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寒冰难融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楼市处于低迷时期。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房地产行业下行态势相当明显。从国房景气指数来看,9月为101.15,比8月份回落0.63点,连续10个月环比回落。从房价来看,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屋销售价格同比涨幅1-9月分别为:11.3%,10.9%,10.7%,10.1%,9.2%,8.2%,7.0%,5.3%,3.5%,房价涨幅下滑曲线清晰可见。
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9月份,北京房屋销售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6.9%,涨幅比上月回落2个百分点,房价平均水平的绝对值比8月份下降0.2%,自2005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现象。从成交量来看,各地楼市一二手房成交量均遭遇了不同幅度的萎缩,北京等一线城市新房成交量连续多月出现同比下滑五六成的现象,“金九银十”的传统销售旺季也宣告破产。而在一些出台了利好政策的城市,成交量反弹大多环比不足1成,买方持币观望态势未改。从地价来看,土地流拍或底价成交现象屡见不鲜,地价水平不断下降。比如,第三季度北京市住宅用地交易仅4宗,土地市场住宅及含住宅项目用地的楼面价为3028元平方米,环比2008年二季度下降了17.3%,同比2007年三季度下降了5%。
而在上海,从2008年初开始,上海楼市的成交量就一路下滑,在打碎了“金九”之梦后,“银十”也显得暗淡无光。
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10月第三周(10月13-19日),上海一手商品房供应量为57.38万平方米,环比大幅提升36%。其中商品住宅供应量也高达38.6万平方米,环比增幅达38%。但开发商踊跃开盘的心情却没有传染给消费者,10月25日,有关数据显示,该周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量下降了20%,仅成交了11.6万平方米。从单周供需比的角度来看,上海楼市正朝恶化方向发展,10月第四周住宅供需比甚至达到3.3,而此前这个数据一直在3以下。
分析人士表示,尽管成交量低迷,但是上海楼市的价格却没有实质性松动,加上宏观调控政策抑制了投机需求,这使得上海楼市的有效需求迅速锐减,从而造成当前这种尴尬局面。他指出,目前这种博弈格局的持续,很有可能导致市场风险以快速释放的方式,而不是缓慢释放的方式爆发,这对上海楼市的健康发展不利。
并且,雷曼兄弟的破产对中国房地产业来说如同雪上加霜。
自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后,在外资投资中国的主战场——房地产市场上,便接连传出各大海外投资机构计划出售在华物业的消息。
尽管在中国地产领域,雷曼的投资并不多,但恰逢国内楼市的微妙时期,雷曼倒下对中国楼市的影响不可小觑。
2004年雷曼联手摩根士丹利房地产基金,共同参与上海永业集团开发的上海永业公寓二期,各自入股25%。雷曼首次试水中国房地产市场。
2004年底,雷曼开始与中海地产合作,成立了一个小规模的房产发展基金。双方各自出资5000万美元,开发了深圳龙岗一个10万平方米的小项目。
2006年11月,雷曼联手香港上市公司资本策略投资成立的公司,以4.16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拍下了位于上海市虹口区的福海商厦大楼。这是一座烂尾近10年、曾遭3次流拍的项目。
雷曼在2007年12月向天津融创集团注资2亿美元,拟取得后者35%的股份。为此,融创也制定了3年上市计划。
雷曼最近的一次地产投资是在2008年5月,雷曼关联企业alam与A股上市公司中铁二局联手,在成都设立合资公司,雷曼出资约1.5亿元人民币,占该合资企业49%的股份。
业界普遍认为,雷曼在中国投资的地产项目肯定会被卖掉。
雷曼倒闭后,融创和中铁二局都声称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融创集团副总裁陈恒六表示:“我们完全没有受到影响,问题只是他们的债务由谁来接。”但是,在雷曼诸多的项目中,可能受到影响最大的就是融创。因为融创本来希望傍上雷曼的大树,在2008年年底前在香港首次公开发行IPO,融资2亿美元。
但是现在这一上市计划可能会被推迟。中铁二局则表示,雷曼的钱已经到账。alam公司只是雷曼下属的关联公司。因此,雷曼破产并不意味着alam破产。加之alam公司是以现金出资的方式入股合资公司,具体管理、发展都是由中铁二局来运作,所以雷曼破产,双方的合资公司受影响不大。
绿城中国的常务副主席兼行政总裁寿柏年解释道,雷曼申请破产事发突然,其对绿城中国的具体影响尚无法估测。
9月18日,在深圳起家、香港上市的房企鸿隆控股连续发布两则公告确认雷曼持有公司股份的事实,但持股量较舆论传言的13%少,约6000多万股,占公司发行股份的5.83%。公告称,公司目前经营运作及财务状况正常,正在启动包括深圳艺丰广场在内的六个项目。
分析人士指出,作为股东之一,雷曼破产对鸿隆控股的实体经营不会造成太大影响。接下来雷曼兄弟所持有的股份会寻求买家出售,对鸿隆控股而言只是完成一次股东变更。但短期内,雷曼的破产对鸿隆控股股价会造成不小影响。
业内人士认为,整体世界大环境不景气,导致海外投资机构抛售在华项目,而抛售最终将影响到国内的房地产市场,特别是写字楼市场。
据称,美国金融风暴将使国内写字楼需求暂时放缓。如果金融危机继续恶化,这种影响还会从金融业传导到其他行业,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企业业绩下降、裁员,企业进一步扩张的步伐放缓,办公场所的新增需求将受到较大冲击。
中原地产华北区董事总经理李文杰透露,10月份反馈回来的信息是客户的写字楼需求正在放缓。而需求放缓,就意味着空置率上升,未来写字楼的租售有可能减租减价。
为了拯救国内的房地产市场,10月22日,国务院出台了旨在刺激房地产交易的救市新政,通过减免税费、降低首付等途径,对自住需求的购房者给予政策的鼓励。
房地产交易环节税费的减免以及房贷政策的变动,给正在“过冬”的房地产业带来了“春天”即将到来的无限遐想。对此,大多数业内专家认为,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转向是为了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而非“托房价”,利好政策短期内仍难以融化楼市“寒冰”。
大多数专家认为,以紧缩为主题的房地产调控取向的正式转变,主要是基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考虑,并不意味着摘下抑制房地产投资泡沫的“金箍圈”,也不是“托房价”。
经济学家易宪容认为,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是强调民生问题,而不是政府“救市”。他说,这次政策调整传递出了政府支持个人自住型住房消费、严格遏制投资型需求的信号。在房地产市场已从之前的投资占主导转变为目前的消费占主导情况下,开发商的住房价格如果降不下来,销售量自然也上不去,政府的这些优惠政策发挥的作用就不会太大。
他还建议,对于改善型住房购买的优惠政策应该进一步细化,用技术性标准对改善型住房的购买做严格限定,避免住房投资(投机)者浑水摸鱼。
但业内专家称,目前房地产调控取向的变化是相当明显的:从之前的抑制需求到现在抑制投资性需求、激活自住需求;从之前的抑制房地产过快过热发展到现在的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他们认为,这种变化主要是基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做出的,在出口形势不容乐观、消费增速难再提高的情况下,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马车”,而房地产投资在投资总量中占比在20%左右。而且,房地产行业与50多个行业相关,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尽管如此,在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和行业周期性调整态势下,房地产政策的部分松动更多的是激励市场信心,难以在短期内驱散市场观望密云,扭转行业调整势头。
从一些网络媒体的在线调查来看,六成的被调查者认为楼市应当进行自我市场化调整,房价依然偏高,无需“救”,并认为税费下调不会改变房价下降趋势,年内不会买房。
也有开发商认为,这次政策调整来的非常及时,力度也非常大,增添了开发商的信心,让广大房企看到了春天的苗头,并称,2009年开春前的这段时间是下一个五年内最好的买房时间。
但更多的反对意见是,楼市调整并未结束,大众的实际购买力和对收入的预期是决定着房价和成交长期表现的关键。调控政策的松动有利于成交回暖,但由于消费基础的削弱和政策的滞后作用,楼市复苏将有一个过程,2007年的楼市繁荣情况将成为未来几年难以逾越的一个楼市高峰,总之,在当前,中国楼市寒冰难融。
经济危机撞了股民的腰
全球金融风暴初到中国的时候,人们感到的也许只是海上吹来的习习凉风,以及随之而来的丝丝细雨。虽然沿海中小企业的上一个“冬天”就不怎么好过,但问题并未凸显。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沿海地区的官员们在媒体的质疑声中,总是声称影响有限,仿佛在轻松地告诉人们:“小意思,毛毛雨啦!”
