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轲继承了孔子这一观点,并把义和利绝对地对立起来,认为讲利,必然危害了义;利是引起社会混乱的总根源。他见到梁惠王时,梁惠王问他怎么帮助他提出一些有利于魏国的建议,孟子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他劝告梁惠王说,如果提倡利,那么将会引起人们利己的欲望,结果将会引起更大的社会混乱。他还认为,当时天下混乱的战争,都是因为上上下下都讲利,而不讲义所造成的弊端所致。汉代董仲舒继承了孔孟的思想,认为应该“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重利轻义的主要代表为法家学派,他们主张重视物质利益,强调道德要以物质利益为基础,甚至否认道德的作用,主张功利主义。韩非子认为,“人皆挟自为心”,“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私利是人们一切行为的杠杆,是人与人相处的唯一原则。
义利并重的主要代表为墨子。墨家对义利的理解与儒家不同,以“利”为义之标准,这里的“利”指的是社会公利(儒家指的是私利)。因此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希望通过“兼爱”来建立一种“交相利”的人际关系,最终达到“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目的。
义利关系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在古代的等级制度中,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存在着经济利益和道德观念上的深刻矛盾。统治者总是用自己的阶级私利冒充公利,把符合自己利益的道德当成全社会的道德,这样,重义轻利、公利为上的思想,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压制劳动人民利益的性质。而且随着社会对抗的加深,随着抽象思维的发展深化,它又进一步发展成为崇义贬利。“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理论,从根本上否定了人民群众追求物质利益的合理愿望。尽管如此,在传统的义利观中还是包含着某些具有普遍性、真理性因素的内容,义以为上,公利为重,应该说具有普遍意义。因为它倡导了一种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行为模式,能使人们关心他人和社会的集体利益,使人们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和体贴的温暖,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中国历史和现实中涌现了许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舍己为人的高尚人物。
我国古代义利观中的优秀思想,曾经培育了世世代代中国人民尊德重义、团结奋斗的光荣传统,保证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荣,至今也仍然具有深远意义。它启示我们,即使在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大潮中,也必须正确处理义利关系,既要用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道义原则去引导、调节人们对利益的追求,保障和促进各种正当利益的发展;又要以经济发展和调节人们利益关系为手段,保证社会上道义原则的实施和发展。
总之,社会主义的义和利、道德和物质利益是互相联系、互为条件,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辨证统一关系。我们反对重义轻利,也反对见利忘义,坚持义与利的统一,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统一。
(五)强化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
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是人生目的的实质。历史上进步的人的人生目的都表现出强烈的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倾向。我国古代治水造福于人民的大禹,治水数十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北宋范仲淹坚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近代改良主义政治家、思想家谭嗣同,把为大众服务当作自己的义务;美国近代著名发明家爱迪生,把自己的人生目的确立为“揭示大自然的奥妙,并以此为人类造福”。科学家爱因斯坦说道:“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无产阶级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目的。马克思在中学毕业的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已提出“要为全人类谋福利而劳动”,“为全人类作牺牲”的革命人生观。毛泽东思想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人生观,把人生目的精辟地概括为“为人民服务”。五十多年来,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呈现出不朽的生命力,其原因在于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目的,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主观臆造,而是有科学依据的。
首先,为人民服务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全部社会发展中,就是人民群众创造社会财富、推动社会变革的历史。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主人。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尊重人民,热爱人民,为人民服务。
其次,为人民服务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客观要求。我国已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决定了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必然是以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反映到人生哲学上必然是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
再次,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能够实现个人社会的有机统一。为人民服务从一般意义上说,就是为最大多数人服务。但实际上,这不是一种简单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单向关系。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既是服务的给予者,又是服务的接受者。社会正是在这种给予和接受不断转换的过程中运转的。因此,任何人离开了社会,其生活和生存都不可思议。爱因斯坦曾说过:只要我们全面考查一下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我们就会马上看到,几乎我们全部的行动和愿望都同别人的存在密切联系在一起。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当我们个人在为人民服务时,人民中的其他成员也在为社会及为你服务。因此,在今天提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准则,或许会有较宽广的价值导向覆盖面。倘若每个人都努力为社会,为他人作贡献,社会的物质及精神财富才会丰富和发展,反过来又为个人完善和发展创造条件。所以,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目的,是实现了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机统一。
当前,在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人认为坚持为人民服务价值导向是不必要的,市场经济不需要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已经过时了。我们认为,为人民服务与市场经济并不矛盾。市场经济无疑要讲市场竞争、经济效益,但归根到底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供尽可能优良的服务。借口条件变了,淡化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是错误的。今天,强化为人民服务宣传,能够起到凝聚人心和提高人们精神境界的作用。
【事例】
1.两种人生
1949年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诗人臧克家写了一首诗,名叫《有的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大多数人更好地活。
……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大多数人更好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新的学年开始了,奉天(现在的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为了测验学生的学习目的,在课堂上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读书是为了什么?
