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直面金融海啸:全球金融危机及中国应对
43688400000013

第13章 MBS债券让雷曼公司遭灭顶之灾

除了信贷违约掉期(CDS)、担保债务债券(CDO)业务外,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业务的杀伤力也非常厉害。下面仍然以雷曼兄弟控股公司为例,看一看它是怎样在这个过程中让它走向破产的。

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就有了,属于最早的资产证券化品种,主要是由美国住房专业银行及储蓄机构,利用其贷出的住房抵押贷款发行的一种资产证券化产品。

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具体操作方法是,首先,按照某种条件把发放出去的住房抵押贷款集中起来,形成“抵押贷款集合体”(pool);然后,利用抵押贷款集合体定期发生的本金和利息产生的现金流发行证券;最后,聘请政府机构或具有政府背景的金融机构对该证券担保。不难看出,这种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带有某种公共金融政策色彩。

由于抵押贷款集合体所产生的本金和利息,全部要转移支付给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投资者,所以这种证券也称为“过手证券”。

总体来看,美国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分为4种类型:①美国政府国民抵押协会(GNMA)担保的过手证券;②美国联邦住宅贷款抵押公司(FHLMC)的参政书;③美国联邦国民抵押协会(FNMA)的抵押支持债券;④美国民间性质的抵押过手债券。

那么,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问题出在哪里呢?一般来说,由于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和担保债务债券(CDO)的流动性不大,所以这些债券的市场价值并没有一种根本性的、中肯的办法来加以衡量。于是,美国证券交易条例规定,持有这些资产的金融机构每天要度量MBS和CDO的市场价值。

这样一来问题就出现了:一方面,传统的商业银行并不需要每天衡量资产账面上的房屋贷款价值;另一方面,评估一套房屋每天的市场价值变化就已经十分困难,现在要把成千上万套房屋贷款集中在一起进行资产价值评估,又怎么可能呢?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的办法是把MBS和CDO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指数ABX。

前面已经提到,MBS和CDO的流动性不大,所以这就导致ABX指数的流动性也不大,而这一特点就被投机者操纵利用,在升跌波幅上推波助澜。

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2005年和2008年美国房屋贷款问题逐渐显露,随之而来的是MBS和CDO的价格、流通量随ABX指数一起大幅度下滑。

ABX指数大幅度下滑,意味着MBS和CDO的市场价值也快速下跌,导致持有这些资产的金融公司发生挤提或直接导致破产;意味着传统商业银行原来把这些业务中放在表外的,现在要把它们重新放在表内,增加与次级抵押贷款相关的拨备,这样就必然会连累这些商业银行(或投资银行)也同样发生现金流和资本问题。

在这种困境中的商业银行或投资银行,唯一的办法是纷纷减少贷款、增加贷款所需利息。而这样做的结果是,整个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继续减少。事实上,在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时,美国的MBS产品就已经7个月没有增强了,市场上流通的与次级抵押贷款相关产品的价格已经跌无可跌,几乎没有成交量。

至此读者可以看出,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的资产也是以市场价值来进行衡量并记账的。这表明,自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它的资产价值在不断减少,慢慢暴露出亏损情形,到最后必然会侵蚀公司资本金。如果雷曼兄弟控股公司不能及时采取措施补充资本金,那么很快就会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

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的情形正是这样。它们也采取了各种措施进行自救和他救,但最后还是因为MBS和CDO资产贬值太快而回天乏力,最后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

至此,读者回过头来,包括美国五大投资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纷纷倒闭、破产,这说明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仔细研究可以发现,这些大公司之所以受金融海啸的冲击最大,原因就在于它们拥有很多最下层的、风险最大的金融衍生产品;如果不是这样,局面就可能完全不同了。

仍然以雷曼兄弟控股公司为例。它有44%的资产是做房地产的,但是其中真正出问题的是次级抵押贷款,比重占25%。按理说,25%的比率也不是很高,可为什么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就栽在它手里呢?原因就在于这部分资产恰恰是最下层的、风险最大的部分。

在美国,监管部门对对冲基金并不像对商业银行或投资银行那样有具体的监管条例,所以基本上可以说对冲基金处于失控状态。

对冲基金在整个投资银行里起到很大的作用,它可以把很多信用产品证券化。次贷危机的爆发,实际上是对冲基金把次级抵押贷款的按揭作为信用产品加以证券化,然后再由保险公司给予保险或再保险。

如此这般之后,一旦房屋贷款泡沫发生破裂,许多贷款人无法按时还贷,就会使得一环扣一环,最终导致这个证券产品本身失去价值。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这三大块,无论哪一块发生资金面断裂,都会形成金融危机。

概括起来说,发达国家的信用机制本身是好的,可是如果信用机制遭到滥用,事情的性质就会走向反面。

“金融海啸给我们的警告”

任何金融衍生产品都是一种零和游戏,它本身并不会创造财富,也不会增值。雷曼兄弟控股公司成也在此,败也在此。到最后,终于出现了标志着这次金融海啸爆发的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倒闭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