2008以来,金融风暴对中国的影响渐渐扩大、加深,影响了企业,影响了国计,也影响到了民生。想当年,亚洲金融风暴把整个东南亚、我国香港特区以及日、韩等国闹得经济衰退、民不聊生,中国大陆却影响甚小,民众照旧安居乐业。这一次,中国也被深深地卷到了风暴之中,每一个人都深深地感受到了风暴带来的寒意。这个时候,许多人不禁感叹:“好厉害的‘毛毛雨’啊!”
过去的两年,中国股市带给了亿万百姓太多欢欣与悲戚。在股市、基金狂热的那些日子里,许多国人都成了全职的股民、基民,业余操作的不少人也颠倒了本职工作与业余投资的关系。在那样的日子里,狂热的股民和基民有谁还把老板放在眼里?给我白眼儿我立马走人,大把的银票到手。谁还稀罕那几个辛苦钱!然而,随着股市、基金的降温,全职的股民、基民们撑不住了,顶着秋风出去找工作。却发现工作越来越难找了。
作为全球资本市场的连带反应者——股市,它体现了美国次贷市场的运行曲线,虽然慢了几拍。但作为经济状况的晴雨表,它却快了几拍,早早地预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下滑。
曾几何时,中国的股市是那样的牛气冲天。2006年以来,我国内地的沪深两市及香港股票市场就开始了新一轮牛市。20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登上6124点的历史高点时,沪深两市总市值约为27.5万亿元。2007年11月6日,中国石油上市,使两市总市值达到33.62万亿元。中石油在香港证交所上市后,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很快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中石油、中国工商银行等市值猛升,燃起了中国人的自豪之情,也撑鼓了股民的荷包,成就了无数富豪,其中不乏亿万级的。
谁知,就在人们期望着2008年这个吉利的年份再赚个盆满钵满的时候,股市却急转直下,仅仅200多天就跌到了最低点。
2008年10月29日,上证指数从2007年10月16日的最高点一泻千里,跌到了1664.93点,最大跌幅将近73%。与中石油上市当天的最高峰相比,A股市值已经蒸发22万亿元。也就是说,从2007年11月6日起到2008年的10月30日,在241个交易日中,大盘每天蒸发913亿元市值。这样的大跌让股民损失惨重。
来自中金公司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0月底,沪深两市股票账户为1.15亿户左右,由于绝大多数投资者都同时拥有沪深两个账户,理论上说,A股市场的股民约为5750万户,每个账户平均损失38万元的市值,这也意味着A股市场的每一位投资者平均每天损失1577元。曾被投资者誉为“最牛散户”的黄木顺持有的5只股票的市值严重缩水,截至2008年10月29日,他的损失超过了16亿。
港股的情形也大体如此。2007年10月30日,港股恒生指数最高曾见31958点。随后,恒指开始下跌,累计暴跌60%。就在沪指达到14年来最大单月跌幅(24.63%)的2008年10月,恒指也创造了1997年以来的最大单月跌幅(22.47%)。港股一年前的市值曾高达231970亿元,现今只剩85800亿元,蒸发了约146170亿元,以700万港人计,相当于每人损失208.8万元。
股民资产大幅缩水,他们不禁问道:我们的真金白银究竟都去了哪里?业内人士称,股市蒸发的钱其中一部分是“虚拟”
的,但确实有很多钱流向了五个渠道:一是税收和券商收益;二是上市公司以及公司的“大小非”们;三是内幕消息掌握者;四是游资(热钱);五是极个别的散户。
业内人士说得不错,税收上,券商也要吃饭,散户入市为的就是赚钱,游资是合理的存在,剩下的“大小非”们和内幕消息者理该调整或谴责。但是,那部分“虚拟”的金银哪儿去了?要是股市的牛气还在,那也是可以换成真金白银的呀!股民们又不禁问道:是谁撞了我们的腰,让我们与那些真金白银失之交臂?是美国次贷危机吗?
