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经历着从家庭到学校、从父母到教师的严厉、从兄弟姐妹的玩闹到同学之间的相识相交的过程时,说明我们长大了。那么,让我们立足校园,从自己身边的事情做起吧:学会与老师、同学交往,适应学校生活。
(一)尊重老师遵守纪律
导语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教诲。人们称就读过的学校为“母校”,称自己的老师为“恩师”,原因就在于此。常言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师生关系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刚上小学时,对老师既爱又怕,老师的话被奉为“金科玉律”,父母的权威一下子就被老师的权威所替代,动不动就是“我们老师的话”。到了五六年级,对老师不再“绝对服从”,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对个别老师也有些“微辞”,但总的来说,还是“言听计从”。中学时和老师的关系远不及小学时那么单纯、融洽,时有矛盾和隔阂。严重时,师生关系十分紧张,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尊师重教亘古不变
从古至今,关于尊师重教不仅有许多精辟的论述,更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传诵。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非常古老、悠久的美好品德,这一美德的形成至少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的尧、舜、禹时代。
尊师源于重教。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政治家、思想家都十分重视教育。当然,他们所理解的教育和我们现在的教育有一定的差距,他们所重视的是对人民的“教化”,重教是重德的结果。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人性问题历来是热门话题;人性问题之所以受到普遍关注,其实是对德的关注,既然如此,作为对人民进行教化的“师”,受到尊重就不足为奇了。《荀子·大略》中把重教和尊师提到关系到国家兴亡的高度。
宋代欧阳修在尊师重道方面也有很好的论述。他在《答·祖择之书》中详细讲明了“尊师”与“重道”的辩证关系,不仅谈了“尊师”的重要性,而且强调了“重道”的特殊意义:“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不畏而不迁。”这就是说,能做到“笃敬”、“自守”、“不畏”、“不迁”,不受“利禄之诱”,不患“刑祸之惧”,都是建立在尊师重道的基础上的。重道是根本,而尊师是前提。这种认识可以说体现了古人尊师重教的基本观念。
古代还流行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一不忘师恩的俗语。语出元代大剧作家关汉卿杂剧《玉镜台》二折。意思是对教过自己哪怕时间很短的老师,也应以父辈之礼终身对待。老师在教学中将自己的知识与道德传授给弟子,引导弟子走向智慧和成功之路。那种甘愿奉献的精神,难道不值得人们敬重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比家长传授的知识多,并使学生终生受用,因此敬重老师要如敬重父亲一样。可见“师”在人们心目中是有很高地位的。尊敬老师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风尚。
怎样尊敬老师呢
首先最基本的就是表现在平时的言行上。遇到老师时,一定要向老师主动行礼打招呼,分别时要说再见。
现在我们有很多同学遇见老师时,不但不主动问好,反而躲得远远的,这是一种不尊重老师的表现,我们应该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其次,课堂上回答老师的问题要先举手,回答问题要起立,声音要洪亮,发言后经老师允许才能坐下。即使不在课堂上,回答老师问话也要起立。这是我们应有的礼貌,也是对辛勤培养我们的老师的一种尊重。另外,俗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老师也会有出错的时候,我们不能粗暴地对老师进行责怪或立即与老师争论。我们要体谅老师的辛苦,耐心地帮助老师发现错误并及时作出修改。为了配合老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可以向老师提一些良好的建议或意见,并以诚恳和委婉的语气对老师讲解。
1.当我们发现老师在讲课或批改试卷出现错误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表现对老师的尊重?
2.当我们的行为被老师误解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表现对老师的体谅?
3.当我们的所作所为出现错误的时候,面对老师对我们苦口婆心的教导,我们应该怎么表现对老师的感激?
