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直面金融海啸:全球金融危机及中国应对
43688400000023

第23章 雷曼公司被勒令自行了断的背后

在这次金融海啸中,雷曼兄弟控股公司身陷次贷危机陷阱成为唯一一家被美国政府见死不救的投资银行,实在颇有些耐人寻味。

2008年10月6日,雷曼兄弟控股公司主席理查德·福尔德在美国众议院政府监督委员会专门召开的听证会上对天发问:“在我被埋进土里之前,我会一直追问:为什么我们是唯一不被拯救的?”

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认真分析个中原因,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次贷危机及其相关背景。

归纳起来,这些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①美国政府真的感到金融衍生产品的问题大大超出了自己预料,防不胜防,所以干脆放弃

可以这样来进行推断:美国政府最早的时候是低估了这次次贷危机的风险。这可以从2007年8、9月开始救市,当时是把它当作短期流动性风险来对待中看出来。

美国政府当时的注资方式是隔夜拆借,但是发现很快就把贝尔斯登给震垮了。所以它后来吸取教训,在重新注入资金时改变了方式,给了贝尔斯登28天时间,并且可以延长到90天时间,可以用债券作抵押,这就和第一次的隔夜拆借方式有了很大的不同。

②雷曼兄弟控股公司错过了好几次自救机会,美国政府认为应该让它作个自行了断了

2008年8月,韩国产业银行愿意出价60亿美元收购雷曼兄弟控股公司25%的股份,可是雷曼公司嫌对方出价太低没有谈成功;后来,日本野村控股、KKR、凯雷资本看中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的优质资产Neuberger Berman,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没能谈得拢;后来美国银行、英国巴克莱银行前来谈判时,雷曼公司仍然坚持要以3年以来的股价平均值作为收购代价。

从中容易看出,雷曼兄弟控股公司主席理查德·富尔德历经14年,一手精心打造起了该公司,所以实在有些不忍心以“废铜烂铁的价钱”卖掉该公司;可是反过来看,这种优柔寡断的举措在外界看来,是白白错失了让公司重新获得新生的机会。

再怎么说,他也犯了一个大错误,那就是当他手上几乎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根本就没了和对方讨价还价的余地。

这一点和同样面临破产风险的美林公司的灵活应变相比,可谓有着天壤之别。

③雷曼兄弟控股公司所发行的债券主要是次级抵押贷款,对整个房屋贷款市场的影响不大

美国政府可能认为,我只要保住了房利美和房地美这两家最大的房贷机构,让它们忠实履行美国政府的房屋政策就行了,至于是不是要救雷曼兄弟控股公司,这个问题并不是很重要。

④在美国政府看来,一家投资银行的生死存亡实在是很正常的市场现象,长痛不如短痛

美国有46家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哪怕规模再大也只是其中之一,所以美国政府不会让其他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造成这样一种误解:反正出了事由政府来解救,没事!

这在美国总统乔治·布什2008年9月16日在白宫就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破产发表的评论中看得一清二楚。他说,这一事件在短期内一定会对美国经济、投资人和雇员形成惨烈冲击,但对美国市场调整和长期的经济发展会有帮助。

⑤美国政府唯独不救雷曼兄弟控股公司,不能仅仅把它看作是一次偶然事件,其中还很可能潜藏着某种阴谋,那就是通过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的破产赖掉全球债务,完成其战略调整

这次金融海啸从表面上看是由次贷危机引起的,而实际上隐含着美国国内一个三方博弈的对局,即美国政府、石油利益者、投资银行及金融机构利益者。

在这三方对局中,美国政府向全球赖账,石油利益者有条件地妥协,投资银行及金融机构挤脓消肿。对此,可以从石油价格暴涨、美元财富骤增,到人民币升值压力、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上看出来。

在这一过程中,美国实际上巧妙地完成了一次财富转移过程,全世界谁持有的美元越多,谁就赔得越多!

⑥2008年是美国选举年,必须兼顾选民的心理感受

例如,美国政府会想,不能这样滥用纳税人的钱,一会儿费尽心思地去救房利美和房地美,一会儿要去救投资银行。房利美和房地美有政府背景还好说,由政府出面救投资银行又算是哪门子事呢?既然估计美国国会通不过,那也就干脆不提这回事了。

“金融海啸给我们的警告”

雷曼兄弟控股公司被见死不救,其中的原因非常复杂,充分显示了次贷危机的严重性和美国政府令人捉摸不透的态度。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再次表明了“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