那样努力,每一件事情都做得尽善尽美。

“你怎么那么傻啊?”不断有人这样对他说,“你现在已经是经理了,用不着什么事都自己去做,再说老板并不会检查你做的每一件事情,你做得再好,他也不知道啊。”

没错,老板不可能看到每一个员工的每一份成绩。可是,如果你养成了追求完美的习惯,把每一件事都尽力做到最好,就可以保证老板所看到的都是完美的。到那时,老板自然会为你晋职加薪,可惜陈成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在多次听到别人说他“傻”的话后,陈成变得“聪明”了,他学会了投机取巧,学会了察言观色,以及怎样去迎合老板,完全不把心思放在工作上,而是放在揣摩老板的意图上。如果他觉得某件事情老板要过问,他就会将它做得很好;如果他觉得某件事情老板不会过问,他就马马虎虎糊弄一下,甚至根本就不做。

终于,在陈成当上经理一年后,老板发现陈成隐瞒了工作中的很多问题。老板一怒之下,就把陈成解聘了。

“红人”失宠,虽然有很多因素,但最主要的是“红人”失去了原来积极进取的工作激情,变得满足现状了,而绝对不是老板喜新厌旧。这些人在成为老板的“红人”之前,所得到的回报可能并不多。他们努力工作,用业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用业绩来取得想要的回报。终于,他们成功了,成了老板的“红人”,被老板赏识和提拔,薪水、职位都大大提高,生活条件也得到了很大改善。这个时候,他们就滋生了骄傲和自满的情绪,开始变得不可一世,对工作越来越没有责任心,工作干劲儿也没有以前足了,认为缺了他公司就不能运转了。之所以这样,主要有以下几个心理因素在作怪:

第一,觉得自己过去付出的太多,奉献得足够了,该好好享受一下了。

第二,觉得有老板宠着,没人能够把他怎么样了。

第三,潜意识中认为自己拿的薪水和福利都是理所当然的了,并且可以一直拿下去。

第四,不切实际地认为公司里没有人可以超越自己了,自己是不可替代的。

不管你愿不愿意,实际上,每时每刻都有人憋着劲在和你比赛。高薪水、高福利、老板的赏识和重用,想得到这些的人多着呢!你得到了,那些还没有得到的人一定也想得到,他们付出十倍甚至百倍于你所付出的努力,去证明他们的能力和价值。让老板明白他们比你更优秀。在这些人的“围攻”下,你如果安于现状,早晚会被他们赶上,然后超越,最后被他们比下去。别人比你优秀了,老板凭什么还让你做“红人”呢?

因此,不要满足于目前的工作表现,永远要做最好的,你才能成为老板眼中不可或缺的优秀员工。人们永远不能做到完美无缺,但是在你不断增强自己的力量、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的时候,你对自己要求的标准也会越来越高。这是人类精神的永恒本性。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顺其自然是平庸无奇的。平庸是你我的最后一条路。为什么可以选择更好时我们却总是选择平庸呢?为什么我们只能做别人正在做的事情?为什么我们不可以超越平庸,做老板眼中永远的“红人”呢?

如果一个运动员顺其自然的话,那么他永远不会赢得奥运会冠军。把金牌挂在胸前的运动员必须不断超越已有的记录。正如哈伯德所说的:不要总说别人对你的期望值比你对自己的期望值高。如果哪个人在你所做的工作中找到失误,那么你就不是完美的,你也不需要去找借口。勇敢地承认这并不是你的最佳程度。千万不要挺身而出去捍卫自己。当我们可以选择完美时,却为何偏偏选择平庸呢?我讨厌人们说那是因为天性使他们要求不太高。他们可能会说:“我的个性不同于你,我并没有你那么强的上进心,那不是我的天性。”

其实,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成功者无论做什么,都力求达到尽善尽美,丝毫不会放松;成功者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不会轻率疏忽。

你工作的质量往往会决定你生活的质量。在工作中你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能做到最好,就不能允许自己只做到次好;能完成百分之百,就不能只完成百分之九十九。不论你的薪水是高还是低,你都应该保持这种良好的工作作风。在职场中,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看成是一名杰出的艺术家,而不是一个平庸的工匠,应该永远带着热情和信心去工作,那样你才能在职场上走得更长远。