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股市确实产生了影响。首先,投资美国次级贷款及其衍生品的国内金融机构蒙受损失,不能不反映到股价上来。其次,次贷危机导致美国以及世界各国股市大幅下挫,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这种下挫不可能不波及中国。比如,国际化程度很高的香港股市连续暴跌,中石油H股跌到了10元以下,那它的A股不可能还站在30元。再次,次贷危机引起信用危机和美国经济趋缓,人们普遍对金融资本市场失去信心,并开始担心世界经济的前景。
不过,也并非全是次贷惹的祸。股市原本是用来为企业融资以维持或扩大生产的,现在却成了直接的利润角斗场。在股市暴涨的那些日子里,股民又有几个不像华尔街的金融精英们那样疯狂和贪婪?股市的泡沫不正是股民吹起来的吗?股市牛皮的泄气又不正是股民的退却和逃离导致的吗?美国的次贷风波是信用危机造成的,中国股市缩水与股民的信心危机也不无关系。因此,股民在问谁撞了自己腰的时候,也不妨撑着腰静静想想自己都干了些什么。
呆账上升,信用卡成为中国的新风险
由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蔓延到实体经济后,如今又扩展到消费领域。严格的法律规定并没能阻止银行信用卡呆坏账户的稳步上升速度。
在净息差不断收缩的情况下,信用卡业务成为银行大力拓展的新盈利点。上市银行发布的2008年年报显示,去年多家银行信用卡发卡规模显著上升,增速普遍高达6成以上。然而信用卡风险隐患也日益显现,不良率有所增长。有关人士指出,2008年中国各家银行信用卡欠款中的2%至3%都为呆账,银行不得不勾销。因此,加速客户结构调整成为一些银行信用卡业务2009年努力的目标。
据有关资料,在2003年,国内流通的银行卡有544万张是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到了2005年第一季度,信用卡猛增至3308万张,不到两年期间,国内信用卡发行也扩大了600%,这是一种令人眩晕的冒进。
有关金融专家担忧地表示,以目前的速度发展下去,信用卡将成为金融业未来的另一个陷阱。这个陷阱的意义是双重的。对银行来说,它扩大了本身业务量的同时,也增大了坏账的风险;对个人来说,它方便了人们消费的同时,增大了个人财富错觉,孕育着家庭债务危机。
一些银行界的人士和专家在银行卡发展与营销论坛上表示,美国的金融危机已影响我国实体经济,而经济下行将对我国信用卡市场造成重大影响,目前,已有好些银行的信用卡的坏账率和毁约率上升。
中国光大银行信用卡总经理戴兵说,此次的金融危机对其他西方国家的信用卡市场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而我国经济下行、信用卡不良率上升是必然的”。
招商银行北京分行信用卡部副总经理王国欣表示,金融危机对信用卡市场有影响,但影响到我国还不会那么严重。目前招行信用卡一年交易量有3000亿元,但风险率很低。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我国的信用卡违约率还是比较低的,甚至可以和世界上最先进的发卡机构相媲美。但这并非因为我国的风险控制工作多么的出色,更多地应该归结为信用卡初创期的特征所致。现在我国信用卡发展已经进入快速增长的时期,资料显示,我国2007年一年的新增信用卡数量,几乎和我国信用卡面世以来到前年为止发行的所有信用卡的数量相同。数量增长一方面是业绩的象征,但泥沙俱下也带来了风险的增长,韩国信用卡扩张时期所特有的沿街拉路人办卡的现象在我国渐渐出现。随着信用卡发放从高端客户到低端客户的扩散,违约率将会出现迅速升高的趋势。
美国运通公司前高管钟齐伟现在负责中国招商银行信用卡业务,他说,信用卡部门的贷款损失率从2005年的0.67%攀升至2008年的1.5%。随着向年轻人发出更多的信用卡,这一数字还有可能会上升,他们比上一代人更加挥霍。
中国银行个人金融部经理聂俊峰说,在中国的信用卡用户中,超过70%的人每月还款。他说:“这可能与中国人的传统有关,俗话说不能寅吃卯粮。但年轻一代人则完全不同,他们对于花明天的钱很安心。”
为防止拖欠信用卡账单的情况发生,中国央行正在建立全国信用信息体系。2008年3月的数据显示,中国人民银行已搜集了6亿人的信息数据。有的银行在报纸上登广告,披露那些欠下债务的借款人的身份。还有些发卡银行试图尽力减少风险。例如,有的银行通过有线电视公司来销售信用卡。当有线电视工作人员上门服务时,他们就会拿出信用卡申请表格,同时记下申请人的居住地址。还有的银行同自来水公司合作。
一些分析人士担心中国的银行可能会发生类似于2008年年初韩国曾发生的信用卡危机问题。上海律师严一鸣说:“这取决于银行如何控制信用卡。现在,许多银行都在大量发卡。”
2008年7月份,由腾讯网主办的“2008影响中国理财论坛——中国信用卡市场发展前景与展望”活动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召开。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谢众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
谢众表示,“我们不能想象十几年前,我们每个人兜里都有几张卡。这几年我们的发卡量,已经超过了16亿,产品不断在创新发展。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说,现在银行推出农民工银行卡,广大农民工都可以持有银行卡了,这可以体现出这些年来我们金融服务的重大发展”。
他指出,随着借记卡的发展,信用卡已经随之增加,2008年3月份同比增长13%,远远高于借记卡6%的增长幅度。
但是谢众同时表示,信用卡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
“从总体看,我国的银行卡还处在一个非常基础的阶段。在银行卡的发展方面,还有不少的障碍。比如说,信用卡的呆账、定价机制还有不少障碍。另外,在具体营销过程中,它的营销模式、产品创新以及风险控制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这些问题是政府管理部门和我们业界比较关注的问题。”
有金融专家指出,从银行持卡人群分布来看,使用信用卡循环信贷的主要是中低收入人群。“临婚族”、大学生、职场新人是最易接受卡债的群体。如今的呆账增加同银行业近年来信用卡客户“大众化”不无关联。信用卡市场“虚火”病症的突出风险是虚高的发卡量,由此导致“睡眠卡”比率过高,客户群体高度重叠,一人多卡、一户多卡现象普遍——这既源自于片面追求发卡量的经营战略,也是新兴市场难以避免的现象。对于中资银行而言,发卡量泡沫是当前信用卡经营的最大风险。它直接导致了发卡银行的盈利困境,并有可能通过非理性信用卡营销和广告文化作用于广大持卡人。当这一风险与经济调整相叠加之时,信用卡还债不良率必然出现一定程度的上升。
随着中国经济走向全球化,世界级的金融危机也就会随时波及中国,这次危机一方面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另一方面也让中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该如何应对全球化金融危机。对于信用卡产业,尽管这场金融危机暂时不会对其造成直接危害,然而中国信用卡产业却不能不引以为戒,不能不认真去思考这场危机带给我们深刻的反思,否则若干年后,中国信用卡的危机有可能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祸起萧墙。
从2003年以来,中国信用卡产业化走过了一条豪放型发展的道路,为了跑马圈地而抢占市场份额,各家银行不惜重金,甚至降低风险标准扩大发卡范围;过度宣传信用卡透支型消费间接助长了“卡奴”现象;大量发卡形成了庞大的“睡眠卡”群,这部分睡眠卡在不确定的情况下随时有可能成为引发信用卡危机的源头。由此可见,信用卡风险就如同一把悬在中国信用卡产业头上的“达摩利克斯剑”。
“信用卡跑马圈地的时代已经结束,下一步要精耕细作”,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经济形势的变化,该行已及时调整客户和信贷结构。该行还将继续严格客户准入管理,以准入政策和初始信用额度两方面为重点,加快客户结构调整。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除进一步完善风控体系外,“加快客户结构调整”已经成为多家银行共识。民生银行表示,他们将逐步改善信用卡客户结构,提高中高端客户占比。工商银行从2008年开始,已经调整了信用卡发卡政策,将申请客户进行细分,进一步明确各类客户的初始授信及额度升级调整区间,以强化授信管理。深发展则于2009年3月份推出了首张白金至尊卡,抢占高端客户。
招商银行还表示,2009年该行将从业务发展策略及风险管控流程两方面着手,强化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理,一方面将业务重心转移到风险可控的产品,另一方面提高运用评分卡识别客户及交易风险的能力,同时加强逾期催收管理。对于永隆银行信用卡业务,招商银行认为因金融海啸后经济转差,风险增加,宜采取较保守稳健策略。永隆银行2009年信用卡业务将主要通过招商银行转介的高端金葵花个人客户吸纳新户等。
中国港口业将遇十年低谷
21世纪前5年,中国港口业以锐不可当之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一路飙升,连续3年雄居世界港口业榜首。“十五”期间共有10个港口跻身世界亿吨大港行列,其中上海港吞吐量2005年首次超过新加坡港,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港口。如今,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外需求萎缩,我国港口吞吐量增幅大量回落,吞吐量负增长已经成为中国港口业的常态。
