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美国五大投资银行的日子不好过,美国商业银行和信托机构、保险公司也是一群难兄难弟,厄运连连。
要知道,从贝尔斯登公司被收购、美国政府接管抵押贷款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全球第一大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获得850亿美元贷款,到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请破产以及美国银行收购美林公司……金融海啸中的每一波,都曾经一度让市场认为最糟糕的情况已经出现了。
毫无疑问,金融海啸的一大破坏力是动摇人心。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的破产,对美国经济打击最大的是失去信心。因为任何人都会这么想:连一个具有158年历史的老牌机构都倒掉了,那么今后还有什么事情不会发生呢?这对市场恐慌情绪的影响非常大。
可是,直到美国最大的储蓄及贷款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倒地不起,人们才真正意识到,金融海啸已经从投资银行开始蔓延到储蓄性银行,不但没有结束,而且还在愈演愈烈。
这实在没什么好奇怪的,因为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而且复杂。简单地说,如果投资银行倒闭,投资者的财富就会受到损失,导致信用卡违约率上升、消费性领域风险增大,从而把投资银行危机引向商业银行。有鉴于此,金融海啸对美国金融领域内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美国商业银行和信托机构的恶梦,是从华盛顿互惠银行倒闭开始的。
由于抵押贷款迫使银行要储备更多资金应对贷款损失,2008年第二季度,该银行损失达到创纪录的33.3亿美元,相当于每股6.58美元,超过当时股票市场的交易价格。请注意,这笔巨额损失还仅仅是这一个季度的数字!
据该银行公布的报告,在截止2008年6月30日前的9个月中,它累计损失63亿美元,并且预计到2011年,累计抵押贷款损失将超过190亿美元(而外界认为,这一数据至少超过300亿美元)。
从另一角度看,2008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该银行已经分别投入59亿美元和45亿美元拨备资金,用于弥补抵押贷款和其他贷款损失,这更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
2008年9月25日,由于该银行从9月15日以来的10天内,存款外流数额高达167亿美元,被公认为“不能安全、稳定地经营业务”,所以,当天的股票交易价格从3.49美元一度跌至1.69美元,下跌幅度高达52%,与当年股价最高点相比已经跌去了95%。
当天股市收盘后,该银行被美国储蓄机构监理局勒令停业,由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查封、接管,对外寻求对该银行1300亿美元存款基本额的出售对象。
随后,摩根大通银行以19亿美元的代价收购了该银行资产,但不包括债务。消息传出后的第二天,该银行的股价猛跌到每股0.45美元。
就这样,华盛顿互惠银行成了美国有史以来倒闭的最大规模的银行,成为这次金融海啸中倒下的新祭品。与此相似,受金融海啸冲击,美国其他各大银行的经营业绩也有大幅度下滑,乃至造成巨亏。
金融海啸中房地产市场持续恶化,直接拖累到美国最大的抵押贷款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在它们连续4个季度一共亏损140亿美元、股价从65美元跌到5美元(最低时只有3美元)后,美国政府终于在2008年9月7日宣布接管陷入困境的这两大公司。
根据接管方案,美国财政部直接向这两家公司注入资金2000亿美元,并且接管日常业务,同时收购相关优先股票、任命新领导人。
美国第三大银行美国银行2008年第二季度虽然还盈利34.1亿美元,可是与上年同期相比已经下降了41%。美国第六大银行美联银行,2008年第二季度造成的巨额亏损高达88.6亿美元,而上年同期则是盈利23.4亿美元,所以不得不裁员6350人以降低日常成本,最终于2008年10月出现了花旗银行和富国银行对美联银行的收购争夺战。
美国各大银行之间的乱战还在继续,但已经有一批先驱者率先倒下了。
资料表明,自从次贷危机发生以来,美国已经倒闭的银行有:迈阿密山谷银行(2007年10月4日)、密苏里州道格拉斯国民银行(2008年1月25日)、密苏里州的休姆银行(2008年3月7日)、阿肯色州ANB金融国民协会银行(2008年5月9日)、明尼苏达州第一诚信银行(2008年5月30日)、加利福尼亚印地麦克银行(2008年7月11日)、内华达州第一国民银行(2008年7月25日)、加利福尼亚第一传统银行(2008年7月25日)、佛罗里达州第一优先银行(2008年8月1日)、哥伦比亚银行信托公司(2008年8月22日)、佐治亚州Inergrity银行(2008年8月29日)、诚信银行(2008年8月29日)、银州银行(2008年9月5日)、华盛顿互惠银行(2008年9月25日)、佐治亚州阿尔法银行(2008年10月24日)休斯敦富兰克林银行(2008年11月7日)、洛杉矶太平洋安全银行(2008年11月7日)……
至此,美国2008年关闭的银行数量已经创下15年来的新高;更不用说,2008年第二季度在美国8500家银行中就已经有117家上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列出的“问题名单”,创下5年来的新高了。
“金融海啸给我们的警告”
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信托公司、保险公司、信用卡公司之间的投资关系非常紧密且复杂,可谓唇齿相依。唇亡,齿寒。它们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是一致的,那就是在次贷危机基础上一损俱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