永远不要说“做得够好了”

“如果大家做得不好,那么,微软离破产就只有15个月!”这是比尔·盖茨时常训诫员工的话。这话听起来有些耸人听闻,然而,细细品味,确实发人深省。

很久以前,一位富翁要出门远行,临行前他把仆人叫到一起并把财产委托给他们保管。依据他们每个人的能力,他给了第一个仆人十两银子,第二个仆人五两银子,第三个仆人二两银子。第一个仆人用十两银子经商并且赚到了十两银子。同样,第二个仆人用那五两银子也赚了五两银子。但是拿到二两银子的第三个仆人却把它埋在了土里。

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主人远行回来与他们结算。拿到十两银子的仆人带着另外十两银子来了。主人说:“做得好!你是一个对很多事情充满自信的人。我会让你掌管更多的事情。现在就去享受你的奖赏。”

同样,拿到五两银子的仆人带着他另外的五两银子来了。主人说:“做得好!你是一个对一些事情充满自信的人。我会让你掌管很多事情。现在就去享受你的奖赏吧!”

最后拿到二两银子的仆人来了,他说:“主人,我知道你想成为一个强人,收获没有播种的土地,收割没有撒种的土地。我很害怕,于是把钱埋在了地下。”主人回答道:“你既然知道我想收获没有播种的土地,收割没有撒种的土地,那么你就应该把钱存到银行家那里,以便我回来时能拿到我的那份利息,然后再把它给有十两银子的人。我要给那些已经拥有很多的人,使他们变得更富有;而对于那些一无所有的人,甚至他们有的也会被剥夺。”

这个仆人原以为自己会得到主人的赞赏,因为他没弄丢主人给的那二两银子。在他看来,虽然没有使金钱增值,但也没丢失,就算是完成主人交代的任务了。然而他的主人却不这么认为。他不想让自己的仆人顺其自然,而是希望他们能主动些,永远不觉得自己已经做得够好了。

在公司中,也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人,他们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了。当任务完成得不理想时,他们总是习惯说:“我已经做得够好了。”工作中习惯于说自己“做得够好了”的人是对工作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每个人的身上都蕴含着无限的潜能,如果你能在心中给自己定一个较高的标准,激励自己不断超越自我,那么你就能摆脱平庸,走向卓越。

彼得现在是一家公司的老板,以前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推销员。他发奋工作的原因是他在一本书上看到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拥有超出自己想象10倍以上的力量。在这句话的激励下,他反省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态度,发现自己错过了许多可以和客户成交的机会。于是,他制订了严格的工作计划,并付诸于每一天的工作中。三个月后,他回过头看看自己的工作进展,发现业绩已经增加了两倍。数年以后,他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在更大的舞台上检验着这句话。

每个人都有一种突出的才能,各有特色,不尽相同。无论你的特色是什么,你都不要把它藏起来,你应该积极地把你的才能发掘出来并发挥得淋漓尽致。

事实上,面对激烈的竞争,每个人都应该不断地超越平庸,追求完美,事物永远没有“够好”的时候,只有把它“做得最好”才能真正成功。

无论客户、上司还是老板,真正存心挑剔的时候并不多,他们提出的要求,都是迫于某种需要。客户担心产品出问题;上司怕工作质量影响业绩;老板则更是迫于市场的巨大压力才严格要求,因为他从来都无法对市场说:“我已经做得够好的了,你降低要求吧!”市场是无情的,有时可能只比竞争对手稍逊一点点,就可能被淘汰出局。

当每个员工将“做到最好”变成一种习惯时,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并获得更多的回报。

当然,这种习惯或许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把“我已经做得够好的了”当成一种习惯时,其后果将可想而知--工作上投机取巧也许只会给你的上司和公司带来一点点经济损失,但它却影响到你个人前途的发展。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一句值得每个职场中人铭记一生的格言。有很多人因为养成了轻视工作、马马虎虎的习惯,以及对工作敷衍了事、糊弄的态度,终其一生都处于社会底层,更谈不上成就事业了。细想一下,你的内心也应该有所触动吧?

