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直面金融海啸:全球金融危机及中国应对
43688400000031

第31章 巴基斯坦被认为是第二个冰岛

受金融海啸冲击,巴基斯坦的金融状况持续恶化,被人们认为是第二个冰岛。那么,巴基斯坦的金融问题究竟有多么严重呢?

截止2008年10月20日,巴基斯坦货币卢比当年已经贬值25%、股票指数下跌了35%,外汇储备与2007年6月相比还剩下不到1/3.

据预测,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巴基斯坦至少需要30亿-40亿美元资金投入,而未来的3年则至少需要150亿美元资金投入。

归纳起来,此时此刻的巴基斯坦正出现以下4大经济困难:

①外汇储备锐减,无力偿还到期国际债务本息

巴基斯坦的外汇储备已经下降到70亿美元以下,国际信用等级也被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公司降低到了CCC+(接近破产边缘)。如果巴基斯坦中央银行没有足够的外汇流动资金,无法支付到期债务本金和利息,那么国际信用等级还会进一步下降。

到那时候,如果要想举借新债困难将会更大。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发达国家的可借资金会越来越少,巴基斯坦的国际信用等级也会越来越低,两者交织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②能源进口外汇短缺,侨汇收入不断减少

虽然国际油价开始回落,但是巴基斯坦的原油进口量仍然要每月消耗12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以现在的外汇储备量看,已经维持不了几个月的原油进口,而一旦出现原油断供,经济崩溃也就在所难免。

巴基斯坦外汇的支柱之一是侨汇收入,而侨汇在不断减少、外汇外流现象却非常严重,这使得中央银行不得不开始限制国民提取美元了。

③外资流入迅速减少

出于对安全形势的忧虑,以及面对巴基斯坦卢比迅速贬值,许多原来在巴基斯坦用卢比结算的外资企业开始纷纷抽逃资金,这使得巴基斯坦的外资流入迅速减少,形势变得非常严峻。

④经济赤字、国库空虚,无力偿还国债

巴基斯坦政府的财政赤字已经出现政府入不敷出,根本无法维持财政收支平衡,甚至已经到了寅吃卯粮的地步。可以想见,如果不采取紧急措施,这样的局面根本无法维持多久。

按理说,巴基斯坦应该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紧急经济援助计划的,可是谁都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钱并不是好借的,在接受经济援助之前,首先必须答应一系列屈辱条件。

那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对巴基斯坦提出什么样的条件呢?这主要包括:大幅度提高能源价格;改革税务管理制度;强制推行农业所得税;提高总体赋税水平;大幅度削减军费开支;免除一切产品补贴;砍掉一大批国家公共发展计划;等等。

试想,如果提高能源价格,就意味着国民要继续承担能源价格上涨带来的负担;免除一切产品补贴,就意味着巴基斯坦的民族经济和中小企业没有了财政支持;大规模削减军费开支,就意味着削弱巴基斯坦陆军和反恐力量,从而导致军心动荡、产生国家不安全因素。

从根本上看,这些建议的核心是要巴基斯坦放慢经济发展速度,减少公共开支。可是这不仅会导致巴基斯坦的所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停下来,还会导致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私人资本发展陷于绝望。

容易看出,如果巴基斯坦答应这一系列条件,就意味着政府与国民相对抗,使得本来就急剧恶化的安全形势变得更加凶险。

要知道,巴基斯坦是目前全球3大自杀性恐怖袭击多发国家,本来就社会动荡、政局不稳。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态度,也是要借紧急经济援助的机会,相应改造巴基斯坦社会。

所以,即使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2008年9月新上任的巴基斯坦总统阿西夫·阿里·扎尔达里,依然打消了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寻求援助的念头。在巴基斯坦国民看来,这个组织“美国色彩”太浓。

直到2008年11月初,巴基斯坦总统和总理仍然坚决表示,如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这些为巴基斯坦“专门设计”的一篮子经济解困计划作为紧急经济援助的先决条件,那么巴基斯坦宁愿不要这种援助。

可是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果巴基斯坦拒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援助,也就意味着同时拒绝了该组织的姐妹机构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的援助,等于关闭了一系列借款大户的大门。明眼人一看便知,巴基斯坦如果要保持国际经常性开支平衡、稳定国际信用,除了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苛刻条件外,似乎别无他法。

尤其是在巴基斯坦即将有30亿美金外债到期的情况下,巴基斯坦可供利用的外汇储备实际上只能维持政府一个月运转。如果不赶快解决资金问题,有人甚至预言巴基斯坦会比冰岛垮台得更快。所以,没过几天,巴基斯坦终于低下高昂的头颅,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伸出援手。

2008年11月2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同意给巴基斯坦提供76亿美元贷款,帮助该国平衡财政收支、渡过难关。根据协议,这笔贷款将分7次发放,其中40亿美元在2008年内到账。巴基斯坦财政部表示,2009、2010年该国还将继续从不同渠道寻求200亿美元贷款。

“金融海啸给我们的警告”

巴基斯坦这些年政权更迭频繁,前政府留下的是一个面临崩溃边缘的经济体系。所以在这次金融海啸冲击下,巴基斯坦卢比很快就贬值了21%、通货膨胀率达到25%,彻底走向国家破产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