2008年10月22日,我国最大集装箱外贸港口上港集团(600018)正式对外称,2008年该集团将无法完成3000万标准箱的吞吐量。据了解,集装箱运输受到目前欧美金融海啸重创,美国航线占上海港外贸航线的20%,因此预计业绩下滑明显。2009年不排除欧美部分航线将继续撤线。上港集团董事长秘王庆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9年可能是10多年来的港口航运业最低谷。”据悉上海港到欧洲的航线运价已经从1000美元每箱降到了200美元每箱。
高盛的首席分析师Thomas Kim指出,国际航运指数波罗的海航运指数BDI狂泻,集装箱航运业至少要经历2年左右的“冬天”,尤其是中美航线的航运量将出现负增长。另外,对欧洲市场出口量也自2008年7月份开始出现放缓,比2007年同期下降6%~7%。集装箱港口业将出现行业“洗牌”。
招商证券分析师纪敏表示,外贸增速放缓,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集装箱码头的作业需求,而特定阶段的出口产品结构升级会弱化外贸的集装箱生成弹性。同时,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的建设规划明显超前,即便实际投资建设进度会有所放缓,也难掩供需相对失衡这一现实。港口集装箱业务景气下行这一趋势已经比较明显。
招商证券的报告进一步认为,按“十一五”的港口建设规划,2009年全国港口新增集装箱设计吞吐能力将达到2175万吨,同比增长23%,如规划建设进度不大幅放缓,那么,码头产能适应度将由2007年的1:1.2下滑至2009年的1:0.98.对于竞争分流影响较大的珠三角港口群,个体码头吞吐量会出现负增长。
2008年对于深圳港口业无疑是充满挑战的一年。珠三角产业转型和企业外迁,已经对本地货源的生成量形成冲击。而全球经济形势的走向,进一步让贸易进出口市场的增长显现出疲乏之势。深圳港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能力正在经受一次大考。
来自深圳交通局的数据最直观地反映了2008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的走势。1月~9月,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1622.96万标箱,增长仅5.8%,较2007年同期累计增幅回落8.27个百分点。如果同时比较前8个月的数据,还可以得出累计同比增幅总体正在逐月下滑的结论。
三大集装箱码头中,盐田国际受冲击是最大的。8月底,盐田国际发布中报,公布上半年盐田港区吞吐量同比下降5.3%。这是开港十多年来的第一次。虽然此前已有券商表示其业绩下滑符合预期,但这个刺眼的“负增长”无疑还是让业内的人心头一紧。从二季度末到三季度末,另外两个集装箱码头,赤湾以及蛇口当年集装箱吞吐量累计增幅也迅速由原先的9.11%和30.27%,分别下滑到5.26%和23.11%。
专家分析认为,港口是出口各环节中最灵敏的一环。盐田港原有航线结构中美洲航线在三大集装箱码头中所占比例最高,因而自08年初开始就首当其冲地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而随着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调整,部分出口制造企业倒闭、外迁,下半年开始,整个深圳港的货源都受到冲击。
全球金融风暴引发世界经济增长放缓,我国外贸出口走低,航运市场形势恶化,港口吞吐量增速回落。港口企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这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为了应对目前严峻形势,我国港口企业不管是南北方,还是大中小港口企业,都在积极“亮剑”,全力以赴控制局面,提升港口的吞吐量。
天津港:寻求转型升级应对金融风暴
面对全球金融风暴引发的经济增长放缓、外贸出口走低,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天津港迎接挑战,主动寻求转型升级,除传统的港口装卸业外,大力发展国际物流业、港口地产业和综合配套服务业,提高港口行业附加值。
截至2008年11月15日,港口货物吞吐量已达3.1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为731.4万标准箱,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因此预计08年将完成吞吐量3.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850万标准箱,实现增加值45亿元。
天津港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是华北、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出海口,该港发挥区位优势和对内对外辐射力,在广泛开辟国际航线的基础上,在国内广建“无水港”,11月11日,天津港与北京平谷国际陆港直通,这是天津港今年继宁夏惠农、山东德州、山西侯马之后建立的第四个“无水港”,到年底,天津港内陆“无水港”将达到10个,构建覆盖内陆的国际物流网络。
天津港大力发展国际路桥运输,2008年6月成功开通了满洲里国际集装箱班列,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三条亚欧大陆桥通道的港口,2008年前十个月已完成大陆桥运量9.3万标准箱,全年突破10万标准箱。
目前,天津港东疆保税港区正在积极探索船舶产业基金、船籍特别登记制度、汽车落地保税项目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方案,发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亚欧大陆桥运输线路、内陆港等物流网络正在进一步完善中。
唐山港集团:加快调整货种结构应对危机
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港口生产运营遇到的各种不利因素,唐山港集团公司以积极姿态加快调整货种结构,全力应对当前形势,向全年7000万吨吞吐量的奋斗目标冲刺。
唐山港集团公司的具体措施是,创新思路,加大揽货力度,为全面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创造条件。一是加大市场力度,分解近期业务工作目标。二是实施市场细分,业务人员分片、包厂。三是扩大铁路运输业务,降低客户成本,增加竞争优势。四是与集装箱网络资源共享。五是促进保税、关税代垫、银行监管有机结合,培育服务新亮点,确保税源税收。六是加快调整货种结构,努力改变“一钢独大”的局面。七是全港煤炭运输资源共享,扩大运营生产的规模。八是加大工程矿转港组织,与钢厂加强沟通,风险共担。九是发挥驻外办事处的作用,开展货源调研,开拓货源市场。与此同时,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挖潜增效,降低成本费用,加强指标分解考核,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青岛港: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
面对全球金融风暴,青岛港继续走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质量效益型港口建设发展之路,运用先进工艺技术,降低燃物料消耗,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强化生态管理,推进清洁生产。2008年1到10月份吞吐量同比增长12.8%,综合能源单耗同比下降4.1%。10月份以来,青岛港前港公司先后开展了“6天10船”、“7天10船”、“10天16船”等生产大会战,生产纪录、高产佳绩一创再创,连续5次刷新单班和昼夜外贸矿接卸纪录。
日照港:坚持以功能开发带动市场开发
2008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风暴对港口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日照港积极应对,多措并举,港口生产保持了持续稳步提升的良好态势。坚持以功能开发带动市场开发,立足服务、辐射和带动鲁南经济带、沿桥经济带和广阔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在临沂设立内陆“无水港”,到新疆、山西进行业务推介,与新疆“八一”钢铁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新疆阿拉山口口岸签订区域合作协议,将港口腹地拓展到了包括新疆在内的广阔中西部地区。
加强集装箱国际航线的开通,开辟了日照——韩国釜山、日照——日本关西的国际集装箱航线,有效拓宽了港口市场空间。