4.教师节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
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葛洪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李觏
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
世界上最美好的职业就是做一个人民教师。
——高尔基
在中国古代,不仅普通老百姓尊敬老师,就连封建帝王也对师长十分尊重。君王不以臣子相待的有两种人:一种是正在祭祀的主持人,另一种是老师。根据学校礼制,教师即使被皇帝召见,也可以免去朝见君王的礼节,这完全是出于对教师的尊重。古代一些封建帝王也确实做到了不独尊特权地位,能够尊师重教。
唐太宗李世民虽贵为天子,也不忘记教育儿子尊重老师,给他儿子规定了周到而详细的尊师礼节。清朝乾隆皇帝为了教子成才,在九州之内下旨招贤,为儿子物色严师。东北有个叫王尔立的进士,虽然年已七旬,但文武双全,执教甚严,被召为太子师。有一天,王老先生让乾隆皇帝之子背诵《四书》,可皇子背不下来,王老先生毫不迁就,罚他下跪。正好此时被皇后娘娘看见,见儿子跪着有点心疼,就向王老先生求情,王老先生只好让皇子站起来。第二天,王老先生命书童提着书箱,来到金殿,向乾隆辞行。乾隆大为不解,急忙走下宝座问:“老先生这是为何?”王尔立于是将皇后娘娘求情之事述说一遍。乾隆听罢,便下一道谕旨:“娘娘免进书院,违者斩!”从此娘娘再也不敢去书院。王尔立老先生执教甚严,深受乾隆皇帝的尊敬,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日本是一个注重礼仪的国家。在日常生活中,都互致问候,脱帽鞠躬,表示诚恳、可亲。初次见面,向对方鞠躬90度,而不一定握手。如果是老朋友或比较熟悉的人就主动握手,甚至拥抱。遇到女宾,女方主动伸手才可以握手。如果需要谈话,应到休息室或房间交谈。日本人一般不用香烟待客,如果客人要吸烟,要先征得主人的同意。
在日本,“先生”的称呼,只用来称呼教师、医生、年长者、上级或有特殊贡献的人,如果对一般人称“先生”,会让他们感到难堪。
教师的多个称谓
老师——最广泛流行的敬称,先生——最历史悠久的尊称,教员——港台等地区最流行的称呼,园丁——最质朴无华的褒称,慈母——最真情感人的爱称,蜡烛——最温馨动人的称谓,春蚕——最纯挚的称谓,春雨——最生动形象的默称,人梯——最高评价的专称,孺子牛——最具中国特色的喻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最富哲理的称谓。
(二)团结——超越生死的力量
导语
团结友爱,这不是挂在口头的一句空话,这其实是一种生存的法则。在生活中,我们总要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有些是单独一个人无法应付的,团结才能获得成功,关爱他人,正是关爱自己。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无论多能干的人,都不可能样样精通,不可能独自对付每个难题。请求帮助不是一件丢脸的事,就像给予别人帮助,也并不值得夸耀。
团结——生命的阳光
有人说世上最难得的,是结交到真正的朋友。锦上添花的事,人人都会做;至于雪中送炭,那就少之又少。那么,在渴望友谊之前,请先想一想,你自己是怎么对待朋友的呢?春秋时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或许能给人一些启发。管仲还没有当上齐国的宰相时,和鲍叔牙一起做小买卖。每次赢利,分红时管仲总要多拿一些,鲍叔牙并不生气,因为他知道管仲家里穷。后来管仲为鲍叔牙筹划生意,赔了钱,鲍叔牙也不怪他,说这是外在条件没有具备。管仲和鲍叔牙一道去参战,战鼓一响,人人都往前冲,只有管仲掉头逃跑。别人嘲笑他胆小,鲍叔牙解释说,管仲家里还有母亲要赡养。鲍叔牙死后,管仲流着眼泪叹息:“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显然,人人都想有鲍叔牙那样的朋友,但你是不是愿意做别人的鲍子?你能否像鲍叔牙一样,设身处地地为朋友着想、为朋友解难,怀着诚恳的友爱,去体谅人、宽解人、帮助人呢?
利益是普遍存在的,每个人眼前所见,都有自己的那一份。很多人迫不及待地将它拢到怀中,却忘了“利益”乃是一株生气勃勃的植物,有了“团结”为阳光、有了“友爱”为水,它才会生长起来,更加的枝繁叶茂。斤斤计较于小利,而不惜伤害友情的人,便是将这植物连根拔起了,等他得意洋洋地低头一看时,它已枯死在自己手里。
培养团结的精神
要培养团结的道德精神,初中生首先要深刻认识团结的重要意义。“团结就是力量”、“众人划桨开大船”、“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团结,能产生个人无法产生的巨大力量,克服个人所无法想象的困难,群策群力,从而更好地完成目标任务,实现自己的理想。其次,互谅互让,互相关心。生活在团体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摩擦和矛盾,这时,公民之间就要互谅互让,使大家感受到团体的温暖。第三,立场坚定,维护团结。团结是为了共同目标而形成的凝聚力,但是,不能为了团结而团结,为了追求团结而放弃原则立场。
总之,要做到团结友善,必须要看到他人的长处,要反省自己的短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人,他们总是自以为是,凡事都是自己好,对的都是自己的,错的都是别人的。他们还常常会这样说:“我与他团结友善,但是他不想与我团结友善。”一个人如果总是自以为是,是不可能做到团结友善的。人都一样,不可能身上没有一点毛病,做事也不可能永远正确。这一点对别人是适用的,对自己也同样是适用的。
一、唱一唱
唱歌曲《团结就是力量》,让同学们感受到团结的益处。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向着法西斯帝开火,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向着太阳向着自由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
二、演一演
表演小品《折筷子》。
请几位同学上台表演,先折断一根筷子,再折一把筷子,露出痛苦状。
一根筷子,你能折断吗?一把筷子,你能折断吗?请问为什么?到底谁的力量大?请你答一答。
三、玩一玩
1.拔河比赛
在拔河比赛中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力量就会增大。
2.“和尚”抬水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会不会没水喝呢?
今天,我们一起做“和尚”抬水的游戏,大家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些同学合作得最好?
