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神奇的目标力量
目标的力量是神奇的。确定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依此目标而行事,这是个体成功的首要条件。20世纪初,美国有一位著名的学者拿破仑希尔先生,曾经花了25年时间,对美国16000多名各行各业的人士进行了长期的追踪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发明大王爱迪生,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等等许多知名人士,结果,希尔先生得出了一个十分深刻而又富有启迪意义的结论:成功人士大约只占其中的5%,成功人士对人生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其余95%的人都是失败的人士,他们都缺乏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希尔的结论也许有点令人泄气和失望,但却是事实。可见,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尽早确立一个人生目标是如此重要。
(二)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确立人生目标,就是确立人生的志向。立志与个体潜能发掘关系密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之所以成就开天辟地的伟业无不与其年轻时所立宏伟之志紧密相关。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写下了“为人类福利而劳动”、“为大家而献身”的远大抱负。
立志对于个体成长具有如下作用:
第一,引发作用。动机产生于人的需要,是推动并维持人活动的内在心理因素。但并不是任何需要都能成为动机,只有需要指向一个目标,并展现出达到目标的可能性时,才能形成动机,从而产生和推动行为,坚定的志向能够引发个体为着成功的需要而朝着目标努力。
第二,导向作用。志向具有导向性,起着引导行为方向的作用。志向对人行为的导向作用好比舟有了舵,马有了衔,使个体认准一个方向,不偏离航道,少走弯路。明朝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第三,聚焦作用。人的精力和能力总是有限的,如果漫无目标,今日研究这个,明日钻习那个,就极易分散精力,一事无成。如果目标专注,人的精力和能力就能以目标聚焦形成突破性的成才能量,从而早日成才。
第四,激励作用。一个明确具体、切实而又合乎需要的志向,对个体起着鼓舞人心、激励精神的作用。当志向未达到时,使人产生强烈的内在驱动力,为实现志向而奋发努力;当达到志向时,给人以满足感、自信心、促使人向更高的志向前进。
(三)人生目标的设计方法
根据生命历程进行人生目标设计,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第一,阶梯递进法。阶梯递进法要求,在设计目标时,要遵循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先低后高、先少后多的原则,层层递进,步步爬高。大量事实证明,此法具有多种功能:①它可以缩小成才坡度夹角,减轻目标实现难度;②它可以逐步接近大目标,为实现最佳整体目标奠定基础;③它可以通过局部信息反馈及时修正误差,保证人生最优化顺利进行;④它可以增强个体自信心,锻炼意志,增长才干,为最终实现人生最佳目标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二,节律符合法。即按照人的一生中各个不同时段的生理变化特点来安排学习、工作、生活和休息。节律符合法包括:①一天节律符合。根据自身特点,掌握高潮及低谷规律,合理安排每日的休息时间计划;②周月节律符合及一年节律符合。根据这类符合,制定合适的学期及学年目标计划;③一生节律符合。这类符合要求按照人体各个年龄阶段的不同能力和专业发明创造的最佳年龄特点安排自己一生的活动和休息,力求不失时机地抓住学习、锻炼和发明创造的最佳年龄,充分发掘和利用自身的各种才能,塑造自己光辉的一生。
我国著名思想家孔子的人生目标就是根据年龄变化特点设计的:“吾十而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美国学者利文森根据对四个职业群体(制造业工人、管理者、大学教授、作家)的研究,总结出美国人人生阶段的一般趋势。
“拔根期”(16~22岁):学习职业知识,寻求独立。主要任务是早日建立初步的事业目标,在独立的意义上获得成功。
“成年期”(22~29岁):建立家庭,选择职业,进入成人世界,其重点在于早日将理想与现实接轨,确定自己的发展轨道。
“过渡期”(29~32岁):对第一阶段职业实践进行回顾,顺利者,更加明确了已有目标;遭受挫折者,对自己的目标进行调整,谋求新的发展。
“安定期”(32~39岁):这一阶段,人们会将全部精力倾注于事业上。谋求成就的实现,而社会交往、友谊等都服从于事业目标。
“危机期”(39~43岁):对自己的事业进行初步总结,颇有建树者,会感到成就带来的满足,而未实现事业目标的人,则会产生挫折感,意志薄弱者可能变得消沉。
“成熟期”(43~59岁):总结一生事,承认现实满足现状,只谋求在现有成就的基础上获得一定发展。
(四)人生目标的科学化
尽管许多人也都设计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但并非每个人的人生目标都是成熟的、科学化的。
尤其当一个人在成长时期,或者在人生发生重大转折而使人生目标发生新旧交替的变迁之中,此时的人生目标或者模糊不清,或者摇摆不定,显出不成熟的倾向。
成熟的人生目标应具备什么条件呢?