2008年已累计刷新各项生产纪录150多次,进一步丰富了“阳光港口、装卸真诚”的服务品牌。截至2008年11月12日,全港累计完成金属矿石吞吐量7600万吨,同比增长15.3%,煤炭完成1411万吨,同比增长9.1%,扭转了多年来持续下滑的局面,实现了止跌回稳,集装箱完成60万标箱,同比增长70%,为港口全年完成1.5亿吨生产吞吐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湛江港: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湛江市港口管理部门及各港口企业,2008年以来不断开拓创新,加强市场调研,进一步研究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服务,解决好货主、船东关心成本的问题,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巩固了老货源,开拓了新货源。
尤其是湛江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与招商国际合作为契机,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与运作模式,实现了货物吞吐量大跨越。港口人现正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全力拼搏,向亿吨目标奋进。
厦门港:大力发展国际中转业务
随着金融危机负面影响的不断蔓延,国内大部分港口的业绩出现了大幅下滑。厦门港却逆势而上,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稳步增长。
厦门港口管理局局长王勇军称:“我们大力发展国际中转业务,2008年突破10万标箱,等于去年整年的3倍。另外我们狠抓内贸箱市场,到10月份我们完成了71万标箱。第三个我们发展内支线运输。第四个我们发展港内货运。这几项加起来2008年有100来万标箱。”
并且对台是厦门港的优势之一,两岸关系的不断推进,给厦门港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太仓港:进一步加密航线航班
从喂给港跨越到支线港后,太仓港的发展越来越快。据太仓港口管委会介绍,2008年1至10月,太仓港货物吞吐量达3212.53万吨,同比增长28%;集装箱吞吐量达118.96万标箱,同比增长48%,双双超过了去年全年水平。
2008年以来,太仓市不断加快码头建设,进一步加密航线航班。太仓港已建成大小32个泊位,阳鸿码头、武港码头等一批泊位即将投运,万方码头、集装箱三期等一批泊位正在加快建设,台湾航线从周一班拓展到了周二班,洋山港外贸集装箱直达快速通道顺利打通,航线总数达到64条,集装箱航班平均每月800多个班次,初步建成内贸枢纽港和江海中转港。台湾航线每个班次进出口标箱已分别达到231标箱和182标箱。
6月27日,“苏太联动”快速通关模式全面启动。截至9月23日,苏州地区共实际操作进出口货物302票,1440标箱,货值5.86亿美元。
中国外汇储备面临双重风险
由于隔夜利率和贷款违约率的大幅走高,使美国最大的两家房屋抵押贷款中介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陷入财务危机。两家公司的股价巨幅下跌至十余美元,处于悬崖边缘的美国银行业再次陷入危机。因此,原本局限于次级抵押贷款领域的信贷危机,演化为美国整个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和整个房地产金融领域的危机。
随着房利美和房地美股价的深度下跌,它们很难在股市中进行再融资,从而不得不以更高的票面利率来发行新的债券,这必将造成它们过去发行的债券的市场价值下降,从而给债权人带来账面损失。
根据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2007年联合发布的“海外持有美国证券情况的报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是美国机构债的最大持有国,持有美国长期机构债3760亿美元,其中资产支持证券(ABS)2060亿美元。
如果美国政府选择市场化的救助方法,则房利美和房地美发行债券的信用评级可能被调降,债券的市场价值将会下跌,从而造成中国外管局与商业银行资产组合中机构债的市场价值下降。
如果美国政府选择国有化的救助方法,则房利美和房地美的债券可能依然保持最高信用评级,但由于美国政府不得不花费数千亿美元进行救援,这将加剧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可能造成美国国债的信用评级被调降。由于中国金融机构持有美国国债的规模超过机构债的规模,因此这种方案对中国金融机构资产组合的冲击可能更加严重。
“双房危机”使得中国规模庞大的外汇储备不仅面临美元贬值的汇率风险,还面临美国国债、机构债产品市场价值下跌的价格重估风险。如何缓解上述风险的潜在冲击,是中国外汇储备管理机构面临的艰巨任务。
2008年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超过1.9万亿美元。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背景下,我国外汇储备仍旧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不过值得注意的是,9月份新增外汇储备仅为214亿元,低于7、8月份的360亿元和39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4.1%。
三季度我国外汇储备增加额与前两个季度相比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对此,有专家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居民、企业结汇意愿降低,同时,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国际资本流动“进少出多”。
9月外储增加仅有214亿美元,为2008年以来单月最低规模,远低于当月外贸顺差(293亿美元)和FDI(66亿美元)之和。外汇储备中不可解释部分(以外汇储备增长214减去外商直接投资66与贸易顺差293之和)为负数,这在一般情况下就意味着热钱的流出。
经济学家表示,人民币兑美元中止升值是“热钱”放缓流入的一方面原因。2008年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上涨了6.7%,随后于7月中旬停止上升趋势,这令“热钱”能轻易在中国赚钱的好事一去不返。另一方面,“热钱”的出逃可能更直接地是由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资金的出逃可能反映外国金融机构试图在信贷危机中回收资本、囤积美元流动性,而不是因整体市场对人民币的看法改变所致。
从9月份外汇储备增加214亿美元,同比少增36亿美元;加之,外汇储备增加额与真实贸易额度的差额综合分析看,外汇储备增长态势正在减弱,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后效应(美国、欧洲国内消费的大幅下降)出来后,必将对中国出口造成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经济增长速度。
面对量级不小的外汇储备,在关注其对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作用的同时还应着手于一些问题,由于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美元资产,因此金融危机会对我国的外汇储备收益带来一定影响。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斌认为,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影响相对有限,风险可控,国家外汇管理部门对外汇储备资产的多元化策略一定程度上对冲了风险,积极关注风险显得十分关键。
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度蔓延,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背景下,世界经济下滑会造成我国外部需求减弱,也会在今后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态势。经济学家余永定表示,由于目前中国外汇储备中有相当部分是美元资产,金融危机会对我国外汇储备收益带来一定影响。从短期来看,我国很难通过减持美元资产来规避美元贬值以及美元资产违约率上升的风险,因为这将有可能导致尚未减持美元资产的市场价值下降。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现在,中国已经是美国国债的大买主,在国债市场上会受到一定的损失。另外,美国政府救市,也会增加美元投放量,带来美元的进一步贬值。这可能使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缩水,而美元贬值更会带来大宗商品价格上行,推高CPI,加大中国输入性通胀的压力。
在美联储决定直接收购商业银行的短期票据后,10月13日,欧美央行再次联手决定,无限额的向银行系统注资。这意味着当今两大国际货币的发钞行正在不停的印刷纸币,通过通货膨胀(货币贬值)来消除所有的巨额债务,化解当前的危机。这将是对中国此类以资源和劳动积累的贸易顺差储备的惊人掠夺。当中国还沉浸在救不救美国的讨论之中时,实际上,最需要拯救的是我们的外汇储备,我们如何对自己的财富“负责任”呢?这是对中国的巨大考验。
就业形势严峻,寻求突围