主动学习,成为公司不可替代的人

杰菲逊说:“一个人拥有了别人不可替代的能力,就会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是的,一个能在短时间内,主动学习更多的有关工作领域的知识,不单纯依赖公司培训,主动提高自身技能的人,就是公司不可替代的优秀员工。

文艺复兴时期,一个画家是否能够出人头地取决于能否找到好的赞助人。

米开朗琪罗的赞助人是教皇朱里十二世,在一次修建大理石石碑时,两人产生了分歧--他们激烈地争吵起来,米开朗琪罗一怒之下扬言要离开罗马。

大家都认为教皇一定会怪罪米开朗琪罗,但事实恰恰相反--教皇非但没有惩罚米开朗琪罗,还极力请求他留下来。因为他清楚地知道米开朗琪罗一定能够找到另外的赞助人,而他永远无法找到另一位米开朗琪罗。

米开朗琪罗身为艺术家,其卓越的才华是他手里的王牌。具有不可替代性就可以让自己的地位坚不可摧。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只要拥有了别人不可替代或超越的能力,就会使自己的地位变得十分稳固。因此,让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让自己的技能无可取代,才能在职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一位老板曾经这样说:“我手下有8名销售代表。2名顶尖高手创造的销售增长额高达总数的50%,这两个人我是丢不起的。”

这两个“丢不起”的员工,就是老板“不可替代”的员工。他们在老板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对此,全球首富比尔·盖茨也深有感触:“

我未曾想到会成为富翁。富贵实在非我所愿。时至今日,激励我的仍然是赚钱这回事。若让我在我的事业和财富间作出抉择,我会选择事业。在银行存有巨款,怎么比得上率领一支数以千计的才华横溢、生机勃勃的队伍更振奋人心。”

一个人要想变得不可替代,就要积极进取,努力学习。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成功必须加倍努力,而且要比别人更努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不平凡的过程,才会产生不平凡的结果。

公司需要的是优秀的员工。你必须持续不断地自我成长,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否则根本不可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上保持领先地位。你只有两种选择,一是积极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二是随波逐流,懒散懈怠,最后变得不堪一击。

对员工来说,在设立一定的目标后,必须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所有的计划一定要按时完成。在超越自己本身的同时,一定要更努力地超越你的竞争对手。要超越竞争对手,就必须比竞争对手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智慧,而这是以积极主动学习为前提的。

张山毕业后与一家广告公司签约,并开始进入实习期。虽然同学都说实习很简单,但他还是非常重视它,抱着一种虚心求教的态度向每个同事学习。因为他不想做一个不能胜任的员工。以前在学校他很少和陌生人打交道,是一个很内向的人。但是开始工作以后,他就有意识地努力改变这种状况。后来,他慢慢克服了害羞,硬着头皮和同事们交流工作,也开始融入了他们的圈子。大家都觉得他很努力,也很好学,都非常愿意帮助他,老板对他也非常认可。经过三个月的工作,他已经克服了当初的畏畏缩缩,适应了职场生活,还获得了“优秀员工”的称号。他提到自己的进步时说:“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一定程度上,你的学习能力决定了你在公司能走多远、做多久。因为任何工作都是需要学习才可以改进或者创新的。当一个人没有从外界学习新东西的能力或者兴趣时,当一个人不愿意或者没时间思考时,当一个人排斥创新时,他的进步与成长之路也就停止了。

在公司中,一个员工要想不断取得进步,就要不忘初衷,虚心学习。所谓初衷,就是公司的经营理念。只有始终不忘公司经营理念的员工,才可能谦虚地学习,才可能与同事齐心协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公司的目标。不忘公司初衷,又能谦虚学习的人,才是公司最需要的员工。

当然,在职场上奋斗的人在学习上有别于在校学生的学习,因为他们缺少充裕的时间和心无杂念的专注,以及专职的培训人员。所以积极主动地学习尤为重要。下面是几种适用于职场的学习方法:

