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第3章第3节青少年为何沉迷网络
广州的雷先生最近为一件事伤透了脑筋,只要接到儿子学校打来的电话,他脸上的笑意立刻就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张没有血色的脸。学校打电话给雷先生无非是一件事——你儿子又逃学了。而逃学的原因雷先生心知肚明:那个混蛋小子,除了去网吧上网,还能去干什么!自从两个礼拜前儿子迷恋上网络以后,这类电话隔三差五就会打到家里来。他曾采取过极端措施:卖掉家中的电脑,不给儿子零花钱,但儿子只老实了几天,没多久又恢复了原形。儿子的口头禅是“我快崩溃了”,雷先生觉得再这么发展下去,自己离崩溃也为时不远了。
据广州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广州的中小学生当中,约10%的人每天上网超过3小时,33%的人因沉迷网络而导致成绩明显下降。而在北京的一项类似的调查中,人们发现,约34.8%的青少年过分依赖网络。为什么有那么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呢?
其实,这与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缺少“自我认同”有关。当青少年接触并进入网络世界时,他们是带着获得“自我认同”的任务,在自我探索、尝试不同行为的同时积极寻求他人对自己观点、态度的认同。在2007年针对学生上网原因所做的一项调查中,“寻找自我,满足成就感”是普遍的回答。
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你是不是经常用命令指导的语气对孩子说话,不去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或一味贬斥其幼稚?你满足孩子需求的方式是不是更多地以物质为主,而没有精神方面的奖励?在中国式的家庭和教育中,这些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孩子得不到充分的肯定,很难发展出独立处世的能力。正因为这样,就加剧了青少年在网络上寻求“自我认同”的趋势,他们希望在网络世界里得到理解和支持。
虽然青少年迷恋网络是成长过程中寻求“自我认同”的必然,但是身为家长,依然还是为自己的孩子担心:会不会影响学习成绩、影响视力、影响全面发展,最后考不上好的大学,进而找不到好的工作?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从以下三点入手也许能比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1.经常与孩子进行交流,避免亲子关系的恶化。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保护他们的自尊。
2.学校要注意给予学生多元化的评价,不能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
3.鼓励孩子发展现实的同伴关系,在现实生活中为孩子多创造一些可控制的机会,如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其多参加课外社会活动等,让他们进行健康的自我探索和尝试,顺利地完成青少年阶段的“自我认同”发展任务。