由于我国城乡劳动力实行二元管理(实际上农村是管理缺失),城镇实行失业登记制,因此登记失业率往往不能准确反映就业、失业状况,隐性就业与失业的情况都存在。近年来,我国的就业形势一直比较紧张。2009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形势更加严峻,尤其是大学生和农民工两大就业主体,供需矛盾突出。
政府已经采取了诸多促进就业的有力措施,劳动者也可以在危机中有所作为。
1.形势严峻,期待好转
2009年,我国的就业形势是十分严峻的。现在,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保障和促进就业。预计,2009年的就业减速与促进就业的博弈将十分激烈。
这里,我们分别来看看政府相关部门和有关学者的观点。
2008年11月20日,新组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副部长张小建等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尹蔚民指出,进入2008年10月以后,我国就业形势出现了三个值得注意的变化:一是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速下降。前9个月每个月的平均增速是9%。进入10月份,新增就业的增速是8%,这也是最近几年来第一次出现连续增长后的增速下降。二是企业的用工需求出现下滑。8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调查显示,第二季度以后的用工需求下降了5.5%,这也是多年来在第三季度用工需求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第一次出现下滑。三是企业现有的岗位流失严重,第三季度监测的企业有一半存在岗位流失的情况,而且岗位流失增减相抵,即新增加的岗位和流失的岗位增减相抵,出现了负数。
由于这次金融风暴首先影响的是大批的农民工,而登记失业率是以城镇登记为基础,很多农民工没有进行登记,所以目前登记失业率还没有明显的反应。但是预计,还有一批企业正处于停产、半停产的状况,并没有和职工解除劳动关系,但是职工确实是在放长假、等订单,或者生产自救,处于隐性失业的状态。所以2009年失业率肯定要比2008年有所增长。
我国每年城镇新成长的劳动力大约有2400万,但是实际上能够安排的大约也就在1200万左右。供需是一个很大的矛盾。
这里面也有一些结构性的问题,一些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也还有相当的短缺。我国的农民工大约有2.3亿,其中外出人员大约有1.2亿。这是一支新型的劳动大军,他们的就业特点是流动性非常强,所以目前还没有纳入城镇登记失业率调查的范围内。因此,物资部和有关部门一起,正在建立农民工的调查统计,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这个体系就可以建立起来。
张小建判断,2009年就业形势最严峻的,会是第一季度。但是从二季度开始就业的局势就会好转,总的就业人员的数量和2008年相比会略有下降。但也有专家指出,对于2009年以及将后数年的就业形势,切不可盲目乐观。一方面,金融、经济危机的影响尚未结束,另一方面,我国失业人口历史累积数目较大且存在结构性问题,扭转就业局面将需要长期的努力。
为了能够一面保持就业的增长,一面有效地控制失业,政府准备从四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千方百计地帮助那些停产、半停产的企业,稳定员工队伍,防止隐性失业变成显性失业,从而减少整个社会的失业;二是促使扩大就业和扩大内需紧密地结合,努力支持那些正在发展的、经营状况比较良好的企业,来继续扩大就业,保证就业的增长;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和就业服务,统筹安排各类人员的就业,重点帮助城市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同时要兼顾重点行业的农民工;四是在全社会组织开展大规模的职业培训,将更多的城乡劳动者组织到职业培训中来,使劳动者在提高就业能力和素质的同时,能够使失业找工作者处于一个积极准备就业的状态,而不是散落在社会上。
2.两大群体,矛盾突出
在我国就业领域,有两大群体的就业问题十分突出,那就是农民工和大学生。他们是我国新增就业人口的主体,也是失业或隐性失业的主体。历年以来,大学生、农民工未能充分就业,已经积存了相当数目的失业人口,而2009年新增的两群体就业人口数目又创历史之最。加之金融风暴和经济形势的影响,这两大群体的就业矛盾将十分突出。
农民工是受此次金融风暴影响最大的就业群体,据有关方面统计,2008年年末之前已有上千万农民工提前返乡。返回当地的农民工大多没有回到村里,而是留在了当地的小城镇或小城市,大部分人未能重新找到工作,只靠打散工、揽零活维生。但是,当地就业市场容量有限,压力巨大。国家推出的刺激经济计划,能带动一部分农民工就业,但数量毕竟有限。
人力资源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外出就业的农民工已超过1.3亿人,2009年春节前约有7800万农民工返乡过年,至2月12日,返乡农民工已有6240万返城,未返城的1560万人还有1092万打算返城。但2009年计划招工的企业数量与上年相比减少了20%,空岗数量减少10%。这意味着有数百万农民工可能找不到工作。
农民工就业难是诸多原因造成的。市场容量是首要原因,外向依赖的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大量关停,房地产业的疲软,是造成农民失业的重要因素。这种情况未必会在短期内改变。调整产业结构(包括产业的区域转移)、大力发展服务业,是扩大农民工就业的主要途径。农民工一般知识技能水平有限,就业能力不足,因此政府组织就业培训是十分必要的。此外,在保持农民工就业增长和控制失业的同时,还要加强农村的失业保险和救助,逐步建立与城市相同的失业保障制度。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广开农民工就业门路和稳定现有就业岗位。要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农民工就业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困难企业与员工协商薪酬,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技能培训等办法,尽量不裁员。加强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组织返乡农民工参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
大学生也是我国每年新增就业的主体,由于1998年以来高校大幅度扩招,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都有相当的增长。2008年,我国毕业大学生559万,到年底时起码有150万人未能找到工作,甚至更多。而2009年,我国毕业大学生数将增加50万,达到创纪录的610万。加上历年积存的未就业人数和就业后又失业的人数,2009年需要就业的大学生人数将达八九百万。而由于金融危机和经济形势的影响,就业岗位提供给就业主体的企业,在2009年可提供的就业岗位不会增加太多,甚至可能减少,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关于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政府准备从六个方面做好工作。第一,进一步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第二,坚持面向企业生产一线、城乡基层服务一线、西部边远地区建设一线,同时根据现在经济形势发展的新需要,在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第三,完善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企业、到边远地区就业的各项政策;第四,进一步畅通毕业生到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就业的路子,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第五,强化对毕业生的就业服务,着力解决就业供求信息不对接、技能不适应等问题;第六,建立完善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援助制度,认真做好家庭困难和登记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给予社会保险和岗位补贴。到农村基层服务和参军入伍,给予学费补偿和代偿助学贷款。
3.调整心态,积极充电