1.在工作中学习。

工作是任何职业人员的第一课堂,要想在当今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胜出,就必须学习从工作中吸取经验,探寻智慧的启发,获取有助于提升效率的资讯。

通过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你可以避免因无知滋生出的自满而影响你的职业生涯。不论是在职业生涯的哪个阶段,学习的脚步都不能稍有停歇,要把工作视为学习的殿堂。你的知识对于你所服务的公司而言可能是很有价值的宝库,所以你要严格地进行自我监督,别让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落在时代后头。

2.努力争取培训的机会。

多数公司都有自己的员工培训计划,培训的费用一般列入公司人力资源开发的成本开支。而且公司培训的内容与工作紧密相关,所以争取成为公司的培训对象是十分必要的,为此你要详细了解公司的培训计划,如培训周期、人员数量、时间的长短,还要了解公司的培训对象有什么条件,是注重资历还是潜力,是关注现在还是关注将来。如果你觉得自己完全符合条件,就应该主动向老板提出申请,表达渴望学习、积极进取的愿望。这样的员工是非常受老板欢迎的,同时技能的增长也是你晋升加薪的能力保障。

3.自费进修。

在公司不能满足你的培训要求时,也不要放松下来,可以自费进修一些课程。当然首选应是与工作密切相关的科目,其他还可以考虑一些热门的或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这类培训更多意义上被当做一种“补品”,在以后的职场中会增加你的“分量”。

随着知识、技能的更新越来越快,不通过学习、培训进行更新,适应性自然会越来越差,而老板又时刻把目光盯向那些掌握新技能、能为公司提高竞争力的员工。

未来的职场竞争将不再是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竞争,而是学习能力的竞争,一个人如果善于学习,他的前途必会一片光明。

每天进步一点点

伟大的成就通常是一些平凡的人们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而取得的,他们注重细节,每天懂得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就前进一大步。对那些勇于开拓的人而言,生活总会给他提供足够的机会和不断进步的空间。那些最能持之以恒、忘我工作的人,往往就是最成功的人。

众所周知,日本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向来以品质卓越著称,不论是电子产品、家用电器还是汽车,日本的产品品牌在世界上都是数一数二的。

日本为何对于企业品质有如此高的重视程度呢?“二战”结束后,一位美国的品质大师戴明博士到了日本,对日本企业界提出“品质第一”的法则。他告诉日本企业界,要想使自己的产品畅销全世界,在产品品质上一定要持续不断地进步。

戴明博士认为:“产品品质不仅仅要符合标准,而且要无止境地每天进步一点点。”当时有不少美国人认为戴明博士的理论很可笑,但日本人却完全照做。今天日本企业的产品在世界上取得了辉煌成就,他们将功劳归于戴明博士,甚至将颁发给先进企业的奖项称为戴明奖。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一年亏损数十亿美元时,他们邀请戴明博士回来演讲,戴明仍然强调要在产品品质上每天进步一点点,持续不断地进步,一定可以使公司起死回生,振兴发达。结果,福特汽车公司按照这一法则贯彻3年之后,便扭亏为盈,一年净赚60亿美元。

前洛杉矶湖人队的教练派特雷利在湖人队最低潮时,告诉球队的12名队员说:“今年我们只要每人比去年进步1%就好,有没有问题?”球员们一听:“才1%,太容易了!”于是,在罚球、抢篮板、助攻、拦截、防守五方面每人都各进步了1%,结果那一年湖人队居然得了冠军,而且是最容易的一年。

有人问派特雷利教练,为什么这么容易得到冠军呢?教练说:“每人在五个方面各进步1%,则为5%,12人一共60%,一年进步60%的球队,你说能不得冠军吗?”

其实,职场中人也可以遵循这个法则,让自己每天进步1%,只要你保证每天进步1%,就不必担心自己不成功。在每晚临睡前,进行自我分析:今天我学到了什么?我有什么做错的事?今天我有什么做对的事?假如明天要得到我要的结果,有哪些错不能再犯?

