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直面金融海啸:全球金融危机及中国应对
43688400000015

第15章 盲目追求虚拟经济繁荣怎么行

虚拟经济是近年来才出现的一个名词,有着各种不同解释。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名誉主任、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的观点。

成思危认为,“虚拟经济是指与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简单地说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

而虚拟经济循环,是指在金融市场上先通过交换,把钱换为借据、股票、债券;然后在适当的时候,通过交换把借据、股票、债券再变回钱,直接以钱生钱。

虚拟经济主要存在于金融业,它在现代经济中起着很大作用。读者容易看到的是,每当中国银根一收紧,实体经济就受影响,实际上就是这种表现。

虚拟经济并不是虚假经济(泡沫经济),但它和泡沫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金融危机一般都是由虚拟经济开始的,但并不能说虚拟经济就一定会引发金融危机。

从历史上看,1825年至1920年的95年间,主要西方国家先后发生过11次经济危机。尤其是1857年以后的经济危机成了世界性经济危机,可是由于当时的虚拟经济还没有成为与实体经济相对独立的经济现象,所以这些经济危机并不是主要由虚拟经济引起的,而是由实体经济部门中的虚假因素(产品过剩)导致的。

而金融危机则一定是虚拟经济中的泡沫引起的。所谓金融危机,是指利率、汇率、股价等金融指标全部或大部分突然发生急剧恶化,以至于人们纷纷把它抛售出去变成现金,导致经济和社会发生动荡。

实体经济、虚拟经济、金融危机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形象地用雪山、雪崩来形容——实体经济就像是雪山下的岩石,虚拟经济则是覆盖在岩石上面的雪层。当雪层越堆越厚,终于有一天发生雪崩时,就可以认为发生了金融危机。

容易看出,雪山上一定会有雪层,但是并不是有雪层就会发生雪崩;雪崩必定是在雪层达到一定厚度后爆发的,而且一定会爆发。

从历史上看,虚拟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这样3个阶段:

①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20世纪初出现了银行资本、股票资本运动,这可以看作是虚拟经济的初级阶段。

②在金融价格剧烈变化的条件下,20世纪80年代各种金融衍生工具蓬勃发展,这可以看作是虚拟经济发展阶段的标志。

③20世纪90年代中期,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大量的网络服务工具和场所,这可以看作是虚拟经济成熟阶段的标志。

容易看出,在美国华尔街上,目前已经进入虚拟经济成熟阶段。

发展虚拟经济的目的本来是要服务于实体经济,可是随着虚拟经济的迅速发展,虚拟经济规模很快就超过实体经济,成为与实体经济相对独立的经济范畴,表现出与实体经济完全不同的特点,这主要包括:

①高度流动性

这是指虚拟经济对于虚拟资本的持有和交易活动,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便捷的信息技术即刻完成。

②不稳定性

各种虚拟资本的买卖价格并不需要遵循价值规律,而是更多地取决于交易双方对未来权益的主观预期,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

③高风险性

虚拟资本的高度不确定性,使得虚拟经济的成色和发展变得非常复杂和难以驾驭,并不是普通投资者能够涉足的领域,投资风险大。

④高投机性

有价证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虽然也可以作为投资目的,但归根结底主要还是一种投机行为,这是它的市场流动性决定的。

前面已经提到,美国金融衍生产品缺乏必要的实体支持,实际上就构成了虚拟经济的虚假繁荣。毫无疑问,这时候这些金融衍生产品的投资风险是很大的。这次金融海啸首先从美国而不是其他国家爆发,与美国的经济结构之间有着内在联系。

例如,进入21世纪后,美国先后以两种产业作为经济引擎,一是信息网络产业,二是金融服务业。随着前者即信息网络产业泡沫的破灭,美国不得不把经济发展重点放在金融服务业上来。

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该法案规定,银行只要能够操作充足的资本,就允许其扩大服务范围、拓展业务领域。

这意味着什么呢?实际上,这就意味着美国银行从20世纪30年代后一直受到压抑、管制的金融体制实现了全面自由化开放。

要知道,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金融业创造的附加值对GDP的贡献度一直保持稳定性增长。而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通过后,由于金融业更加繁荣、金融衍生产品不断出新,这种贡献度就更是大大提高了。伴随着这一局面,美国不断把制造业转移到国外,经济虚拟化程度空前提高。

毫无疑问,虚拟经济本身是非常容易滋长泡沫经济的,如果在监管方面稍有疏忽,很容易导致泡沫经济破灭从而引发金融危机。

“金融海啸给我们的警告”

虚拟经济超出实体经济一定比例就会爆发金融危机。这些年美国不断转出制造业、放任金融业自由发展,“岩层”薄而“积雪”厚,“雪崩”是迟早的事。中国GDP的大头是制造业,“岩层”相对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