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既与整体的大形势有关,也与就业者的自身状况有关。也就是说,一部分人未能就业,既有客观因素,也有自己的主观因素,其中最突出的是就业观念和工作技能。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存在一些误区,早已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主要表现在:拣高枝攀——大学生们除了考公务员外,就业首选大城市的外企、国有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基本上是无奈之下的选择;期望值高——大学生的期望薪资往往高出用人单位预期,并且在职位要求、职业发展、培训机会等方面也都有较高的要求;忠诚度差——许多大学生就业不多时就选择跳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一年后跳槽者占到了就业人数的近一半,有的一年竟跳四五次,除给用人单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外,也造成了他们对大学生的不信任心理,有的单位甚至根本就不接受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大学生的这些观念误区与用人单位的期望和要求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加之近年来用人单位招聘回归理性,重适用而不太看重学历,在专科生够用的情况下则不用本科生,这种反差就更显突出了。农民工在就业观念上基本不存在像大学生这样的问题,但重就业而轻进修提高也是普遍现象。
相对于低端岗位的劳动力过剩来说,我国的高端就业岗位甚至可以说还有不小的缺口,尤其是高新技术、特殊技术、管理等岗位,不是人多,而是不够。这表明,我们的就业形势存在总体性供需矛盾外,还存在结构性问题。就拿外企来说,它们需要本土化的管理人才,但国内劳动力市场却无法提供(或不能胜任),只好转而从国外聘用。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还没有培养出某些方面的人才,而更多的则是培养出来的还不能算是人才。
鉴于以上两个问题,无论是已就业者还是未就业者,都存在转变观念和充实自己的必要。眼下金融风暴的凛冽寒风虽然使一些本来准备年末跳槽的人冻缩了回去,但仅此是不够的。就业首先应该和自己的生涯规划结合起来,而不是仅仅考虑薪资、地区等。也要认识到,无论是工作经验还是升职的能量,都需要蓄积,这意味着频繁跳槽并非明智的选择。更要认识到,国家、企业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个人也只有具备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职场上脱颖而出。因此要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在就业困难的形势下,尤其需要如此。这场风暴也许会绊住了我们旅游的脚步,减少了我们在酒吧的流连,那就读读书、听听讲座……
就业困难的时候,也许正是创业的好时机。就个体而言,积蓄的就业压力可以转化为创业的动力。从而开辟出一片更广阔的大地来。就创业环境而言,政府不仅鼓励自主创业,而且会在准入条件、场地安排、贷款扶持、创业指导等方面提供一定的有利条件。金融风暴虽然让全球经济紧缩,但商机仍然存在,尤其是新兴服务业商机无限,而且你大可以创新出一种新的生意来,只要不是像华尔街那样的金融“创新”。
全球金融震荡使我国出口压力增大
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强劲的出口近年来也拉动了中国的各方面发展。但是在金融危机的袭击下,致使海外市场需求萎缩以及本国银行对企业信用度审核持续收紧,由此严重地打击了我国的出口业。
据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2008年前8个月,我国外贸出口增幅明显放缓,出口总额为9376.9亿美元,同比增幅由去年同期的27.7%降至22.4%,回落5.3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增幅回落尤为明显,从2007年同期的16.7%下降6.1个百分点至10.6%。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赵振华表示,由于次贷危机造成美国信用紧缩和美国国内需求萎缩,特别是日用消费品的交易萎缩。目前,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占中国出口总额相当大的比重,美国的消费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出口制造业领域投资规模的增长速度。
中国人民银行的研究也显示,中国对美出口与美消费数据变化高度相关,美经济增长每放缓1个百分点,中国出口便会下降6个百分点。此外,有专家表示,次贷危机使美国经济增长前景堪忧,企业销售下降、利润下滑、开工不足、失业率上升,并有可能进一步加剧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给中国对美出口造成阻碍。
据统计,中国2008年第一季度的出口三年来第一次下跌。
出口虽然只占据中国经济总量的5%,但在经济增长中贡献超过20%。
来自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的数据显示,2008年6月,中国电风扇在国外的销量比去年同期下跌了21%。央行9月的报告指出,中国工厂收到的出口订单数量是自2005年以来最少的。
瑞士联合银行驻北京经济师王涛认为目前的经济还未到谷底。10月17日,他说“这将会影响中国对商品的需求。未来一年里,我认为中国对所有国家的进口会进一步放缓。”
天津一家进出口公司10月份销量只有2007年5000万美元业绩的一半。该公司为了提高在日本和其他国家市场的销量,可能会解雇约100名雇员。“至少到现在,我们还没有一个切实的计划来维持我们的生意,”公司的杨经理说。“我们出口100万美元,需要50个人。现在销量下跌到出口1万美元,你可以算算这笔账。”
让出口商更痛苦的是,在国有银行更难申请到信用额度,因为银行在外部风险下,考虑减少对企业的贷款。但国有银行更喜欢给垄断企业以更高的信用额度。
在我国,全球金融危机对广东出口的冲击最为严重,它已经从传统商品扩大至机电产品。机电产品一直是近年来广东出口的主打商品,2008年1~10月,广东出口机电产品2389.5亿美元,增长17.6%,但其中10月份出口262.1亿美元,出口增幅回落至9.8%,出口额比9月份下降16.6亿美元,出口增幅比9月份下降9.5个百分点。海关分析人士指出,欧美需求的进一步放缓,使广东出口遭遇的寒流从纺织玩具等传统商品逐渐向机电产品转移,这使广东整体出口形势更为严峻。
值得重视的是,10月份部分广东的传统优势产品出口相继出现滑坡,除了服装、家具之外,彩电、数码相机、DVD机、激光唱机、冰箱、微波炉等产品出口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数码相机和激光唱机出口同比降幅更超过20%以上。海关表示,广东相关产品未来的出口前景不容乐观。
金融危机不断向实体经济蔓延,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增长明显放缓,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经济放缓对广东外贸的影响已经越来越明显。据广州海关统计,2008年1~10月,广东外贸出口所有月份单月出口增幅均低于2007年同期,1~10月累计出口337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增幅比去年同期大幅回落10.8个百分点。被称为中国外贸“晴雨表”和“风向标”的广交会,尽管规模比上届扩大30%,展期延长3天,但到会的境外采购商比上届减少9.1%,总成交额下滑17.5%。
广东对最重要的中转市场——香港,2008年的前10个月出口仅增长8.1%,增幅比2007年同期大幅下降15.7个百分点。同期对美国出口仅增长7.2%,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3.3个百分点。
单从10月看,广东对香港和美国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4.6%和1.8%,增幅分别比07年同期回落9.1个和1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008年10月广东对欧盟出口增长8.5%,增幅比去年同期大幅回落20.2个百分点,与今年前3季度出口增长24.9%的增幅相比,出现巨大回落。以上三个主要出口市场纷纷遭遇滑铁卢,广东今后的出口前景确实难言乐观。
多年来,加工贸易一直是广东外贸出口中的主要力量,但2008年以来,受国家宏观调控及国外市场需求减弱等多重因素影响,广东加工贸易出口动力明显不足,1~10月出口2206亿美元,增长11.1%,增幅低于同期广东外贸整体出口增幅1.9个百分点。
其中,10月份广东加工贸易出口增幅仅为3.6%,为2008年以来各月份最低。更值得忧虑的是,在加工贸易出口增幅不断滑落的同时,加工贸易进口增幅也同步下降,8月和9月,广东加工贸易进口增幅分别为3.2%和2.8%,10月份为-0.7%,是此年首次。有专家预测,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化和蔓延,外部需求将继续下降,预计2009年上半年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冲击将进一步显现。
