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直面金融海啸:全球金融危机及中国应对
43688400000007

第7章 五大投资银行顷刻间全军覆没

美国金融监管体系漏洞百出,最终导致几乎在所有人眼里都是那么强大和不可一世的五大投资银行,顷刻间土崩瓦解。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它们没晃几下就在短短数月间全军覆没——3家公司破产或被收购,2家公司不得不转型为商业银行。

投资银行是干什么的呢?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有必要首先弄清它的概念,因为它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商业银行是两个不同概念。

投资银行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金融中介,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投资银行是证券和股份公司制度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

投资银行是美国和欧洲大陆的一种称谓,英国人称之为“商人银行”,日本人称之为“证券公司”,德国人称之为“综合银行”。

在中国,投资银行主要是指一种业务,并不一定真的有这样一种银行存在,最常见的有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投资公司、产权交易与经纪机构、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咨询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投资银行是否可以直接对企业进行股权投资,要看银行业务从属的主体。在中国,证券公司的投资银行部门是不允许直接投资企业的,财务顾问机构则不受此限。

在美国,规模最大的五大投资银行分别是高盛集团、摩根士丹利公司、美林公司、雷曼公司、贝尔斯登公司,规模最大的五大商业银行分别是花旗银行、摩根大通银行、美国银行、瓦霍维亚银行、富国银行。

在这次金融海啸的咆哮声中,美国金融领域从2008年初开始问题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呈外延之势,并且威胁到整个美国经济。

2008年3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因为房屋贷款方面的债务太多、债务杠杆比率高而引发市场恐慌,一个星期内就陷入绝境。3月14日,该公司股价一天内下跌47%,达9年以来最低水平。

在这万般紧急关头,这家挺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85岁老店,马上会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出面澄清传言,可是仍然有越来越多的客户撤出资金,要求现金交易,从而导致公司出现严重现金短缺。

为了避免引发更大恐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马上通过这次金融海啸中受损失较小的摩根大通银行向贝尔斯登提供一笔为期28天的紧急资金援助,由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提供担保。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用这种方式向投资银行提供贷款,是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的第一次。

那为什么它要这样做呢?道理很简单: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和美国财政部都非常清楚,投资银行之间存在着非常错综复杂的业务关系,谁都不愿意看到贝尔斯登迅速倒闭,否则一脚踏空后果难料。

3月16日,摩根大通银行证实以2.3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贝尔斯登。

2008年7月,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为了筹集资金弥补过去3个季度内超过100亿美元的信贷亏损,在当年已经通过发行债券和出售股份筹集超过150亿美元资本的基础上,又以4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彭博资讯20%的股份,用以增加资本金。

9月14日,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施压下,有着94年历史的美林公司不得不与美国第三大银行美国银行达成协议,以44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后者,这也算是门当户对、有所归属了。

时隔一天的9月15日,有着158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因为美国政府坚决不肯伸出援助之手,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从而成为美国金融业规模最大的公司破产案(6390亿美元)。

同样是在9月,美国第一大投资银行高盛集团、第二大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公司获得美国联邦监管当局批准,转型为商业银行控股公司。

这样做的好处是,这两家公司今后会有更多机会得到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监管,与此同时,又可以在各地设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吸收存款,并且还可以用商业银行的身份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那里永久性地获得紧急贷款,以及更多地获得美国联邦保险公司资源。

2008年10月13日,高盛集团向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转型为“高盛美国银行”,而后者很快同意了这项申请。

这表明,高盛集团作为投资银行的身份已经彻底终结。而新成立的高盛美国银行,一成立就跻身于美国10大银行之列,因为它的资产规模高达1500亿美元。在美国财政部7000亿美元紧急经济稳定法案中,它分得100亿美元的注资。

同样是在10月13日这一天,日本最大的商业银行三菱UFJ集团收购了美国第二大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公司的部分股权。

至此,美国五大投资银行算是各自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不管是喜是忧,是自愿还是无奈,都以不同方式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金融海啸给我们的警告”

曾经不可一世的美国五大投资银行,居然经不起这次金融海啸的三摇二晃,再次证明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金融衍生产品过于复杂、监管不到位、信息不透明,是最值得总结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