实际上许多人都明白自己在工作中该做些什么事,可就是拿不出行动来,根本原因就是他们不懂得每天进步一点点是制定未来目标的原则。

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结果。

目标是对于我们所期望成就的事业的真正决心。目标比幻想好,因为它可以通过努力来实现。

没有目标,不可能发生任何事情,也不可能采取任何行动。如果一个人没有目标,就只能在做事的道路上徘徊,永远到不了任何一个地方。

成功是诱人的,它要求你的一切工作都有益于人生的追求,都是深刻的。

为了这种深刻,你不得不放弃一些简单而又原始的丰富。

这永远是一个人生中的两难问题。

一个人,放弃那些应该放弃的诱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对持有积极心态的人来说也是如此。一个人要想成功,必然要放弃一些普通人能享受的人生乐趣。你在灯下刻苦攻读,别人却在麻将桌上“修长城”。放弃类似的所谓人生享受,一个稍有意志力、希望成功的人就可以做到。但是,在面对长远利益和短期效应的选择时,难度就变大了。

小池国三从十三岁就背井离乡,在若尾商店做小店员,日后却成为小池商店董事长、山一证券公司创办人、小池银行董事长和东京瓦斯公司董事长。

有一天,有人向他询问经营事业致富的秘诀。

小池回答说:“所有成功的企业家都不会冒失莽撞,不会操之过急,都是脚踏实地从山脚一步一步坚实而稳定地攀登到山顶的。他们不会梦想一下子就跳到顶峰,而是先从他们能力所及的范围着手,先做小生意,脚踏实地学习,一步一步充实自己的实力,小生意做成功,然后进一步做更大的生意,这样才不会招致失败。然而很多失败的生意人都犯了几乎同样的错误,他们想一步登天,明明自己的资金只有一百万,却自不量力大举借债来做一千万的生意。结果,负担不起利息,入不敷出,虽然艰苦挣扎,仍然非倒闭不可。就好像没有开花就想结果;一年级刚念完就想跳到六年级;没有练过跳高,一下子就想跳上山顶,那么非失败不可。”

可见,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原则,是成功的人生战略,无论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还是对事业成功的追求都是如此。我们可以追求短期效应,但目光却应放得更长远些,不要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不要让急功近利蒙住了我们智慧的双眼。

布留索夫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可能,那就走在时代的前面;如果不可能,那就同时代一起前进;但绝不要落在时代的后面。”

人的身体之所以能够保持健康活泼,是因为人体内的血液时刻在更新。同样,作为公司的一名员工,只有不断地从学习中吸收新思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才能够在工作中获得不断改进的方法。

每天进步一点点如果成为一种习惯,将会受益无穷。一名不断改进的员工,他(她)的魄力、能力、工作态度及负责精神都将会为他(她)带来巨大的收益。一个持续改进的老板,不但会感染自己的员工与他(她)一同改进日常的工作,还能让自己的事业每天都向前滚动、壮大。

一桶新鲜的水,如果放着不用,不久就会变臭;一个经营良好的公司,老板和员工如果不时刻作出更新和改进,这个公司的经营也必定会逐渐地衰退。一个积极的成功者,每天在工作中都要求自己有所改变、有所进步。他们害怕退步,恐惧落后,因此,他们总是自强不息地力求让自己每天的工作都有所进步。因为他们都明白这是一种自我超越式的修炼。

打造个人品牌:为工作贴上卓越的“标签”

竞争不可怕,裁员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创造个人价值:精湛的专业技能、独具特色的工作风格和高尚的人品。如果你想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取胜,就应该从现在开始,把自己当做一个品牌来经营。有了个人品牌的人才,才能在职场中成为“不倒翁”。

都说“铁打的职业,流水的人才”,尤其在当今社会,每个职场中人都要有自己的竞争力,否则就无法在职场中生存。那么竞争力从何而来呢?答案就是创造别人不可替代的价值,也就是打造你自己的品牌。

可口可乐的老板曾经说,如果一天早上醒来,可口可乐公司被大火烧了个干净,但仅凭“可口可乐”这四个字,一切马上就可以重新开始。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为什么巩俐在一个电视广告里笑了笑,一句话也没说,就价值100万元人民币。著名篮球运动员姚明,由于自己的精湛球艺而被选入NBA2003年全明星首发阵容,姚明的出现为火箭队带来了空前的商机和人气,使火箭队获得了巨大利益。姚明在NBA的生涯中,个人实际收入将达到或超过1.8亿美元,相当于6万工人一年的工业总产值,若用于投资,可创造5万多个就业机会,而围绕姚明的产业开发,将会超过11亿美元。这讲的就是个人品牌的价值。