游戏规则:10个同学分成五组,每两个人为一组抬水,看哪个组能够将桶里的水既不漏又迅速地抬到终点。试试三个人抬水是什么情形。
评一评,向获胜的小组了解他们为什么会赢。
议一议,如果再进行一次比赛,你们小组准备怎样做?
再进行一次比赛,你觉得这次和上次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3.“盲人”排球赛
两个“盲人”(被蒙着眼睛)进行排球比赛,每人分别请两位朋友在一旁指点,充当眼睛。
比一比,谁做得更好?排球赛既灵活又机动,只有互相配合,才能打好排球。请记住,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办好每件事。
4.撒渔网游戏
同学们知道捕鱼用什么工具吗?见过渔网的同学能说说它的样子吗?今天我们来做个“撒渔网”的游戏。
游戏规则:10个同学围成一圈当渔网,另一个同学往渔网里钻,然后又跳出来。再由5个同学围成一圈当渔网,其他一个同学往渔网里钻,然后又跳出来。鱼跳出来了,表示渔网没捕到鱼,算输;鱼被网住了,当渔网的这组同学为赢。
玩了这个游戏有什么感受?心里高兴吗?与伙伴们再玩一次好吗?想一想获胜的小组为什么会赢?输的小组输在哪里?议一议为什么渔网越大反而越难捕到鱼?
集体的力量不仅指力气,更多的是指智慧,大家一起动脑,心往一处想,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协助,这样的集体才是真正团结而有力量的集体,这样的合作才是有效而成功的。
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
——郭茂倩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叔本华。
单纯一个人可能灭亡的地方,两个人在一起可能得救。
——巴尔扎克
最能施惠于朋友的,往往不是金钱或一切物质上的接济,而是那些亲切的态度、欢悦的谈话、同情的流露和纯真的赞美。
——富兰克林
我们众志成城
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一次没有硝烟的战争。
2003年春天,非典型性肺炎来势汹汹,掳夺生命。经历过的人都不会忘记消毒水、口罩、板蓝根、体温计,临时取消的旅游计划和每日播出的疑似病例。更令人难忘的是,有一群人在这非常时期里,所表现出来的无私、团结、勇敢和爱心。假若说非典是死灰的大雾,那众志成城的精神,就是穿透雾气的金色阳光。
叶欣,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她是抗非典战斗中第一位被患者传染而牺牲的医护人员。战斗在隔离区里,叶欣尽可能地包揽了最辛苦的检查、护理工作,总是对同事们说:“这里危险,让我来。”而当她感染非典,不得不住进医院总部接受治疗时,她用笔颤巍巍地写道:“不要靠近我,会传染。”叶欣死于2003年3月25日,白玉兰花开得正盛。
刘振琦,内蒙古赤峰市某工商所副所长。4月,非典疫情袭来,经营户纷纷停业,其间有真有假,市场监管混乱。刘振琦主动申请去查户,开始了他“防非”期间马不停蹄的工作。“我咋这么乏呢?”一直忙到5月17日,刘振琦对同事们说。回家吃饭时,姐姐劝他睡一觉,他摇摇头就走了。下午正忙着,刘振琦突然话语不清,右手抽筋,不到5分钟就昏迷过去,再也没有醒来。医生检查说:“脑出血,累死的……”
钟南山,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是他,果断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案,为控制疫情打下基础;是他,奔走在医院之间,抢救重危病人;是他,带头组织、多方协作,探寻非典源头;当流言四起时,又是他,亮相媒体,讲解疫病,稳定人心。他是仁厚的长者、周全的医生,也是最勇猛的战士。疫情严重时,有人劝钟南山退出一线,一向温和的他立刻发了火:“这个工作,我们必须承担,就像是一个扫雷班,现在要解决扫雷问题,你扫雷班不干,谁干?”
2003年5月1日8时12分,中央电视台1套、3套、4套同时播出了一台抗击非典的特别晚会。舞台上有来自歌唱、戏剧、电影、曲艺等不同门类的艺术家和播音员、主持人100多人,但现场没有一个观众。全长150分钟的晚会只用了4天便制作成功,这是一个创举!它也是央视有史以来唯一没有经过节目删减的晚会,因为每一个节目后面,都有表演者不畏病疫、鼓舞人心的友爱和勇气!
这台晚会,在“非典”流行时录制,名为《我们众志成城》,这也是它最后一曲大合唱的歌名。在轰鸣的乐声里,舞台上满满当当,每人手里捧一本歌词,唱道:
“有一份凝聚叫力量,有一份笑容叫自信,火炬下传递着我们的心声,让我们向勇敢致敬!有一种倒下叫站起,有一种选择叫坚定,旗帜上刻下我们的名字,让我们生命握紧……”
让我们众志成城,便没有什么不能战胜。
抗击非典,我们赢了——2003年作证。
韩国是单一的民族——朝鲜族,佛教徒占全国人口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