有的回答:“是为了家父而读书。”
有的回答:“为明礼而读书。”
有的干脆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周恩来,现在你回答,为什么要读书?”魏校长问。
“为中华之崛起。”坐在后排的周恩来庄重地回答。
由于他的南方口音魏校长一时没听清楚,于是周恩来又沉重、大声地重复了一遍: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南丁格尔节
现代护理学的创始人南丁格尔,把一生都献给了人类的护理事业。她的家庭属于上流社会,家人都十分疼爱她,她从小感受到的就是关心和温暖,她从父母那里得到的也是爱别人、帮助别人的教育。她在教会学校学习语言文学,掌握了六种语言,同时也受到良好的做人教育。成年以后,她放弃了舒适的生活和如花似锦的前途,选择了为世俗所不尊重的医护事业,立志为帮助病人解除痛苦而奋斗。护士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低级的职业,尤其是像她那样出身贵族阶层的人,一般都很少有从事这一工作的。但南丁格尔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她选择的为别人解除病毒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了下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她上前线去为受伤的战士服务,表现出一种大无畏的利他精神,并且受到表彰。后来,她创办了第一所护士学校,培养护理方面的专门人才。她一方面亲自实践,另一方面积极著书立说,总结经验,为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此,在她去世后,国际社会以她的名字来命名护士节,即“南丁格尔节”,以纪念她一生为人类解除病痛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操练】
1.当好学生干部
操练目的:学会组织领导某项工作,培养为同学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操练步骤:
(一)明确工作职责。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和向教师及老同学请教,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
(二)制订工作计划。为保证工作有条理地顺利开展,制订一份工作计划是必不可少的。计划制定得成功与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能否得到同学们的支持。因此,应该运用民意测验、个别交谈、班委会讨论等方法,全面了解同学们对你工作的期望与要求。同时,结合学校的当前工作要求,制订出一个详尽而又可行的工作计划。
(三)提高个人素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纠正自己的缺点,提高自己的素养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必须仔细认真地反省自己存在的缺点和短处,并把它与开展班级工作联系起来仔细思考,想想如何克服它。
(四)处理好同学间关系。作为一个学生干部,同学不仅仅是朝夕相处的学友,而且是开展工作的群体对象。因此,应时常提醒自己,看看自己是否做到了以下几个基本的要求:
①自己的工作决定是否征求过其他班级干部的意见?
②自己在工作中是否考虑同学们的要求?
③自己能否为了集体利益,牺牲一些个人利益?
④自己受到一些不明真相的指责时,能否耐心地解释?
⑤自己的工作设想常常得到大家的赞同吗?
(五)加强与教师的联系。保持与教师的经常联系,既有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又能得到许多具体的帮助。在与教师的联系中,应做到:
①及时汇报。经常及时向教师汇报班级情况,同学的需要情况,工作设想,认真地征求建议。
②坦率交流。在与教师讨论班级工作时,既要充分尊重教师的意见,也要坦率地陈述自己或同学们的看法和意见,以求取得比较全面的正确结论。
③主动求救。遇到困难或问题,主动找教师请求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