如果换作你、我,能有这样的身价吗?不能!因为我们没有他们那样的个人品牌,也就没有那样的身价。

你的品牌就是你的身价!美国电影明星伍迪·艾伦说,只要在工作中为人所知,那么,你就成功了90%。对一个演员来说,这是至理名言。而对于在职场中打拼的人来说,个人品牌同样重要。

正如美国管理学者华德士所说:21世纪的工作生存法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品牌含金量越高,则人的身价越高。

可见,品牌是与“身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个人品牌知名度越高,给企业带来的利益就越大,个人的身价自然也就不菲。

唐山市百货大楼家电销售部名牌服务员王志鹏创下了个人月销售额超过百万元的纪录;石家庄市北国商城名牌售货员陈凯,在袜子销售的小天地里作出了大文章,创造了个人年销售额30万元的纪录。

《逆风飞扬》一书的作者吴士宏,通过叙述自己在两家著名跨国公司14年修炼的故事,塑造了打工女皇的传奇,从而为她在职场中建立了知名度很高的个人品牌。

事实上,不只是企业、产品需要建立品牌,个人品牌同样是一个人宝贵的无形资产,其价值甚至高于人才的有形资产,是无法估量的。

在职场中,拥有最高价值的人,通常是最有能力、对公司贡献最多的人。

对于在职场中拼搏的人而言,个人品牌是职业发展的助推器,借助它你可以更快地得到晋升,进而在事业上平步青云。事实上,晋升路上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个人品牌的竞争,最终胜出的必定是拥有良好个人品牌的人。

而个人品牌主要是指个人能力和魅力的呈现,它不是一个人简单的姓名,而是在职场中的信赖标志。初涉职场,个人品牌是客观存在的,但让其自然成长,还是潜心打造,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成功的个人品牌都是潜心打造的结果。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更应该有意识地去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

初入职场的人,还没有个人品牌,只有在工作中,以自己的努力和特有价值获得认可,才能被公司和老板认同,个人品牌一旦形成后,就具有了一定的品牌价值。职场竞争中,个人的工作方法、工作技巧,都可以被竞争对手复制,但个人品牌却是无法复制的,它是优秀人才的关键性标志。以前也许是你去找用人单位,而现在也许是用人单位冲着你的品牌来找你。

有了一个好的个人品牌,你的身价也将大大提高。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个人品牌的形成是一个需要慢慢培养和积累的过程。那么,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打造好自己的个人品牌呢?一个人在打造个人品牌的过程中,必须修炼三项基本功。因为,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任何技巧都是空谈,一个人根本无法真正树立优秀的个人品牌。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个人品牌有了“根基”,才能有众人仰望的“高度”。

第一,个人必须切身体会到自己是个人品牌的最大受益者,并全力以赴地打造个人品牌。当然,自己也有可能是个人品牌的最大受害者,个中差别就在于个人品牌的优劣。例如,我们常说,一个人在公司打工,努力做好工作的最大受益者是自己,因为这样有助于树立自己的个人品牌,赢得丰厚的薪水和广阔的职场晋升空间。但是,很多人不会这样想,老是觉得这种观念很空,个人品牌谁会看得见?职场晋升空间在哪儿?不如寻找机会“偷闲”,轻松轻松,至于工作,只要混得过去就可以了,而且是能混一天算一天。抱着这种态度做事到最后只会“糊弄”了自己。

个人品牌是由内而外的,是一个人素质的综合展现。努力工作,把事情做好,当时有没有人看见不是关键,短期内有没有人知道也没关系,但是长期坚持下去,自己的个人品牌形象就会渐渐被公司认可,直到最终被社会认可。很显然,当个人品牌被广泛认可的时候,个人必将是“名利双收”,个人也自然而然地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这个观念看起来简单,但真正认识这个观念则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很多人都将在职场的起起落落中,才能慢慢体会到这个观念的真谛。