第一,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构成元素,即伦理原则、品格素质及知识基础。其中人生伦理原则是人生目标的立足点和动力源,品格素质是实现人生目标的保证条件,知识基础是人生目标科学化的依据和血肉。
第二,具有对时代需要的高度自觉。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大跨度综合。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世界上的人类交往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便利。肩负民族未来重任的青年一代,必须具备开阔的全球性战略眼光,才能更好地承担振兴中华的伟业,迎接新的挑战。
第三,具有对自我发展的全面了解。个体人生目标的设计必须基于对自身各方面素质、能力的全面把握与了解。如对自身性格、气质、兴趣以及知识结构、水平、能力状况等的自觉认识。怎样能够认识自己呢?我们可以诚实地回答跟自己有关的三个问题:
1.我是谁?我有什么兴趣?我有什么特殊才能?什么事情能给我带来莫大的乐趣?只有对自己优缺点全面了解,才能在设计目标时尽量扬长避短。
2.我想要什么?想要钱,要多少?想要自己的事业,什么是自己的事业?想要美满的爱情,我的定义是什么?想要健康长寿,我的标准是什么?
3.我将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四,具有切实可行的实践方针。人生总目标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实现的,而是分阶段一步一步完成的。在总目标的原则指导下,根据环境和人自身具体条件,把人生总目标划分阶段,并转化为具体目标,使各阶段具体目标保持统一于总目标,这是实现人生总目标的正确途径,否则,总目标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
此外,具体目标必须具有灵活变通性,要抓住三个关键时刻,及时做好目标调整。
1.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任何人的人生目标都是特定时代特定环境的产物,而各种环境中主要是社会环境对人生目标具有决定作用。社会环境的重大变化,常造成人生目标的重大改变。比如,革命战争年代,一个普通农民参加了红军,在革命队伍这个新环境中改造了他原来的人生追求而树立起革命的人生目标。同样,鲁迅后期生活和斗争中,受到我党的影响,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随之人生目标也发生了质的改变。
2.在人才竞争的胜败转折时刻及人生面临重大挫折时刻。奋斗中的成与败,常常形成人生道路的转折点。胜时,防止骄傲;败时,防止沉沦。经得住成败考验,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在人生面临重大挫折时,必须要勇于面对现实,承认现实,把人生目标期望值降低,然后踏踏实实走好以后的每一步。唯如此,才能走出困境,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3.在每个人成长、发展的人生总流程中,前后两个阶段相更替的时刻,也会发生生理、心理的转折,或者学习、生活、工作上的转折。如青少年学生在每一次升学之后,都面临着过渡期问题,如何及时调整人生目标,尽快适应新阶段的生活,这对每位同学都是至关重要的。
制定了人生目标计划,最关键的是要能付诸实施,正如美学家朱光潜老先生所说的:凡此身应该做且能做的事,由此身担当它,不推诿给别人;凡此时应该做且能做的事,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凡此地(我的地位、环境)应该做且能做的事,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地位去做。这即是朱老先生在《谈立志》一文中提到的“三此主义”。只有坚持从此身、此地、此时做起,我们才能立足今日,努力攀登人生制高点,从而实现我们远大的人生理想,让我们牢记明代诗人文嘉的《今日》诗句:“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多!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事例】
“追星”的故事
中国科大第三期少年班学生中有一女孩名叫程新,2002年9月,她从初中二年级提前升入初中三年级,第一次见到少年班招生的试题,试着去做,结果只做出了一道题,有些题还没学过,程新放下试卷,并没沮丧,而是相信通过努力可以把这些试题全都轻松地做出。她心目中有一个圣洁的榜样,那就是居里夫人,居里夫人专心致志、坚韧勤奋地学习,顽强不息地追求事业的每一个细节,不知在她的脑海里电影似地放映了多少遍,她把一本厚厚的《居里夫人传》和其它有关居里夫人的文章、资料不知读过多少遍,居里夫人已经成为她心目里最高大、最闪亮、最热爱并为之仿效的偶像。当天晚上,她就为自己制订了一个自学计划,然后强令自己每天都要落实完成计划才能休息睡觉。她的进步更大了,神速地只在初三读了半年,就提前升入高中,接着又以优异的成绩跨进了少年班的大门。后来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程新说:“事实使我看到了志气和毅力的威力,只要有志气,女同学一样可以进少年班,一样可以成为未来的居里夫人。”
【操练】
制定人生目标计划
操练目的:通过操练使学生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及自身特点,制定出合理的、切实可行的人生目标计划,包括远期规划,学年或中学生活规划,以及每日学习时间计划。
操练步骤:(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