在信贷紧缩、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下,中国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出口压力。尤其是在全球原材料市场价格仍处于高位的情况下,产品生产成本的上涨压低了企业的利润空间,给企业出口造成较大影响。目前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中,进口以原材料为主,如原油、矿产品、粮食、石化产品等,而出口则主要是纺织品、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等。在进口原材料价格上涨后,如果进口弹性不大,将会加大企业的生产成本,导致企业出口利润不断受到挤压,出口动力明显下降。由于外贸对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出口环境趋紧将给中国经济产生较大影响。
针对中国出口环境日益严峻,目前政府正有步骤地放松宏观调控力度,减息及降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使企业资金面有所好转,上调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令出口型企业的竞争力相对增强,这些都对促进出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专家指出,这是一个信号,表明中国政府会密切关注出口形势变化,适时出台刺激出口政策,促进中国出口稳定增长。分析师认为,出台相关政策刺激出口增长固然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出口企业本身应优化产品结构,加快产业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降低经营成本,从而提高出口竞争力。
严防甲型HlNl流感对我国经济造成更大的冲击
突如其来的甲型HlNl流感,让正在金融危机下挣扎的全球经济再度蒙上阴影。在当前没有预防甲型HlNl流感药品的情况下,各国采用隔离的方法也许会成为最有效的手段,而这一隔离措施必然会导致经济活动快速收缩,其影响并不能小视。这不论是对世界经济还是对我国的出口,都是雪上加霜。
从发病症状、传播方式、预防手段等方面来看,甲型HlNl流感都和“非典”有很大的相似性,这又使我们敏感的神经想起当年“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冲击。经历了“非典”之后,中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应对传染性疾病的措施,已经具有很强的应对能力,“甲型HlNl流感病毒”在中国出现“群体性”爆发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对正在肆虐的流感疫情,各国在严密防守的同时,也在评估其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毕竟,金融危机下的经济再经不起任何来自内外部偶然因素的巨大打击。如果忽视或低估了流感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不仅前期所做的种种救市努力会付诸东流、前功尽弃,而期盼中的经济复苏也将因此而变得遥遥无期。有人甚至将流感疫情比作可能压垮全球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对疫情的恐惧心理可见一斑。
疫情的爆发使得投资者对全球经济恢复的信心遭受重创,全球主要股市大多下挫。究竟这次疫情将对国际经济形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会否像有关预测的那样,“甲型HlNl流感继续蔓延或令全球GDP减5%”,大家都很关注,都很担忧。
单纯从公共卫生角度看,甲型HlNl流感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显而易见的。可是,从经济层面上看,没有那么简单,甲型HlNl流感带来的影响要更复杂化一些。从目前来看,全球金融危机本身各方面都很脆弱,没有明显的复苏迹象,甲型HlNl流感疫情的蔓延更是雪上加霜,使经济回暖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一方面,受近邻墨西哥影响,美国现在也发现了疑似病例。美国与墨西哥同处北美贸易区,货物人员交往很多。因此美国也面临流感疫情的威胁。与墨西哥不同,美国由于其人口基数大,经济总量高,疫情影响即使很轻微,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也是非常之大。甚至可以这样说,如果美国一个州的经济因甲型HlNl流感原因而“趴下”了,影响范围未必小于墨西哥经济的“趴下”。
另一方面,现在的不确定因素很多,甲型HlNl流感疫情发展到何时结束,病情是否可控,蔓延能否阻断。这种不确定性造成了恐慌,不知道将来如何,所以只能降低预期,可做可不做的生意往往就不去做了。至少,自甲型HlNl流感疫情爆发,国际油价、金价,全球股市、汇市都有相当程度的波动,中国自然也不例外。
美国权威专家发表文章预言,甲型HlNl流感对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大于2003年爆发的SARS(非典)。更为具体的预测则显示,甲型HlNl流感如不幸“大流行”,最乐观的情景是降低世界产出3300亿美元,“拖累”全球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世界银行的分析说,世界GDP将因此萎缩近5%。而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日前也表示了他的担心,认为流感爆发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了进一步的负面影响。
尽管目前我国甲型HlNl流感传染规模不大,但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却不可小视。首先,目前受甲型HlNl流感影响最大的两大经济体——墨西哥和美国,都是我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国。美国是我国第一大出口伙伴国,2007年依据世界贸发组织的统计,其中美国44.6%的进口来源于中国。不考虑香港的转口贸易,2009年1-3月份对美国的出口占我国总出口比重的18.5%。墨西哥目前是我国对拉美地区最大的出口贸易伙伴国,其中墨西哥25.8%的进口来源中国;其次,其他出现疫情的发达经济体,其经济活动的收缩,也会对我国的出口产生影响。
中国不会爆发甲型HlNl流感,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可以不受其影响,可以置身事外。尽管我们很难预测未来甲型HlNl流感在全球的后续演变,但就目前而言,甲型HlNl流感的爆发对中国的出口会产生较大的冲击是不可置疑的。在当前没有预防甲型HlNl流感药品的情况下,各国采用隔离的方法也许会成为最有效的手段,而这一隔离措施必然会导致经济活动快速收缩。
全球经济活动的收缩必然会影响我国的进出口贸易。
到目前为止,流感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应该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
首先,猪肉价格的大幅下滑,使二季度CPI有可能再创新低,会给二季度经济回升带来一定变数。时至今日,肉价似乎已经成了我国物价的风向标,什么时候肉价涨了,物价也会跟着涨。如今受流感爆发影响,已经走低的猪肉价格在短时间内恐怕难以回升,势必拖累其他消费品价格继续下行,这对扭转今年通缩状况是很不利的。
其次,应当注意的是流感对我国外贸造成的负面影响。据专业机构预测,4月份我国进出口同比双降20%,显示外贸形势处在进一步恶化之中,但这还未算上流感疫情的冲击。鉴于2003年春季SARS疫情的大规模蔓延,严重打击了国际物流、航运、消费等行业,有经济学家警告说,如甲型HlNl流感延续一季,将对国际贸易造成严重影响。疫情爆发以来,到我国参加广交会的客商明显减少,也说明外贸情况的不容乐观。
更令人担心的是,对疫情的走势,世界卫生组织的看法是:未来数月,甲型HlNl流感病毒可能会以“猛烈攻势”再度归来。
倘若事态真被他们所言中,2009年下半年我国外贸出口形势将再度面临相当严峻的考验。
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相关资料显示,目前爆发甲型HlNl流感疫情的墨西哥,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3万亿美元,人均收入达到10694美元,经济规模全球排行第13位。由此可以看出,如此庞大的经济体目前面临“瘫痪”困境,其经济活动大多将面临停止,短期内必然会对全球的经济产生冲击,这对刚刚走出金融危机,经济复苏才刚有苗头的世界而言,无疑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当然,世界上的任何预测都会有两种结果,一种是预言变成现实,另一种是预言落空,虚惊一场。对此次流感疫情来说,吸取几年前“非典”教训,各国都在严格控制疫情的进一步蔓延,但从墨西哥发现首例流感患者到目前,出现疫情的国家和地区仍在增多,何时结束,眼下无从判断。至于疫情对经济还会造成哪些后续影响,当然要看事态演变的结果。对此,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既要防控疫情,更要准备好应对相应经济危机的措施。宁肯有备无患,不能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