第二,个人品牌必须以道德为基础。品牌即人品,这句话在个人品牌上更容易理解,即一个人的人品,决定一个人的个人品牌。人品有优劣,个人品牌形象也有优劣,但是二者不能轻易画上等号,因为人是一种善于伪装的动物,真假优劣需要认真辨别才能定论。因此,个人在树立自己的品牌时,应该努力除去自己身上的道德污点,逐步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否则,再富有魅力的个人品牌也只是一层薄薄的窗户纸,一捅就破,随即“原形毕露”。

第三,个人品牌的形成要靠学习来支撑。在形成自己个人品牌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有终生学习的观念和行动。虽然很多人都在叫嚷着终生学习,很多人都会说自己明白终生学习的道理,但是,仔细观察其行为,却不能不说很遗憾,因为他们只是停留在“明白道理”的层面上,根本就没有将终生学习的理念变成日常行为。时间一长,个人的综合素质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良好的个人品牌自然很难树立起来。

另外,个人学习必须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而且计划必须根据个人的发展及时进行,以适应个人发展的需要。至于个人在每一阶段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则可以根据个人的人生目标、兴趣爱好以及自身财力来确定,必要时可以向相关人员做适当的咨询,以保证学习内容的科学性以及最终的学习效果。

总之,“受益观念、个人道德、持之以恒的学习”,这三项基本功的修炼是成功塑造个人品牌的根基,缺一不可,否则个人品牌必将是空中楼阁。

测一测:你的职场竞争力如何

如今这个时代是个讲求竞争力的时代。缺乏竞争力就等于缺少生存能力。特别是竞争的心态更是从根本上决定了你的职业竞争力。如果你目前在职业上出了些问题,请首先考虑一下你的竞争状态如何。

1.在职业的选择上,你希望找一个很稳定的工作吗?

(1)不是

(2)是

(3)不一定

2.为了适应工作环境,你会:

(1)视情况而定

(2)对不同的人讲不同的话

(3)对不同的人讲不同的话是滑头的表现

3.在平时的工作中,你非常想超过别人吗?

(1)经常这样想

(2)有时这样想

(3)从未想过

4.与过去相比,你是否更愿意参加各种竞赛,以检验自己能力的高低?

(1)愿意

(2)无所谓

(3)不愿意

5.你认为对于竞争的正确态度是:

(1)竞争能发挥个人才能,应该积极参与

(2)竞争不关我的事

(3)竞争会带来很大的压力,造成心理紧张

6.业余时间,你最喜欢读的书籍是:

(1)名人传记类

(2)文艺小说类

(3)娱乐类

7.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为保证在事业上胜过别人,不能把自己知道的信息告诉别人,你的态度是:

(1)反对

(2)不大同意

(3)同意

8.你认为对于朋友的选择应

(1)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

(2)非常慎重

(3)广交朋友

9.有人说:一个人应该从事任务重、风险大、收入高的工作。你对此观点的态度是:

(1)同意

(2)不一定

(3)反对

选择(1)较多的人:你是一个喜欢竞争的人,也能选择正确的竞争观,但你会更加喜欢竞争的本身,而非竞争的结果。通常你是职场上较爱出风头的人,对自身要求也较高,总体来说你的职业竞争力较强。对你而言,选择适合你的职业方向显得非常重要,因为你通常走得较别人快,一旦走错了方向那错得也会较远。

选择(2)较多的人:你是个不怕竞争的人,在竞争面前能够从容处事,能用理性的思维看待问题,而不会在强大的压力下盲目地作出决定。但也许会因为缺少主动性而丧失很多机会,所以一个长远的职业规划将能够弥补这一不足,并且使你的抗压能力发挥得更好。

选择(3)较多的人:你是一个回避竞争的人,甚至是个害怕失败的人。但你千万别忘了,这是个竞争的社会,没有竞争意识等于缺乏生存力。虽然你害怕失败,但通常失败的经历却常找到你,职业发展上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常,你是最需要竞争的那一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