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4366400000020

第20章

第一篇智慧禅第三章精进第六节大海本在最低处

修行之人,要戒骄戒躁。而对“我”的强烈执著,使人无法认清自我而容易自大,在待人处事之时就会表现得傲慢无礼。人一旦忽视了因缘的帮助,而错认为所有的成就完全是来自自身的能力与伟大,就容易产生“慢”的心理。

圣严法师将“我慢”的表现分为了四种:第一种是源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而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却不一定真正有理由;第二种是自己觉得强过别人而产生的慢心;第三种是增上慢,即在修行中有了一点经验就自认为修成了正果;第四种是卑劣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酸葡萄”心理,自己明明有缺点,却不肯承认别人比自己优秀,甚至鄙视别人的优点和成就。

一个傲慢的人常常会因为过于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了身边人的感受,会漠视甚至伤害到身边的人。傲慢的人还往往经受不住挫折,一旦遭到别人的批评或者责怪,就容易愤怒,甚至攻击别人,以求自卫。

日本明治时代有一位著名的南隐禅师,他境界很高,常常能用一两句话给人以深刻的点拨,很多人慕名而至,前来问佛参禅。

有一天,有一位官员前来拜访,请南隐禅师为他讲解何谓天堂,何谓地狱,并希望禅师能够带他到天堂和地狱去看一看。南隐禅师面露鄙夷之色,开始用很刻薄的语言嘲笑官员的无知。

官员大怒,立刻让身边的差役棒打南隐禅师,南隐禅师跑到佛像之后,露出头来对着官员喊:“你不是让我带你参观地狱吗?看,这就是地狱!”

官员顿时明白了南隐禅师所指,心生愧疚,于是低头向禅师道歉,官员被南隐禅师的智慧所折服,神情之中流露出谦卑之色。

南隐禅师又说:“看啊,这不就是天堂了吗?”

在听到南隐禅师的辱骂之后,这名官员尚未思考禅师的用意便勃然大怒,是因为对我相的过于执著,一念之间便坠入了地狱;反之,当他以一颗谦卑之心待人时,天堂也就在眼前了。这正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由此可知,谦虚能够助人克服傲慢之心,将人从情绪波动的炼狱之中解脱出来。

谦虚是一种美德,古语有云:“谦受益,满招损。”一个谦虚的人,始终将自己摆放在一个比真正的自我更低的地方,就好像大海本在最低处一样,位置定得低,才能拥有更加广阔的提升空间。

从前有一个学僧在无德禅师座下学禅,刚开始他还非常专心,学到了不少东西。可是一年之后他自以为学得差不多了,便想下山去云游四方,禅师讲法的时候他什么都听不进去,还常常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无德禅师把这些全看在了眼里。

这天无德禅师决定问清缘由,他找到学僧问道:“这些日子,你听法时经常三心二意,不知是何原因?”

学僧见禅师已识透他的心机,便不再隐瞒什么,便对禅师说:“老师,我这一年来学的东西已经够了,我想去云游四方,到外面去参禅学道。”

“什么是够了呢?”禅师问。

“够了就是满了,装不下了。”僧人认真地回答。

禅师随手找来一个木盆,然后装满了鹅卵石,对学僧说道:“这一盆石子满了吗?”

“满了。”学僧毫不含糊地答道。

禅师又抓了好几把沙子撒入盆里,沙子漏了下去。

“满了吗?”禅师又问道。

“满了!”学僧还是信心十足地答道。

禅师又抓起一把石灰撒入盆里,石灰也不见了。

“满了吗?”禅师再问。

“好像满了。”学僧有些犹豫地说。

禅师又顺手往盆里倒了一杯水下去,水也不见了。

“满了吗?”禅师又问。

学僧没有说话,跪拜在禅师面前道:“老师,弟子明白了!”

学到一点东西就不可一世、盲目骄傲是可笑而且可怜的。一颗谦虚的心正如那盛了石子、沙子、石灰及水的木盆,总是能成放下更多的东西,人生也才能在这不断地日积月累中向上提升。所以,只有谦虚的人才能给成为真正的智者。

骄傲是一种不幸,自负是一种毁灭,俗话说:“谦虚的人马到成功,骄傲的人途穷日暮”。谦虚是一种资本,谦虚的人,因为看得透彻,所以不急躁;因为想得长远,所以不狂妄;因为站得高,所以不骄傲;因为立得正,所以不畏惧。谦虚之人,虚怀若谷,能纳百川于胸中;而骄傲自满,必难吸收有用之物。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知识多么渊博,也不过是沧海一粟。只有保持一颗谦虚的心,以一种谦卑的态度处世,才能够在念念之间一步一步接近禅的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